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之节点耦合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16
ansys中nummrg与glue命令及自由度耦合的比较ZZCP, nset, lab,node1,node2,……node17定义或改变耦合节点自由度PREP7: Coupled DOFnset:耦合组编号设置如下:n:随机设置数量HIGH:使用最高定义的耦合数量(如果Lab=all,此为默认值)。
该选项用于在已有组中增加节点。
NEXT:将定义的最高耦合数量增加1。
该项用于在现有组未改变时自动定义耦合组。
Lab: 耦合节点的自由度。
定义类型随NSET所选类型改变:结构类:UX, UY, or UZ (位移); ROTX, ROTY, or ROTZ (角度);热分析类: TEMP, TBOT, TE2, TE3, . . ., TTOP (温度);流体分析类: PRES (压力); VX, VY, or VZ (速率);电子类: VOLT (电压); EMF (电场耦合值); CURR (电流).磁分析类: MAG (标量磁位差); AX, AY, or AZ (矢量磁位差); CURR (电流).Explicit analysis labels: UX, UY, or UZ (位移)。
node1~node17: 待耦合的节点号。
输入相同的节点号会被忽略。
如果某一节点号为负,则此节点从该耦合组中删去。
如果node1=all,则所有选中节点加入该耦合组。
注意:1,不同自由度类型将生成不同编号2,不可将同一自由度用于多套耦合组耦合自由度的结果是耦合组中的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有相同的属性。
耦合可以用于模型不同的结点和联结效果。
一般定义耦合可以使用约束公式(CE)。
对结构分析而言,耦合节点由节点方向定义。
耦合的结果是,这些节点在指定的结点坐标方向上有相同的位移。
对于一组没有定义位移的耦合节点,可能会产生应力弯矩,这些弯矩不是由作用力产生的。
对特定节点的实际自由度是由元素类型(ET)所指定的。
例如,BEAM3的自由度是UX,UY和ROTZ。
CP, nset, lab,node1,node2,……node17定义或改变耦合节点自由度PREP7: Coupled DOFnset:耦合组编号设置如下:n:随机设置数量HIGH:使用最高定义的耦合数量(如果Lab=all,此为默认值)。
该选项用于在已有组中增加节点。
NEXT:将定义的最高耦合数量增加1。
该项用于在现有组未改变时自动定义耦合组。
Lab: 耦合节点的自由度。
定义类型随NSET所选类型改变:结构类:UX, UY, or UZ (位移); ROTX, ROTY, or ROTZ (角度);热分析类:TEMP, TBOT, TE2, TE3, . . ., TTOP (温度);流体分析类: PRES (压力); VX, VY, or VZ (速率);电子类: VOLT (电压); EMF (电场耦合值); CURR (电流).磁分析类: MAG (标量磁位差); AX, AY, or AZ (矢量磁位差); CURR (电流).Explicit analysis labels: UX, UY, or UZ (位移)。
node1~node17: 待耦合的节点号。
输入相同的节点号会被忽略。
如果某一节点号为负,则此节点从该耦合组中删去。
如果node1=all,则所有选中节点加入该耦合组。
注意:1,不同自由度类型将生成不同编号2,不可将同一自由度用于多套耦合组耦合自由度的结果是耦合组中的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有相同的属性。
耦合可以用于模型不同的结点和联结效果。
一般定义耦合可以使用约束公式(CE)。
对结构分析而言,耦合节点由节点方向定义。
耦合的结果是,这些节点在指定的结点坐标方向上有相同的位移。
对于一组没有定义位移的耦合节点,可能会产生应力弯矩,这些弯矩不是由作用力产生的。
对特定节点的实际自由度是由元素类型(ET)所指定的。
例如,BEAM3的自由度是UX,UY和ROTZ。
对标量场分析,该命令用于耦合节点的温度、压力、电压等等。
ANSYS中节点耦合的方法及应用当需要迫使两个或多个自由度取得相同(但未知)值,可以将这些自由度耦合在一起。
耦合自由度集包含一个主自由度和一个或多个其它自由度。
耦合只将主自由度保存在分析的矩阵方程里,而将耦合集内的其它自由度删除。
计算的主自由度值将分配到耦合集内的所有其它自由度中去。
耦合自由度的应用包括:模型部分包含对称;在两重复节点间形成销钉、铰链、万向节和滑动连接;迫使模型的一部分表现为刚体。
如何生成耦合自由度集1.在给定节点处生成并修改耦合自由度集命令:CP在生成一个耦合节点集之后,通过执行一个另外的耦合操作(保证用相同的参考编号集)将更多节点加到耦合集中来。
也可用选择逻辑来耦合所选节点的全部耦合。
可用CP命令输入负的节点号来删除耦合集中的节点。
要修改一耦合自由度集(即增、删节点或改变自由度标记)可用CPNGEN命令。
2.耦合重合节点。
CPINTF命令通过在每对重合节点上定义自由度标记生成一耦合集而实现对模型中重合节点的耦合。
此操作对“扣紧”几对节点(诸如一条缝处)尤为有用。
命令:CPINTF3.除耦合重复节点外,还可用下列替换方法迫使节点有相同的表现方式:如果对重复节点所有自由度都要进行耦合,常用NUMMRG命令合并节点。
