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正式样本
- 格式:docx
- 大小:142.20 KB
- 文档页数:4
船舶航行中的航行规则与法规在航行中,船舶必须遵守航行规则与法规,以确保航海安全并维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航行规则和法规的遵守是船舶航行中的基本要求,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国际航行规则国际航行规则是指航行中所有船舶都必须遵守的共同规范。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航行规则》(COLREGs),船舶在航行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避碰规则:船舶应当保持适当的安全间隔,避免与其他船舶发生碰撞。
如果船舶交会或交叉航行,应根据COLREGs中的规定互相避让。
2.导航设备:船舶应当配备适当的导航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导航设备包括雷达、GPS、声纳等,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帮助船舶避免危险情况。
3.航行信息:船舶应当及时获取和接收相关的航行信息,包括天气、海况、浮标、船舶交通等。
这些信息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航线选择起到重要作用。
二、国内航行法规除了国际航行规则,不同国家还会制定适用于本国领域的航行法规。
在中国,航行法规主要由中国交通运输部制定和监管。
以下是国内航行法规的一些重点规定:1.领航规则:中国领航规则适用于沿海航行和内河航行。
按照中国领航规则,船舶应当遵循导航标志、标志灯和航道指示等导航设施,确保船舶安全通过狭窄水域。
2.船舶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所有船舶都需要经过定期的检验和审查,确保其航行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船舶的安全和可靠性是航行法规的核心要求。
3.水域保护:船舶在航行中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水域保护法规。
这些法规旨在减少船舶排放和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船舶应当制定并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合理使用船舶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船舶航行中的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航行规则与法规的应用,以下列举一些船舶航行中常见的案例:1.航行交汇点的避碰:当两艘船舶接近,且可能发生碰撞时,根据国际航行规则,船舶应当通过鸣笛、变换航向等方式进行避让,避免危险的发生。
2.船舶巡航区域的通行:某些水域规定了特定的航行通道,船舶在该区域航行时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航线、航速等要求,确保航行安全。
C C S通函Circular中国船级社认证处(2006)通函第004号总第105号生效日起2006年7月1日(共7 页)发:总部相关处室、各分社/办事处、相关船公司、船舶管理公司关于实施IMO对船舶保安报警信息相关要求的通知国际海事组织第81届海安会近期发布了1190号通函(GUIDANCE O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FOR IDENTIFYING SHIPS WHEN TRANSMITTING SHIP SECURITY ALERTS -MSC.1/Circ.1190),规定了船舶保安报警所应包含的信息内容。
现将通函转发,并结合我社船舶保安业务提出具体要求,请各相关单位贯彻实施。
一、MSC.1/Circ.1190的相关要求(一)舶保安警报系统发布的信息当船舶保安警报系统向指定的接收单位发布信息时,必须包括下述信息: of ship(船名);2.IMO Ship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海事组织编号);3.Call Sign(船舶电台呼号);4.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ty(海上移动业务识别码);5.GNSS Position(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ship(全球定位系统船位);6.Date and time of the GNSS position(上述船位对应的日期和时间).利用船载设备、通信服务提供商(CSP)或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可将船名、国际海事组织编号、船舶电台呼号、海上移动业务识别码等信息先于船舶保安警报发送至(主管当局)指定接收单位。
(二) 关于过渡期的规定1.2006年7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不迟于2006年7月1日及以后第一次无线电检验满足要求;2.2006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在船舶投入运营前满足要求。
应进行效用试验以验证在保安警报系统启动时,上述规定的所有信息以及船舶保安遭受威胁或缓解的紧要情报都能够由指定的单位所接收;如果有关当局确认设备的布置已满足上述要求,则无须上述附加验证。
编号:SM-ZD-26376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自20xx年7月1日起,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船(包括高速客船)、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等船舶应当符合公约的下述要求:1.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
2.所有100总吨以及的客船以及300总吨以上的货船,应不晚于20xx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划干坞检验之日在船体和内部舱壁标记船舶永久识别号。
3.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应配备记录船舶历史的《连续概要记录》。
4.所有5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需配备船上保安警报系统。
5.所有公约适用的国际航行船舶,在船上应备有经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
6.所有公约适用的国际航行船舶,要求经保安审核并取得《国际船舶保安证书》。
按照公约规定,自20xx年7月1日起,各缔约国将对国际航行船舶是否符合海上保安规定进行检查,对有明确理由相信船舶不符合要求的,将采取检查、延误、滞留、限制船舶驱逐出港、要求船舶开往指定位置等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发布国际航行船舶抵港前应予提供的标准保安信息指导性文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船舶
【发文字号】海船舶[2005]167号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发布日期】2005.05.11
【实施日期】2005.05.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发布国际航行船舶抵港前应予提供的标准保安信息指导性文
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海船舶[2005]167号 2005年5月11日)
