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获戛纳影视广告奖
- 格式:docx
- 大小:36.88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中国电影奖分类介绍(超强版附一览表)值奥斯卡金像奖颁发之际,本人特搜集整理了19项世界、中国有关电影奖项,以作分享。
本片包含了国际四大电影奖、中国三大电影奖、九大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其他国内影视奖项。
——johnlee世界四大电影奖(奥斯卡&欧洲三大奖)1.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简称奥斯卡奖,也即学院奖(Academy Award),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颁发。
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享有盛誉,不仅是美国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也倍受世界瞩目。
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
2.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金棕榈奖前身为“金鸭奖”,是戛纳(gānà)电影节至高无上的大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
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必须说明,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
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长片)。
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3.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金熊奖(Golden Bear)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电影的最高奖项。
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
柏林国际电影节[2],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
原在6~7月间举行,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盘点16部获得戛纳奖项的华语片40 years have come and gone since "A Touch of Zen" was China's first production to gain recognition at the 28th Cannes Film Festival in 1975. The 67th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will take place from May 14 to 24 this year, and Chinese director Wang Chao's "Fantasia" is among the official selections. Here we present to you the 16 Chinese films awarded in Cannes from 1975 to 2013.1975年,在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影片《侠女》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如今已过去40年头。
2014年,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5月14-25日举行,中国导演王超的作品《幻想曲》入围。
这里我们将带您回顾从1975年到2013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16部中国电影。
"A Touch of Sin" by Jia Zhangke won the 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 in Cannes in 2013.2013年,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About the film:The film revolves around four threads set in vastly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milieus across modern-day China, ranging from the bustling southern metropolis of Guangzhou to the more rural townships in Shanxi province. Set in current times and based on allegedly true events from the recent past, the film also draws on the history of Wuxia stories.影片简介:影片围绕4个剧情线讲述了在当代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背景的生活,从熙攘的南方大都市广州到偏僻的山西村落。
中国在戛纳获奖影视类广告的后现代解读作者:王凌菲金海琴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19期摘要近年来,在戛纳的广告饕餮上刮起了一阵中国风,中国广告人屡获大奖。
纵观中国影视类广告在戛纳参赛以来的成绩,不难发现,得奖的作品都具有后现代的特征,后现代特点成为了当代广告的发展趋势。
本文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解读中国在戛纳影视类广告获奖的作品,以期探究中国影视类广告的未来走向,并对中国广告国际化作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影视类广告;戛纳中图分类号F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005-021中国影视类广告在戛纳广告节获奖情况回顾戛纳国际广告节素有广告中的“奥斯卡”之称,可见其权威性。
从收集的数据来看,我国影视类广告在2002年才第一次问鼎戛纳铜狮奖,2006年再次拿铜。
中国广告人卧薪尝胆,终于在09年夺银;上海奥美为森马服饰制作的《体操篇》广告拿到影视类银狮奖,北京智威汤逊则凭借诺基亚的N96——李小龙限量版手机广告《乒乓篇》和《火柴篇》拿到银狮奖。
