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重力式挡土墙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3
审查:校核:编写: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概略编制依照施工承包合同。
绥江县城迁建新址场平工程B8、B9 地块《施工图设计》。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程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50204-200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图纸会审和图纸答疑。
现场实地观察状况。
我企业的施工实力及累积的近似工程的成熟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
我企业可调用到本合同工程的各种施薪资源、设备。
工程说明工程概略绥江县城位于云南省昭通地域最北角,东邻水富,南接盐津,西连永善,北临金沙江,其特别的地理地点,水、陆交通都较为方便。
新县城址位于现绥江县城东南 1km处,有简略公路相连。
B8、 B9 地块由绥江新县城金江路、 16#路和 19#路围合,该地块设计用地面积为: 107922m2, 浆砌石挡土墙8681 m2,毛石砼27424m3。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条件据绥江县气象局资料统计,该县属中亚热带天气区。
干、雨季节显然,四时分明。
年均匀气温°C,最高气温° C,最低气温° C。
年均匀降雨量1004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 8 月。
工程地质概略绥江县城新址 B 区 B8、B9 地块由绥江新县城金江路、 16#路和 19#路围合,设计用地面积为: 107,922 m2。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B8、B9 地块呈斜坡阶地形, B9-11 标高最大为, B8-3 标高最小为,最大高差为。
中部偏下游侧有一条冲沟,切割较深,局部形成陡坎。
本施工地块上覆第四系覆盖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紫红色砂岩,岩层产状 320°~ 340°∠ 8°~ 16°,偏向坡外。
在冲沟下游侧本施工地块范围内的于昨年发生了整体滑坡,后缘拉裂,形成峻峭边坡,边坡位移达 10 余米。
挡土墙种类大全(一)引言概述:挡土墙是一种用于抵御土壤压力、控制土壤侵蚀和保护基础设施的重要结构。
本文将介绍挡土墙的种类大全,以帮助读者了解各种类型的挡土墙及其特点应用。
正文:一、重力挡土墙1. 砖石挡土墙:使用砖块或石块组成的墙体,重力作用下稳定。
2.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以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
3. 预应力混凝土挡土墙:通过预应力钢筋增加挡土墙的稳定性,适用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场所。
4. 大型石挡土墙:使用大块石头堆砌而成,外观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二、悬臂挡土墙1. 重力式悬臂挡土墙:通过基座和重力平衡来抵抗土壤压力。
2. 钢筋混凝土悬臂挡土墙:结合钢筋混凝土和重力原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 悬臂挡土墙配备振动装置:通过悬臂振动来改善土壤稳定性,常用于软土地区。
三、挡墙加筋挡土墙1. 地锚挡墙:通过地锚将挡土墙与悬挂锚固在地面上的锚杆相连接,增加墙体稳定性。
2. 桩锚挡墙:使用桩锚连接地下桩和挡土墙,适用于高土压场所。
3. 钢丝绳挡土墙:使用钢丝绳和网格构建墙体,增加抗拉强度。
四、钢桩挡土墙1. H型钢桩挡土墙:采用H型钢桩嵌入土壤中,形成连续的墙体结构,适用于软土地区。
2. 板桩挡土墙:由单排或双排钢板桩组成,通过相互连接形成连续墙体。
3. 混凝土桩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桩嵌入土壤中形成桩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五、自然挡土墙1. 悬崖挡土墙:利用自然岩石或地形构成的悬崖作为挡土墙,具有天然的稳定性。
2. 河堤挡土墙:河岸形成的堤防作为挡土墙,适用于河岸保护。
3. 原生土挡土墙:利用现有土壤形成的斜坡作为挡土墙,适用于临时性工程。
总结:本文介绍了挡土墙的种类大全(一),包括重力挡土墙、悬臂挡土墙、挡墙加筋挡土墙、钢桩挡土墙和自然挡土墙。
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了解这些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挡土墙结构,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重⼒式挡⼟墙衡重式挡⼟墙重⼒式挡⼟墙重⼒式挡⼟墙,指的是依靠墙⾝⾃重抵抗⼟体侧压⼒的挡⼟墙。
重⼒式挡⼟墙可⽤块⽯、⽚⽯、混凝⼟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混凝⼟、混凝⼟进⾏整体浇筑。
半重⼒式挡⼟墙可采⽤混凝⼟或少筋混凝⼟浇筑。
重⼒式挡⼟墙可⽤⽯砌或混凝⼟建成,⼀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便,经济效果好。
所以,重⼒式挡⼟墙在我国铁路、公路、⽔利、港湾、矿⼭等⼯程中得到⼴泛的应⽤。
常见的重⼒式挡⼟墙⾼度⼀般在5?6m以下,⼤多采⽤结构简单的梯形截⾯形式,对于超⾼重⼒式挡⼟墙(⼀般指6m以上的挡墙)即有半重⼒式、衡重⼒式等多种形式,如何科学地、合理地选择挡⼟墙的结构形式,是挡⼟墙技术中的⼀项重要内容。
由于重⼒式挡⼟墙靠⾃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的限制。
如果墙太⾼,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
当地基较好,挡⼟墙⾼度不⼤,本地⼜有可⽤⽯料时,应当⾸先选⽤重⼒式挡⼟墙。
重⼒式挡⼟墙⼀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在6m 以下,地层稳定、开挖⼟⽯⽅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
重⼒式挡⼟墙的尺⼨随墙型和墙⾼⽽变。
重⼒式挡⼟墙墙⾯胸坡和墙背的背坡⼀般选⽤1: 0.2?1: 0.3,仰斜墙背坡度愈缓,⼟压⼒愈⼩。
但为避免施⼯困难及本⾝的稳定,墙背坡不⼩于1: 0.25,墙⾯尽量与墙背平⾏。
对于垂直墙,当地⾯坡度较陡时,墙⾯坡度可有1: 0.05?1: 0.2,对于中、⾼挡⼟墙,地形平坦时,墙⾯坡度可较缓,但不宜缓于1: 0.4。
采⽤混凝⼟块和⽯砌体的挡⼟墙,墙顶宽不宜⼩于0.4m ;整体灌注的混凝⼟挡⼟墙,墙顶宽不应⼩于0.2m;钢筋混凝⼟挡⼟墙,墙顶不应⼩于0.2m。
通常顶宽约为H/12,⽽墙底宽约为(0.5?0.7 )H,应根据计算最后决定墙底宽。
当墙⾝⾼度超过⼀定限度时,基底压应⼒往往是控制截⾯尺⼨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地基压应⼒不超过地基承载⼒,可在墙底加设墙趾台阶。
3重力式挡土墙3.1一般规定3.1.1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地震地区和特殊岩土地区的路肩、路堤和路堑等部位,可采用重力式(或衡重式)挡土墙。
路肩、路堤和土质路堑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10m,石质路堑挡土墙不宜大于12m。
3.1.2重力式挡土墙墙身材料应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应按表3.1.2采用。