可用EINTF命令,通在重复节点对之间生成2节点单元来连接它们。
用CEINTF命令,将两个有不相似网格模式的区域连接起来。
这项操作使一个区域的选定节点与另一个区域的选定单元连接起来生成约束方程。
生成更多的耦合集一旦有了一个或多个耦合集,可用这些方法生成另外的耦合集:1.用下列方法以相同的节点号但与已有模式集不同的自由度标记生成新的耦合集。
命令:CPLGEN2.用下列方法生成与已有耦合集不同(均匀增加的)节点编号但有相同的自由度标记的新的耦合集:命令:CPSGEN使用耦合注意事项1.每个耦合的节点都在节点坐标系下进行耦合操作。
通常应当保持节点坐标系的一致性。
2.自由度是在一个集内耦合而不是集之间的耦合。
孙瑛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2010秋有限元分析软件及应用(9)4.1 ANSYS 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S pace S tructure R esearch C enter , HIT, CHINA1/17SSRC4.1 ANSYS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1.导言2.有限元法基本原理3.Ansys 基本操作9文件操作√分析基本过程9建模技术√网格划分技术9加载、求解及后处理4.Ansys 高级分析技术9耦合及约束方程9APDL 语言基础√模态分析9非线性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5.其他软件简介(sap2000)9基本功能、特点及应用领域9操作界面和基本结构课程内容S pace S tructure R esearch C enter , HIT, CHINA2/17SSRC4.1 ANSYS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4.1 耦合及约束方程正如自由度约束能约束模型中确定的节点一样,耦合和约束方程可以建立节点间的位移关系。
本章主要讨论何时需要建立、怎样建立节点间的耦合和约束方程。
主要内容:A. 耦合B. 约束方程S pace S tructure R esearch C enter , HIT, CHINA3/17SSRC4.1 ANSYS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A. 耦合耦合是使一组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值.z除了自由度值是由求解器计算而非用户指定外,与约束相类似。
z例如:如果节点1和节点2在UX 方向上耦合,求解器将计算节点1的UX 值并简单地把该值赋值给节点2的UX 。
一个耦合设置是一组被约束在一起,有着同一自由度的节点。
一个模型中可以定义多个耦合,但一个耦合中只能包含一个方向的自由度。
S pace S tructure R esearch C enter , HIT, CHINA4/17SSRC4.1 ANSYS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耦合一般应用:施加对称条件 无摩擦界面 铰接S pace S tructure R esearch C enter , HIT, CHINA5/17SSRC4.1 ANSYS软件耦合及约束方程...耦合施加对称条件耦合自由度常被用来施加移动或循环对称性条件。
ANSYS自由度耦合当生成模型时,典型地是用单元去连接节点以建立不同自由度间的关系,但是,有时需要能够刻划特殊细节(刚性区域结构的铰链连接,对称滑动边界,周期条件,和其他特殊内节点连接等),这些用单元不足以来表达,可用耦合和约束方程来建立节点自由度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这些技术能进行单元做不到的自由度连接。
1、什么是耦合当需要迫使两个或多个自由度(DOFs)取得相同(但未知)值,可以将这些自由度耦合在一起,耦合自由度集包含一个主自由度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自由度。
耦合只能将主自由度保存在分析的矩阵方程里,而将耦合集内的其他自由度删除。
计算的主自由度值将分配到耦合集内的所有其他自由度中去。
典型的耦合自由度应包括:部分模型包含对称;在两个重复节点间形成销钉,铰链,万向节和滑动连接;迫使模型的一部分表现为刚体。
2、如何生成耦合命令:CPGUI:Preprocessor——Coupl/Ceqn——Couple DOF在生成一个耦合节点之后,通过执行一个另外的耦合操作(保证用相同的参考编号集)将更多节点加到耦合集中。
也可用选择逻辑来耦合所选节点的全部耦合。
可用CP命令输入负的节点号来删除耦合集合中的节点。
要修改一耦合自由度(即增、删节点或改变自由度标记)用CPNGEN命令(无GUI)。
CPINTF命令通过在对每对重合节点上定义自由度标记生成一耦合集而实现对模型重合节点的耦合。
此操作对“扣紧”几对节点(诸如一条缝)尤为有用。
