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轻声高位置喊桑”解决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声问题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2.88 KB
- 文档页数:1
110艺术家The artists一、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特点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女高音真假结合的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诸多演唱实践及现行的关于音乐的诸多标准,笔者将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的特点总结为两方面。
一方面,将女高音的真假结合的演唱技巧应用于民族唱法中,能够使同一首音乐歌曲演唱出不同的效果,带给听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比如,在演唱高音时演唱者利用真声大声吼出来,往往会拉低整体演唱效果,而且会使听众听觉上感到不适。
然而在民族唱法中运用女高音真假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导不同的观众、演艺界人士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判断和欣赏,对歌唱事业的发展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对将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巧更好地应用在民族演唱中有很大的帮助,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将女高音真假声结合应用于民族唱法中,可以在许多难度较大的歌曲演唱中取得突出的效果,为与之有关的音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二、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技巧训练(一)气息的训练1.吸气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吸气技巧,才可以支撑气息的正确运用。
训练吸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仰卧法。
平躺于地面上,在腹部放上适当的书,然后在自然呼吸状态下,体会吸气时腹部横膈膜的力量,而这也就是歌唱时的气息支点。
第二,坐着呼吸法。
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上身保持挺立,然后自然吸气,体会肋骨、腰腹部和后背的感觉。
第三,打哈欠法。
这一状态与人们歌唱时的状态最为相似,打哈欠时人体头腔共鸣体会完全处于打开状态,是调节气息最恰当的方式。
第四,狗喘气练习法。
模仿狗喘气的方式,即口和鼻子同时呼吸,并以快速的方式进行,感受腹部肌肉的力量。
2.呼气呼气在歌唱过程中同样重要。
演唱者如果呼气不当,产生的声音也会令人尴尬。
根据所采纳的呼吸速度差别,在锻炼中可区分为四类:慢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1]。
首先,演唱者应保持正确的抬头、挺胸、收腹的站立状态,正视前方,全神贯注。
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民族唱法中的真假音混唱技巧民族唱法应该如何使用嗓音才有科学性?要如何运用真假音?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真假声结合的必要性国外把喉部发真声的机能称为“重机能”。
完全的真声,声音就只有刚强有力的部分,缺少圆润的色彩,而且受音高的限制,唱高音存在一定的困难,灵活性较差。
假声则是以部披裂肌组为主导,做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棱形合缝状,边缘变薄而且锐利,发出的声音高远轻巧、柔和、圆润而且优美,头腔共鸣泛音比较多,灵活性较强。
假声还有“小嗓”“头声”之说。
国外把喉部发假声的机能称为“轻机能”。
由于假声更多的是声音位置的体现,所以力度感和刚强的色彩比较缺乏,而且低音略显得虚、暗一些。
在民族唱法中,用真声多假声少的声音来演唱的女通俗歌手不乏其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起至今,女声以李谷一为代表,她的演唱用嗓都是同时具有两种混声机能的。
如此看来,演唱者单纯采用真声或者假声,有时是满足不了作品二度创造的需要的,因为单纯采用哪一种声音来演唱,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采用两种声音的混合,即混合声,既有真声的特点又有假声的功能。
只有这样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才能满足歌唱的各种需要。
二、真假声结合的优点首先,它避免了真声和假声发声法的弊端,综合了两种发声方法的'优势,可以把低音的色彩带到高音,同时把高音的色彩带到低音,使得声音听起来既有真声的明亮、结实,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
它高远轻巧并且有一定的力度,既不像完全真声那样笨重,又不像纯假声那么虚沓、暗淡。
应该说是一种理想的声音。
其次,混声中的轻机能、重机能,即假声机能和真声机能的高度协调,使发出的声音安放部位高,能获得更多的高位共鸣,而且离声带振动地点远,因而能使声音的发声效率高、能更持久地演唱。
再次,混声能使演唱者大大扩展音域。
就一般人来说,真声区的音不会太高,到了中声区与高声区相邻近的某一两个左右的音上,通常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当声音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发起声来嗓子就感觉不听使唤了。
唱歌技巧用轻声训练法解决高音问题
用轻声训练法解决高音问题
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朋友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
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这时,我们可以用“轻声”训练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让它恢复原有的能力。
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的演唱有显著效果。
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发声不良的母音。
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
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
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
