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DTL110002 TCPIP协议与子网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59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最近几天有很多的朋友反映对ip网络知识这块了解的不多,尤其是ip地址这块,希望我们能发一期关于ip地址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ip地址的计算与子网的划分的知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ip地址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用于大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26个,主机1677214台)·B 类用于中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6384个,主机65534台)·C 类用于小型网络(能容纳网络2097152个,主机254台)·D 类用于组播(多目的地址的发送)·E类用于实验另外,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因特网中,每台计算机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由授权单位分配的用于彼此区别的号码,即IP地址。
IP地址采用层次结构,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用于识别一个逻辑网络,而主机号用于识别网络中的一台主机的一个连接。
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式携带了明显的位置消息。
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由个字节,即32位数字组成,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中间使用符号“.”隔开不同的字节。
例如:采用32位形式的IP地址如下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采用十进制数的形式如下10.0.0.1各类ip地址划分A类地址(1)A类IP地址。
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如: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代表0或1)(2)A类IP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IP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IP与子网详解先从网络的基础谈起,大家都知道,我们通常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这里,我们从局域网(LAN)连入互联网(Internet)入手,对IP,网关,子网,子网掩码作以介绍。
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对大量的PC来说,相互之间认识对方的方法就是通过IP,这正如我们的身份证,也是Internet上计算机的身份的代表。
IP v4的格式为:4组8位二进制(32位二进制)。
我们知道,8位二进制表示的范围是0-255,因此,IP地址又经常以4个用圆点隔开的0-255的十进制表示,这就是我们日常所最常见到的表示方式。
我们知道,32位二进制能表示的范围是0-(232-1),这似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一方面有大量的IP作为特定用途,不能分配给上网计算机;另一方面上网计算机数量急速增加,所以,IP地址已经面临枯竭的威胁,因此才会有IP v6的问世。
习惯上,我们把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这里引出了“子网”的概念。
比如某公司获得了一段ip,为了便于对这一段ip进行集中的管理,我们引入了子网的概念。
总体上说,我们的Internet是由一个个的子网组成,也就是说Internet是由子网和连接子网的主干组成,而我们怎么从IP上把子网内部的IP与子网以外的加以区分呢,就是让同一个子网的IP具有共同的网络号,不同的主机具有不同的主机号。
把IP地址分位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过程,就是我们的IP与子网掩码作用的过程,具体如下。
假设某公司拥有172.1.1.0-172.1.1.255这个IP段,那么我们怎么给它表示出来呢?当然,我们可以象上面一样表示,但是真正合法的表示方法应该是用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方式表示,表示为172.1.1.0/255.255.255.0(或172.1.1.0/24)。
下面我们说一下IP与子网掩码是怎么作用的。
以其中的一个IP:172.1.1.68为例进行分析。
(整理)(新手必看)IP和子网超详细讲解与划分方法用子网掩码实现多网共用网址如果一个单位有多个分布在各地的网络,且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并不很多,那么申请多个网址(NETWORK ID),不仅会造成IP地址的浪费,而且会使单位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多个子网共用一个网址,以节省IP地址和资金,下面把我们单位使用子网掩码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介绍给大家。
一、情况介绍我单位有三个位于不同地点的子网(以下称为甲、乙、丙网),各网络的主机数分别为20、25和50。
且我单位已申请了一个网址为202?119?115。
二、解决过程1?将甲网和乙网的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224,其最高位224的二进制形式为11100000。
2?我们用子网掩码的高三位来分割子网,它共有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八种组合。
除000(代表本身)和111(代表广播)外,还有六种组合,共可提供六个子网,它们分别为:(IP地址前三个字节还是202?119?115)第一子网:00100001-00111110即33-62第二子网:01000001-01011110即65-94第三子网:01100001-01111110即97-126第四子网:10000001-10011110即129-158第五子网:10100001-10111110即161-190第六子网:11000001-11011110即193-222最后我们选第五子网给甲网,第六子网给乙网,因为各个子网都支持30台主机,所以选择的子网足以满足甲网和乙网20台和25台的需要。