命令:CPINTFGUI:Preprocessor——Coupl/Ceqn——Coincident nodes除耦合重复节点外,还可用下列替换方法迫使节点有相同的变现方式:(1)如果对重复节点所有自由度都要耦合,通常用NRMMRG (numbering——mergeit)将这些节点合并起来更方便;(2)可用EINTF命令(create——element——at coincident)在重复节点生成2节点单元连接;(3)用EINTF(preprocessor——couple/ceqn——adjacent rejoins)将两个不相似网格模式的区域连接起来,这项操作使一个区域的选定节点与另一个区域的选定单元连接起来生成约束方程;(4)用下列方法以相同的节点号但与已有模式集不同的自由度标记生成新的耦合集。
第一章耦合场分析1.1耦合场分析的定义耦合场分析是指考虑了两个或多个工程物理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例如压电分析,考虑结构和电场间的相互作用:求解由施加位移造成的电压分布或相反过程。
其它耦合场分析的例子有热-应力分析,热-电分析,流体-结构分析。
需要进行耦合场分析的工程应用有压力容器(热-应力分析),流体流动的压缩(流体结构分析),感应加热(磁-热分析),超声波换能器(压电分析)以及磁体成形(磁-结构分析),以及微电机械系统(MEMS)等。
1.2耦合场分析的类型耦合场分析的过程依赖于所耦合的物理场,但明显可以可分为两类:顺序耦合和直接耦合。
1.2.1 顺序耦合方法顺序耦合方法包括两个或多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分析,每一种属于不同物理场的分析。
通过将前一个分析的结果作为载荷施加到第二个分析中的方式进行耦合。
典型的例子是热-应力顺序耦合分析,热分析中得到节点温度作为“体载荷”施加到随后的应力分析中去。
1.2.2 直接耦合方法直接耦合方法一般只涉及到一次分析,利用包括所有必要自由度的耦合场类型单元。
通过计算包含所需物理量的单元矩阵或载荷向量的方式进行耦合。
例如使用了SOLID5、PLANE13或SOLID98单元的压电分析。
另外的例子如利用TRANS126单元的MEMS分析。
1.2.3 直接法与顺序法的应用场合对于耦合情况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顺序耦合法更有效,也更灵活。
因为两个分析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例如在热应力顺序耦合分析中,可以先进行非线性瞬态热分析,然后再进行线性静力分析。
可以将瞬态热分析中任一载荷步或时间点的节点温度作为载荷施加到应力分析中。
顺序耦合可以是不同物理场之间交替进行执行,直到收敛到一定精度为止。
当耦合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度非线性的,直接耦合具有优势。
它使用耦合变量一次求解得到结果。
直接耦合的例子有压电分析,流体流动的共轭传热分析,电路-电磁分析。
这些分析中使用了特殊的耦合单元直接求解耦合场间的相互作用。
耦合当生成模型时,典型地是用单元去连接节点以建立不同自由度间的关系,但是,有时需要能够刻划特殊细节(刚性区域结构的铰链连接,对称滑动边界,周期条件,和其他特殊内节点连接等)。
这些用单元不足以来表达。
可用耦合和约束方程来建立节点自由度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这些技术能进行单元做不到的自由度连接。
1)什么是耦合当需要迫使两个或多个自由度(DOFs)取得相同(但未知)值,可以将这些自由度耦合在一起,耦合自由度集包含一个主自由度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自由度。
耦合只能将主自由度保存在分析的矩阵方程里,而将耦合集内的其他自由度删除。
计算的主自由度值将分配到耦合集内的所有其他自由度中去。
典型的耦合自由度应包括:部分模型包含对称;在两个重复节点间形成销钉,铰链,万向节和滑动连接;迫使模型的一部分表现为刚体。
2)如何生成耦合命令:cpGUI:preprocessor——coupl/ceqn——couple DOF在生成一个耦合节点之后,通过执行一个另外的耦合操作(保证用相同的参考编号集)将更多节点加到耦合集中。
也可用选择逻辑来耦合所选节点的全部耦合。
可用cp命令输入负的节点号来删除耦合集合中的节点。
要修改一耦合自由度(即增删节点或改变自由度标记)用CPNGEN命令(无GUI)CPINTF命令通过在对每对重合节点上定义自由度标记生成一耦合集而实现对模型重合节点的耦合。
此操作对“扣紧”几对节点(诸如一条缝)尤为有用命令:CPINTFGUI:preprocessor——couple/ceqn——coincident nodes除耦合重复节点外,还可用下列替换方法迫使节点有相同的变现方式:1如果对重复节点所有自由度都要耦合,通常用NRMMRG(numbering——mergeit)将这些节点合并起来更方便;2可用EINTF命令(create——element——at coincident)在重复节点生成2节点单元连接3用EINTF(preprocessor——couple/ceqn——adjacent rejoins)将两个不相似网格模式的区域连接起来,这项操作使一个区域的选定节点与另一个区域的选定单元连接起来生成约束方程4用下列方法以相同的节点号但与已有模式集不同的自由度标记生成新的耦合集命令:CPSGENGUI:preprocessor——couple/ceqn——genw/sam