实践证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在培养我们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
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
它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我们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
它可以把难学的声乐技巧瞬间变容易很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训练方法。
轻声高位置喊嗓对声音位置统一的作用作者:赵崇雷王庆梅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3期摘要:声乐艺术是有关嗓音科学的艺术,是嗓音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其发声体是人本身的身体。
各种门类的嗓音艺术,都是融身体、心智及个人内在气质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引导声音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感觉和优美的音色,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在声乐教学中,对正确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声音的“高位置”。
掌握好轻声高位置喊嗓技巧,能使声音位置统一,达到歌唱艺术魅力完美展现的境界。
关键词:轻声;高位置;喊嗓;声音位置;统一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2学习声乐的第一步是歌唱发声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找准和明确歌唱发声的位置。
发声位置是指在歌唱中具体应该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声的一个声乐概念,找到并稳定“歌唱的嘴”。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能直接在声带上着力发声,声乐学习者一定要避免直接在声带和喉咙上着力发声的错误。
很多学习声乐未获成功的人,大多是在发声位置上出了问題。
比如,我们知道良好的歌唱,其发声焦点的感觉应该在眉心和面额骨上,那么,眉心和面额骨就是歌唱发声的感觉位置。
只有体会到声乐的奥妙,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它。
轻声高位置喊嗓作为一种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声音演唱技巧,理论上只能对其进行阐释,而不能代替歌唱实践本身[1]。
对于轻声高位置喊嗓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技能,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对多数人来讲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1 轻声高位置喊嗓能够正确运用气息声乐的科学性在于歌唱时的整体平衡与通畅,它需要各要素协调,达到一种符合歌唱发声的理想状态,从而获得稳定、统一、规范的歌声。
歌唱中,我们所发出的每一个正常的音都受到体内气息压力的支持与控制,一吸一呼都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调节的。
调节呼吸的动力来源于横膈膜与腹肌,所以经常锻炼用腰腹部控制呼吸的弹性力量是很有必要的。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10-16T08:43:28.013Z 来源:《赤子》2013年6月下总第284期供稿作者:陈丽[导读] 吸气时双肩和胸部有明显的向上抬起的动作,主要是以胸部为控制气息运动的技术手段。
陈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艺术。
金铁霖教授说过:“科学的唱法就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工具。
所以训练和掌握准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目的。
”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训练与演唱当中的气息、真假声转换两个方面的歌唱方法与技巧。
歌唱中缺乏哪一种技巧的融会贯通,声音都会失去光彩,演唱都会缺乏应有声音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方法;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是极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说唱、戏曲艺术的精华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融汇而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
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咬文嚼字”,重视唱“情”,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原则,使歌唱的情、声、字、腔、味、表演交相辉映。
一、气息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气息是基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只音,即得其术,即可致碣云响谷之妙也。
”该论述强调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气息的运动部位、状态及其正确的呼吸方法。
(一)记住正确呼吸的状态。
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下,缓缓地吸气,感觉把气吸到腹部和腰周围,这时候我们应该感觉到腰腹向外扩张,然后在保持吸气的状态下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
(二)歌唱的呼吸方式。
歌唱的呼吸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该呼吸方式,吸气时双肩和胸部有明显的向上抬起的动作,主要是以胸部为控制气息运动的技术手段。
论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的演唱技巧【内容摘要】歌唱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获得好声音的基础。