表3.1.2 重力式挡土墙材料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注:表中t系最冷月平均气温。
3.1.3重力式挡土墙可按容许应力法计算。
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值应按表3.1.3采用。
表3.1.3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应力(Mpa)值注:1. 片石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同混凝土,片石掺用量不大于总体积的20%;2.A为计算底面积,A c为局部承压面积。
3.2设计荷载3.4地基与基础3.4.1挡土墙基底宜采用明挖基础。
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当基底下为松软土层时,可采用加宽基础、换填土或地基处理等措施。
水下基坑开挖困难时,也可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4.2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不应小于1.0m。
2 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0m时,在冻结深度线以下不应小于0.25m,且不应小于1.0m。
当冻结深度大于1.0m时,不应小于1.25m,还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下0.25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换填为非冻胀土。
3受水流冲刷时,在冲刷线以下不应小于1.0m。
4 路堑挡土墙基底在路肩以下不应小于1.0m,并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小于0.2m。
5 在软质岩层地基上不应小于1.0m。
6 膨胀土地段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
3.4.3 基础在稳定斜坡地面时,其趾部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 斜坡地面墙趾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3.4.4 基础位于较完整的硬质岩层构成的稳定陡坡上时,可采用台阶式基础,其最下一级台阶底宽不宜小于1.0m。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一、引言挡土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用于实现土体的稳定和防止土体滑动。
其中,重力式挡土墙以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成为常见的土木工程中的挡土墙类型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原理、主要构造要素以及设计考虑因素。
二、设计原理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墙体的自重和基底的摩擦力来平衡土体的侧压力,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设计要满足以下原理要求:1. 墙体自重原理: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自重应足够大,能够抵抗土体的侧压力,防止挡土墙的倾覆和滑动。
2. 基底摩擦力原理:墙体与基底之间的摩擦力对于防止土体滑动至关重要。
设计中需考虑墙体和基底材料的摩擦系数,并通过增大基底面积或采用摩擦锚杆等手段增加摩擦力。
3. 合理的墙体倾角:根据土体性质和工程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墙体倾角,使其既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又能在经济和施工上具备可行性。
三、主要构造要素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还需关注以下主要构造要素:1. 挡土墙墙体:墙体通常采用混凝土或砌石,具备足够的自重和抗压强度。
墙体厚度和高度需要根据设计土体的压力和墙体所需的稳定性来确定。
2. 墙顶板:墙顶板承受着来自土体和荷载的压力,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
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3. 排水系统:重力式挡土墙需要考虑土体的排水问题,避免水分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设计中应合理布置排水孔或排水管,确保土体排水畅通。
四、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 土体性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应根据实际土体的性质、强度参数和侧压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
2. 设计荷载:考虑到挡土墙可能承受的附加荷载,如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需对设计荷载进行充分的考虑。
3. 稳定性分析:通过进行稳定性分析,确认挡土墙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
4. 施工和维护性:设计中需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墙体的日常维护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长期可靠性。
引言:重力式挡土墙是一种常用的土木结构,用于抵抗土体的侧压力和提供土体稳定的结构。
在挡土墙的设计施工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土体的性质、水文条件、施工工艺、材料性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案,包括基础处理、材料选用、墙体结构、施工方法以及监测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概述:重力式挡土墙是通过利用自身的重力来抵抗土体的侧压力的一种土木结构,通常由挡土墙体和加固墙底的基础构成。
它可以有效解决土壤侵蚀、土体滑坡等问题,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案,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结构。
正文内容:一、基础处理1. 地质勘察: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表水情况、土壤性质等因素,进行地质勘察,确定挡土墙的基础选址、减少地基沉降和抗震性能。
2.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包括土体加固、土体改良、基坑开挖等。
特别是在软弱地基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加固桩、灌注桩等方式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二、材料选用1. 墙体材料:挡土墙的墙体常采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
其中,混凝土墙体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优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钢筋加固。