也就是说戛纳广告节自1954年举办至今,中国影视类广告一共只拿了4次奖,这反映了我国广告业的薄弱,但更看到了进步的趋势,通过这种趋势的探究,中国影视类广告必然会摘金夺银,更加走上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
2后现代在中国按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我们仍然处于前现代一现代的历史阶段。
但是从很多中国的社会现象中,我们窥探到了后现代的影子。
当代中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程正突飞猛进,加之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为传播,文化产业中的后现代作品俯拾皆是。
虽然我们不是处于完全的后现代,而是处于前现代一现代,和后现代两个阶段的承接转和处,我们也应该正视后现代这种趋势的存在。
因而,本文将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解读中国在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奖的影视类广告作品。
在中国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它预示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3戛纳获奖影视类广告作品的后现代解读2002年的获奖作品如果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反传统逻辑的一点后现代的影子的话,那么从2006年到2009年,我们愈加感受到后现代的气息。
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
1. 2019年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真实的演员》。
这个案例是中国电信的一次成功广告活动,通过真实的演员和真实的情感故事,打动了观众。
该广告获得了中国国际广告节的金奖,它展示了中国电信网络的强大性能和人性化服务。
2. 2018年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彩虹计划》。
该案例是中国平安保险的一次创新广告活动,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亲身体验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以此来宣传保险的重要性。
该广告获得了中国国际广告节的银奖,它以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3. 2017年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爸爸去哪儿》。
这个案例是爱奇艺的一次成功广告推广活动,通过与热门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合作,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
该广告获得了中国国际广告节的铜奖,它展示了如何通过与热门内容合作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
4. 2016年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中国梦想秀》。
这个案例是浙江卫视的一次成功广告营销活动,通过与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合作,打造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该广告获得了中国国际广告节的创新奖,它展示了如何通过与热门节目合作来实现品牌传播和营销的成功。
这些案例只是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奖案例的一小部分,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广告作品获得奖项。
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通过创新的思维、有趣的故事和与热门内容的合作,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传递了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新时期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告第一节79年-89年广告业的恢复和发展社会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文汇报》首发文章:《为广告正名》,广告业的恢复获得舆论支持;北京恢复全聚德等一些老字号;全新的审美观念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
一、广告业务逐渐恢复(一)1979年广告事件: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报纸的商业广告。
《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分别刊登第一条外商广告:精工表和美能达相机。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大陆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3月,上海电视台播出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
广告媒介:1983年,燕舞公司进京,在《人民日报》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投放广告,引起轰动。
广告媒体:1980年,央视、北京电视台与西铁城签订长期广告合同。
1983年,央视首次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1984年,《南方日报》创办第一家《周末》报。
1985年,北京电视台主要广告客户:大宝、地安门商场、日立、松下电器。
广告公司:1980年后,中日广告公司进一步开展互访和合作。
既电通后,大广、向阳社和博报堂陆续进入中国。
1981年,中广联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集团性广告公司。
1983年,香港华资广告业商会到大陆访问交流。
1985年,奥美(中国)在香港成立。
1985年,我国大陆第一家公关公司环球公关公司成立。
80年代中后期广告事件:1986年,我国大陆最早的公益广告《节约用水》由贵阳电视台摄制,在央视播出。
1986年,首届电视广告交易会在深圳举行。