为便于各船公司为其所属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制定抵港前应予提供的保安信息,同时规范统一各海事主管机关针对拟靠泊我国港口的外籍船舶抵港前应予提供的保安信息所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局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第79届海上安全委员会通函(MSC/CISC.1130)的有关内容,制定了《国际航行船舶抵港前应予提供的标准保安信息》(以下简称《标准保安信息》),作为各有关公司、船舶编制船舶抵港前应予提供的保安信息的指导性文件。
各级海事主管机关应尽快将本通知转发辖区内有关船公司和船舶代理公司,同时做好有关船舶保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措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船公司在参照本《标准保安信息》制定并向港口国有关主管机关提交相关保安信息,以及各海事主管机关要求。
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际规则摘要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性和保安。
这些规定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船员的培训和资质、港口的设施和管理、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
这些规定旨在促进全球海上交通的健康和繁荣,并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符合国际标准。
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了许多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船舶设计和建造船舶的安全性和保安开始于设计和建造阶段。
IMO规定了许多设计和建造方面的规则,以确保船舶能够在各种气象和海洋条件下安全航行。
这些规则包括有关船舶结构和强度、船体稳定性、火灾和爆炸防护、逃生途径和设备、以及反海盗等方面的规定。
船员的培训和资质IMO发布了《国际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人员标准规范》(STCW公约),该公约规定了船员培训和资质方面的国际标准。
根据该公约,船员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了解有关安全和保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技术。
港口设施和管理IMO发布了《国际港口保安规范》(ISPS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港口设施和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
根据该规范,港口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安保措施、总体安全方案、安全通信、培训和测试以及定期评估等,以确保港口设施和管理符合国际标准。
通讯和信息技术安全通讯和信息技术在现代海上交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MO规定了关于通讯和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规定,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通讯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数据保护和备份等方面的措施。
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国际规则是确保全球海上交通健康和繁荣的关键因素。
这些规则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船员的培训和资质、港口的设施和管理、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符合国际标准,从而提高全球航运业的安全和保障。
colreg公约COLREG公约简介COLREG公约(即《国际航行船舶避碰规则公约》)是指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关于船舶在海上避碰规则的国际公约。
COLREG公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保持安全,并提供一套明确的规则,以便各船舶能够相互辨别,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避免碰撞。
下面将对COLREG公约的主要内容和规定进行介绍。
COLREG公约共包含38条规则,分为五个部分:一般规则、船舶之间的规则、船舶与离岸设施之间的规则、船舶与航道标志之间的规则以及附则。
接下来将依次介绍这些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般规则部分主要规定了船舶的一般职责、规则适用范围、避碰时的谨慎、可见性要求等。
其中比较重要的规则包括“船舶在处于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应互相辨别”的规定,以及“船舶在处于避免碰撞的情况下应保持航行状态”的规定。
这部分规则是COLREG公约的基本原则,对所有船舶在海上航行时都适用。
船舶之间的规则部分是COLREG公约的核心,共包含了19条规则。
这些规则主要规定了船舶在海上相互避碰时应该采取的行动。
其中比较重要的规则包括“两船会遇时,渔船应为大型船舶让路”、“船舶相交时应保持右舷通行”、“会遇时避免变速度或变向”等。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遇到其他船舶时能够遵守统一的行动规则,避免产生混乱和危险。
船舶与离岸设施之间的规则部分主要规定了船舶与灯塔、浮标等固定离岸设施之间的避碰规则。
这部分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能够根据这些固定设施的标志和信号进行正确的行动,避免与它们发生碰撞。
船舶与航道标志之间的规则部分主要规定了船舶与航道标志之间的避碰规则。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能够根据航道标志的指示来进行正确的行动,避免偏离航道或与其他船舶碰撞。
COLREG公约附则部分则包含了一些补充规定,例如船舶对声音和光信号的使用规则、特殊情况下的避碰规则等等。
这些规定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航行非常重要,以确保船舶能够根据特定的信号和规则采取适当的行动。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前言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 Code,简称ISPS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
它主要是为了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预防海上恐怖袭击等事件的发生,维护海洋安全及环保事业。
ISPS规则的背景1979年,由于以色列在地中海遭恐怖分子袭击的事件,使得国际海事组织开始关注和探讨船舶及港口设施的保安问题。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史上最大的恐怖袭击,使得全球对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此后,IMO在2002年12月1日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这是国际海事组织继海上防撞规则(COLREG)和海上危险品规则(IMDG)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的国际规则。
ISPS规则适用范围ISPS规则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船舶和港口设施: - 进出载运超过500吨重的国际航行的船舶; - 需要去往与之保持接触的另一批次港口的船舶; - 负责管辖上述船舶的港口。
ISPS规则包括哪些内容?ISPS规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船舶安保计划制定与实施; 2. 港口设施安保计划制定与实施; 3. 船舶与港口设施的安保检查。