node5用下列方法生成与已有耦合集不同(均匀增加的)节点编号但有相同的自由度标记的新耦合集命令:CPSGENGUI:couple/ceqn_genw_samdof6用下列方法对耦合自由度集列表命令:CPLISTGUI:list——other——couple set7用下列方法删除耦合命令:CPDELEGUI:couple/ceqn——del couple sets(删除集)必须用cpngen命令或cp命令以耦合集中删除特定的节点!3)耦合的其他条件1每个耦合的节点都在节点坐标系下进行耦合操作,通常应当保持节点坐标系一致性2自由度是在一个集内耦合而不是集之间耦合,不允许一个自用度出现在多于一个耦合集中3接地自由度(由D或其他约束命令指定自由度值)不能包括在耦合集合中4在减缩自由度分析中,如果主自由度要从耦合自由集中选取,只有主要自由度才能被指定为主自由度(不能指定耦合集中的删除自由度为主自由度)5在结构分析中,耦合自由度以生成以刚体区域有时会引起明显的平衡破坏不重复的或不与耦合位移方向一致的一个耦合节点集会产生外加力矩但不会出现在反力中Beam4是一种可用于承受拉、压、弯、扭的三维弹性梁单元。
第21章热-结构耦合分析热-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通常遇到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
由于结构温度场的分布不均会引起结构的热应力,或者结构部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发生性能的改变,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然后在进行结构分析。
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参数,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
本章主要介绍在ANSYS中进行稳态、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并讲解如何完整的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
21.1 热-结构耦合分析简介热-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影响的分析类型。
对于热-结构耦合分析,在ANSYS中通常采用顺序耦合分析方法,即先进行热分析求得结构的温度场,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
且将前面得到的温度场作为体载荷加到结构中,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
为此,首先需要了解热分析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学习耦合分析方法。
21.1.1 热分析基本知识ANSYS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参数。
ANSYS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
热对流是指固体的表面和与它周围接触的流体之间,由于温差的存在引起的热量的交换。
热辐射指物体发射电磁能,并被其它物体吸收转变为热的热量交换过程。
如果系统的净热流率为0,即流入系统的热量加上系统自身产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的热量:q流入+q生成-q流出=0,则系统处于热稳态。
在稳态热分析中任一节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瞬态传热过程是指一个系统的加热或冷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温度、热流率、热边界条件以及系统内能随时间都有明显变化。
ANSYS热分析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可分为七种:温度、热流率、热流密度、对流、辐射、绝热、生热。
/viewthread.php?tid=916386&highlight=%F1%EE%BA%CF /viewthread.php?tid=914150&highlight=%F1%EE%BA%CF/viewthread.php?tid=786833&highlight=%CD%E4%BE%D8(这个很有用!!)前言做一个总结意义!!!原因:最近网上有较多的朋友在咨询关于实体加载的方法目的:希望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大家的疑惑的一部分一、说说施加方法思路1:矩或扭矩说白了就是矩,所谓矩就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施加矩可以等效为施加力;思路2:直接施加弯矩或扭矩,此时需要引入一个具有旋转自由度的节点;二、在ANSYS中实现的方法这里说说3个基本方法,当然可以使用这3个方法的组合方法,组合方法就是对3个基本方法的延伸,但原理仍不变。
