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步骤一:找准方法步骤二:结合语境步骤三:表达效果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首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在准确判断出该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在结合上下文,阐述出该句所写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体味作者想要表现的感情。
)典型例题:1、根据句后的提示选择划线句A进行赏析。
(4分)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动作描写)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六赏析句子模板揭秘1.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法。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意,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2)借助修辞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3)返本法。
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句子在中间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句子在结尾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点明中心,升华情感;⑤引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⑥如果句子本身是修辞,就要从修辞的角度回答;⑦如果句子本身是特殊句式,就要从句式的特点回答。
小试牛刀: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苏州市中考题)答: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3.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景/物……的特点/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中心。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中考现代文阅读系列——赏析句子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阅读中有句子赏析的相关考点及常见题型。
2、掌握回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二、考点探究【中考典例】故乡的风杨俊文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
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
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
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
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
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
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
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
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
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
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
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
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
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
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
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
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第三课阅读专项复习(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积累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二)技法进阶理清思路,巧用技巧,掌握三类型阅读的答题方法;(三)情怀素养品味作者的情感,增强阅读兴趣与信心。
句子赏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知识梳理一、修辞角度修辞常用的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在阋读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一般来说对句子使用修辞方法的鉴赏,要讲清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结合句子语境说明这一修辞手法在此处的表达效果。
掌握了其作用及答题技巧,自然可轻松解题。
常见的修辞种类及作用:1.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印象,可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抽象事物具体化,从而增强文章趣味性。
例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便于抒发某种情感,使所写事物显得更活泼亲近。
例句:经历了风雨的小树在阳光下微笑。
3.排比:加强语言的气势,增强感情的抒发,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度。
例句: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4.夸张:更好突岀事物的特征或加强作者某种情感,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强调问题。
例句: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6.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例句: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7.对偶:高度概括表达内容,使之凝练集中,能够增强节奏感,具有整齐匀称的音律美。
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9.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只有抓紧现在的每分每秒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到伦敦度假,我和老公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女儿约我们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告诉我们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让我们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她。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女儿却还没有出现,我们的手机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越来越生气,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经冻得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了吗?”女人笑了笑,说:“他们是我邻居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我想让他们过个好年。
”听完这句话,我感觉自己的心里也变得暖暖的了。
1.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味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卖烤地瓜的小摊,让人不自觉地停下脚步。
虽然从未买过烤地瓜,但每次经过都会感激这种微甜的心情。
2.有一位卖烤地瓜的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三十多岁,身穿厚厚的棉衣,面前的三轮车上炭火正红。
她总是露出清澈的微笑,让人感到感动和震撼。
即使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她的心也变得暖暖的了。
3.女人身边总是有两个小女孩,她们像姐妹一样,总是和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然后牵着手跑开。
女人总是会掀开桶盖,拿出烤地瓜给她们。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徒生羡慕。
4.在新年前的一天,我决定买两个烤地瓜。
女人打开桶盖让我挑,但我选的两个最大的她却不卖给我,因为她要带回家给邻居的孩子。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也变得暖暖的了。
冷风暖香这是一个冬天的故事。
那时候,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要走过一条很长的街道去上班。
这条街道很热闹,到处都是小吃摊,人来人往,香气四溢。
但是,这个冬天,我却总是感到冷,感到孤独。
专项四词句赏析◆【考试题型】1、请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赏析划线句子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答题方法】明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特点、语言风格)+ 释运用+答三表(表达效果、表达情感、表达内容)◆【答题模式】1、修辞手法答题模式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特点,表达了……情感。
拟人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动作,表达了……情感。
排比X次出现XX句式,突出强调……特点,表达了……情感。
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夸张XX夸张为XX,突出强调……内容,表达了……情感。
印象深刻效果突出。
对偶XX与X对仗,表达了……情感。
句式整齐匀称,有节奏感反问有力强调……,表达了……情感。
加强语气增强效果设问强调……,表达了……情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2、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运用XX(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侧面描写,运用侧面描写(以人写人,以物写人)烘托出……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有力地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2)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为静景,……为动景,活泼生动,直观形象,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多感官结合,运用……感官,细腻真实地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3、句式(1)多用短句生动形象,节奏明快,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2)长短句结合,张弛有度、富于变化、节奏感强,写出了…… 的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情感。
4、表现手法(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托物言志(5)借景抒情(6)寓情于景…..步骤一:这段话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分析)……属于动态描写,……属于静态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步骤三:营造了一种……的氛围,突出了……,表达了作者……5、字词句动词(叠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字的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22023学年度现代文阅读专题知识点总结+真题练习(原卷版)部编版(九年级通用)专项12修辞句赏析学习目标图知识结构图知识点详解【相关知识点】1、比喻的概念、种类及作用1)比喻的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比喻的类型: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的概念、类型及作用1)比拟的概念: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类型: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比拟的作用: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的概念、类型及作用1)夸张的概念: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考点之句子赏析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点拨角度点拨内容考点解说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常见考题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突破方法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
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1.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3分)那天下班后, ( 1 ) →赶回家去, (2) →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 (3)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怒气”。
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6分)(1)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从修辞角度)(2)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3)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4)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从词语角度)答: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着过生日事件的发生。
请你找出两处。
用横线画出来(4分)答:4.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6分)(1)阅读文章结尾段,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答:(2)文中的女儿值得称道,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答:冷风暖香①(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
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
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
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
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
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
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
(B)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
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
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
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
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
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
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
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
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
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
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
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
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冷风暖香”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小题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①段(A)处画线句。
(3分)(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B.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④段(B)处加点词语。
(3分)(B)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
小题3:本文第③段,作者描写了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4: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理解。
(3分)小题5: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分)1.(1)买向日葵;(2)藏向日葵;(3)送向日葵2.(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迟到而心生怨气无法排解的情状。
(答对修辞得1分,具体赏析得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迟到不顾“我”的感受而越来越生气,脸色发青的情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向日葵的鲜活,富有生命力,暗喻女儿对母亲的热情和孝心,也为后来女儿的自问自答埋下伏笔。
(2)本句运用“冒”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女儿不体恤父母而失望至极的情状。
本句运用“灼灼”这个形容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失望而伤心难过、心痛不已的感受。
本句运用“半点”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失望心痛而毫无食欲的情状。
(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
选择典型词语得1分,具体赏析得2分。
)3.(1)一向准时的女儿昨天却迟到了。
(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昨天却让父母在公园里挨冻)(2)女儿迟到了,却没有告诉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3)在餐馆吃饭时,一向体恤父母的女儿并没有安慰我,而是一个劲儿说看单位的趣事。
(4)一向敬业的女儿,今天却没有去上班。
(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4.(1)感动、愧疚、幸福等(意思对即可)(2)(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文中的女儿非常孝顺,她懂得体贴、包容自己的父母。
我们也应该像她那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参考答案:小题1:示例:本文通过记叙烤地瓜女人微笑着面对生活,关心同样身处困境的女孩儿的事,赞美了烤地瓜女人乐观、善良等美好的品质。
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又比喻艰苦的环境中烤地瓜女人美好的品质,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1:A.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干燥。
B.示例“塞”是“放”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