砖石墙体则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挡土墙。
2. 基础材料:挡土墙的基础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
在基础的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其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三、墙体结构1. 墙体高度:挡土墙的墙体高度取决于土体的侧压力和挡土墙自身的稳定性。
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和土体条件来确定墙体的高度。
2. 墙体厚度:挡土墙的墙体厚度应根据土体的物理性质、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来确定。
通常,在同等条件下,墙体厚度越大,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越好。
3. 墙体倾角:挡土墙的墙体倾角应根据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墙体的稳定性来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墙体倾角为1:1.5至1:3。
四、施工方法1. 基础施工:首先进行基础的施工,包括基坑的开挖、清理和加固。
重力式挡土墙简介重力式挡土墙构造介绍范本1: 重力式挡土墙简介一、引言重力式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挡土结构,常用于道路、铁路、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对重力式挡土墙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定义重力式挡土墙是利用自身重量来抵抗土体压力的一种挡土结构。
它通过墙体的自重使土体受到一定的压实,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1. 墙体材料:一般使用混凝土或砌块作为挡土墙的墙体材料,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2. 墙体形状: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通常为倒梯形或楔形,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3. 墙体厚度:根据土体的性质和高度来确定墙体的厚度,以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墙体排水系统:重力式挡土墙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土体中的水分对墙体稳定性的影响。
四、重力式挡土墙的优缺点1. 优点:重力式挡土墙施工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挡土工程。
同时,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较高,抗震性能好。
2. 缺点:重力式挡土墙对地基的要求较高,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此外,重力式挡土墙高度有限,不适用于超高挡土工程。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重力式挡土墙的示意图和施工图纸,可供读者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挡土墙:一种用于抵御土体压力的土木工程结构。
2. 抗压强度:材料抵抗压力的能力。
3. 稳定性:结构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范本2: 重力式挡土墙构造介绍一、引言本文将对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进行详细介绍。
重力式挡土墙作为一种常见的挡土结构,其构造设计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基本构造1. 挡土墙的墙体材料:一般使用混凝土或砌块作为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材料。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砌块墙体则相对较轻便。
2. 挡土墙的墙体形状:为了增加挡土墙的稳定性,其墙体通常采用倒梯形或楔形结构。
这种形状能够有效分散土体压力并增加墙体的抗倾覆能力。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在土木工程领域,重力式挡土墙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用于支撑土体、防止土体坍塌或滑坡,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主要依靠自身的重量来抵抗土压力,维持稳定。
其通常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墙后土体的性质和压力分布。
土体的类型、重度、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等参数都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或朗肯土压力理论来计算土压力。
墙身的设计是重力式挡土墙的核心部分。
墙身的高度和厚度需要根据土压力的大小、墙体材料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墙身越高,所需的厚度就越大,以保证足够的自重来抵抗土压力。
同时,墙身的形状也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常见的墙身形状有直线形、折线形和仰斜形等。
仰斜形墙身由于墙背土压力较小,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基础的设计对于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基础需要承受墙体的自重和土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的承载能力、冻胀深度和水流冲刷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基础应埋置于地面以下一定的深度,以保证其稳定性和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软弱地基上,可能需要采用加固措施,如换填、桩基等,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排水设施是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果墙后土体中的水不能及时排出,会增加土压力,降低墙体的稳定性。
因此,通常会在墙身设置排水孔,在墙后设置排水层和盲沟,将水迅速排出。
伸缩缝的设置则是为了防止墙体因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伸缩缝的间距应根据墙体的长度、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在材料选择方面,重力式挡土墙可以采用砖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等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经济性,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
包括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