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有助于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了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
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体现在三个方面:(1)农艺与农机结合体现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发挥良种增产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没有良种不行,有了良种,没有良法、不具备发挥良种潜力的条件也不行。
在粮食生产中,农机是重要的增产工具。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工作。
可以说,离开农机,良种不良,良法不灵,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是促进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2)农艺与农机结合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高新技术规模化与劳动力素质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将栽培技术集约化和机械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3)农艺与农机结合是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科技服务中心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带动农村科技产业发展,培养科技种粮大户。
其次,培植农机科技带头户,促进农村新服务产业的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产。
二、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创建与增产效果1.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的特点当前小麦生产分散经营,规模小,种植模式多,品种更换频繁,种植机械种类多、机械老化等现象,造成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少,小麦播种量快速升高(平均每亩播种量在10千克以上,个别地区少数农户每亩仍播15千克左右),形成了群体差、个体弱、产量徘徊的局面。
重品种,轻技术,管理粗放,已造成栽培与品种、农艺与农机、推广与生产不统一,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的研制成功将推进传统小麦种植制度、种植方式的变革和小麦生产水平的又一次提高,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产量较大。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旺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施肥是确保高产的关键。
在春季播种前,可适当施入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在生长期间,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及时施入氮、磷、钾等肥料,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2. 耕作措施:合理的耕作措施对于土壤改良至关重要。
在种植小麦前,可进行深翻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保水性。
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适时的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土壤透气性。
3. 秸秆还田:小麦秸秆是宝贵的有机肥料资源,适当的秸秆还田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小麦产量。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二、精细管理1.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前提,密植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但密植也需注意适度,以避免影响光照、透气等环境条件,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2. 水分管理:小麦在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小麦高产至关重要。
春季播种后,需要注意及时灌溉,保证小麦的生长需要。
在生长期间,需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者不足造成小麦歉收。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状态,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造成小麦减产。
三、科学耕作1. 优质品种选择:选用适地适用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确保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保障。
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避免施肥过量或者不足。
3. 调节生长期:及时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如修剪、追肥、移栽等,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
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
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
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
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六、喷施一次小麦宝在小麦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70%的时候喷施一次小麦宝,激活小麦内生物酶活性,促进雌、雄性器官发育协调,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七、抗旱增产1、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
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
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2、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
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
试论大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张秀梅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也就有很高的需求量,因此对粮食高产技术进行探索,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而小麦作为粮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的种植比较广泛,本文通过分析小麦在进行栽培环节中的种植技术,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希望以此能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性的栽培意见。
1、准备种子优质的种子是促进农业增加收入和产量的内部因素,而栽培种植技术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外部因素。
基于此,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应该选择高产量、稳定优质以及消耗比较低的种子,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种植原则:其一选择符合小麦种植区域气候温度相适应的优质品种;其次选择符合当前时代市场需要以及促进农业发展,同时还符合农民要求的品种,适合辽宁省朝阳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辽春10号、辽春12号等等。
2、种子精选以及药剂处理在进行小麦种子播种前期,应该再次对种子进行精细挑选,将其中存在的病种子、烂种子等不符合种植要求的种子挑出来,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种子晾晒,使种子的精度能够大于95%以上。
