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文中抒情
- 格式:ppt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0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叙述事实经历的文体,通常涉及到具体的事件、人物和场景。
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更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和描述,但在其中抒情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抒情是指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感来影响读者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抒情可以起到多重作用。
首先,抒情可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当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时,他们会更容易地理解和体会文章中所描述的事情,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文章的情节中来。
其次,抒情可以加深人物形象。
通过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决策。
这种深度的理解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来,从而更加容易地接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最后,抒情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当文章中充满了情感和感受时,读者会更加容易地被吸引和打动,从而更加愿意继续阅读下去,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参与到故事中来。
总之,抒情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加深人物形象,以及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抒情的作用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 1 -。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作文三学习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教案一、导入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这种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褒贬感受就是抒情。
记叙文中,将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明确内容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三、写作指导(一)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例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运用“依恋”“想念”等饱含感情的词语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例二:现在,在灯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翻到了一本丰子恺的散文集,丰子恺在女儿阿宝即将长成一个少女时悄悄叹息:“我突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厚、很坚的无形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大起来,在我的提携中长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双泪成行,是不是中国人的父爱,在女儿长大后,总让人有一种心酸的失落?在女儿眼中父亲很近,而在父亲眼中女儿又似乎很远……请你告诉我,一个父亲和女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到底有多长?例三: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最基础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是通过描写情感、感受和内心体验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在记叙文中,抒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感人、生动,也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因此,记叙文中的抒情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记叙文讲述的是故事,而故事中往往涉及到人物的情感、内心矛盾等情况。
如果在故事情节中融入一些抒情元素,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例如:在描述某个人物离别时,可以适当加入他的内心独白,表达他的不舍和留恋。
这样,读者也会感受到这种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
其次,抒情可以增加记叙文的感情深度。
有时候,故事中的事件并不一定引人注意,但是通过抒情的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感受和心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描述某个人物生活遭遇的不幸,可以通过他的痛苦和悲伤来传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能理解他的处境,产生更多的同情心和共鸣。
最后,抒情还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感。
记叙文淡泊的叙事风格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情,而抒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描述某个人物的成长过程时,通过他的心路历程和内心变化来表达他的成长和成熟,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总的来说,抒情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
加感人、深刻,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善于运用抒情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在记叙文中表情达意如何在记叙文中表情达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成功的,总是离不开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因此,同学们在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描摹观照之时,一定要积极地投入自己主观的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主观的情意和客观的外物交流互动,从而达到“相看两不厌”的物我交融之境。
这样,同学们笔端流露出来的文字才会情味四溢,意韵幽长。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抒情方法:一、直抒胸臆表情怀——直接抒情。
即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
这是一种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直感的抒发。
但直接抒情,虽直接,却不能突兀,要有铺垫;要蓄势,以顺势而发。
如作文《两朵萝卜花》,小作者在叙述了老爷爷卖给外国人萝卜花后写道:“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喊道‘老爷爷,我真敬佩您!’我觉得,那萝卜花美,但淳朴的老爷爷的心灵更美!”这句话直接抒发了小作者对老爷爷的敬佩之情。
二、纯真立眼显卓然——以事传情。
即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
如作文《生活需要感动》,情真而意切,把抽象的感悟“感动”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在你心情不如意的时候”、“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学习紧张的时候”……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人随时随地都在感动,随时随地都在感动别人”的生活感悟。
三、曲调虽成情未露——借景抒情。
“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写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作文《那脚印,那亲情……》的结尾:“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
我杲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
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
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小……”作者宛如一位画家,寥寥几笔,以景带情,渲染出一幅父爱的图画。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在记叙文中自然、巧妙地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写作中,单纯的记叙往往会显得平淡无奇。
如果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技巧。
