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物业管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2
物业管理制度对小区游泳池有何管理措施在炎热的夏季,小区游泳池成为居民们消暑纳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然而,要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有序使用,离不开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安全管理1、设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游泳池的池体、扶手、爬梯等设施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松动、锈蚀等情况。
对于水循环系统、过滤系统、消毒系统等设备,要保证其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2、人员配备配备专业的救生员,救生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在游泳池开放期间,救生员要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游泳池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状况。
3、安全标识设置在游泳池周边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如“水深危险”“禁止跳水”“儿童需在成人陪同下游泳”等,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4、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溺水事故、突发疾病、恶劣天气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流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二、卫生管理1、水质检测与处理每天定时对游泳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包括水温、酸碱度、余氯含量等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水处理设备,确保水质清澈、卫生。
定期对游泳池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滋生。
2、环境卫生维护保持游泳池周边环境的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
定期对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3、游泳用品管理提供干净、卫生的游泳用品,如救生圈、浮板等,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对于居民自带的游泳用品,要进行检查,防止污染游泳池水质。
三、开放时间管理1、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根据季节、天气和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游泳池的开放时间。
一般来说,夏季开放时间较长,冬季开放时间较短。
同时,要考虑到居民的作息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开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提前通知在游泳池开放前,通过小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方式,提前向居民公布开放时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信息,让居民做好准备。
物业怎样管理社区游泳池社区游泳池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正常运营,物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关于物业如何管理社区游泳池的一些要点。
一、前期规划与准备在游泳池建设之前,物业应参与规划设计,考虑游泳池的位置、大小、形状、深度等因素,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安全要求。
同时,要确保游泳池周边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休息、更衣室、淋浴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游泳池建成后,物业需要进行验收,检查游泳池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水质处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标准等。
如有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1、救生员物业应根据游泳池的规模和人流量,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救生员。
救生员应具备专业的救生技能和急救知识,通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有效的救生员证书。
2、水质处理员负责游泳池水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水质处理员应了解水质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设备操作技能,并能根据水质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服务人员包括更衣室管理员、淋浴设施管理员等,为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务。
对于所有的工作人员,物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服务意识、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安全管理1、设施设备安全定期检查游泳池的周边设施,如扶手、台阶、防滑垫等,确保其牢固、完好。
检查游泳池的排水系统、过滤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维修和更换。
2、人员安全严格控制游泳池的人流量,避免人员过多造成拥挤和混乱。
在游泳池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对于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3、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溺水事故、突发疾病、恶劣天气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应急流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物业管理制度如何管理社区游泳池在社区生活中,游泳池是居民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重要场所。
然而,要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正常运营,需要一套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物业管理制度在社区游泳池管理中的应用。
一、安全管理安全是社区游泳池管理的首要任务。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1、人员配备安排足够数量的合格救生员,救生员应具备专业的救生技能和急救知识,并持有相关证书。
救生员在游泳池开放期间应全神贯注,密切观察泳池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状况。
2、警示标识在游泳池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水深危险”“禁止跳水”“儿童需在成人陪同下游泳”等,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3、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游泳池的设施设备,包括泳池壁、扶梯、排水系统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设施故障导致安全事故。
4、安全培训对居民进行游泳安全培训,特别是儿童和初学者,让他们了解游泳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卫生管理游泳池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
