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59.11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探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和肺功能训练,术后重点进行呼吸道管理,保持良好的体位,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指导。
标签: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颈椎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
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科自2010~2014年处理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术后呼吸道感染并衰竭15例,10例给予应用气管切开呼吸,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有效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58岁,平均48.2岁。
车祸致伤10例,意外、高处坠落伤5例,行颈椎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6例;均出现呼吸道感染,有4例出现呼吸急促。
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给予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
2 手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多因意外事故引起,患者无精神准备,肉体上承受较大的痛苦,还要面临致残和死亡的可能。
手术对患者是较强的刺激,大部分人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
术前护士应做到:①以热情、和蔼、关心等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获到患者的信任,增加安全感;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③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水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及术后吸氧、使用监护仪、留置尿管、引流管等治疗措施的目的2.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主要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经前路手术中,需暴露椎体侧前方或前方,需将内脏鞘(包裹甲状腺、气管与食管)牵向对侧。
①向患者解释推移训练的重要性;②推移方法:医护人员站在患者手术侧,用大拇指持续系那个非手术侧推移内脏鞘,再用2~4指在皮肤外插入手术侧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持续的向手术侧牵拉颈动脉鞘;③推移时间:开始时10~20min/次,以后逐渐增加30~60min/次,将气管过中线,持续3~5d。
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一、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胸)式呼吸、用力呼吸
缩唇呼吸:
1. 紧闭嘴唇,用鼻缓慢深吸气,吸气的同时默数1.
2.3
2. 缩起嘴唇如同吹口哨,缓慢呼气,同时默数到6
3. 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
腹式呼吸:
1.坐于背靠椅,双手自然下垂,胸部尽量保持不动。
2.吸气:紧闭嘴唇,用鼻缓慢深吸气,上身抬起,腹部鼓起。
3.呼气:缩起嘴唇如同吹口哨,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缩
用力呼吸:张口深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或吹气,呼气时收缩腹肌和肋间肌
二、术前练习有效咳嗽:
爆发性咳嗽:病人深吸气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腹肌聚然收缩,继尔一声将气冲出。
术后病人常可引起伤口剧痛
分段咳嗽:病人先进行一连串的小声咳嗽,驱使支气管分泌物脱落,将痰液引至大气管,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这种方法效果差一点,但病人痛苦少
发声性咳嗽:病人咳嗽有剧痛时,可指导病人先深吸气,张口并保持声门开放,而后再咳嗽
三、术后呼吸道管理包括:畅通气道、吸氧、有效咳痰
鼻导管吸氧:适用于中、低流量吸氧(SaO2 ≥95%),氧流量1–4 L/min
面罩吸氧:适用于张口呼吸、高流量吸氧(SaO2 <95%),氧流量6-8 L/min
拍背手法:五指并拢,掌屈曲成杯状,拍打时腕部放松,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直接叩击或隔较薄衣物扣拍,每个部位叩拍1~2分钟。
刺激咳嗽:在吸气终末用拇指或食指稍用力向内按压胸骨切迹上方的气管,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