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拼音版《zhuāng zǐ》èr zé《庄子》二则běi míng yǒu yú北冥有鱼běi míng yǒu yúqímíng wéi kūn kūn zhīdàbùzhīq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jǐqiān lǐyěhuàér wéi niǎo qímíng wéi péng péng zhībèi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bùzhīqíjǐqiān lǐyěnùér fēi qíyìruòchuítiān zhīyún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shìniǎo yěhǎi yùn zéjiāng xǐyúnán míng nán míng zhě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tiān chíyě《qíxié》zhězhìguài zhěyě《xié》zhīyán yuē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péng zhīxǐyúnán míng yěshuǐjīsān qiān lǐtuán fúyáo ér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shàng zhějiǔwàn lǐqùyǐliùyuèxīzhěyěyěmǎyěchén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①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②,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③,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④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⑤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⑥。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⑦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⑧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⑨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⑩矣。
”【注释】①时:常常。
②德:恩,恩情。
③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④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⑤恃:凭着,依靠。
⑥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⑦疾视:怒目而视。
⑧无变:没有反应了。
⑨德:指精神。
⑩反走:转身逃跑。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谋:(2)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日:(3)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译:(2)“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译: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混沌之死》的主要内容。
答:4.从这两则故事中任选一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
庄子二则注音版庄子二则注音版如下:《庄zhuāng子zǐ》二èr则zé北běi冥míng有yǒu鱼yú北běi冥míng有yǒu鱼yú,其qí名míng为wéi鲲kūn 。
鲲kūn之zhī大dà,不bù知zhī其qí几jǐ千qiān里lǐ也yě; 化huà而ér为wéi鸟niǎo ,其qí名míng为wéi鹏péng 。
鹏péng之zh ī背bèi ,不bù知zhī其qí几jǐ千qiān里lǐ也yě; 怒nù而ér飞fēi ,其qí翼yì若ruò垂chuí天tiān之zhī云yún 。
是shì鸟niǎo也yě,海hǎi运yùn则zé将jiāng徙xǐ于yú南nán冥míng 。
南nán冥míng者zhě,天tiān池chí也yě。
《齐qí谐xié》者zhě,志zh ì怪guài者zhě也yě。
《谐xié》之zhī言yán曰yuē:“鹏péng 之zhī徙xǐ于yú南nán冥míng也yě,水shuǐ击jī三sān千qiān 里lǐ,抟tuán扶fú摇yáo而ér上shàng者zhě九jiǔ万wàn里lǐ,去qù以yǐ六liù月yuè息xī者zhě也yě。
”野yě马mǎ也yě,尘ch én埃āi也yě,生shēng物wù之zhī以yǐ息xī相xiāng吹chuī也y ě。
庄子二则原文庄子二则:1、逍遥游北荣之彦矣乎!自言者不知其所言也,在我者则聪于聚而愚于散。
人谓之无虑,吾谓之无能。
方其所共为无差也,所谓无术也。
及其所谏也,无趣也。
凡知之奉者,心之所亲也;亲而不已,则心乃厌也。
虽有所爱,不祥不止,虽有所知,不明不长。
然而己也,尽其所知已矣,故人不得求于其所爱者。
如此者,且一之叙言也,其书则若之何?曰:请言其存乎天地之间者。
又曰:请言其不存乎天地之间者。
虽然,请矧言其然无假者乎!以其存乎天地之间也者,曰:逍遥游也。
庖丁之牛,羊又割之,雀又击之,至矣,宰夫然后乃殓之。
以其不存乎天地之间也者,曰:逍遥游也。
瞻彼阕阙而不见,索幽腾而知不可蹈。
故曰:乌有之乡,中无旅人;既得又忘,忧伤何之!且天地之间,境也;虽不足深爱之,亦可以应手焉。
故曰:人之孰能无忧有欢乎?庄子:逍遥游2、内外篇内篇曰:“刻舟求剑”。
楚襄王北伐,至大别,舟行泛滥。
有舟中人,失其剑于舟中,辟之不得剑,志于船中,刻其船求剑。
船已割损,而人在船中求剑,可不谓惑乎?庄子:刻舟求剑外篇曰:“大宛之朝”。
楚王问于晋文公,使人求人而以为臣。
晋文公问传于晏子曰:“寡人欲观洪荒之地,使人求人而以为臣。
今于有天下之水,无有至人乎?其何如?”晏子对曰:“既非三辅之士,又非国人,何故求之?”晋文公曰:“吾闻其有质人,见则臣焉。
”寿矣我问鼎之为谁,汝能γ知邪?”晏子曰:“所谓大宛。
”晋文公曰:“丘为王臣多矣,食其禄饘,饮其羹,葬之以典,冢其墓,告之于王所,非恤我乎!盍图之?”晏子曰:“泽畔有冢,以分窃之地於西。
虽泽畔有冢之地,可以乎容其礼。
假令有若大宛之朝异焉,于今难知辇车之所由去。
四随之观者,至哉尧不人幸巧效之,睿而蔑同朝异焉。
”于是乎决`决`求之旅于国,克归而报之申无害,使用而不知四随之观也。
”足以为悖也已庄子:大宛之朝。
庄子二则原文庄子二则原文(一):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庄周的人。
他以深厚的智慧和卓越的思维能力闻名于世。
有一天,庄子的朋友拜访了他,向他请教人生的意义和如何追求真理。
庄子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如果我们过于追求物质的财富和地位,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
”庄子告诉他的朋友,人应当像大自然中的水一样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和约束。
他引用了一个寓言来说明这一观点。
庄子说,有一天,一个鱼儿游过了一条急流。
它游得非常辛苦,全身都紧绷着,以免被急流卷走。
这时,鱼儿突然看见了一个老鱼,它静静地游在一旁,仿佛丝毫不受急流的影响。
鱼儿向老鱼请教,怎样才能像老鱼一样游得如此轻松。
老鱼告诉鱼儿,要想游得自由自在,就要学会放松自己,顺应自然。
鱼儿领悟了老鱼的教诲,放松了身体,顺着急流游动。
从此以后,它游得更快,更远,更自由。
庄子的寓言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内心平静并不意味着要抵抗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反,只有当我们顺应自然,放松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这种真实和平静不依赖于外部物质的追求,而是源于内心的自由和自在。
庄子二则原文(二):庄子曾经给人们讲过一个寓言故事,来表达自然的真实和无私。
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一天,一位名叫庄周的哲学家去参观了一家屠宰场。
他看到那些牛羊正在被宰杀,场面十分残酷恶劣。
他感叹道:“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残忍地夺取了其他生命的存在。
”在场的人们对他的说法表示异议,他们说:“这是我们人类的本性,我们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
”庄周回答道:“但是,难道你们没有看到那只蚊子吗?它也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但是它并不伤害其他生物,它只吸食花朵中的花蜜。
”在庄周的思想中,人类应该学习蚊子的无私和真实,以实现和谐共处的境界。
庄周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放下自身的私欲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无私。
