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1 火烧圆明园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了解其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导入
二、新授
梦回圆明园:
1.课文哪些地方在说圆明园里有什么?
(学生找,然后读)
2.园中到底有什么?(学生在课文中找)
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去看一看:(课件播放圆明园图片)
4.园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毁灭篇:
1.给圆明园后面加三个字,把题目写完整。
2.是谁毁灭的?他们是怎么毁灭的?
(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画出相关词语,然后师生
交流)
3.播放圆明园毁灭的视屏。
4.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愤怒、感概之情。
5.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你觉得都烧掉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展示)
6.写出的你的感概。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搜集文字或图片,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
大.
五、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火烧圆明园始末马勇在北京西北角有一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与附近相连的长春园、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组成“圆明三园”,占地5000亩,规模庞大,气势辉煌,融合了东西方各式园林风格,被中外园林学家一致判定为世界园林艺术巅峰之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的典范,为“万园之园”。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园林已不复存在。
人们对圆明园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历史文献。
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这是历史事实;只是细节、缘由,可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劫掠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要求清政府立即无条件释放巴夏礼(英国外交官)等被囚外国人。
清政府拒绝,僧格林沁、瑞麟指挥清军在德胜门、安定门外与联军交战。
清军久战不敌,退至彰仪门、右安门一带。
联军随即由黄寺、黑寺直趋西北,进占圆明园。
圆明园为清廷夏宫,在此之前并不被一般中国老百姓知晓。
圆明园藏有无数稀世珍宝,有中国古典文明精华,有通过各种方式收藏的西方文物……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园内的无数珍藏使联军官兵垂涎不已,而刚占领时的混乱也让一些贪心的官兵有了顺手牵羊的机会。
联军在圆明园内毫无忌惮地大肆抢掠。
这只是联军先遣部队,圆明园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两天后,即10月8日,联军再扰圆明园。
作为东方艺术结晶的圆明园已面目全非,无数珍宝不见踪影。
圆明园劫难伴随着清军与联军的争夺。
当清政府还没有同意联军进入北京城时,联军将领一再要求恭亲王交出安定门或德胜门。
恭亲王当然不会轻易就范,于是在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一再成为联军囊中之物,随意伸手。
10月9日,原本晴朗的北京突然下起了大雨,寒冷的东北风卷地而来。
英军司令格兰特来到法军司令拿皮耳住处,谈话间拿皮耳告诉格兰特,他的副官从圆明园带走了一大块黄金,拿皮耳想将黄金分给他的部下,问格兰特是否反对。
为了表示对别的部队公平起见,格兰特无法同意拿皮耳的请求,他决定发布一道命令,请官兵将从圆明园拿来的所有财宝一律交出来,随后平均分配。
五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段落划分《火烧圆明园》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被收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本文主要描写了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段落划分。
第一段:描写圆明园的壮丽文章的第一段主要是对圆明园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作者通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圆明园的壮丽景色,如“宫殿巍峨”、“树木葱郁”,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圆明园形象,使读者对圆明园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入侵者的动机第二段主要描写了英法侵略者的动机。
作者通过描写侵略者积极备战,调兵遣将,显示了他们入侵的决心和准备工作。
同时,作者还用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侵略者想要夺取中国文物的野心,这也间接暗示了后面火烧圆明园的动机。
第三段:火烧圆明园的惨状这一段描写了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作者通过描写火焰的熊熊,烟雾弥漫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令人心碎的惨状。
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火势蔓延的速度之快,形容了圆明园的建筑物纷纷倒塌,巍然屹立的景象被火劫所摧毁。
第四段:人们的愤怒和悲痛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人们对火烧圆明园的愤怒和悲痛。
作者通过描写人们的哭声和嚎叫,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悔恨。
在这一段中,作者还通过对大沉湖水变成红色的描写,给人们展示了人们对这一惨剧的极度愤怒和无尽的悲痛。
第五段:留存的文物这一段主要描写了火烧圆明园后,仍然留存下来的一些文物。
作者通过对“水晶宫”的描写,展示了文物的珍贵和璀璨。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这些留存下来的文物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第六段:警钟的敲响最后一段主要通过对“火烧圆明园”的描写,给人们敲起了警钟。
作者通过描写火焰的燃烧,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痛恨和对文明的忠诚之情。
同时,文章通过对圆明园建筑和文物的描述,提醒了人们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以上是《火烧圆明园》的段落划分。
作为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它通过画面感强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并通过这一事件呼吁人们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
21 火烧圆明园蒙城县坛城镇中心小学张琴导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齐读课题。
我们一同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谁来读。
一、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你打开书轻声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解决(生字都认识了吗?)2、同学们就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并想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语言简洁,表达很清楚)(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文中是这样评价的)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什么是不可估量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在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画出相关的词句,认真品读在读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小组内交流解决。
不能解决的以小组形式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
二、整合问题解决问题请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能结合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得出同学们认真读书动脑思考了,下面回答老师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布局建筑收藏作者从三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让我走进圆明园的布局。
1、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星在哪,月指哪,出示布局图。
