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四制五下道德与法制12.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2篇学习目标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第五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十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一、填空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2、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不同,(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的成年年龄是(18周岁);(日本)、(瑞士)的成年年龄是(20周岁),(奥地利)、(意大利)的成年年龄则是(21周岁)。
3、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4、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5、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
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8、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
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0、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五•四学制)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2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知道用好法律维护权利;2.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3.让学生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向法官咨询法律知识、案例分析、提建议、读故事谈感受、情景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守法用法意识、宪法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和宪法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用法律维护权利,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依法维权有途径。
2.教学难点:依法维权有途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情感已初步形成。
但学生的守法用法意识还停留在浅层,需要法治专册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
另外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抽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深入。
据此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在前五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要远离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但在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益难免会被他人侵害,那该怎么办呢?是忍气吞声还是依法维权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用好法律维护权力活动与探究一:阅读与感悟(1)生阅读教材第82页阅读角(2)小组合作探究内问题:☆故事中,吕XX的哪项权利受到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他的权利?☆从中你明白了什么?(3)先在小组内交流(4)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4)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帮助了吕XX受教育权的实现。
懂法、学法、用好法律才能维护权利。
活动与探究二:阅读角(1)先阅读83页的阅读材料(2)生小组内探究问题:☆吕XX建议来咨询的人用哪些法律维护他们的权利?☆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先在小组内交流,后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4)师小结: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公民的权力进行全方位保护。
(五?四学制)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1. 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的公益、服务、大众化等功用,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
能力与方法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公共场所及其功能,学会文明参与和运用;认识维护公共设施和利益是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初步懂得维护的基本方式和渠道。
2.难点:依法依规维护公共利益。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一些公共生活设施及规则,但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责任和法治意识还停留在浅层,需要进一步教育,让学生明白要依法依规维护公共利益。
另外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抽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深入。
据此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分析,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和探讨式2.学法合作讨论交流,亲身实践。
3.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1.师出示去参观博物馆、去超市购物,去医院就诊等图片,生认真观看。
师:同学们,以上活动大家参加过吗,生:参加过。
师:你知道博物馆、超市、医院……是属于什么场所吗,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都是公共场所,也是公共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公共生活话题。
2.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认识公共生活1.活动与探究一:说说公共场所的名称(1)生认真阅读教材活动园图片。
(2)说说图片中公共场所的名称。
(3)交流与分享:生活中,你还去过哪些公共场所, 2.活动与探究二:公共生活,注意言谈举止(1)生认真阅读活动园图片,想想其中发生了什么, (2)思考:图中的“我”可以躺在上面吗,不同的选择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3)小组内交流问题。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1、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3、未成个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如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P84选择题
4、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当权利受到侵害进,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同时,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
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5、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一方面,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6、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
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7、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
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
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8、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
刑法规定,奸淫幼女的,构成强奸罪,从重处罚;猥亵儿童的,构成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远离侵害,学会自卫。
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父母、学校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9、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10、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11、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