在中国民族唱法中自如地进行真假声混合唱法演唱,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及时地对发声的准确度进行判断,并对发声中所出现的不足与问题进行及时地调整,以合理地掌握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唱法技巧。
【关键词】民族唱法真假混声演唱技法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唱法技巧研究是声乐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
歌唱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获得好声音的基础。
良好的声乐获得需要丰富多变的声音色彩,而声音色彩需要与音色达到完美的和谐度,这样才能够获得具有极强穿透力的演唱效果。
这是良好声音获得的最基本保障。
一、混声唱法及其原理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运用方法,声带在正确的、富于科学规律的机能统一状态下进行真假声的交替,将真假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使真假声在进行混唱时的状态自然而和谐。
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在进行低音演唱时运用真声,而在进行高音的演唱时运用假音进行发声处理的特殊技巧形式。
在发声状态下,真声与假声的高低音都要互相包含在混合音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低音里也要有假声的成分,真声里也要找到高音的韵味,这样的真假声混合才能具有和谐感与真实感。
另外,在进行混合唱法的过程中,真假声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高音部的变化而随时进行声音的调整。
在进行中、低音区的歌唱时,口腔、胸腔共鸣与真声的成分就会相继增多,反之假声的运用就相对少一点。
这时进行混合演唱的声音就会比较饱满与厚重。
而在进行高音区的演唱时,头腔共鸣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多,假声也就会加强,这时的真声就会相对比较弱,声音也就会体现得相对柔和。
在真假声的交替使用过程中,达到声音的整体统一协调,这就是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运用的原理。
民族唱法的真假音混合唱法的运用过程,能够对音量的变化产生调控的作用,音色丰富多变,在音域上也会起到拓宽的作用,能够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
这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追求的就是声区的和谐统一,使歌唱状态处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状态中。
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研究摘要: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中的真假声结合问题是部分男、女高音学习或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难题,针对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分别对男、女高音的真假声结合演唱技法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为真假声结合演唱技法的教学与学习者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民族唱法;真假声结合;男高音;女高音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社会民族声乐艺术的萌芽与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进入封建社会后民族艺术的发展、繁荣阶段,第三阶段为自19世纪末20世纪开始的民族声乐新生阶段。
国内相关学者针对民族声乐真假声结合技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管林(1980)在其著作《论声乐训练》中论述了换声点的基本概念,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换声点的实践方法;1983年上海人民音乐电台举办了“青年演员独唱比赛”引出了民族唱法概念;武秀之,张平,侯学骏(1986)对“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武秀之(1991)在《民族声乐教程》中研究了民族唱法真假声结合发声的训练方法;刘洋(1999)在《真假混声在民族歌唱中的应用》中说明了真假声结合的必要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真假声结合的具体方法;甄立夫(2003)在其著作《科学练声》中研究了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决真假身的问题,同时提出声乐艺术与心理学学科密切相关的概念;李晓贰(2003)《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著作中具体阐述了真假声结合的基本概念,对如何进行真假声结合训练做了详细的研究;邹本初(2004)在其专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介绍了换声区唱法的基础训练方法,并提出采用美声唱法中换声区的演唱方式来解决真假声的结合问题;王海峰(2007)对歌唱中的真声、假声以及混声进行了研究;燕山大学魏玉亭(2009)在硕士论文中对中国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刘征然(2011)研究了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声”问题。
浅谈民族声乐真假混合声训练发表时间:2012-11-02T16:40:39.29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苗园园[导读]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的混合整体,它既含有明亮、结实的真声色彩,又具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
河南省济源市群众艺术馆苗园园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的混合整体,它既含有明亮、结实的真声色彩,又具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
真声是人的自然音域,不用什么力量就可以唱出来的声音,声音虽然结实,但音域狭窄;假声虽然能唱的很高,但声音虚弱,没有力度和质感。
真假声脱节,就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均衡。
沈湘教授说:“不管是真声还是假声,任何一种机能在唱的时候都不能单独使用。