另外对于本文所讲的大田小麦种植,对每年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小麦要进行适当的药物拌种处理工作。
3、整地工作(1)施肥其一,对小麦种植区域增施有机肥,要想切实提升小麦品种优质,促进小麦种植高产和稳产,这就需要小麦种植区域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以及优质的土质、肥料以及水质作为种植基础,其中土壤肥沃是种植小麦的根本保障,因此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以促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增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种植品质。
在正式进行小麦播种工作前,可以在种植区域施有机肥52.5t/hm2左右,若缺少有机肥情况下,通过秸秆还钱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施肥方式;其二,测土配方,一般情况下基肥施加尿素量为300-g/hm2左右,二胺为225-g/hm2左右。
(2)深耕、整地整地的目的就是为确保种植在出苗期间以及壮苗期间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是保证小麦苗齐的一个基础部分工作。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和小麦生长期的需要,合理选用肥料和施肥方法。
2.注意调节氮磷钾元素的平衡,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元素的均衡供应。
3.根据土壤养分吸收情况、农业生产经验和小麦生长期变化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
二、高效节水水分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然而在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高效节水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
1.合理选择地块和时间,避开旱期和盛夏高温季节,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及蒸腾量,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渗透利用率。
2.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地表流失和深层渗漏,加强土壤水分的蓄积和节约,实现节水效果。
3.透过高精度微灌技术,对土壤中过量水分进行实时处理,合理控制水量和浇灌深度。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必要从。
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将会影响小麦产量甚至完全毁掉。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挖除病体、虫体,保持田间清洁。
2.选用适当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因此,应注重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科学、合理恰当地使用。
3.加强生物防治,选用具有低毒、高效、具有长时间残效期的高效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四、合理种植小麦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有抗贫瘠性强、抗日照短、产量高的品种在适宜的地块上进行种植。
2.调整种植密度,适度控制作物间隔,控制茎叶的分布,提高茎叶比。
这样,在达到一定粗度条件下,对于营养物的支配会更加的合理。
3.地形的选择,小麦适生于较平坦的地形,而泥土过于粘重或过于松散的地形并不适合进行种植。
总之,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在于科学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种植。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摘要】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如何实现小麦高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科学施肥技术能够合理施用肥料,满足小麦生长需要,提高产量。
良种选育技术可以选育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增加产量。
优质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适时浇水、松土除草等措施,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
科学灌溉技术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防治病虫害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小麦生长健康。
通过科学施肥、良种选育、田间管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小麦高产的目标。
只有全面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关键技术、施肥、选育、田间管理、灌溉、病虫害、结论1. 引言1.1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而要实现小麦高产,关键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在科学施肥技术方面,合理施肥、精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
良种选育技术则是通过培育适应性强、抗性好的小麦种质,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优质田间管理技术包括了土壤改良、密植、间作等措施,提高了小麦生长环境的质量。
科学灌溉技术是保证小麦生长需要水分的重要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防治病虫害技术则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关键,及时、有效的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综合运用以上技术措施,可以实现小麦高产的目标,为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科学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技术是小麦高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保护环境,避免土壤退化。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并结合小麦的生长需要确定施肥的种类和量。
通常情况下,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用氮肥,促进植株的生长;抽穗期需要施用磷肥,有利于花粉的形成和传播;灌浆期需要施用钾肥,增加籽粒的灌浆率。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从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水资源管理、密植和插秧技术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供应;科学施肥技术能够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增加产量;病虫害防治管理可防止疫情发生,保障产量;水资源管理和密植插秧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水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对粮食产量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优化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水资源管理,密植,插秧技术,产量提高,质量提升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管理、水资源管理以及密植和插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小麦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产量。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
