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之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普世价值”思潮研究摘要“普世价值”思潮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较为盛行的一种西方意识潮流,对我国思想界、舆论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普世价值”的相关问题上。
争论“普世价值”存在与否、提出的目的、传播的实质又是为何等等。
本文避免陷于这种争论的漩涡,而仅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敏感度和角度来对“普世价值”思潮进行专业内的剖析,以便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普世价值”思潮作为一种西方意识形态,我们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应该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思潮,明白“普世价值”的内涵、实质及其传播的意图,要拥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度和责任感,关注“普世价值”思潮及其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求应对措施。
本文从“普世价值”内涵、传播、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的影响及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寻求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普世价值”思潮及相关问题做了探讨研究。
ABSTRACT一、前言二、“普世价值”思潮概述(一)“普世价值”思潮的由来1、“普世价值”思潮的内涵2、“普世价值”思潮的由来(二)“普世价值”思潮传播的社会背景三、“普世价值”思潮的理论实质(一)哲学角度(二)政治学角度(三)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四、“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政治观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二)文化观领域——否定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价值观领域——大学生信仰缺失,“三观”不明确五、“普世价值”思潮影响的社会后果(一)威胁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二)影响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三)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六、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普世价值”思潮的对策研究(一)要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与时俱进的新形象(二)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对“普世价值”的新挑战1、弘扬主旋律抓住意识形态主线2、注重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3、重视价值共识和政治参与教育(三)要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达到可用资源的新整合一、前言(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选题的背景大体从2008年起,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股“普世价值”思潮,这是继2007年社会主义思潮之后我国意思形态领域涌起的又一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第9期我们可以从当前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中找到鼓吹“普世价值”这股风的源头。
我们只想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角度谈一点想法。
在一次讨论“普世价值”问题的研讨会上,有的同志提到,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就可以看到鼓吹“普世价值”的错误所在,但是近来多年不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甚至把它当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禁区,这就导致很多人看不清“普世价值”的阶级实质,陷入了抽象的价值观念的泥坑,分辨不了是非,引起了许多思想混乱,这是“普世价值”得以泛滥的一个认识方面的原因。
我非常赞成这一看法。
有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同以阶级斗争为纲混淆在一起,仿佛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就不能再讲阶级分析了。
这是极大的误解。
毫无疑问,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大规模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的情况下,党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
然而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的因素,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激化,因此,我们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江泽民曾经指出:“我们纠正过去一度发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这不等于阶级斗争已不存在了,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
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①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现象。
在阶级分析方法面前,那些使劲鼓吹“普世价值”的人就会现出原形,暴露出他们的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评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李 延 明近两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我国思想界热烈议论的话题。
据我观察,这场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有没有普世价值?二、哪些价值是普世价值?由谁来决定普世价值的具体内容?一些人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中国执政的条件下,谁鼓吹民主、自由、人权,谁就会威胁到共产党的统治。
新西部 NEW WEST 2020年01月下旬刊M 126教育探索丨J 本文为2018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能力视角下的思政专业研究生沟通传播能力研究》(编号:2110219017)浅析“普世价值”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何 娇 张少元(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 文章从“普世价值”所具有的文化渗透性以及政治侵略性等特征出发,通过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普世价值”容易歪曲部分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萌生个体主义倾向。
为应对“普世价值”的负面影响,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思潮;以高校思政课教育为主导,提升研究生的政治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关键词】 “普世价值”;研究生;价值观;影响;对策研究生是一部分最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意识地思考着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其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
恰恰如此,新时代的研究生对多元的社会思潮实际上仅有着朦胧的概念,无法辨别其本质内涵。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世价值”,其极力宣扬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文化,想让“普世价值”成为全球性的价值理念,便不同程度的抹黑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
正是这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和政治特征的“普世价值”,对网络舆论环境中一些热点事件发挥着价值引导作用。
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普世价值”的特征,对研究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普世价值”内涵及特征1、“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发展“普世价值”中“普世”可以从两个维度阐释。
从空间维度上看,“普世”指无论是个人或是共同体都必须遵循的价值理念;从时间维度上看,“普世”指至始至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不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许多学者对“普世价值”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解释。
德国学者孔汉思曾经在《全球责任》中表明要通过建构“普世伦理”的理念来解决多元冲突等系列问题。
在1997年,国际上发生巨大的变动,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入低潮期。
“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王文亮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普世价值”论题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
那么对于这些影响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规避,揭露出“普世价值”的本质性质,让大学生们构建起应对这些不良影响防护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成为对大学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普世价值;大学生;思想;影响;策略自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对于社会主义马克思思想、社会主义信念和核心价值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冲击。
