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
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a、生说。
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
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制作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掌握基本的制陶和铸铁技术;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陶罐的制作及历史文化背景;
2.铁罐的制作及历史文化背景;
3.制陶和铸铁的基本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制作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掌握基本的制陶和铸铁技术。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1. 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陶罐和铁罐,并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陶罐和铁罐的了解;
2.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陶罐和铁罐。
2. 知识讲解(20分钟)
1.陶罐的制作及历史文化背景;
2.铁罐的制作及历史文化背景;
3.制陶和铸铁的基本技术。
3. 制作陶罐(30分钟)
1.现场教学:教师为学生展示陶罐的制作过程;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陶罐,教师进行指导。
4. 制作铁罐(30分钟)
1.现场教学:教师为学生展示铁罐的制作过程;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铁罐,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15分钟)
1.让学生在个人笔记本上记录本次课程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制作陶罐和铁罐的经验,展示学生的成果;
3.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操作制陶和铸铁技术,对自己制作的陶罐和铁罐进行评价;
2.学生在个人笔记本上记录本次课程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陶”“罐”等9个生字,会写“谦”“懦”等11个生字,会写“谦虚”“懦弱”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启示;通过观察插图,结合文中描述,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要全面看待事物,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人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朗读技巧的培养与练习。
4. 寓言启示的领悟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启示。
2. 教学难点: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以及寓言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导学生关注两者之间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以及寓言的启示。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2. 词语:谦虚、懦弱、傲慢、懦弱3. 主要内容:陶罐和铁罐的故事4. 寓言启示:要全面看待事物,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人和睦相处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用“谦虚”“懦弱”“傲慢”“懦弱”造句。
3.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寓言的启示,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4. 朗读课文环节,学生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指导?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朗读技巧,领悟寓言的启示,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不同点之一: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7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相提并论”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述导入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
(板书:课题)出示图片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的时候,读chéng二、自学课文并检查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2、读1~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态度的词语。
表示表情和态度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赶快度1~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交流(板书)傲慢、轻蔑、恼怒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谦虚、争辩、理会)*板书9、陶罐争辩什么?他懦弱吗?10、读出谦虚但并不懦弱、坚定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
只要根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一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讽刺别人)相提并论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课文叙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好玩的故事。
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后半部分讲很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逝了。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
教学中,我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同学置身于故事之中,还让同学仿照课文编写寓言,进展同学的思维。
学前预备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同学)2.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1.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学前预备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同学)2.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做头饰。
(老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图片,引导同学说说它们的特点。
2.板书课题。
1.观看图片,小组沟通争论,说说各种罐子的特点。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用时:10分钟)1.引导同学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认读词语,自同学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沟通自学状况。
1.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读准字音,留意读好下列生字的读音:懦(nuò)、恼(nǎo)、尘(ché)。
(2)认读词语。
2.联系上下文,沟通对词语的理解。
3.沟通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jiāoàoqiānxū()()nuòruòchéntǔ()()ɡǔdàijiàzhí()()三、精读理解。
(用时:15分钟)1.引导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点名同学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2.课件逐一出示对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4. 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2. 课文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人物性格特点:陶罐:谦虚、低调;铁罐:骄傲、自大4. 重点词语和句子:谦虚、骄傲、自大、低调、寓意等。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或名言,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课堂管理、时间分配等,找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谦”“懦”等11个字,会写“谦虚”“懦弱”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 学习生字词,积累语言。
3.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主旨。
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4. 理解课文: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5. 情感教育: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6. 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2. 重点词语:谦虚、懦弱、傲慢、奚落3. 课文主旨: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新故事。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和睦相处。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2. 在学习生字词环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掌握了重点词语?3.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是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真正理解并践行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的道理?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理解与感悟。
3. 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及寓意。
4. 人物性格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寓意。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性格,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陶罐和铁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理解生字、新词。