1988年,影星潘虹为霞飞担任广告代言人,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位拍广告的电影明星。
1989年,孔府家酒在央视首做白酒广告。
1989年,宝洁进入中国市场。
1989年,白猫洗衣粉举办电视广告回顾周,展现其十年的电视广告历史。
广告媒介: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
每天1-2次,每次30秒或1分钟。
这是中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
广告奖项介绍(国外)克里奥广告奖嘎纳广告奖莫比广告奖伦敦国际广告奖纽约广告奖“金铅笔”奖THE ONE SHOW克里奥广告奖克里奥大奖(clioaward)创立于1959年,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广告大奖,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广告公司和专业制作工作室提交的一流创意作品。
克里奥广告奖评委会是由在本领域内享有盛名的国际专家组成。
评委们独立地评选出最佳获奖作品。
克里奥广告奖组委会本着公正、民主和非政治性原则对评委们的评判工作不作任何指导。
克里奥广告奖最大特点就是看重原创作意图而非单单看意图的贯彻,依此准则择优而录。
评委们首先评选出最佳候选作品,然后从这些进入决赛圈的精品中抉择出金、银、和铜奖作品。
有时,评委们还会给旷世杰作颁发克里奥大奖。
每年5月,克里奥广告奖颁奖典礼在世界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号称世界广告之都的美国纽约市举行。
这一盛会是对当今世界广告作品的一次总巡视和检阅,也提供了人们观摩世界最优秀广告作品的机会。
克里奥广告奖素有广告界“奥斯卡”之称。
在广告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广告箐英,群英荟萃欢聚一堂,聆听各类广告创意讲座,欣赏丰富多彩的广告作品,参观艺廊及各种丰富多彩的会间活动,角逐金奖,盛况空前。
通过交流,从而激发出更富新颖的创意灵感,提高广告制作的水准,创作出更多、更有时代节奏感的旷世广告作品。
大会开过之后,获奖作品将由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克里奥奖代表组织赴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作巡回展览。
99年在克里奥广告奖史上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举办克里奥广告奖获奖作品巡回展,其目的在于展示世界一流广告天才新颖奇特的广告作品,有机会和国内的创意界同行相互沟通、共同来为广告艺术这一矗立于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奇葩添姿添彩。
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奥又称之谓"缪斯",她是代表了掌管文艺、音乐、天文等九女神之一。
克里奥广告奖4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史验证了世人对"缪斯- 克里奥女神"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了克里奥广告奖在广告艺术世界里万里长征、勇于探索、推成出新、推动世界广告发展的精神和使命,这点正好与克里奥女神的天职不谋而合。
全球五大广告奖莫比广告奖莫比广告奖创建于1971年,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
每年2月举行全球瞩目的盛大颁奖仪式,随后获奖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作为业界观摩之用。
莫比奖的参赛作品范围十分广泛,电波广告、平面广告等等。
网络广告另有单独的系列。
对电视广告还设立了小成本制作类奖。
每年约有259座莫比奖颁予各奖项的最终赢家。
其中电视广告奖约105项,广播广告奖约18项,平面广告奖约120项,包装设计奖约16项。
1998年,中国内地首度赢取了第一座莫比金奖。
纽约广告奖纽约广告大奖始创于1957年。
当时这个全球竞争性的奖项主要是为非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佳作而设。
在此后的20年间,这项大奖在全美的工业界与教育界取得了非凡的声誉。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资源的加入又使其增添了电视、电影广告、电视节目和促销等诸多项目。
国际广播广告、节目和促销竞赛项目开始于1982年;印刷广告、设计、摄影图片、图像项目开始于1984年;为了适应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全球互联网络奖项亦于1992年正式设立;对于健康关怀的全球奖项也于1994年加入大赛;1995年又添设了广告市场效果奖,以嘉勉那些创意精良且市场销售突出的广告活动。
近年来每次大赛均有60个以上的国家携1.5万件以上的作品参加角逐。
中国内地作品亦曾进入决赛。
克里奥国际广告奖克里奥大奖创立于1959年,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广告大奖,素有广告界“奥斯卡”之称。
每年5月,克里奥广告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市举行。
克里奥广告奖最大特点就是看重原创作意图而非单单看意图的贯彻,依此准则择优而录。
这一盛会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广告公司和专业制作工作室提交的一流创意作品。
评委会是由在本领域内享有盛名的国际专家组成。
大会开过之后,获奖作品将由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克里奥奖代表组织赴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作巡回展览。
1999年克里奥广告奖首次在中国举办获奖作品巡回展。
伦敦国际广告奖伦敦国际广告奖每年的11月在英国伦敦开幕并颁奖。
嘎纳广告节嘎纳广告大奖源于嘎纳电影节,1954年由电影广告媒体代理商发起组织了嘎纳国际电影广告节,希望电影广告能象电影一样受到人们的瞩目。
此后,嘎纳同威尼斯轮流举办此项大赛,1977年嘎纳正式成为永久举办地。
1992年组委会增加了报刊、招贴与平面的竞赛项目,这使得嘎纳广告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国际大奖。
嘎纳广告节于每年6月下旬举行,每年大约7000多位代表1万多件作品逐鹿“嘎纳”。
评委会被分为独立的两组,一组负责评定电视广告,另一组负责平面广告。
广告节决赛评审初期,允许参赛者目睹现场公布的每一阶段入围名单来增加现场气氛。
各评委对本国作品采取回避投票的原则,评委的评审时间由自己掌握,以便仔细阅读文案,周全研究创意。
