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实物解剖分析图)
- 格式:doc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4
单反相机百科名片尼康单反数码相机结构剖面数码单反相机就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英文缩写是SLR(Single Lens Reflex),该技术就是在胶片平面的前面以45°角安装了一片反光镜,反光镜的上方依次有毛玻璃、五棱镜目镜等,五棱镜将实像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其送至目镜,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也使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
这种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目录单反相机简介单反相机存在的问题数码单反技术数码单反相机工作原理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特点展开编辑本段单反相机简介单反相机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
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的相同影像。
该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
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
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
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
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现在的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
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传送至目镜,这时的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迅速向上翻起让开光路,同时快门打开,于是光线到达胶片,完成拍摄。
然后,大多数照相机中的反光镜会立即复位。
编辑本段单反相机存在的问题反光镜的这一必要的翻起动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一、拍摄照片的瞬间,取景器会被挡住。
摄影技术照相机的基本结构第二讲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照相机是由机身、暗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对焦装置、测光装置、卷片器、记数器、自拍装置等组成的。
如果拆卸掉任何照相机的电子装置和自动化部件,你就会看到如下相同的基本结构:一只遮光外壳的一端有一孔穴,用以安装镜头,孔穴的对面有一容片器,用以承装一段感光胶片。
被摄体的反射光经过镜头照射在一面呈45度角的反光镜上,然后光线向上反射透过聚焦屏进入五棱镜,光线在此经由安装在后部的取景窗透射出照相机。
图1-1所示二、照相机的组成部分1、机身机身是照相机的主体,镜头和许多装置要安装在机身上。
2、暗箱有的照相机皮腔是暗箱,但大部分照相机的暗箱与机身已互为一体。
暗箱应为全黑不透光。
3、镜头镜头是照相机成像的关键部件。
镜头是由透镜构成的,透镜片数与组数的多少,决定着镜头的质量与优劣。
景物通过镜头所成之像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
4、光圈光圈是由几片可以灵活调节的金属叶片组成,是装在镜头中间控制镜头通过光线的多少的装置,光圈开大时,通光量就多,缩小时,通光量就少。
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档次为:1.4、2、2.8、4、5.6、8、11、16、22等。
调节光圈大小是靠镜头筒上的光圈调节环来完成的。
图1-2所示调节光圈大小;图1-3所示光圈与通光量的关系。
5、快门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胶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快门有两种:一种装在镜头的镜片之间,叫镜间快门;一种装在暗箱里胶片前面,叫焦平面快门,也叫幕帘快门。
快门时间是指从开启到关闭的间隔时间,也就是曝光的有效时间。
为了使用方便,照相机把快门的有效时间定为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使用中我们把快门时间在1/30秒以下的如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通称为慢门,或叫低速挡,把1/250秒以上的包括1/250秒、1/500秒、1/1000秒叫高速挡,把1/60秒、1/125秒叫做中速挡。
单反相机工作原理图解单反相机百科名片尼康单反数码相机结构剖面数码单反相机就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英文缩写是SLR(Single Lens Reflex),该技术就是在胶片平面的前面以45?角安装了一片反光镜,反光镜的上方依次有毛玻璃、五棱镜目镜等,五棱镜将实像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其送至目镜,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也使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
