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 咏喇叭》诗歌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表面上吟咏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作品原文《朝天子·咏喇叭》①明代王磐喇叭②,锁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⑧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⑾![1-2]2注释译文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5.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表面上吟咏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作品原文《朝天子·咏喇叭》①明代王磐喇叭②,锁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⑧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⑾![1-2]2注释译文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5.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解说]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简析】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1《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
明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词句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呐:今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曲子很短。
腔儿大: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军:指军X 。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X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X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那里:同“哪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白话译文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创作背景编辑这支曲子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这是历史上宦官祸国映民最严重的时期之一。
当时宦官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
赏析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解说]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简析】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维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不难发现它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首先看它咏得像不像。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锁哪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显然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锁哪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哪的品格是卑下的。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表达了人民对小人的痛恨情绪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深具讽刺意味的明代散曲,通过咏叹喇叭和唢呐,巧妙地揭示了小人弄权、欺压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小人的痛恨情绪。
以下是对该曲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2、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声音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队听了军队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民穷财尽啊!3、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小人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小人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小人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朝天子·咏喇叭》主题《朝天子·咏喇叭》主题《朝天子·咏喇叭》主题这首散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是王磐的散曲代表作。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朝天子·咏喇叭》解说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作者王磐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赏析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
“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
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
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
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古诗词鉴赏《朝天子咏喇叭》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子很短声音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队听了军队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民穷财尽啊!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创作背景这支曲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高翠峰前美景多,山川瞩目赞不过。
天工妙手造形美,无谓形神合何如。
古来将士喜吹管,战场喧哗摄人神。
韶华虽逝不容易,壮士怀念心情真。
江湖风雨人事变,唯有豪情永不死。
此曲何时与管俱,让英雄自我流芳。
参考内容:
此文为一首诗歌,讴歌了喇叭的美妙与历史相关性。
诗歌通过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和喇叭的造型美,展现了喇叭的雄伟、威武和豪放的特点。
诗人随即引出了管乐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壮士心中的怀旧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喇叭音乐永恒不灭的崇敬之情。
最后,诗人表示期望,希望英雄们能像喇叭音乐一样流芳百世。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选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选15篇)朝天子咏喇叭赏析(1)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导语:《朝天子·咏喇叭》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下面是这首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朝天子咏喇叭的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的古诗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赏析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
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_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古诗今译】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云彩辨出真和
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名句赏析】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这是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在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现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作者背景】
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
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注词释义】
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麽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首先从作者的出身看.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乐府》。
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
《朝天子咏喇叭》是他的代表作品。
曲中写到:喇叭,唢呐,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简单,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一切。
不论官儿大的,官儿小的,所有的官船今天来明天去如穿梭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
当地的官儿听了,官怕;当地的平民百姓听了,民怕;昏头昏脑地哪里还辨什么真和假。
喇叭唢呐天天吹,吹得地方上官库见了底,平民百姓断了粮,都倾家荡产变成了穷光蛋。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然后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
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
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
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简短《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它描绘了古代宫廷音乐的场景,以及喇叭所带来的壮丽和威严。
这首诗歌通过对喇叭的赞美,表达了对宫廷乐队和音乐家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老的诗歌。
首先,诗歌的标题《朝天子咏喇叭》就已经表明了诗歌的主题,即赞美喇叭。
在古代宫廷中,喇叭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常常被用来奏乐和表演。
它的声音高亢嘹亮,能够远远传播,因此常常被用来宣告国家的重要事务或者在庆典场合中奏乐。
因此,诗歌的标题就像是一个预告,告诉读者这首诗歌将会赞美喇叭的美妙和威严。
接下来,诗歌的开头就展现了喇叭的壮丽和威严,“朝天子,咏喇叭,声发清宫。
”这句诗用“朝天子”来形容喇叭奏乐的场景,表明了它是在宫廷中奏乐的。
而“声发清宫”则表现了喇叭的声音清脆动听,能够在宫廷中回荡。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喇叭奏乐的盛况和庄严。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继续赞美喇叭的美妙,“音逾绝,声逾高,清商乐府。
”这句诗用“音逾绝,声逾高”来形容喇叭的声音超越一切,高亢嘹亮,能够传遍整个宫廷。
而“清商乐府”则表现了喇叭奏乐的美妙和高雅,让人感受到宫廷音乐的壮丽和庄严。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喇叭的赞美,表达了对宫廷乐队和音乐家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通过赏析这首诗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宫廷音乐的场景和喇叭所带来的壮丽和威严。
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赏析这首诗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古老的诗歌。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翻译: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队伍。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队伍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队伍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二、《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三、《朝天子·咏喇叭》作者介绍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
江苏高邮人,字鸿渐。
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
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
所作散曲,题材广泛。
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
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9首,全属南曲。
著有《王西楼乐府》、《清江引·清明日出游》、《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
《西楼律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朝天子·咏喇叭》诗歌介绍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这首散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是王磐的散曲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