(二)理解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作用1、记叙记叙是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概括的陈述。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2、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在记叙文中,议论可以深化主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3、抒情抒情是作者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感情。
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示例分析1、出示一篇单纯记叙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谈谈感受。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章只是在陈述事实,缺乏情感和深度。
2、再出示一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它们像是一群争奇斗艳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运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作者:张飞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4期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直接抒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是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
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直接,情感才显得真切,因为真切,才显动人。
比如以“思念”为题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镜框。
这段文字运用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最浓烈的情感,化虚为实,把不可捉摸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儿女的名字、儿女照片等意象,把思念的感情写得真挚而感人。
又如以“他们”为题的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强烈地讴歌了具有博大胸怀,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情感质朴而澎湃。
很显然,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过,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二、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文心雕龙》里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景物来渲染自己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虽然没有直接流露感情,但语句中却蕴涵着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一考生在写《平凡茶楼》这篇文章时,开头就极好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喜欢雨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
小巷静静的,只有那巷边几棵梧桐沐浴着细雨,轻轻地响着雨打树叶的声音。
走在小巷中,心情总是不觉平静下来,忘了烦恼,忘了失败。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基本概念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二章:议论在记叙文中的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表达观点的能力2.2 教学内容讨论议论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议论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第三章: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抒情表达情感的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抒情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穿插手法丰富记叙文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五章:实践与鉴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分享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讨论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议论抒情手法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和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技巧。
第七章:创作练习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创作,进一步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作品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前几章的学习内容,创作一篇含有穿插议论抒情的记叙文。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阅读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改进的建议。
记叙文中抒情的句子1、直到今天,城市的喧嚣和恬燥让我越发地想念乡村的颜色,离乡村越远就越烧燎。
当我激动地再次走进那个山区小镇的时候,小镇边的村庄不再是大片的荷兰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黄色的油菜花,村庄里的农人都住进了小镇。
据说,今天的油菜花是旅游产业,还可以榨出金黄的菜籽油,可以殷实农人的生活。
2、流到江里,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红得妖异的,可是你的血,抑或,眼角渗出的泪花你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我倾尽余生亦不能窥见一丝天机。
是了,你布置的九曲连环,解锁的只需一缕青丝,可笑我佩戴经年,竟是空山而返。
3、为远方而生活、而努力奋斗,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方式的选择。
4、别处,只能是一场别人的美丽风景;别处,仅仅是一种你不能察觉到的身边生活;别处,以坚硬的态度错误而远远地对峙着我们的现实。
5、每当到了荷兰豆采摘的季节,绿色的田野里,农人们穿梭在菜土箱里,在原本斑斓的写意画面上又增添了一首流动的小曲。
采摘下来的荷兰豆,绿色、扁平、中间鼓起饱满的豆子。
随着贩卖荷兰豆的小车驶出田埂边的小道,农人笑了、村庄笑了,笑得夕阳羞红了脸蛋,笑得月牙探出一条细缝来。
6、夏日的黄昏,牧童骑着耕牛,唱着歌回村了,在村的深处又见那袅袅炊烟。
7、一枕清霜伴我,今夜且做良宵。
纵使望穿秋水,也只是日日重复思念。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当知有来日方长,浮生便不会再寂寥。
8、清晨与夕阳一样美丽,却永远不会带给人相同的感受,清晨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而夕阳带给人的是惆怅与感伤。
在夕阳之前,我们迈出健步去追逐金灿灿的阳光,当晚霞隐去她在天空中的最后风景时,我们又要披起皎洁的月光,奔向自己的下一个终点,迎接清晨。
9、坐在山岗,遥望炊烟,躁动的心跟着炊烟在空中舞动,一切计较、势利都在炊烟的扩散下逃的无影无踪,灵魂里不再有市侩与虚伪,慢慢归于平静。
10、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11、独自一人的时候,也总会怀念过去;如果相爱不是曾经,我是否还能在你坚硬的城堡里,与你共享喜怒哀愁?打开尘封的记忆,每当画面重现,那一段曾共同走过的以前,心底便凭添一道苦涩的叹息,在于一首敲打的旋律中缅怀一段忧郁的结局。
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相关推荐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中恰当结合一些抒情,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应该怎么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和参考。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
抒情,是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比如上文中,小作者以第二人称“您”,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
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
好的间接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紧扣“背影”,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
3.写抒情文章还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
好的抒情文章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富于色彩”,要借助于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上文运用“是的,我读懂了您,”的句式来开启一段,整体上形成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得文章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