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3)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1
古诗积累与赏析(三)
班级:姓名:成绩: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分)
2.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0分)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分)
古诗文积累
(1)人皆有情。
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
”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借物咏怀,表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不渝深情。
(2)人各有志。
诸葛亮希望尽己所能,“,兴复汉室,还
“僵卧孤村不自哀,”。
于旧都”;而陆游坚守其报国之志,
1、(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3、(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1)一夜乡心五处同蜡炬成灰泪始干(2)攘除奸凶尚思为国戍轮台。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2(3(4(5(6(7(8(9(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
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
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
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
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二、意象的空灵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
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
诗经《蒹葭》原作及赏析诗经《蒹葭》原作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蒹葭》原作及赏析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蒹葭》原作及赏析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
"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
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
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
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
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诗经《蒹葭》拼音版注释及翻译jiān jiā《蒹葭》注音版jiān jiācāng cāng /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sùhuícóng zhī/ 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3)sù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4)jiān jiāqīqī/ 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5)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6)sùhúi cóng zhī/ 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7)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8)jiān jiācǎi cǎi /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9)sǔo wèi yīrén /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10)sùhúi cóng zhī/ 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11)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12). 译文:河畔的芦苇草长得非常茂盛,寒夜里连露水都凝结成霜;(1)我心中所想念的那个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蒹葭①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⑦长。
溯游⑧从之,宛在水中央⑨。
蒹葭萋萋⑩,白露未晞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⑫。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⑬。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⑭。
蒹葭采采⑮,白露未已⑯。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⑱。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⑲。
【注释】①蒹葭:芦苇。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具有朦胧美的爱情诗。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之,代词,指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且:而且。
⑧溯游:顺流而下。
⑨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宛,好像,仿佛。
⑩萋萋:茂盛的样子。
⑪晞:干。
⑫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⑬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
跻,高。
⑭坻:水中的高地。
⑮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⑯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⑰涘:水边。
⑱右:向右迂曲。
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结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在河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没有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
河边芦苇密稠稠,清晨露水还未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采用反复咏唱之法,逐层深入。
《蒹葭》三章结构相同,采用反复咏叹之法,层层深入地抒写“可见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从“苍苍”到“萋萋”“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由模糊到清晰。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景物也在发生变化,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蒹葭》练习题
阅读《蒹葭》,完成1—4题。
(10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2分)
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
3.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答案:
1.略。
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
2.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
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4分,特点、作用各2分)
3.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共2 分)
4.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