通过科学施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品质,使其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得到提升,增加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应用新技术,不断地完善管理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改良技术对小麦高产的影响土壤改良技术对小麦高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吸收养分。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从而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小麦种植高产技术小麦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主食。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关键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小麦种植的高产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
在品种选择上,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水分条件,选择适应性良好的品种;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品种的优点和缺点,选择高产、稳产、耐倒伏、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严格控制播期小麦的播种时间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小麦最适合的播种时期是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南方地区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
三、控制密植小麦的密度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密度过大,既会导致空间竞争,造成小麦植株之间的养分、光照、水分等资源的互相竞争而影响产量。
如果密度过小,则会浪费水、肥料和劳动力。
对于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合理施肥小麦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施肥时,既要注重基础施肥,又要注重追肥。
基础施肥要分地区、分品种进行,充分发挥土地肥力,使小麦在生育期间能够充分吸收并利用现有的养分。
追肥应根据小麦生长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在保证小麦居于较好的生长状态的前提下,适当使用速效肥和缓效肥的组合,配合用草炭、稻草等有机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的危害最大的是病虫害。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常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对这些病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
六、多种农业措施综合运用提高小麦产量不是单一的措施所能解决的。
需要通过多种农业措施的综合运用来实现。
如合理的轮作技术、田间管理措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土壤环境等。
只有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小麦的高产。
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为确保小麦优质高产,应当从播前准备开始,从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离不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生产的发展,需要确保高产之下的优质,才能够获取期望的经济效益。
才能够调整粮食战略意图,改变以往单一的追求产量,注重温饱战略,而忽视品质合理结构等方面问题,才能够最终达到优化小麦品种、品质的问题。
1 播前准备
1.1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相应的示范、试验等,进行高产优
质品种的选择,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1.2 精细整地
以深、透、平、细、足、实作为整地质量标准。
深,也就是讲机耕面积扩大,保持25cm左右的深度,在肥料增施的基础上,耕地每一次加深7cm左右;透,也就是不漏耕耧耙;平,也就是在耕前粗平,耕后复平,等待作畦之后再细致平,耕作层应保持深浅一直,达到上下皆平,确保播种达到一致的深浅度;细,也就是适当的耙地,确保没有明暗坷垃;足,也就是精细犁耙,保住口墒,帮助苗壮、苗齐;实,也就是达到上松下实的目的。
1.3 施足底肥,做好施肥平衡
想要高产,施肥平衡是不容忽视的条件,也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的改善。
麦收胎里富,种好才是关键所在。
三追也不如一底,在土壤之中,小麦所能够吸收的氮磷钾由于使用品种、产量、自然条件、栽培技术等差异,也会存在吸收数量上的不同,因此,就需要增施有机肥料,亩用圈肥在3000~5000kg左右。
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推广小麦专用优质肥,一般情况下,亩施锌肥1kg、硼肥lkg、小麦专用肥75kg。
1.4 做好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当前,绝大部分麦田都很少施用有机肥,导致耕层土壤当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而秸秆还田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先粉碎玉米秸秆之后,再深耕深埋,最佳深度在20~25cm,这样也不会对播种产生影响。
2 苗期管理
2.1查苗补苗
查苗补苗、疏密补稀一般在小麦3叶期,如此才有利于苗全与苗均匀。
2.2 因苗管理
第一,弱苗管理:由于墒情和土壤的肥力不能帮助弱苗茁壮,需要先追肥,然后浇水,做好中耕松土处理,如此才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的生长,将弱苗转变为壮苗。
第二,旺苗管理:可以采取深耕、镇压等方面来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过快,压制分蘖,将旺苗转化成壮苗。
第三,壮苗管理:如果麦苗是适时播种、底肥较足、墒情好,就只需要松土保墒,一般来说,都不需要再进行施肥处理。
2.3 浇好冬水
冬水一般在12月左右进行,在浇水完毕后,可以恰当地进行划锄,破除板结,才有利于地温条件、改善土壤当中的水分,也能够保证小麦过冬。
3 中期管理
中期一般是小麦一生当中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
3.1 做好返青水、拔节水的浇灌
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之后,就是返青水的浇灌时间。
在这一阶段,要求60cm以上的土层能够保持75%~80%的田间水量。
一般来说,拨节水尽量选择早浇。
如果田间土壤的持水量降低到70%之下,就必须进行浇水处理,特别是对于总茎蘖数低于了1050万个/hmz的弱苗,就需要在拨节前几天配合好追肥进行返青水的浇灌,如果才能够保护麦苗生长。
反之,如果总茎蘖数高于了1800
万个/hmz的旺苗,就应适当地选择迟浇处理。
3.2 拔节肥、孕穗肥的追施
拔节肥有利于叶的光合强度的提高,能够积累光合物质,促进幼穗更快、更好的发育。
一般,在群体苗色逐渐褪淡、第一节间定长、分蘖高峰已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拨节肥施肥。
孕穗肥的追施,有利于叶片光合作强度的提升,能够将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延长。
一般在剑叶露出时追施孕穗肥。
3.3 防倒伏
第一:选择抗倒伏、耐肥、高产的品种;第二,严格掌握追肥时间,避免氮肥过量。
4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在形成籽粒的阶段。
4.1 浇好灌浆水
小麦在抽穗灌浆期需要较多的水量。
在扬花后的10~15天,需要进行浇灌浆水处理,才能够保障小麦的生长用水,也有利于田间小气候的调节,增加颗粒粒重,延缓根系、叶片衰老。
4.2 叶面追肥
党小麦根系进入到衰老期之后,其吸收能力就会减弱。
适当的叶面追肥,才能提升植株的吸收速度,提升肥料利用率。
4.3 适时收获
对于小麦来说,最佳的收获期在蜡熟末期,为了避免损失的出现,应当根据天气、劳力、接卸等条件进行及时抢收,避免浪费的出现。
总之,为了提升小麦产量,就需要做好播前准备,从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三方面提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