“普世价值”思潮作为一种歪曲错误的价值思想,其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对于一些阅历浅、心理不成熟的大学生影响极大[1]。
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占中”思想就与“普世价值”具有非常相似的一面。
占中”于2013年3月27日发起,至2014年9月28日正式启动。
香港外国势力发起的“和平占中”对于我国香港地区的人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
本文针对“普世价值”思潮的基本概念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以供参考。
1 “普世价值”概述“普世价值”的内涵比较模糊,其内容的表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通过学术外衣包装之后在人民群众中具有相当大的话语传播影响。
“普世价值”的社会思潮由来已久,其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英美等将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作为“普世价值”来进行推销,顿时这一思潮在我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随后“普世价值”思潮受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并揭露了其错误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普世价值”思潮的发展。
“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的核心,将“普世价值”贯穿于国家的政权和制度构建中,以达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政者的政治意图。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80“普世价值”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刘 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流入,尤其是“普世价值”思潮,作为流入我国影响较为广泛的西方政治思想,它在我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并且这种思想还在持续蔓延。
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对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引起高职院校工作者的广泛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普世价值;高职学生;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080-2 如今,“普世价值”思潮已经成为人类不能忽视的社会思潮,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到目前为止,学者对于“普世价值”思潮并没有达成共识。
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在世界上,就开始讨论“普世价值”思潮问题,并引起了学生界的广泛讨论,而且一直到了21世纪,这种讨论也仅仅维持在学术界,探讨的内容也无外乎是价值观的影响力。
但在2005年的10月,国外的敌对势力开始把“普世价值”思潮作为理论武器,从各个方面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开始“投怀送抱”,为他们做大范围的宣传。
在2007年的秋天,我国一些报刊和媒体开始肆意鼓动,大力宣传“普世价值”思潮,又借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四川汶川地震、残奥会、世博会等机会进行大规模炒作,让很多的群众、干部受到了误扰,尤其是我国的广大学生,这股“普世价值”思潮成为不可逆转的错误思潮。
纵观“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的发展,其演变历史经历了很多个阶段,但是最终都是变迁到生活中去。
它已经不仅仅是当初的“价值共识”,而是一种“西方资本主义论”。
“普世价值”之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李海翠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
摘要:在学术界,关于“普世价值”有争议。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警惕“普世价值”,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这给思想政治教育以启示。
关键词:“普世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
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二者相争,抢占领地。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不良的、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趁虚而入,占领人们的头脑。
甚至攻击、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
“普世价值”就是其中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极其有害,思想政治教育应加以警惕,对其进行无情批判。
一、“普世价值”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宣扬他们的政治意识、社会形态和价值取向,极力向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宣扬和鼓吹他们的思想、价值和理念,以达到“西化”和分化社会主义的企图和目的。
西方国家认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是最好的,是超阶级、超民族的,是适用于全世界的。
其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段千方百计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和渗透,企图瓦解非本阶级、本国的其他一切国家。
二、“普世價值”问题出现的原因
“普世价值”思潮的流行的原因是复杂的。
国内一些理论工作者、党员和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不够彻底、不够深入,而且警惕性不高,未对西方的“糖衣炮弹”进行区分和批判。
当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来袭,他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不能看清方向和抓住本质,就只能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此外,他们忽视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丢掉了思想的铠甲和支撑而不自知。
三、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
“普世价值”之争以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为导火索。
文章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
”这个判断将普世价值当作一个政治原则,并赋予它以极高的地位,因此引来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
由此形成的争论,集中于是否承认世界上有“普世价值”,以及人权、自由、民主等是否属于普世价值。
对立的双方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政治激情和道德义愤:一方抬出“否认普世价值就是自绝于人类”之类的大帽
子压人;另一方则认为“通过‘普世价值’干预我国的民主建设,以期终结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权力结构,是这一讨论的核心”。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全社会只允许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作为它的指导思想和主导理论,不允许有其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来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地位。
坚持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持建设属于中国的科学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等。
“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用资本主义价值导向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发起进攻、渗透和挑战,其实质是要瓦解社会主义制度,以资本主义道路取而代之。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创新,不求实效;不能低头谄媚、放弃阵地。
而是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改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
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让党和人民把握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二)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载体
“普世价值”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我们必须反对和批判。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生动活泼。
要讲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注意运用多种载体来进行教育。
弘扬时代主题、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不同的时代主题进行教育,创新形式,更新内容,熟练运用平面媒体、视频媒体、网络媒体等新科技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决同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习总书记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面对“普世价值”这种错误社会思潮,我们必须加以严厉的批判,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刻不容
缓,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周新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 [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8 年第 11 期(总第 119 期).
[3]刘书林.“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8 年第 11 期(总第 119 期).
作者简介:李海翠,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