物业管理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游泳池的水质清洁和环境卫生。
1、水质检测定期对游泳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包括水温、酸碱度、余氯含量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添加消毒剂、澄清剂等。
2、水循环保持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池水不断更新和过滤。
定期清洗过滤设备,更换滤芯等部件,提高过滤效果。
3、清洁消毒每天对游泳池的池面、池底、扶梯、更衣室等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及时清理泳池内的杂物和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4、通风换气加强游泳池区域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异味和潮湿。
三、开放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游泳池的开放时间,既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又能节约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1、季节因素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居民的游泳习惯,确定游泳池的开放季节。
一般来说,夏季是游泳池的主要开放时间,但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也可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物业管理中的游泳池安全管理引言:游泳池是物业管理中常见的设施之一,但其安全管理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游泳池安全管理展开讨论,包括安全设施、员工培训、安全巡查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游泳池安全运营。
一、安全设施在物业管理中,为游泳池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是保障游泳池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游泳池周边应设置围栏,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围栏应具备一定高度和结实程度,以确保池区的安全。
其次,游泳池内应设置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此外,紧急呼叫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设施,用户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呼叫救援。
通过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可为游泳池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员工培训物业公司应对游泳池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员工培训应包括急救知识、游泳池危险状况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等。
培训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模拟真实情况进行演练,让员工熟悉应对措施。
此外,培训定期更新也是必要的,以适应游泳池安全管理的不断变化。
员工培训的持续和规范可有效保障游泳池的运营安全。
三、安全巡查安全巡查是日常游泳池管理的重要环节。
定期的安全巡查可以及时发现游泳池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巡查内容包括游泳池设施的完好程度、水质管理、周边环境等。
特别是水质管理,包括水中余氯的监测、消毒机制的运行情况等,对于游泳池用户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安全巡查,可以预防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用户教育除了物业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外,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也是保障游泳池安全的重要因素。
物业公司应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用户教育可通过展示安全宣传画面、发布安全提示等方式进行。
同时,在游泳池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语,提醒用户遵守安全规定。
用户教育的开展可促使用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游泳池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结论:游泳池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需要注重安全设施的设置、员工培训、安全巡查等方面的工作。
泳池承包管理方案模版一、场地维护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本公司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___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小区___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游泳池救生器材。
5.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听从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游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6.非开放时间长驻一名以上救生员在游泳池管理。
三、卫生管理制度1、游泳池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
水质的卫生管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并将水质监测结果粘贴在游泳池公示栏。
2、个人卫生管理1)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遇有心脏病、皮肤病、脚气病、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如:(双手放入水中用双手食指对耳朵进行按摩,防止水进入耳朵)4)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宜游泳。
5)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3、游泳池和器材管理进行日常的游泳池设备设施的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管理员和救生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和使用及损耗情况及时向部门汇报以便做出相应处理。
4、资料管理游泳池开放后,主管要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使用的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___、过滤器的运行情况及其他管理情况。
物业会所游泳池经营管理办法1. 引言游泳池是物业会所的重要设施之一,为业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证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良好的运营管理,制定本《物业会所游泳池经营管理办法》。
2. 游泳池的基本管理要求2.1 游泳池日常管理•游泳池的开放时间、使用规定和收费标准应当通过物业会所的公告进行明示。
•游泳池的水质检测、消毒和清洁应当按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确保水质清洁达标。
•游泳池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要做到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游泳池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修复应当及时进行,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2 游泳池安全管理•游泳池应配备专业的救生员,并制定救生员值班制度,确保游泳池内的安全。