其中,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保计划,应当相互协调和通知。
ISPS规则的主要内容船舶安保计划船舶安保计划是指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保证船舶安全、如何预防和应对安全问题、船舶保安组建和培训计划、船舶保安组与泊位保证行动的协调等方面的计划。
港口设施安保计划港口设施安保计划是指综合考虑港口的各个方面问题,制定安保计划,以尽可能防止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恐怖事件并迅速应对。
安保检查安保检查是指船舶和港口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查,以防止可能的恐怖袭击。
ISPS规则的作用ISPS规则的实行,对于保障海上安全、维护海洋环境和贸易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IMO,即“国际海事组织”,是一个拥有联合国承认身份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8年,总部设在伦敦。
IMO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国际公约、规章以及行业标准等措施,促进国际海运的安全和环保。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和海运业务的日益发展,IMO为确保国际海上交通的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制定了一系列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
本文将介绍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的相关内容。
SOLAS公约SOLAS公约是IMO制定的一项海事安全公约,全称“国际海上人的安全公约”(Safety of Life at Sea)。
该公约于1974年通过,并于1980年正式生效,目的是确保全球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
SOLAS公约规定了包括建造、设备、船员培训和操作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以确保船舶及其船员的安全。
这些要求的合规性由船级社等机构进行检验,但实际上一些国家的检查机构也可能会进行检查。
ISPS公约ISPS公约是IMO颁布的另一项国际性公约,全称为“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安保公约”(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
该公约于2002年实施,它旨在确保全球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ISPS公约确定了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安全的最低标准,具体包括了四个方面的措施:风险评估、制定安保计划、建立安保组织和进行安保培训。
此外,IMO制定了一系列安保代码,如船舶和港口设施安保代码(ISPS Code)、防止不法人员在船舶上携带、使用危险品和罪犯的方案(FAL公约)等,以确保全球航运业的安全。
MLC公约MLC公约是IMO最新颁布的一个公约,全称为“海员劳工公约”(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
该公约于2013年生效,旨在确保全球船员的劳动权益和生活安全。
MLC公约规定了船员最低工作标准,包括培训、工作时间和劳动合同等,同时要求船舶雇主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食品和饮用水,并保障船员的人身安全和医疗保健。
船舶海上保安规则(交海发[2004]31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际航行船舶保安管理,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经过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ISPS规则”)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下列中国籍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及公司和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外国籍船舶:(一)客船(包括高速客船);(二)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包括高速货船);(三)移动式海上钻井装置。
适用本规则的船舶以下简称船舶。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舰(包括海军辅助船)和仅用于政府公务用途的公务船。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保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履行ISPS规则规定的缔约国船舶保安主管机关的职责:(一)规定和发布船舶保安等级,制定统一的船舶《连续概要记录》,发布有关船舶保安的船舶法定检验规范,明确关于《保安声明》的要求;(二)认可从事船舶保安工作的保安组织及其人员资格、业务范围和规程;(三)制定公司保安员和船舶保安员的培训、考试、评估、发证的办法及其纲要;(四)批准《船舶保安计划》和已批准计划的后续修订,颁发《国际船舶保安证书》或者《临时国际船舶保安证书》;(五)公布海上保安联络点,以及报警的渠道和方式;(六)组织实施对船舶保安的监督管理和有关船舶保安的强制措施;(七)协调船舶保安与港口保安的相关事宜;(八)就固定航行港口设施之间的短程国际航行船舶签订双边或者多边的替代保安协议;(九)负责有关船舶保安问题与主管当局之间的联络与协调。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授权,各海事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管理船舶保安员和公司保安员的培训,对通过规定的船舶保安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签发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二)接收船舶海上保安信息,并在法定的职责内按照规定的程序采取相应的行动;(三)向已进入中国领海以内水域或者已报告欲进入中国领海的船舶提供相应的保安信息,向相关部门通报保安信息,并按照法定职责采取相应的行动;(三)实施船舶保安监督管理,检查《国际船舶保安证书》、《临时国际船舶保安证书》、《船舶连续概要记录》、保安报警装置、保安演习以及本规则规定的其他船舶保安事项,检查已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以及修订内容的有效性;(四)对经认可的保安组织及其人员,船舶保安员、公司保安员实施监督管理,检查认可的保安组织及其人员执行船舶保安规则的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程序和要求;(五)按照本规则,采取监督和符合措施;(六)签发并监督检查《船舶连续概要记录》。
船舶保安等级船舶保安等级是指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法规,对船舶的保安水平进行评估和划分的等级体系。
船舶保安等级的设定旨在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防范恐怖袭击和非法活动,维护国际海上贸易和航运的安全稳定。
根据IMO《船舶和港口设施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法规(ISPS)》的要求,船舶保安等级分为三个等级:高等级(Level 1)、中等级(Level 2)和低等级(Level 3)。
高等级保安要求船舶在极高风险的情况下采取最严格的保安措施,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装监控摄像头、增加安全巡逻人员、加强船舶出入口的监控和控制、限制外界人员进入船舶等。