方法1:引入mass21,利用cerig命令Ex1:/prep7block,0,1,0,1,0,2k,9,0.5,0.5,2.5mp,ex,1,2e10mp,prxy,1,0.2mp,prxy,1,0.3r,2,1e-6et,1,45et,2,21keyopt,2,3,0lesize,all,0.2vmesh,allksel,s,,,9type,2real,2kmesh,allallselnsel,s,loc,z,2,3NPLOTCERIG,node(0.5,0.5,2.5),ALL,ALL, , , ,allsel/SOLUf,node(0.5,0.5,2.5),my,100e3FINISH/SOLnsel,s,loc,z,0d,all,allallselsolve方法2:利用mpc184单元/prep7block,0,1,0,1,0,2mp,ex,1,2e10mp,prxy,1,0.2mp,prxy,1,0.3et,1,45et,2,184keyopt,2,1,1lesize,all,0.2vmesh,alln,1000,0.5,0.5,2.5type,2mat,2*do,i,1,36e,1000,36+i*enddoallselallsel/SOLUf,node(0.5,0.5,2.5),my,100e3 FINISH/SOLnsel,s,loc,z,0d,all,allallselsolve方法3:使用rbe3命令/prep7block,0,1,0,1,0,2k,9,0.5,0.5,2.5mp,ex,1,2e10mp,prxy,1,0.2mp,prxy,1,0.3r,2,1e-6et,1,45et,2,21keyopt,2,3,0lesize,all,0.2vmesh,allksel,s,,,9type,2real,2kmesh,allallsel*dim,sla,array,36*do,i,1,36sla(i)=i+36*enddo*dim,sla2,array,36*do,i,1,36sla2(i)=i+36*enddoallselrbe3,node(0.5,0.5,2.5),all,sla,sla2allsel/SOLUf,node(0.5,0.5,2.5),my,100e3FINISH/SOLnsel,s,loc,z,0d,all,allallselsolve三、使用结论方法1和方法2的结果一致,方法3偏大。
原因在于方法1和方法2的荷载分布和节点的距离没有关系,而方法3同节点的距离发生关系,所以关于最大值,方法3为最大。
施加弯矩扭矩方法总结施加弯矩扭矩的方法其实不只三种,有很多种方法,在这里介绍其中的5种,并进行比较:1.将矩转换成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2.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定义为mass21单元,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耦合,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cerig命令。
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上面。
3.使用mpc184单元。
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成多根刚性梁,从而形成刚性面。
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通过刚性梁来传递载荷。
4.通过rbe3命令。
该方法与方法2很接近。
5.基于表面边界法:主要通过定义一个接触表面和一个目标节点接触来实现,弯矩荷载可以通过在目标节点上用“F”命令施加。
对于方法1,通过转换为集中力或均布力,比如施加扭矩,把端面节点改成柱坐标,然后等效为施加环向的节点力;而施加弯矩,可以将力矩转化为端面的剪切均布力;但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方法2,定义局部刚性区域,施加过程venture讲的很详细,这里就不在赘述。
根据他的例子,我在下面给出了一段命令流。
该方法有个不足,它在端面额外的增加了一定的刚度,只能适用于小变形分析。
方法3,相对方法2来说,采用刚性梁单元,适用范围更广一些,对于大应变分析也能很好的适用。
但在小应变分析下,方法2和方法3没有什么区别。
方法4,定义一个主节点,施加了分布力面,应该说跟实际比较接近一点,但端面的结果好像不是很理想,结果有点偏大,在远离端面处的位置跟实际很符合。
方法5,它具体的受力形式有如下两种:刚性表面边界(Rigid surface constraint)-认为接触面是刚性的,没有变形,和通过节点耦合命令CERIG比较相似;分布力边界(Force-distributed constraint)-允许接触面的变形,和边界定义命令RBE3相似。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用KEYOPT(2) = 2打开接触单元的MPC(多点接触边界)算法,下面针对venture给出的例题,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的命令流。