只有当我们不伤害其他生物,不追求过多的物质欲望,才能够达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庄子认为,真实和无私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也是追求内心平静和真理的关键之处。
庄子二则原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有许多精彩的篇章,其中包括两则著名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这两则故事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故事一:庄子梦蝴蝶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在梦中,他飞翔于花丛之间,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蝴蝶的生活。
然而,当他醒来,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人类的身体。
他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对真实世界与幻觉世界的思考。
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蝴蝶的自由和快乐,但当他醒来,他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人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观点:现实世界与幻觉世界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应该学会超越表象,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故事二:庄子与大鹏鸟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鱼,在天空中飞行。
当他在空中翱翔时,突然看到了一只巨大的鹏鸟。
这只鹏鸟展翅飞翔,遮天蔽日,令庄子感到震惊和恐惧。
然而,当庄子醒来时,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那只巨大的鹏鸟只是一个幻想。
这个故事强调了庄子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在梦中,他变成了小鱼,并看到了巨大的鹏鸟,这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然而,当他醒来时,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那只巨大的鹏鸟只是他幻想出来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于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思想表达了对现实和幻觉的思考,以及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他通过梦境的象征手法,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进行了寓言式的表达。
庄子对人类生活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他更注重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他鼓励人们要活在当下,不被物质与现实所困扰。
通过这些故事,庄子向我们传递了对于真实与幻觉的思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洞察。
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思想,去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
庄子二则课文主旨
庄子的两则课文的主旨是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观点。
第一则课文是《逍遥游》,主要讲述了庄子通过逍遥游,即超脱尘世的自由自在的游玩,来表达他对于世俗的崇尚和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不受外界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他倡导人们要放下人为的规范和束缚,与自然相融合,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二则课文是《蹈圆》,主要讲述了庄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通过蹈圆的比喻,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而平衡的。
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破坏自然。
他强调人类应该抱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与自然共存共荣。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综上所述,庄子的两则课文主旨都是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和观点,强调了追求自在和自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部编历史八下《庄子二则》知识梳理
《庄子二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
本文将对《庄子二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一、《胠箧》
《胠箧》是《庄子二则》的第一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
庄稼的种子埋在地里,却坐在家里等待收获的故事。
这个寓言通过
描绘种子自己一直在土地里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受外界干扰,最终
成为一棵高大的树,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二、《秋水》
《秋水》是《庄子二则》的第二则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梦
见自己化身为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然后醒来后不确定自己是人
还是蝴蝶的故事。
这个寓言通过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个体
与整体的融合和人的存在状态的多样性。
结论
通过对《庄子二则》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哲学中强调自
然与人的关系、自由发展和存在状态的多样性。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
代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的自由与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以上是对部编历史八下《庄子二则》的知识梳理,希望能够对你理解该文本起到一定帮助。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庄子二则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 (2)志.怪者也志:
(3)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
(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5)亦若是.则已矣是: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①其.名为鹏( )
②其.视下也( )
③其.正色邪( )
(5)而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
作者,名, (朝代)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二、同步解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作者主要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
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庄子》二则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汝.(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知鱼之乐安: (2)固.不知子矣固:
(2)全.矣全: (4)请循.其本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同步解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