这种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目录单反相机简介单反相机存在的问题数码单反技术数码单反相机工作原理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特点选择数码单反的几个理由如何选择数码单反相机配套设备及其选购指南单反相机简介单反相机存在的问题数码单反技术数码单反相机工作原理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特点选择数码单反的几个理由如何选择数码单反相机配套设备及其选购指南, 如何学习单反相机的使用, 单反相机的主要配件, 单反相机9大品牌排行榜展开编辑本段单反相机简介单反相机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
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的相同影像。
该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
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
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
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
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现在的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
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传送至目镜,这时的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实物解剖)单以结构性上来看,数码单反相机(DSLR)和一般数码相机(DC)最大区别,在于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前方有设置一个反光镜,而一般数码相机则是直接透过液晶屏幕(LCD)取景。
除此之外,DSLR还有哪些特殊设计?以下我们就来介绍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吧!按下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前,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内部,透过斜斜的反光板,将那道光向上反射给五棱镜,其作用最终射入观景窗内,而我们便是经由观景窗来观察拍摄物体以及决定构图。
相较于一般数码相机的电子观景窗,数码单反相机的光学观景窗更为精确,即便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拍摄出清晰影像,而且色彩也更加真实。
当按下快门时,数码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向上翻转,位于感光组件前方的快门帘开启,感光组件在感光后透过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将影像信息储存于记忆卡内,一张数字照片就此产生。
反光板是个很特殊的配备,却也阻碍了数码单反相机小型化的发展,这也是数码单反相机无法拥有如同消费机般轻巧便利外型的最重要原因。
反光板升起前/后,数码单反相机工作示意图。
左边为DSLR金属机壳架构图,右边的则是机身透视图。
透过结构透视图和数码单反相机的金属机壳架构图可以看出,数码单反相机是由各式各样的电子和光学零件所组成,为了能更有效地保护这些零件,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拥有一个轻质金属材质的机身骨架,因此数码单反相机相较一般数码相机更加坚固耐用。
五棱镜五棱镜和反光板一样,都是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零件。
五棱镜位于相机的前端,而也正是数位单眼相机前端突起的原因,即便目前市面上的数码单反相机所使用的五棱镜,有着体积上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工作方式和原理却仍是相通的。
数码单反相机内部的五棱镜。
图像处理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在数字影像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原始数字信号被感光组件收集后,它们被送入图像处理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再为数字影像进行色彩校正,如白平衡处理以及图像处理后,数字照片最终才能被存入存储卡中。
单反相机的全局结构及基本操作方法单反相机的全局结构及基本操作方法机身正面结构图,详解:1. 副指令拨盘:通过旋转副指令拨盘可以改变光圈,色温的数值,或用于播放照片等。
2. AF辅助照明器/防红眼灯/自拍指示灯:当拍摄场景的光线较暗时,该灯会亮起,以辅助对焦;选择‘防红眼'功能后,该指示灯会亮起;当设置2s或10s自拍功能时,此灯会连续闪光进行提示。
3. 反光板:能够将从镜头进入的光线反射至取景器内,使摄影师能够通过取景器进行取景、对焦。
4. 镜头安装标志:将镜头上的白色标志与机身上的白色标志对齐,旋转镜头即可完成镜头的安装。
5. 红外线接收器(前):用于接收遥控器信号。
6. 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景深预览按钮,调整镜头到当前的光圈设置,通过取景器可以查看景深。
7. FN功能按钮:此按钮的默认功能为自拍,在‘自定义设定'菜单中可将其变更为其他功能。
