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4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在政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北方和南方分割统治,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这种政治动荡特点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碎片化的政权导致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先后被匈奴、鲜卑、其他少数民族占领过,这些民族对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南方的政权对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这样的多样化文化背景导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点。
第二,文化人的崛起。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士人成为了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坚力量。
文人往往通过他们的才华和文化修养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上的精英。
一些才华出众的文人如刘义隆、谢安、陆机等,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文人的崛起和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文化融合和创新。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文人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融合和创新的现象。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新体诗歌,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在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壁画和石刻为代表的石窟艺术,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哲学和思想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一种主要思想流派。
这些文化融合和创新的现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权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同时,文化人的崛起和文化创新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为后来隋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精选15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篇1第24 课教案之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综合归纳力量;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第21课、22课均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属姐妹篇。
其中本课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呈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祖冲之是非常博学和深邃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
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老师应使同学熟悉祖冲之利用并进展了刘徽的“割圆术”,经过高位数字的极艰苦、繁琐的推算,最终取得光耀世界的先进成果。
要充分利用发挥活动与探究1及“奇妙的小棍”的作用。
二、教法建议1.老师可生动介绍引言中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均以祖冲之命名的令中国人深感傲慢的事实,启发同学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及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
2.老师应仔细解释本课标题。
说明标题中的“承上启下” 的内涵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老师应引导同学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进展的总趋势,思索这一历史趋势与本阶段重要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内在联系。
老师可依据同学回答的详细状况做必要的阐释或补充,并投影结构图示。
4.老师可支配同学仔细阅读教材,自己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反思1、《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反思本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指导阅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教师归纳小结为升华,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训练了能力,也了解和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史学方法,更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节课我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这节课给了我以下启示:1、历史课堂不应该就是讲教材,课程资源应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者,是益友。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重要的概念、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其依据3、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
2、六上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
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
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的就是一个人在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件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
「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
“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
文化
繁荣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总结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对历史的学习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总结(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总结(二)1.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点总结同步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灭亡西晋的是( )A、匈奴人B、氐族人C、乌孙人D、大月氏人2、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B、司马睿C、司马懿D、司马昭3、东晋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4、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西晋B、东晋C、魏国D、前秦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东晋和西晋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B、番禺C、扬州D、江州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④发明了灌钢法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同步训练:第21课2015-12-14二、非选择题: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