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虚”与“实”
——高考作文精讲(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由实见虚,眼前实景联想到古今更迭 世事变幻无常,由三山一水的实景进 而过渡到浮云蔽日,抒忧国忧民之心。 可谓实处落笔,凭虚传神 。
同学们在作文中易出现的毛病:
• 网的复杂性不仅如此,生活在物欲横流,利 益权势的社会里,生活不会像一条方程式如 此简单,这张社会网随之产生,而这张社会 网有它的两面性,负面就是它束缚了人们原 始的心境,这张网驾驭了人们的生活,正面 就是人们为了冲开这张网,在不停地奋斗, 挣扎希望能重回原始的心境,不被利益所驾 驭。
事为实
理为虚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如果在作文中大量运用虚笔内容空虚飘渺,使 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是那 么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都得益于 化虚为实的运用。
弊: 虚写陶渊明的旷达,语言有气势, 感情很充沛,但如果全文都写满这样 的文字,作者的情感就少了寄托,成为 漫无边际的抒情 。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 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 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 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 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 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 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