•游泳池周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提示牌,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事项。
•游泳池应设置防护设施,保证未成年人进入游泳池时必须有监护人陪同。
•游泳池应配备常规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应急处理能力应得到合理保障。
2.3 游泳池管理规范•游泳池内禁止吸烟、饮食,禁止携带宠物进入游泳池区域。
•游泳池内禁止大声喧哗、踩踏和其他不文明行为,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
•游泳池内游泳者应穿着合适的泳衣,长发的游泳者应该戴上泳帽。
•游泳池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或其他危险物品。
3. 游泳池使用管理3.1 游泳池的开放时间•游泳池的开放时间应根据业主的需要和安全因素来确定,并通过物业会所的公告进行明示。
3.2 游泳池的使用规定•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应该接受必要的健康体检,检查是否身体适宜进行游泳。
•年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能在监护人的陪同下使用游泳池。
•游泳者应尊重他人并遵守游泳池的规定,不得损坏设施设备,不得干扰他人的正常使用。
3.3 游泳池的收费标准•游泳池的收费标准应通过物业会所的公告进行公示,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4. 游泳池的水质管理4.1 水质检测和消毒•游泳池的水质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余氯含量、PH值、浑浊度等。
小区游泳池管理方案1. 引言为了确保小区游泳池的安全和有序管理,制定本管理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游泳池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保障住户享受游泳池带来的福利。
2. 游泳池使用规则- 游泳池仅对小区居民和其宾客开放,并需出示有效的入场证件。
- 游泳池的使用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
- 在游泳池边禁止吸烟、饮食和带宠物进入。
- 所有使用者需穿着适当的泳衣,并保持个人卫生。
- 不得在游泳池内大声喧哗、奔跑或进行危险行为。
3. 游泳池安全措施- 游泳池周边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禁止淹水、禁止潜水等。
- 游泳池内需配备救生设备,并安排专业救生员进行监护。
- 游泳池水质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消毒。
- 非游泳池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接触游泳池设备和水源。
4. 游泳池维护管理- 每天清晨和晚间,对游泳池进行巡查和清洁,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卫生。
- 定期检查游泳池设备,如泵和滤清器,并进行维护和维修。
- 如发生池水异常或设施损坏等情况,及时通知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5. 违规行为处理- 对于违反规定的住户,首次违规将予以口头警告并做出解释。
- 如多次违规,将限制其使用游泳池的权利,并记录在案。
- 对于严重违规或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将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并可视情况报警处理。
6. 投诉与建议- 小区居民如对游泳池管理有投诉或建议,可向物业管理处提交书面申请。
- 物业管理处将及时处理并给予反馈,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
本管理方案将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小区游泳池管理的需求和变化。
希望通过共同遵守管理规定,营造安全和谐的游泳环境。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物业管理水池的管理,保障业主和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物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所有水池的管理,包括游泳池、喷泉池、景观池、冷却水池等。
第三条物业管理水池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由物业管理处负责解释和实施。
第二章水池的设置与维护第五条水池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水池的布局合理、结构安全。
第六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水池进行检查,确保水池设施完好、无安全隐患。
第七条水池的维护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一)定期清洗水池,保持水质清洁;(二)检查水泵、过滤设备等设施,确保正常运行;(三)对水池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四)对水池周边环境进行清洁,保持整洁;(五)对水池设施进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第八条水池的维护保养周期如下:(一)水质检测: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二)设施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三)消毒处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四)环境清洁:每日进行一次;(五)设施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第三章水池的使用与管理第九条水池的使用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物业管理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水池用途;(二)水池内的设备设施,未经物业管理处同意,不得擅自拆卸、改动;(三)禁止在水池内游泳、嬉戏、打闹,防止发生意外;(四)禁止向水池内投放杂物、垃圾等,保持水池清洁;(五)禁止在水池周边堆放物品,保持通道畅通。
第十条业主和使用人使用水池时应遵守以下规定:(一)遵守水池使用规则,服从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的指挥;(二)爱护水池设施,不得损坏;(三)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在水池周边大声喧哗、吸烟、饮酒;(四)遵守环保要求,不得向水池内排放污水、废水;(五)发现水池设施损坏、漏水等情况,应及时向物业管理处报告。
第十一条物业管理处应建立健全水池管理制度,包括:(一)水池使用规则;(二)水池维护保养制度;(三)水池安全管理制度;(四)水池清洁卫生制度;(五)水池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物业如何管理游泳池安全在小区中,游泳池往往是居民们消暑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游泳池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给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
作为物业管理方,确保游泳池的安全运营是至关重要的责任。
以下将详细阐述物业应如何管理游泳池安全。
一、设施与设备的维护首先,物业需要对游泳池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这包括游泳池的池体、扶梯、扶手、排水系统等。
确保池体没有裂缝、渗漏等问题,扶梯和扶手稳固可靠,排水系统畅通无阻。
对于游泳池的水循环和过滤系统,要保证其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清洗、更换滤材和添加消毒剂,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符合卫生标准。
照明设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良好的照明能够让游泳者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游泳池的状况,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要确保电线、插座等电器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漏电事故。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物业管理游泳池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救生员和水质处理员。