3?丙网有50台主机,按上述分割方法无法满足它对IP地址的需要。
这时,我们将它的子网掩码设成255?255?255?192,由于192的二进制值为11000000,按上述方法,它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网,分别为:第一子网:01000001-01111110即65-126第二子网:10000001-10111110即129-190每个子网有62个IP地址可用,我们将第二子网分配给了丙网。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引导语:IP地址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欢迎参考阅读!IP地址分为五类·A类用于大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26个,主机1677214台)·B类用于中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6384个,主机65534台)·C类用于小型网络(能容纳网络2097152个,主机254台)·D类用于组播(多目的地址的发送)·E类用于实验另外,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因特网中,每台计算机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由授权单位分配的用于彼此区别的号码,即IP地址。
IP地址采用层次结构,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用于识别一个逻辑网络,而主机号用于识别网络中的一台主机的一个连接。
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式携带了明显的位置消息。
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由个字节,即32位数字组成,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中间使用符号“.”隔开不同的字节。
例如:采用32位形式的IP地址如下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采用十进制数的形式如下10.0.0.1各类ip地址划分A类地址(1)A类IP地址。
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如: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代表0或1)(2)A类IP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IP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范围(10.0.0.1---10.255.255.254)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internet主机地址的数字形式,与主机的域名地址一一对应。
IP地址有32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用于屏蔽各种物理地址的差异,通长用句点分开的4个十进制数的形式,如192168.1.1。
1、IP地址的组成2、IP地址的分类ABCDE3、C类网络子网划分对应关系数子网借位位数子网掩码子网数主机数2 255.255.255.192 2 623 255.255.255.224 6 304 255.255.255.240 14 145 255.255.255.246 30 66 255.255.255.252 62 24、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计算路由器通过一个源IP或者目的IP地址可以获取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主机地址,这都是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的。
网络地址是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的;主机地址是子网掩码先取反,再与IP地址进行逻辑运算得到的。
例如:已知IP地址为129.56.189.41,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请计算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解:由已知条件,先将ip地址、子网掩码换成二进制形式,并将子网掩码取反,129.56.189.41的二进制:10000001 00111000 10111101 00101001255.255.240.0的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255.255.240.0的取反: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 11111111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10000001 00111000 10111101 00101001 &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10000001 00111000 10110000 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及网络地址129.56.176.0IP地址与子网掩码取反值进行与运算:10000001 00111000 10111101 0010100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01 00101001 转换为十进制及主机地址是:0.0.13.41。
TCP/IP在网络中的配置以及子网划分技术(供刚学习TCP/IP地址的朋友参考)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TCP/IP Internet协议已成为计算机工业中开放系统互连的事实上的标准。
TCP/IP协议,即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最完美并广为接受的通信协议之一,它应用于在广域网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网络以及不同类型的芯片和*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各种类型的以太网中,如Windows 95/98的对等网、Windows NT、Unix、Linux、NetWare,目前都广泛地支持该协议。