在影视方面第一轮决出400件作品,第二轮筛至200件,并再从中决出各项目的金、银、铜狮奖。
与嘎纳电影节同名的金棕榈奖,是嘎纳广告奖专为影视广告制作公司设立的大奖。
获奖标准是通过各公司作品在大赛上的表现来评定的,大奖得10分,金狮奖得7分,银狮奖得5分,铜狮奖得3分,入选作品得1分。
08嘎纳广告节中国入围名单:获得入围的有上海奥美、上海灵狮、上海英扬传奇,上海BBDO、上海TBWA、上海JWT、上海DDB、上海FCB、上海i-DNA异智品牌营销传播机构、上海李奥贝纳、星传媒体(STARCOM )上海、传立媒体(MINDSHARE)上海、上海奥美行动、北京奥美、北京太一堂广告(Dynamedia)、北京JWT、北京DMG、广州盛世长城、香港Grey、香港JWT、香港TBWATEQUILA、香港奥美、香港PUBLICIS WORLDWIDE、台北达彼思等25家公司。
这六类广告奖分别是:直效广告奖Direct Lions、促销广告奖Promo Lions、媒体广告奖Media Lions、平面广告奖Press Lions、户外广告奖Outdoor Lions、广播广告奖Radio Lions。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一览中国电影戛纳回眸1959年,台湾影片《荡妇与圣女》被戛纳电影节评委会选中,是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角逐的华语影片。
1975年,胡金铨和他的《侠女》。
一举夺得了当年的最高综合技术奖,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人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页。
1979年,戛纳电影节首次出现了中国内地导演的作品:谢铁骊的《早春二月》。
1980年,中国动画片巨作《哪咤闹海》被戛纳电影节选为正式参展片。
1981年,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选择了两部著名的“伤痕电影”《苦恼人的笑》、《戴手铐的旅客》,两部经典电影《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以及动画巨片《大闹天宫》组成一个中国影片单元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展映。
1983年,由岑范执导,严顺开主演,改编自鲁迅先生名作的《阿Q正传》被组委会选中,成为第一部正式参加角逐“金棕榈”大奖的中国内地电影。
谢晋的《牧马人》、杨延晋的《小街》、于本正的《日出》、谢飞的《湘女潇潇》、黄建新的《黑炮事件》也在此期间齐齐杀到戛纳。
1987年,陈凯歌带着自己的新作《孩子王》在戛纳亮相。
1993年,陈凯歌奉上了自己集结内地和香港最优秀的演员及制作阵容的《霸王别姬》。
当《霸王别姬》夺得“金棕榈”大奖的消息传出后,每个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异常激动,因为他们为此等待了很多年。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夺得了评委会特别大奖,葛优更是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荣誉。
1994年后,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陈凯歌的《风月》、《荆轲刺秦王》相继来到戛纳参赛,并且都有所斩获。
中国影片冲击威尼斯影展全记录中国人在威尼斯曾写下一个又一个“秋天的童话”。
1989年秋,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把金狮奖授予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作品《悲情城市》,从此,台湾电影作为华语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享有更多的国际声誉,而侯孝贤也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自此,几乎此后每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都有华语影片参展,对各大奖项也是频有斩获。
1991年,张艺谋凭《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喜获银狮奖,这对于出道不久的张艺谋来讲是个天大的喜讯。
中国所获三大国际电影节奖项汇总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
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张艺谋《红高粱》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菊豆》第43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力埃尔特别奖《菊豆》《秋菊打官司》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最佳女演员巩俐;《一个都不能少》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活着》第47届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人道精神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嘎纳影帝;《大红灯笼高高挂》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天主教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我的父亲母亲》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天主教和__联合颁发的“人道主义精神奖”《英雄》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阿尔弗雷鲍尔特别创新作品奖。
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年第46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及费比西奖李安《喜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饮食男女》(1994)嘎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单元开幕影片《理智与情感》(1995)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冰风暴》(1997)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断背山》(2005)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色,戒》(2007)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王家卫《春光乍泄》1997年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花样年华》2000年第53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梁朝伟)、最佳艺术成就大奖(张叔平、杜可风、李屏宾)。