方法1不介绍了,方法2:/PREP7ET,1,95ET,2,21KEYOPT,2,3,0R,1,1E-6MP,EX,1,2.01e5MP,PRXY,1,0.3CYLIND,15,10,0,200,0,360,wpro,,90,vsbw,allwpro,,,90vsbw,allWPCSYS,-1,0K,17 , , ,210lsel,s,,,13,16,1lesize,all, , ,8, , , , ,1lsel,s,,,22lesize,all, , ,4, , , , ,1lsel,s, , ,17,20,1lsel,a, , ,26,27,1lsel,a, , ,30,31,1lesize,all, , ,20,0.4, , , ,1allsvmesh,all!!!!!下面一段开始各个方法有所不同,由于前面的建模一样,后面的例子就不再给出ksel,s,,,17type,2real,1kmesh,allallselnsel,s,loc,z,200,210npoltCERIG,node(0,0,210),ALL,ALL, , , ,!!!!!CERIG命令定义局部刚性区域allsel/SOLUf,node(0,0,210),mz,10e5FINISH!!!!!以下一段边界条件的施加各种方法一样,后面例子也不再赘述/SOLnsel,s,loc,z,0d,all,allallselsolve方法3:使用MPC184单元定义刚性梁……et,2,184keyopt,2,1,1nsel,s,loc,z,200n,15000 ,0,0,210type,2*get,nnum,node,0,count*get,ND,node,0,num,min*do,i,2,nnum!!!!节点个数是nnum,只需要生成nnum个mpc单元E, 15000,NDND=NDNEXT(ND)*enddoallsel/SOLUf,node(0,0,210),mz,10e5FINISH……方法4:rbe3命令……ET,2,21KEYOPT,2,3,0R,1,1E-6K,17 , , ,210ksel,s,,,17type,2real,1kmesh,allallselnsel,s,loc,z,200*get,nnum,node,0,count*get,ND,node,0,num,min*dim,sla,array,nnum*dim,sla2,array,nnum*do,i,1,nnumsla(i)=NDsla2(i)=NDND=NDNEXT(ND)*enddoallselrbe3,node(0,0,210),all, sla,sla2/SOLUf,node(0,0,210),mz,10e5FINISH/viewthread.php?tid=937020&highlight=%F1%EE%BA%CF/viewthread.php?tid=914150&highlight=%F1%EE%BA%CF施加弯矩扭矩方法总结应该说venture在/forum/thread-41502-1-1.html(原创)图文并茂加力矩中很好的介绍了力矩的施加方法,但该帖子中所介绍的主要是一种方法,而且也缺少命令流。
故通过查找网上的资料,并进行验证,对此加以总结:施加弯矩扭矩的方法其实不只三种,有很多种方法,在这里介绍其中的5种,并进行比较:1.将矩转换成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2.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定义为mass21单元,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耦合,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cerig命令。
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上面。
3.使用mpc184单元。
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成多根刚性梁,从而形成刚性面。
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通过刚性梁来传递载荷。
4.通过rbe3命令。
该方法与方法2很接近。
5.基于表面边界法:主要通过定义一个接触表面和一个目标节点接触来实现,弯矩荷载可以通过在目标节点上用“F”命令施加。
对于方法1,通过转换为集中力或均布力,比如施加扭矩,把端面节点改成柱坐标,然后等效为施加环向的节点力;而施加弯矩,可以将力矩转化为端面的剪切均布力;但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方法2,定义局部刚性区域,施加过程venture讲的很详细,这里就不在赘述。
根据他的例子,我在下面给出了一段命令流。
该方法有个不足,它在端面额外的增加了一定的刚度,只能适用于小变形分析。
方法3,相对方法2来说,采用刚性梁单元,适用范围更广一些,对于大应变分析也能很好的适用。
但在小应变分析下,方法2和方法3没有什么区别。
方法4,定义一个主节点,施加了分布力面,应该说跟实际比较接近一点,但端面的结果好像不是很理想,结果有点偏大,在远离端面处的位置跟实际很符合。
方法5,它具体的受力形式有如下两种:刚性表面边界(Rigid surface constraint)-认为接触面是刚性的,没有变形,和通过节点耦合命令CERIG比较相似;分布力边界(Force-distributed constraint)-允许接触面的变形,和边界定义命令RBE3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