高等级保安适用于国际航线上运输危险物品的船舶以及在高风险地区航行的船舶。
中等级保安要求船舶在一般风险的情况下采取适度的保安措施,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船舶巡逻、加强出入口的控制和检查、限制外界人员进入船舶等。
中等级保安适用于大部分船舶,包括货运船、客运船和渔船等。
低等级保安要求船舶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采取基本的保安措施,以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持船舶出入口的安全、加强巡逻和监控等。
低等级保安适用于较小型的船舶,如小型渔船、游艇等。
船舶保安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船舶所处的环境风险和运输特点来确定的。
不同等级的船舶在保安措施上存在差异,具体的措施要求需要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根据等级要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船舶保安等级的设立和执行,能够提高船舶和港口设施的抗恐怖袭击和非法活动的能力,维护国际海上贸易和航运的安全稳定。
船舶保安等级的划分不仅有助于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管理,也使得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的保安标准更加统一和规范。
船舶保安等级的设定和实施对于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
船舶所有人和经营者应认真遵守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法规的要求,根据船舶保安等级的划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安措施,以确保航运的安全和畅通。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监督检查部分的参考资料上海海事局陈雷、凌黎华整理一、产生的背景1、9.11事件二、国际海事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反应IMO(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行动:1、修改《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增加保安内容2、制订《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MO反应迅速:2001.11 第22届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增加反恐内容2002.2 第1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会2002.5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5届会议2002.9 第2次海上保安会间工作会2002.12 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6届会议2002.12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于2002年12月12日以决议1通过了包括增加SOLAS公约第XI-2章加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在内的相关修正案,以决议2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并于2004年7月1日生效。
三、目前船舶所面临的保安威胁●对船舶的损坏或破坏,例如通过爆炸装置、纵火、破坏或恶意行为;●劫持或夺取船舶或船员;●损坏货物、船舶关键设备或系统或船舶物料;●未经允许进入或使用,包括存在偷渡者;●走私武器或设备,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船舶本身作为制造损坏或破坏的武器或方式;●从海上攻击停靠或锚泊的船舶;以及●在海上攻击船舶等。
四、船舶采取的措施1、 ISPS生效以前船舶所采取的保安措施主要侧重于防海盗、防偷盗、防偷渡,具体措施如下:●一般措施靠泊时主要加强梯口值班,禁止无关人员上船。
●当船舶航行于海盗经常出没的海域时,增派护船班,加强巡逻;晚上增强船尾及两舷对外照明;准备消防水枪;当班驾驶员加强了望等措施以防止海盗上船。
●当船舶停泊在海盗经常出没的港口、锚地时,增派护船班,加强巡逻;加强梯口值班;物料仓库等重要部位上锁或用电焊把门封死;生活区只留一个通道进出等。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序言1。
为了加强海上保安,200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新规定和本规则*。
这些新要求构成了船舶和港口设施可以合作探察并制止威胁海运业保安行为的国际框架。
2. 在2001年9月11日的灾难事件之后,国际海事组织(本组织)于2001年11月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一致同意,制订关于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的新措施,由2002年12月召开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又称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
本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海安会)受到委托,在成员国、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提案的基础上进行外交大会的准备工作。
3。
在2001年11月还召开了海安会第一次特别会议。
为了加速适当保安措施的制订和通过,特别会议成立了一个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
海安会海上保安会间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2月召开,其讨论结果报告给了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
会上成立的一个特设工作组又进一步起草了建议草案。
海安会第75届会议审议了特设工作组的报告,建议应于2002年9月再召集一次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2002年12月在紧靠外交大会之前召开的海安会第76届会议审议了于2002年9月召开的海安会会间工作组会议的结果和与海安会同期召开的海安会工作组的进一步工作,同意了将被提交给外交大会审议的建议文本的最后一稿.4. 外交大会(2002年12月9至13日)还通过了对《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74年安全公约)现有条款的修正案,加速自动识别系统安装要求的实施,并通过了74年安全公约第XI—1章的新条款,涉及船舶识别号的标记和《连续概要纪录》的携带.外交大会还通过了若干大会决议,包括关于本规则的实施和修订、技术合作以及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合作的决议。
会议认识到,在这两个组织的工作完成之后,可能需要对某些有关海上保安的新规定进行重新审议和修正。
IMO初步制订海上保安措施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船检》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 海上安全工作组于9月9日~13日在IMO总部召开了第二次海上保安会议,会议对海上保安专家会议起草的防止船舶及其货物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目标的规则草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将提交12月召开的外交大会讨论通过.
