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型数据MSA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47
MSA - 测量系统分析MSA术语准确度Accuracy = 一观测值与可接受的参考值之间的一致接近程度。
变异数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 通常被用于实验设计(DOE)的一种统计方法(A NVOA)。
用来分析多个群体中的计量型数据,以便比较变异的意义和分析其来源。
可视分辨力Apparent Resolution = 测量仪器最小的增量大小即为可视分辨力。
该数值通常广泛的用在公告资料中,以划分测量仪器的等级。
数据的分类数可透过该增量大小除以预期的过程分布宽度(6sigam)来确定评价者变异Appraise Variation = 不同评价者(操作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在一稳定的环境下,对相同零件(被测物)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异。
评价者变异(AV)是测量系统变异(误差)的普通原因变异之一。
偏倚Bisa = 测量观测平均值(在重复条件下的测量)与一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历史上被称为准确度。
透过一个单值点是否落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来评价和表述偏倚。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与一可追溯且已知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标准之间关系的一整套操作活动。
校准可能包括以下步骤:检验、矫正、报告、或透过调整来消除被比较的测量装置在准确度方面的任何偏差。
校准周期Calibration Interval = 在两次校准之间的特定时间或条件设定。
在这段时间内,一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是被认为有效的。
能力Capability = 基于测量系统的一短期评估,对测量误差(随机的和系统的)的组合变异的一个估计值。
自信度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预期的包括了某一参数的真值的数值范围(在某些要求应用情况下被称为自信水平)。
控制图Control Chart = 在以时间为顺序所进行样本测量的基础上的一过程特性图。
它用来显示一过程的表现、识别过程变异的模式、评估稳定性,并显示过程的走向。
MSA计量型1. 引言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善计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在许多行业中,如制造业、实验室测试、医疗设备等,精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MSA帮助确定和量化计量系统中存在的误差,并提供指导以改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MSA计量型的概念、目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
2. MSA计量型的概念MSA计量型是MSA的一种类型,它主要关注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它的目标是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差、稳定性和线性等特性,以便剔除由测量系统引起的误差。
MSA计量型通常用于严格要求准确性的测量系统,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尺寸测量、医疗设备中的生命体征测量等。
3. MSA计量型的目的MSA计量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善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差和稳定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减少测量误差并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进行MSA计量型,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系统的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由测量系统引起的误差。
4. MSA计量型的步骤MSA计量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收集数据收集一组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这些数据可以是来自实际生产过程的样本,或者通过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
4.2 分析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偏差等统计指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控制图等方法,观察测量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4.3 评估测量系统的偏差通过比较测量数据和已知真值,评估测量系统的偏差。
可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判断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4.4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计算测量数据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重复性指同一操作员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时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再现性指不同操作员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进行测量时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XXX 公司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日 期:实 施 人: 评 价 人: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审 核: 批 准: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目录稳定性 ……………………………………………………………………………………… 1 偏倚 ……………………………………………………………………………………… 4 线性 ……………………………………………………………………………………… 7 重复性和再现性 (9)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2017年2月23日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 张志超数显卡尺(中间检验) XXX第一节稳定性分析1.1 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1.6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第二节偏倚分析2.1 偏倚分析概述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1.⽬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提⾼测量数据的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持。
2.适⽤范围在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于测量产品的特性与性能的测量系统。
3.引⽤⽂件《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4.术语定义4.1.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4.2.量具:任何⽤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4.3.测量系统:⽤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4.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基准或零件的单⼀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4.5.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4.6.重复性(EV):是由⼀个检验员,采⽤⼀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7.再现性(AV):是由不同的检验员,采⽤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8.零件变差(PV):不同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在多⼈多次同⼀个量具测量出的平均值的变差。
4.9.总变差(TV):测量值与真值(基准值)之间的总变差。
4.10.检具能⼒: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例关系确定.5.职责5.1.质量部负责并组织研发、⽣产等测量系统涉及⼈员实施测量系统分析5.2.新产品开发APQP⼩组成员评价测量系统的可接收性,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根据测量,在检验基准书上配置合适的量检具6.⼯作程序6.1.测量系统的分类6.1.1质量部组织确认测量系统类型,类型包括计量型测量系统、计数型测量系统、复杂测量系统、量化过度测量系统。
6.1.2质量部组织确认需要研究的范围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计量型MSA研究指南引言计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过程的方法。
MSA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特别是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制造业和实验室。
本文将以计量型MSA研究为主题,介绍如何进行计量型MSA的研究和评估。
什么是计量型MSA计量型MSA是一种针对连续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它旨在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计量型MSA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测量系统的偏差、方差和稳定性等指标,来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进行计量型MSA的步骤进行计量型MSA的研究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例如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或重复性。
2.选择测量工具:根据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卡尺、游标卡尺、显微镜等。
3.数据收集:收集一定量的测量数据,通常建议至少采集30个样本。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测量系统的偏差、方差和稳定性。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与标准差分析、方差分析等。
5.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有问题,需要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结论和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出评估测量系统的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计量型MSA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进行计量型MSA的数据分析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平均值与标准差分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方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来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控制图分析:通过绘制控制图,来监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异常情况。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进行计量型MSA的研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1.偏差过大:如果测量系统的偏差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可能需要校准测量工具或更换测量设备。
2.方差过大:如果测量系统的方差过大,可能需要重新选择测量方法或改进测量工具的设计。
测量系统分析(MSA)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
测量后能够给出连续性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而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Bias)、稳定性(Stability)、(Linearity)、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roducibility,简称R&R)。
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亦可选项进行,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测量:是指以确定实体或系统的量值大小为目标的一整套作业。
我们通常用分辨力、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等评价测量系统的优劣,并用它们控制测量系统的偏倚和波动,以使测量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
有效测量的十原则:1.确定测量的目的及用途。
一个尤其重要的例子就是测量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在进行最终测量的同时,还必须包括用于诊断的过程间测量。
2.强调与顾客相关的测量,这里的顾客包括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
3.聚集于有用的测量,而非易实现的测量。
当量化很困难时,利用替代的测量至少可以提供关于输出的部分理解。
4.在从计划到执行测量的全程中,提供各个层面上的参与。
那些不使用的测量最终会被忽略。
5.使测量尽量与其相关的活动同时执行,因为时效性对于诊断与决策是有益的。
6.不仅要提供当期指标,同时还要包括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对现在及以前的测量固然必要,但先行指标有助于对未来的预测。
7.提前制订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展示的计划。
8.对数据记录、分析及展示的方法进行简化。
简单的检查表、数据编码、自动测量等都非常有用,图表展示的方法尤为有用。
9.测量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用进行阶段评估。
其中,可用性包括相关性、可理解性、详细程度、可读性以及可解释性。
10.要认识到只通过测量是无法改进产品及过程。
基本概念:3.稳定性:测量系统保持其位置变差和宽度变差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4.偏倚:观测平均值(在重复条件下的测量)与一参考值之间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