救生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具备熟练的救生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实施有效的救援。
水质处理员要熟悉水质处理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时间,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此外,对所有参与游泳池管理和服务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应急处理程序、急救知识等,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安全标识与警示在游泳池周边,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语。
例如,“水深危险”“禁止跳水”“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游泳”等。
这些标识和标语应该醒目、清晰,让游泳者能够容易看到并理解。
同时,要标明游泳池的开放时间和限制条件,如年龄限制、健康状况限制等。
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如深水区和浅水区,也要有明确的划分标识。
四、游泳者管理为了保障游泳池的安全,物业需要对游泳者进行管理。
在进入游泳池之前,要求游泳者进行健康申报,如有传染性疾病、心脏病等不适宜游泳的情况,应禁止其入内。
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中的游泳池和健身设施管理一、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中的游泳池管理在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中,游泳池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游泳池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保障游泳池的卫生与安全是物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游泳池,物业管理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游泳池设施: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进行游泳池设施的维护与检查,如定期清洁池水、清理过滤器、维修设备等。
这有助于确保游泳池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游泳环境。
2. 加强水质监测与处理:物业管理公司应严格监测游泳池水质,定期检测游泳池水的PH值、余氯含量、细菌及有害物质等。
如果水质不合格,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保证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3. 提供专业游泳救生员:物业管理公司应配备专职游泳救生员,并确保他们持有相应的救生证书。
游泳救生员应熟悉游泳池安全操作规程,随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4. 制定游泳池使用规则:物业管理公司应与业主委员会共同制定游泳池使用规则,并在合适的地方张贴。
规则应包括游泳池的开放时间、入池前的准备工作、安全注意事项等,以提醒居民们养成良好的游泳习惯和安全意识。
5. 开展游泳安全教育活动: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在小区内定期开展游泳安全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游泳安全知识,并提供急救培训等。
这样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游泳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物业管理服务方案中的健身设施管理健身设施是小区居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以确保居民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
以下是物业管理公司在健身设施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措施:1.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施: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对健身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比如,检查健身器材的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清洁健身区域,确保设施的整洁和卫生。
2. 加强设施的安全防护:物业管理公司应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使用健身设施,比如设置刷卡或录指纹等凭证系统。
游泳池管理方案一、游泳池简介游泳池位于小区综合楼后,为会所三大功能之一。
游泳池水域面积约200平方米,为露天游泳池。
为保证水质,游泳池将配备吸圬、沉淀设备,保证游泳池水质标准。
在游泳池四周和池壁,为加强顾客的安全意识,安装禁止追逐、禁止打闹、禁止跳水、游泳须知、安全管理规定、水深标志等标识牌和安全警示牌等。
在游泳池入口处设长2米深0.2米的浸脚消毒池和淋浴系统,充分保证顾客的卫生安全。
为加强救生安全,游泳池设置1.5米高救生观望台2个,救生圈3个,救生杆2条,抽调2名水性良好的护卫员兼任救生员。
游泳池内同整个小区并网加装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可以方便、及时、迅捷地发布游泳池消息和通知。
游泳池内设有男女更衣室兼卫生间。
游泳池开放后,我公司将严格管理、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救生员的安全意识、救生技能、服务意识等长抓长练,上至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下至救生员等全都把安全意识等放在第一位,预防严重溺水事件发生。
二、游泳池消费人群分析北欧印象现已入住52户,预计到2009年初会有100户业主入住,达到常住人口300余人。
一至五期全部建成完工后小区面积达50万平方米,人口逾万人。
本游泳池主要消费对象为小区业主和住户,为方便管理,游泳池暂不对外开放。
三、市场分析乐山同类型小区游泳池状况:四、游泳池管理规定游泳池是业主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业主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一)、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1、游泳池开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15日—9月15日左右,开放期为三个月,每天开放时间为:16:00—8:30 ,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小区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物业公司有权禁止此业主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救生圈3个,救生杆两条。
5、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1)听从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 12岁以下儿童需有监护人员陪同方可进入,初学者在无人看护下禁止下水。
(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二)、卫生管理规定1、游泳池卫生管理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由保洁部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
救生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
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
2、个人卫生管理(1)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
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