【总页数】1页(P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
【相关文献】
1.关于加强海上反恐保安措施的几点思考 [J], 俞成国;李大泽
2.IMO新制订的散货船安全规则 [J], 李积轩
3.IMO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标准制订概况 [J], 张祖培
4.在高风险水域海上航行、港内停泊的保安措施 [J], 潘孟初
5.我国顺利完成牵头制订IMO《地效翼船指南》工作 [J], 马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MO批准有关安全、保安和环境公约规定的统一解释
刘昭青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15(0)3
【摘要】据悉,在最近召开的lMO船舶设计和建造分委会(SDC)第2次会议上,IMO批准了由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提交的有关IMO安全、保安和环境公约
规定的统一解释(UI):包括修订的SOLAS公约第Ⅱ-1/3—6条款以及修正的
有关通往检查手段的技术规定;有关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之1988年议定书的连续舱口(第36(6)条款);有关船上噪音水平规则阐明;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环境公约;IMO;统一解;安全;保安;国际船级社协会;SOLAS公约;国际载
重线公约
【作者】刘昭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2.22
【相关文献】
1.IMO制定《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情况介绍 [J], 蒋发林;岳鹏
2.IMO压载水公约离批准目标更近一步 [J], 胥苗苗(编译)
3.IMO秘书长指责环境公约批准缓慢 [J], 姚艳萍(译)
4.IMO批准了有关2010年HNS公约实施和生效的大会决议草案 [J], 刘绍青
5.IMO就实施压载水管理公约通过了修订的BWMS批准指南 [J], 刘昭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MO拟出台《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刘昭青
【期刊名称】《集装箱化》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IMO海安会(MSC)下属海上保安临时过渡工作组(Intersessional Working G roup on Maritime Secu-rit--ISWG)已就所有关于海上保安事宜议题拟定一揽子相关建议措施,进一步研究后的计划将于今年12月召开的海上保安外交大会(Diplomatic Conference on Mar-itime Secu rity)表决通过.措施包括:
【总页数】1页(P35)
【作者】刘昭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8
【相关文献】
1.关于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生效的公告 [J],
2.《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与船舶保安员培训 [J], 陈秋妹;於健
3.关于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生效的公告 [J],
4.IMO拟出台《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J], 无
5.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生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件编号:TP-AR-L9928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正式样本
IMO的国际航行船舶海上保安要求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自20xx年7月1日起,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船
(包括高速客船)、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
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等船舶应当符合公约的下述要
求:
1.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安装自
动识别系统(AIS)。
2.所有100总吨以及的客船以及300总吨以上
的货船,应不晚于20xx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次计
划干坞检验之日在船体和内部舱壁标记船舶永久识别
号。
3.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应配备记录船舶历史的《连续概要记录》。
4.所有5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均需配备船上保安警报系统。
5.所有公约适用的国际航行船舶,在船上应备有经批准的《船舶保安计划》。
6.所有公约适用的国际航行船舶,要求经保安审核并取得《国际船舶保安证书》。
按照公约规定,自20xx年7月1日起,各缔约国将对国际航行船舶是否符合海上保安规定进行检查,对有明确理由相信船舶不符合要求的,将采取检查、延误、滞留、限制船舶驱逐出港、要求船舶开往指定位置等强制措施。
经营国际航线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管理人,应当按照SOLAS公约和ISPS规则的有关规定,认真
落实各项船舶海上保安工作,在20xx年7月1日前,按照公约的规定,抓紧编制本单位国际航行船舶的保安计划,指定并培训公司保安员及船舶保安员,为所属国际航行配备规定的设备、文件和标识,申请船舶保安评估,及时取得《国际船舶保安证书》。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