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1946年—2009年)岸影发布于:2010-04-19 12:07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
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
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
原来每年9月举行。
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
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
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
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
盘点勇闯好莱坞的10大华人巨星好莱坞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因此云集了世界各地大批顶尖级的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而好莱坞的电影场面大气、火暴,特技的逼真、绚丽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莱坞作为电影人的天堂当然也吸引了中国大批明星,下面我们就来盘点10大勇闯好莱坞的华人巨星吧。
1.李小龙李小龙不但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更是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永不磨灭,1971年夏季,他接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拍摄了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
随后李小龙拍摄的《精武门》引起更大的轰动一度打破了亚洲票房纪录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猛龙过江》更作世界性发行,尔后他又与美国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该在美国放映后,取得了2.3亿美金惊人的票房,击败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但令遗憾的是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上映之前却于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好莱坞为之惋惜,并以多种方式缅怀李小龙。
2.成龙成龙六岁时进入中国戏剧学校学习戏曲,以武师身份进身电影圈,逐渐发展至演员、导演以至监制,成龙以功夫片著称电影圈,他所主演的电影曾多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总票房已经超过200亿元,为华人演员之首,他在1982年时便开始打入好莱坞市场,首次进军国际的作品是《炮弹飞车》,可惜票房失利,1994年,他携《红番区》再战好莱坞,创下了高票房纪录,随后的《尖峰时刻》系列电影,在北美累积票房超过5亿美元、全球累积8亿3千5百万美元,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亚洲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能在国际达到同等成绩,因此成龙登上《时代》杂志,奠定今日在国际的地位,2010年06月13日由,好莱坞电影巨头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首次合拍的动作片《功夫梦》以超乎预期的亮丽成绩轻松夺得北美票房冠军,可以说成龙为华人电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州更定有“成龙日”,旧金山影展曾授予他特别杰出奖。
中国所获三大国际电影节奖项汇总(2)杨德昌2000年凭《一一》第56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侯孝贤1989年《悲情城市》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93年《戏梦人生》嘎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此外导演的《蔷薇的名字》获第54届嘎纳电影节(2001年)技术大奖:杜笃之姜文2000年《鬼子来了》第53届嘎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贾樟柯2006年,《三峡好人》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狮奖。
2013年,《天注定》第66届嘎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王小帅2005年《青红》嘎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左右》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王全安2007年《图雅的婚礼》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2010年《团圆》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同时也打破三大电影节开幕片不拿奖的历史宿命。