”因此要将真声和假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歌唱发声在拓展音域时实现平衡过渡,增强自然音区的柔和度和响亮度,使整个音域的音色达到统一协调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民族声乐真假混合声训练。
1 用“哼鸣”法训练混合声哼鸣是声乐初学者甚至声乐学成者常用和必用的一种练声方法,它是获取歌唱时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可以很好地帮助歌唱者体验头腔共鸣和“面罩”的感觉,对初学者学习和掌握真、假混合声有很大的帮助,这种训练非常简单也非常必要,训练时需注意:1.1 保持自然直立,双唇微闭,舌尖轻轻抵下牙齿。
1.2 做轻微深吸气后,横膈膜稍微用力,慢慢推动气息流动,瞬息停顿后将声音缓慢松出去,这时感到眉心间有微弱振动感,发出的声音有空空的感觉。
1.3 发好“m”音的关键,首先要注意起音位置高,把声音安放于眉心;其次要注意呼气均匀,不要急促和过度用力,注意声音是哼出来的,不是靠嗓子唱出来的,可以找哭泣和半打哈欠的状态,这样声音集中、圆润,有空间感,且位置统一。
1.4 哼鸣练习要从中声区开始,比较容易找到头腔、鼻腔共振的感觉,气息比较容易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位置也容易统一。
因为高声区的哼鸣往往会造成喉头上提,嗓子用劲,声音憋紧,所以在没有获得中声区练习的感觉时,一般不适宜进行高声区的练习。
“轻声高位,真假结合”——童声合唱声音训练的必由之路发布时间:2022-08-25T18:03:26.5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作者:任艳[导读] 童声合唱不仅是合唱领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同时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喜爱。
与成人的合唱不同,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有着鲜明独特的特点,要做好童声合唱中的声音训练不仅需要用心去领悟,掌握精髓,也需要下大功夫去努力,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就“轻声高位,真假结合”的童声合唱声音训练方式和童声合唱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得到一些有用的启发。
任艳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宣化实验小学 211700【摘要】童声合唱不仅是合唱领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同时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喜爱。
与成人的合唱不同,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有着鲜明独特的特点,要做好童声合唱中的声音训练不仅需要用心去领悟,掌握精髓,也需要下大功夫去努力,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就“轻声高位,真假结合”的童声合唱声音训练方式和童声合唱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得到一些有用的启发。
【关键词】轻声高位,童声合唱,声音训练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9-034-01引言:随着我国各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和基础教育的改进和完善,近几年,童声合唱艺术得到了充分的进步和发展。
童声合唱作为大众较喜爱和欢迎的艺术表演,其被认为是最纯净的演唱形式,不仅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得到一丝心灵上的放松和慰藉,也帮助人们更加追求对美的享受,帮助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一、童声合唱的特点相较于成人合唱而言,童声合唱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令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童声合唱一般采用正统美声发声的方法去表演,一般有着清纯、明快和率真的特征,由于童声合唱中都是未成年的男孩或女孩,所以童声合唱还具有“儿童化”的特点。
浅谈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与调节作者:刘蕴博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在民族唱法中运用真假声混声唱法演唱时,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发声、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为好的声音提供基础的保证,这对我们的民族唱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民族唱法;真假混声;演唱;技法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27-01一、混声唱法及其原理民族唱法中的混声唱法是假声与真声两种机能的有机统一,这两种声音状态能够自然、稳定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
这是一种独特的发声方法,是声带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声的机能状态的具体体现,在发声时进行真假音的交替,是一种唱高音时用假声,唱低音时用真声的特殊技巧。
也就是说在发声时所有的音都要达到混音的状态,低音要有假声的成分,高音也要具有真声的成分,这样才会具有真实感。
另外,真假音的比例会随着高音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唱中、低音区的时候,口腔、胸腔共鸣与真声的成分就会相继增多,反之假声的因素就会减少。
声音也就变得越来越结实与饱满。
而越是唱高音区时,假声与头腔共鸣的因素也就越多,真声的成分也就越少,声音也会变得非常轻盈与柔和,最终达到声音的整体协调。
这就是混声的原理。
李维渤在《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一文中,在对混合声区进行探讨时,把胸区用土来形容,把头声区用水来进行比喻,并且进一步把混声唱法比作水泥。
也就是头声区与胸区的结合运用就如土与水的混合物水泥一样,他认为胸区与头声区的发声不同,决定了这种嗓音在进行调节歌唱时必然会出现一种静止的状态。
为了克服这种静止状态的产生,就必须进行混声唱法的运用。
把混声唱法运用到歌唱当中,就会使整个声区达到自然、协调、统一的整体和谐状态。
混声唱法可以自如地控制音量的变化,并且音色丰富,音域也较为宽广,能够达到很好的共鸣。
有一些需要吐字清晰,以及感情变化丰富的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最为适合运用混声唱法来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