3. 交流展示(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画的生字、新词,讲解其含义。
4. 精讲点拨(1)讲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及寓意。
(2)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2. 内容:(1)陶罐:易碎、美观、实用(2)铁罐:坚固、耐用、朴素(3)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用“陶罐”和“铁罐”分别写一句话,表达它们的特点。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课文内容。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学生课前准备:图片、课件二、教学课题:《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结合文本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第一部分内容。
3.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4.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2.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教学方法:《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有趣又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板书读题)2.看,老师把这节课的两位主角请到了现场,这位是陶罐先生,这位是铁罐先生。
原来大家都认识啊,那你能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吗?指名说。
(易碎,坚固)(二)初步感知。
1.过渡:那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又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这两个罐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并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点。
3.学回答,了解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我知道······)4.那读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读了课文我还想知道······)(三)学习生字词。
1.课文中有很多的新词语朋友,大家想认识它们吗?2.PPT出示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1)自由拼读。
(2)小老师带读(带拼音),师提醒。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2.学习多音字。
你那厉害的小眼睛发现了吗?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盛”“处”。
3.学难字。
我会记。
“恼、捧、荒”4.伸手指跟老师一起写难字。
“谦”,注意笔画顺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学习课文。
1.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吗?为什么?引导说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想一想:那骄傲的铁罐为什么会常常奚落铁罐呢?(引导说出:因为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看不起容易破碎的陶罐。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或者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呢?过渡:好,接下来,请大家默读2——9自然段。
(找一找)(1)用“—”在文中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
(2)用“△”标出表示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4.学生1汇报铁罐说的话。
学生2汇报神态动作词。
(板书贴)5.这些神态动作一样吗?(不一样)一一解释。
(1)傲慢(骄傲)近义词(2)轻蔑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
你可以给“轻蔑”换个近义词吗?(生说)(轻视、蔑视)利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意思也是一种好方法。
师引导:轻蔑是怎样的神态。
大家看这个“蔑”字,草字头下面是个横着的目,而且这个目还怎么扁,就像一个人眯着眼看别人,把人都看扁了。
你能学学轻蔑的神态吗?(4)恼怒(5)奚落(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的缺点,数落别人的不是)6.从这些神态动作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铁罐的骄傲,课文还用句子、语言描写了铁罐的骄傲,对陶罐的数落。
我们来详细看看。
7.PPT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你读出傲慢的语气。
(语调上扬)生1读,你能读得再傲慢些吗?生1再读。
生2读a提示:感叹号!请将感叹号读出来。
生3,生4b齐读,师纠正引导。
c问号?能读出来吗?生5生加上傲慢的表情和动作再朗读句子。
PPT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接下来铁罐更轻蔑了。
(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为什么铁罐敢骂陶罐是“懦弱”呢?(生说:因为它觉得陶罐易碎,不敢碰自己)齐读。
加上动作表情!PPT3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过渡:铁罐说陶罐懦弱,可陶罐争辩了,他就恼怒了,发火了,请男同学来读:读出他当时的那份生气。
(声高气粗)为什么铁罐觉得陶罐不能跟自己相提并论呢?(生说:因为他只看到陶罐的短处:易碎,觉得陶罐会破成碎片,而自己坚硬永远不会消失)PPT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过渡:骄傲无理的铁罐子根本不接受陶罐的谦虚,作者没有写出铁罐的神态动作,你来填一填()地说。
(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好,请女同学来读出他的火冒三丈。
小结:你感受到铁罐的骄傲无理了吗?那你能体会到“奚落”的意思了吗?铁罐紧紧抓住陶罐易碎的缺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数落,使他难看,这就是“奚落”啊!所以我们平常学习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8.铁罐如此傲慢无理地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呢?我们按照学习铁罐的方法,来找找。
(默读2—9自然段)(1)用“﹏﹏”在文中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2)用“ O ”标出表示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PPT1:“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相对于傲慢无礼的铁罐,陶罐怎样啊?(生说:很谦虚。
)哪里看出他谦虚啊?生回答。
(“不敢,铁罐兄弟。
”)是啊,人家傲慢地叫他陶罐子,他却称它为兄弟,多谦虚啊!请你读出谦虚的语气,加上表情动作。
(生1读)读得真棒,真是一个谦虚的陶罐。
PPT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这只陶罐不止谦虚,还很友善(克制)呢,当铁罐骂他懦弱时,他并没有以凶还凶。
他怎样啊?(生说:争辩)他为什么会争辩呢?(生说: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长处,可以盛东西,虽然自己的缺点是比较容易破碎。
)是啊,他在跟铁罐讲道理啊。
这里有个符号(省略号,说明什么啊?)(生:他还想说下去)那他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生1、2说)请你读出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小组1读可铁罐并没有接受,反而被数落得更难听了,可陶罐还是很(生说:和气)PPT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是啊,面对一次比一次无理的铁罐,陶罐还是如此和善,还希望跟他和睦相处啊,如果叫你填一个神态动作词,你会填?(生说:心平气和、好言好语)小组2读,读出陶罐的宽容。
PPT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到最后,陶罐实在无能为力了,铁罐只拿坚硬的长处来数落自己易碎的短处,讲道理他也不听,所以陶罐只能(生说:陶罐不再理会铁罐)9.大家读得都很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
(1)同桌分角色扮演,一个当铁罐,一个人当陶罐。
(2)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说话时神态,表情变化,也可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动作。
10.推荐一小组上来表演。
表演得真棒,表扬他们。
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演一演,男生演铁罐,女生演陶罐,老师就读提示语。
大家别忘了加上动作哦!11.男女分读。
12、生字教学: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
(指导书写)13、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4、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
(指名反馈)四、课堂总结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
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我来说)师: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是啊,我们要像陶罐一样做个谦虚的人,跟同学们要和谐相处。
相比大家也有很多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接下来,请大家写一写。
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自己说,——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左手按住右手写,精神专注心放松。
分享交流。
八、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这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
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的原因。
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懂得“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整一节课,目标得以达成,但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力度仍不够,毕竟只有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听说读写充分结合,才谈得上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