张曼玉1992年《阮玲玉》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2004年《清洁》第57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夏雨1994年夏雨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梁朝伟2000年《花样年华》第53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葛优1994年凭《活着》第47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首位获得嘎纳影帝的华人演员巩俐1992年《秋菊打官司》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1993年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2004年第57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纪念大奖蔡明亮1994年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狮奖《爱情万岁》2013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郊游》叶德娴2011年《桃姐》获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萧芳芳1995年《女人四十》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廖凡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获得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谢飞第40届柏林电影节(1990年)杰出个人成就奖:《本命年》第43届柏林电影节(1993年)最佳影片金熊奖:《香魂女》此外,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国人有第15届嘎纳电影节(1962年)优秀技术奖:《杨贵妃》第28届嘎纳电影节(1975年)最高技术委员会奖:《侠女》胡金铨第48届嘎纳电影节(1995年)电影技术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吕乐第52届嘎纳电影节(1999年)技术大奖:《荆轲刺秦王》屠居华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2001年)评委会特别奖:《车四十四》(伍仕贤)第32届柏林电影节(1982年)最佳编剧银熊奖:《三个和尚》第33届柏林电影节(1983年)银熊奖,特别奖:《陌生的朋友》(许雷)第39届柏林电影节(1989年)评委会特别奖:《晚钟》吴子牛第41届柏林电影节(1991年)特别鼓励奖:《李莲英》(田壮壮)。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司马 夏雨天一二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制作发行放映影院衍生国有制片机构民营制片机构国有发行机构民营发行机构合资发行机构海外发行电影频道城市院线农村公益院线衍生品视频网站付费电视DVD音像制品院线自有影院加盟影院衍生品开发影视城主题公园原声专辑前期项目、主创的市场调研EPK物料的收集与制作前期新闻的投放与线上互动商务合作和品牌植入的洽谈首映礼、明星见面会的策划与执行社会化媒体互动与点映会、媒体观影营销的整合与推进预告片、海报的制作与投放观众认知指数与购票指数的监督与调查社会化媒体互动与口碑维护纪录片或制作特辑的投放案例库的更新与反思26电影行业的季节性主要体现为档期。
我年春节期间播放的由著名导演影视行业技术特点三中国影视行业公司四五影视行业的人才需求影视行业一直是热门行业,也是公认的朝阳产业。
影视六影视行业的编剧七影视行业相关院校简介▲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也是老牌的专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是戏剧文学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该专业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艺编导和理论研究能力。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戏剧文学系在成立之初便迎来了洪深、欧阳予倩、曹禺、李健吾等著名戏剧家的执教,孕育了良好的戏剧文学底蕴。
新中国成立后,熊佛西、魏照风、李健吾、余秋雨等一大批文学名家相继在此授课,为上海戏剧学院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文学系倡导学生“读书、读剧、读世”,在培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剧本创作。
上海戏剧学院培育了许多优秀的编剧,老一辈剧作家有陈恭敏、陈耘、谢民、沙叶新、王仁杰、孙惠柱等,他们创作了《年青的一代》《布谷鸟又叫了》《陈毅市长》《钱学森》《焦裕禄》等优秀作品,给后辈树立了标杆。
戏剧文学系坚持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小班教学,夯实基础,培育精英,先后走出了如于正(代表作品《美人心计》《宫锁珠帘》《美人制造》《延禧攻略》)、饶俊(代表作品《花千骨》《醉玲珑》《颤抖吧,阿部!》《画江湖之不良人》)、张鸢盎(代表作品《暗黑者》《老九门》《香蜜沉沉烬如霜》《司藤》)、汤祈岑(代表作品《执念师》《老九门》《沙海》《暗黑者》)等新生代编剧,在影视行业尤其是电视剧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中国首获戛纳影视广告奖
肖雨
【期刊名称】《现代广告》
【年(卷),期】2002(000)008
【摘要】本届戛纳国际广告节上,上海达美高广告公司为光明学生奶制作的电视
系列广告之一<足球篇>赢得了一座戛纳铜狮.这是继克里奥铜奖、亚太广告节金,银奖,One Show入围奖之后该片在今年所赢得的又一项国际奖项。
这是中国这
一拥有巨大影视广告市场的国家有史以来首次在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获得影视广告奖项.它意味着中国本土广告开始得到国际的认可,也为中国影视广告今后的发展定下了更高更新的起点。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肖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
【相关文献】
1.索尼举办中国首台Sony PMW-F3交接仪式暨中国首位F3客户深度体验交流会——F3获深度应用,首现360°环拍效果,助力影视龙拍摄完美广告大片 [J],
2.中国在戛纳获奖影视类广告的后现代解读 [J], 王凌菲;金海琴
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中国影视广告探析——以第19届IAI国际广告奖获奖作品
为例 [J], 张寒
4.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中国影视广告探析--以第19届IAI国际广告奖获奖作品为例 [J], 张寒
5.中国政府首次在戛纳电视节举办影视推介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