众星捧月什么意思?体会到什么?(大美园多)圆明园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圆明园不光布局巧妙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2、让我们一同欣赏圆明园的建筑默读第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①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一个高达宏伟一个小巧精致建筑风格各异②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山乡村野一个热闹一宁静迥然不同的感受一句简洁语道出了圆明园包罗万象这里作者先总写了圆明园建筑的风格各异,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你能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练读指名读指导③你还找到了哪些词句,说说你的感受想看看吗?电影中图片蓬莱瑶台现实生活中有吗?幻想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内④园内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指的是西洋楼。
⽕烧圆明园课⽂原⽂⽕烧圆明园课⽂原⽂ ⽕烧圆明园相信⼤家都还记得,当初的中国没有现在这般强⼤,只能被他们欺负,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要时刻谨记着。
下⾯是⼩编整理收集的⽕烧圆明园课⽂原⽂,欢迎阅读! ⽕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
众星拱⽉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园风光的⼭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雷峰⼣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在幻想的境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物。
上⾃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6⽇,英法联军侵⼊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的东西,统统掠⾛;拿不动的,就⽤⼤车或牲⼝搬运;实在运不⾛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18⽇和19⽇,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
历史背景 圆明园中,有⾦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园风光的⼭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雷峰⼣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1 火烧圆明园
蒙城县坛城镇中心小学张琴导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齐读课题。
我们一同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谁来读。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你打开书轻声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解决(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学们就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并想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语言简洁,表达很清楚)
(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文中是这样评价的)
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什么是不可估量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让我们在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画出相关的词句,认真品读在读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小组内交流解决。
不能解决的以小组形式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
二、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请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能结合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得出同学们认真读书动脑思考了,下面回答老师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布局建筑收藏
作者从三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让我走进圆明园的布局。
1、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星在哪,月指哪,出示布局图。
众星捧月什么意思?
体会到什么?(大美园多)圆明园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
圆明园不光布局巧妙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
2、让我们一同欣赏圆明园的建筑
默读第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①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一个高达宏伟一个小巧精致建筑风格各异
②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山乡村野一个热闹一宁静迥然不同的感受
一句简洁语道出了圆明园包罗万象
这里作者先总写了圆明园建筑的风格各异,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
你能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练读指名读指导
③你还找到了哪些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想看看吗?电影中图片
蓬莱瑶台现实生活中有吗?幻想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内
④园内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指的是西洋楼。
圆明园内有一百多处景物,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在这样一座园林中漫步,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啊。
足不出户,就能观天下美景,漫步园内……
3、再让我们来看看圆明园中的收藏。
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画出关键词句组内交流。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顾课文2、3、4段内容,漫步在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了它的布局
美,欣赏了它的景物美,观赏了它的文物美,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这样一段文字:“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奇迹,那是一座恍如月宫的建筑,是用玉石,大理石,用青铜用瓷器堆砌的一个梦,这座建筑就是圆明园。
”此时此刻,面对怎样表达你的赞叹。
5可是这样一座号称一切园林的典范,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样一座凝聚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圆明园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英法联军毁灭了。
6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找出令你气愤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文字,让这幅画面在我们的头脑中定格。
昔日美的让人心醉的圆明园毁灭的令人心碎,说出你的心情。
7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大家对侵略者对清政府的痛恨,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
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呀。
首尾照应重申再次圆明园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8如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依然屹立在那里,它记载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也记载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上演,怎么做?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总结归纳:
课文学到这里基本上学完了,还有一个问题辉煌毁灭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1牢记这个耻辱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学习反衬写法
2方法上还有什么收获
语言简洁总分总首尾呼应
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写一个小练笔。
我们调兵山市是一座优美的园林城市,春到调兵山人可入画,兵山广场更是我们调兵山的标志,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写咱们的兵山广场。
提示:1总分总顺序 2语言简洁 3首尾呼应
六生成创新: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
收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