8. 镜头卡口:尼康数码单反相机采用AF卡口,可安装所有此卡口的镜头。
9. 镜头释放按钮:用于拆卸镜头,按下此按钮并旋转镜头的镜筒,可以把镜头从机身上取下来。
机身侧面结构图,详解:1. 存储卡插槽盖:打开此盖可拆装存储卡。
1. 闪光模式/闪光补偿按钮:按下此按钮并旋转指令拨盘,可以设置闪光模式;按下此按钮并旋转副指令拨盘可以设置闪光补偿值。
2. BTK包围按钮按住此按钮并旋转主指令拨盘,可以选择包围序列中的拍摄张数以及照片的拍摄顺序;按下此按钮并旋转副指令拨盘,可以选择包围增量。
3. AF模式按钮:按下此按钮并旋转主指令拨盘,可选择所需的对焦模式;按下此按钮并旋转副指令拨盘,可选择所需的AF区域模式。
4. 对焦模式选择器:要使用自动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可将对焦模式选择器旋转至AF;要使用手动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可将对焦模式选择器旋转至M。
1. 外置麦克风接口:通过将带有立体声微型插头的外接麦克风连接到相机的外接麦克风输入端子,便可录制立体声。
2. 耳机接口:用于连接耳机。
照相机的主要结构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①机身②镜头③光圈④快门⑤胶卷⑥卷片器⑦取景框照相机是一种集光学、机械、化学、电子、材料于一体的仪器,大小部件很多,但其主要部件有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测距器、机身、卷片装置、闪光連动和自拍机等。
一、镜头的结构和成像原理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它和人的眼睛一样,能使被摄物体形成一定的景象,并如实地记录在感光片或者磁盘上。
现代照相机机的镜头是一种复式镜头,它是由三、四片或者六、七片不等的凹凸透镜组成。
这些镜头口径大,并其表面有镀膜,大大提高了镜头的透光能力和成象的清晰度,克服了单透镜照相机容易出现的变形现象。
镜头分为固定镜头和活动镜头两种,都安装在照相机的前端。
1、镜头的成像原理:构成镜头的主要成分是玻璃透镜。
透镜又分凹透镜和凸透镜两种。
凹透镜只能发散光线,不能成像;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能把外界的各种光线会集起来,形成一定的影像。
现代照相机的复式镜头都具有聚光成像的作用,而凹透镜虽然没有聚光成像作用,但它有校正镜头成像时出现的各种像差的功能。
从凸透镜成像原理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左边有一个光点,透镜将它的发散光线分别向主轴折射,最后所有的光线会集成一个很清晰的小亮点。
这个小亮点就是透镜左边光亮点的“像”,也就是光学上讲的“焦点”。
假如透镜左边的光点换成一个物体,那么在透镜右边就不是一个小光点了,而是这个物体的影像了。
影像倒置:经过透镜聚成的物体的影像,其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原物体恰恰相反,上下颠倒,左右移位。
这是因为光线都是直线传播的,这些光线穿过透镜分别向主轴折射后,到达成像屏上就会聚成一定的影像。
这时从图中可看到,从物体下部射来的光线并不会聚在下边,而是在上面;从物体左边射来的光线也不会聚在左边,而是在右面。
所以说,物体通过透镜会聚成的影像,其各部分的位置都是和原物体相互倒置的。
2、镜头的焦距:透镜成像在理想的情况下,同一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透镜后仍相交于一点,每一条直线都相对于惟一的一条直线,每一个平面,都对应于惟一的一个平面。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实物解剖)
单以结构性上来看,数码单反相机(DSLR)和一般数码相机(DC)最大区别,在于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前方有设置一个反光镜,而一般数码相机则是直接透过液晶屏幕(LCD)取景。
除此之外,DSLR还有哪些特殊设计?以下我们就来介绍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吧!
按下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前,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内部,透过斜斜的反光板,将那道光向上反射给五棱镜,其作用最终射入观景窗内,而我们便是经由观景窗来观察拍摄物体以及决定构图。
相较于一般数码相机的电子观景窗,数码单反相机的光学观景窗更为精确,即便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拍摄出清晰影像,而且色彩也更加真实。
当按下快门时,数码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向上翻转,位于感光组件前方的快门帘开启,感光组件在感光后透过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将影像信息储存于记忆卡内,一张数字照片就此产生。
反光板是个很特殊的配备,却也阻碍了数码单反相机小型化的发展,这也是数码单反相机无法拥有如同消费机般轻巧便利外型的最重要原因。
反光板升起前/后,数码单反相机工作示意图。
左边为DSLR金属机壳架构图,右边的则是机身透视图。
透过结构透视图和数码单反相机的金属机壳架构图可以看出,数码单反相机是由各式各样的电子和光学零件所组成,为了能更有效地保护这些零件,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拥有一个轻质金属材质的机身骨架,因此数码单反相机相较一般数码相机更加坚固耐用。
五棱镜
五棱镜和反光板一样,都是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零件。