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4)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三)、游泳场所和器材的管理1、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2、有关管理人员和救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情况,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
(四)、资料管理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记录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五)、游泳池救护管理规定1、救护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
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设置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2、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游泳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
泳池开放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3、救护人员需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标志帽。
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
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4、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成人深水区、儿童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5、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6、救生员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7、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
五、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六、项目经济分析1、收入分析:(1)小区游泳池开放时间为6月15日—9月15日左右,开放期为三个月。
每天开放时间为:16:00—8:30(2)游泳池在开放期内雷雨天、台风、净化等不开放,所以总开放时间按照90%计算。
(3)游泳池票价为成人8元/张,儿童4元/张,没有优惠卡。
收费水平与同类型小区相比为中等偏低水平。
开放期预计收入详见下表:注:①、开放系数是指因净化、雷雨天等影响而实际只能开放的场次。
②、因每个月份和季度游客人数不同,本预计人数取平均人数。
2、支出分析:本游泳池为达到标准游泳池管理水平,配置救生员2名,售票员1名,分别由护卫员及客户服务员兼任。
同时配备合适的净化、救生、卫生保障等工器具。
全年预计总支出为:23280元。
根据游泳池管理的特点,游泳池支出较大的项目为水质净化费、水电费,分别占总支出的19%、51%,具体支出请见下表:单位:元3、效益分析;预计至2011年基本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七、附件:(一)、《救生员岗位职责》(二)、《游泳池水消毒和净化处理标准作业规程》(三)、《游泳池使用须知》(四)、《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五)、《游泳池管理日志》附件(一):救生员岗位职责救生员主要负责游泳池的巡逻救生工作,以及游泳池的水质保养、泵房维护、游泳场清理等工作。
岗位职责如下:一、泳池开放前半小时到位,作营业开放之准备工作。
1、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阀门开度是否适中。
2、泳池水清洁度是否良好。
3、取水样,检测CL和PH是否达标,如不合格,投药调整。
4、其它设备是否到位正常。
二、严格执行游泳管理规定,礼貌劝阻泳客勿在池边跳水、追逐打闹或非泳客进入游泳池内休息、拍照。
三、开放时间坚守岗位、人不离场、思想集中、反应灵活、密切注意泳池内泳客的情况,发现险情及时抢救,保证泳客的安全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有熟练的水中救生和陆地人工呼吸抢救等技术,对本人的工作职责应有高度的认识和服务意识。
五、每场结束后,进行泵房保养工作,管道设备除尘,检查药水存量及药泵状况,进行冲洗、反冲洗和排污工作。
六、下班前清点工具,检查循环泵是否调到自动循环状态。
附件(二)游泳池水的消毒和净化处理标准作业规程1.0目的确保游泳池水的清洁,防止各类有害细菌的繁殖,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区游泳池水的处理。
3.0职责3.1保洁部负责游泳池水的消毒、净化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质量监控。
3.2救生员负责监督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和净化处理。
4.0工作程序4.1救生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4.2池水的日常净化处理4.2.1每天在开放前应由救生员对池壁、池底、设备、沟道等进行清洗,营业中,池水消毒设备运行正常,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4.2.2保洁部每天对泳池吸尘一次。
4.3池水定期净化消毒。
4.3.1池水定期净化消毒每天进行一次。
4.3.1.1吸尘后对水质进行测试和加药。
4.3.1.2加药时应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加药量。
4.3.1.3片剂药物可直接投放,粉剂药应用药桶兑水稀释后再投放(投放药量和兑水量参照药物说明)。
4.3.2水质测试,含氯量应保持在0.3-0.8mg/1,每天测定2次,并做好记录。
4.4浸脚池4.4.1浸脚池水应每天在开放前更换、清洗。
4.4.2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保持在5—10 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4.5注意事项4.5.1使用水底吸尘器前应先检查电源线有否裸露、破裂。
4.5.2岸上推动吸尘器时应防止真空管磨擦地面。
4.5.3游泳场所用药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应存放在药品专用保管室内,并根据药品的性质进行标识、隔离、分类存放。
4.5.4消毒药品投放时应避开正在游泳的客人。
4.6如遇游泳高峰期消毒次数应视情况增加。
4.7每次测试、加药应认真做好记录。
该记录表由服务中心归档保存一年。
附件(三):游泳池使用须知1、本游泳池供本小区住户使用。
2、泳池开放时间为6月15日至9月15日,每天开放时间为:16:00—20:30,费用:成人8元/人次,儿童4元/人次;在非开放时间,服务中心不承诺保证泳池的水质达到安全标准,请泳客不要下水游泳。
3、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凡有高血压、心脏病者,不宜使用本游泳池。
4、凡患有肝炎、皮肤病、重症沙眼、肠道传染病、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者或酒后人士均不可进入使用泳池。
5、为确保儿童游泳安全,12岁以下少儿入池游泳时,应由家长(或成人)陪伴和监护其安全,如无成年人陪同,则服务中心有权拒绝其进入泳池。
6、存放物品后请锁好柜门并自行保管好钥匙,贵重物品请勿放入更衣柜中,服务中心概不负责物品遗失之赔偿责任,游泳完请将钥匙归还原处。
7、游泳者游泳(入池)前应先行淋浴、浸脚。
8、严禁在游泳池范围内吸烟和进食。
9、文明游泳,安全使用泳池设施,禁止在泳池区跳水及追打嬉闹、因此引发的任何人身伤害,须自行承担责任。
10、遇打雷、闪电、暴雨,游泳者应尽快离开泳池,为顾客安全着想,泳池救生员有权紧急关闭游泳池;11、如泳客违反泳池使用规则的任一条款,而造成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的,服务中心没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12、如泳客损毁遗失租用的设备或其他用品,服务中心有权向该泳客索取赔偿。
附件(四):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为维护游泳池的正常秩序,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一、救生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熟悉水域情况;开放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二、提高责任感,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三、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