TCP/IP寻址在管理TCP/IP网络时,一个最有挑战性的工作是管理IP地址和保管记录好IP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尤其对于一个新的管理员或刚接触管理IP地址的人更是如此。
信息从一个主机取出,放到另一个主机的时候,有三种东西起了作用,即主机名、主机地址、主机路径。
这就关系到IP寻址的问题。
一、IP地址类型为了控制IP寻址的方式,制定了类型结构,即把IP地址分为五类(A-E类),有三种用在了商业网络中。
A类 A类地址的高端位总是置为0。
只要最左一位置0,剩下的位数不管是0或1,都是A类地址。
因为第一个八位组决定网络地址的类型,只要第一个八位组小于128就是A类地址。
如:10.35.64.23是一个A 类的TCP/IP地址。
如果用缺省的A类地址子网掩码255.0.0.0。
则网络部分地址为10.0.0.0,主机部分地址为:0.35.64.23。
总共有128(0-127)个A类地址,但每个A类网络可以有16777216(224)个不同的主机标识。
B类 B地址是IP地址的高端前两位置位10。
并且B类IP地址中,前两个8位组表示网络部分,后两个8位组表示主机部分。
B类地址范围是从128.0.0.0至191.255.0.0。
IP地址的多层次分类和子网划分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是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主机或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分配IP地址,IP地址被分为多个层次并进行了子网划分。
本文将探讨IP地址的多层次分类和子网划分的原理和应用。
一、IP地址的多层次分类IP地址的多层次分类是根据IP地址的前缀位数来进行划分的。
根据IP地址中的前缀位数,IPv4地址被分为A、B、C、D和E五个类别。
其中A类地址的前缀位数是8位,B类地址的前缀位数是16位,C类地址的前缀位数是24位。
D类地址用于组播通信,E类地址保留未使用。
多层次分类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所需的主机数量选择合适的地址类别。
比如,A类地址适用于大型网络,可以支持最多1677万个主机;B类地址适用于中型网络,可以支持最多6.5万个主机;C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可以支持最多254个主机。
二、子网划分的原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子网,以便更好地管理网络资源和提高网络性能。
子网划分是基于IP地址的子网掩码来实现的,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进行分隔。
子网掩码是一个与IP地址相对应的二进制数,用于指示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部分,哪些位是主机部分。
子网掩码中的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通过与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可以得到网络部分的地址。
三、子网划分的应用子网划分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地管理IP地址资源和提高网络性能。
通过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可以隔离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提高网络安全性。
同时,子网划分还可以减少广播风暴的发生,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另外,子网划分还可以支持不同子网之间的路由选择和优化。
不同子网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通过合理设置子网的划分和路由规则,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四、总结IP地址的多层次分类和子网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分配IP地址,并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灵活性。
通过多层次分类,可以根据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地址类别。
【TCPIP】⼊门学习笔记五-TCPIP协议系统之⼦⽹划分和CIDR 专业术语CIDR:⽆类别域间路由。
这种技术可以让⼀个⽹络ID块被当作⼀个整体。
⼦⽹:对TCP/IP⽹络ID定义的地址空间进⾏逻辑划分。
⼦⽹掩码:⼀个32位的⼆进制值,⽤于指定IP地址中的⼀部分作为⼦⽹ID。
超⽹掩码:⼀个32位的⼆进制值,能够把多个连续⽹络ID聚合为⼀个整体。
原理图解⼀、⼦⽹划分地址分类系统让所有的主机能够识别IP地址中的⽹络ID,从⽽把数据报发送给正确的⽹络。
但是,根据A类、B类或C类⽹络ID来识别⽹段具有⼀些局限性,主要是在⽹络级别之下不能对地址空间进⾏任何逻辑细分。
如图所⽰为⼀个A类⽹络。
数据报到达⽹关,然后传输到99.0.0.0地址空间。
但如果要考虑它在这个地址空间中是如何传递的,这个图⽰就会变得⾮常复杂,因为A类⽹络能够容纳超过1600万台主机。
这个⽹络也许包含数百万主机,这⼤⼤超过了在⼀个⼦⽹上容纳的数量。
为了在⼤型⽹络⾥实现更⾼效的数据传输,地址空间被划分为较⼩的⽹段(见图)。
把⽹络划分为独⽴的物理⽹络能够增加⽹络的整体性能,也就能够让⽹络使⽤更⼤的地址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址空间⾥划分⽹段的路由器需要适当的指⽰来决定把数据传输到哪⾥。
它们不能使⽤⽹络ID,因为传输到这个⽹络的数据报具有相同的⽹络ID(99.0.0.0)。
尽管可以利⽤主机ID来组织地址空间,但是对于能够容纳超过1600万台主机的⽹络来说,将会是很⿇烦、⾮常不灵活、完全不实⽤的。
唯⼀可⾏的解决办法是在⽹络标ID下对地址空间进⾏某种细分,让主机和路由器能够根据IP地址判断应该把数据发送到哪个⽹段。
⼦⽹划分就是在⽹络ID之下提供了第2层逻辑组织。
路由器能够把数据报发送给⽹络⾥的某个⼦⽹地址(⼀般对应于⼀个⽹段),⽽当数据报到达⼦⽹之后,就会被ARB解析为物理地址。
那么⼦⽹地址从何⽽来呢,32位的IP地址不是被划分为⽹络ID和主机ID了吗?TCP/IP的设计者借⽤了主机ID⾥的⼀些位来形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