五棱镜位于相机的前端,而也正是数位单眼相机前端突起的原因,即便目前市面上的数码单反相机所使用的五棱镜,有着体积上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工作方式和原理却仍是相通的。
数码单反相机内部的五棱镜。
图像处理芯片
图像处理芯片在数字影像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原始数字信号被感光组件收集后,它们被送入图像处理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再为数字影像进行色彩校正,如白平衡处理以及图像处理后,数字照片最终才能被存入存储卡中。
图像处理芯片。
感光组件
感光组件取代了传统底片,可说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心脏。
感光组件并非单独存在,它的前方是低通滤镜,光线在成像光路中容易引起多次反射,对某些图案会产生摩尔纹,而低通滤镜的主要作用便是消除摩尔纹,降低紫边现象。
新一代数位单眼相机的感光组件还具有自动清洁灰尘的功能,避免于在户外更换镜头时灰尘进入机身的困扰。
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零件之一。
带有自动清洁功能的感光组件。
快门和光圈
快门零件安装在感光组件的前端,快门速度的高低决定了感光组件的曝光时间,快门和
光圈一起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
快门的机械结构是从传统底片时代延续下来的,每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按钮,相机都会发出清脆的快门闭合声。
快门的工作方式也影响着其寿命。
不同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快门的寿命亦有所不同,入门级的数码单反相机一般为几万次,而专业级别的则可达十万次以上。
其实在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时,无需担心快门的寿命,因为快门即便发生故障,仍可以进行更换。
快门开启和闭合的工作示意图。
快门零件。
光圈零件不在数码单反相机机身内部,而是在镜头内,光圈开启的大小同样影响着数码单反相机的进光量。
光圈结构通常由多个光圈叶片所组成,它会根据设定来决定开口的大小。
光圈值用F来表示,光圈值越小,拍摄时的开口越大;而光圈值越大,拍摄时的开口越小。
对焦系统的原理与作用
拍摄时调整镜头内部焦点(折射镜)和感光组件的距离,使拍摄物体在感光组件上清晰成像的过程称为对焦。
拍摄物体在观景窗上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称为合焦。
数码单反相机可以根据其测量出的拍摄距离,来驱动镜头自动调整焦点并完成对焦,这种技术被称为自动对焦,它是相机发展史上的技术革新。
由于考虑构图美感,画面的主体大多并不位于对焦屏的画面中心,因此数码单反相机都拥有多个对焦点,它们从中心向四周分部。
对焦点越多,其覆盖的焦点范围越大,对焦性能就越强。
自动对焦传感器。
某款数码单反相机对焦屏中,对焦点的分布情况。
测光是什么?
光圈和快门共同决定了相机的进光量,也就是曝光值,究竟一张数字照片需要什么样的曝光值才能正确曝光呢?测光,正是测定相机所需要正确曝光量的过程。
许多老式相机都不具备测光系统,必须仰赖丰富的经验和记忆,方能于一连串不同天气、光线条件下做出正确的曝光组合。
如今,数码单反相机已拥有功能强大的测光系统,它会根据环境光的强弱和相机的测光设定,而后提供光圈和快门的数值。
测光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数码单反相机会以最暗处和最亮处之间的平均值18%灰的亮度作为基准,然后假定拍摄物体的亮度也是18%灰,测光后得到的曝光值便会将拍摄物体在数字照片中正确还原为18%灰亮度所需要的进光量。
不同数码单反相机的测光系统的精确程度、测光模式的功能都有所不同,不过即拍即看的便利性可以轻易地避免拍摄失败,因此测光在数字摄影中的技术地位降低了。
玩家们可以在拍摄后根据照片的效果,重新调整曝光值来完成拍摄,因此只需了解测光的概念和测光模式的使用,就可以应付任何复杂的拍摄场景了。
Canon相机的测光组件。
感光组件的Size和镜头焦距的亲密关系
尽管全片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面积更大,等同于传统底片,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是APS-C片幅,因为APS-C片幅的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在制作良率上更成熟,价格也更加合理。
短期内,全片幅数码单反相机感光组件的制作成本难以降低,导致其暂时无法迅速普及。
而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数万元的主流数码单反相机,都仍将维持APS-C片幅这一规格。
APS-C片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
全片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
感光组件面积变化的最显著改变,是影响了数码单反相机的拍摄视角。
因为相同焦段的镜头在配合APS-C片幅数码单反相机工作时,由于感光组件面积的缩小,镜头的成像圈中,只有中心部分被记录下来,因此APS-C片幅的数码单反相机和全片幅数码单反相机在使用同一款镜头时,其所拍摄的焦段会完全不同。
技术的颠覆改变了镜头的焦距,因此焦距转换系数诞生了。
APS-C 片幅的数码单反相机的等效焦距= 镜头焦距×转换系数(Nikon为1.5,Canon为1.6)
成像圈的大小对比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