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水体污染
- 格式:ppt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166
第四章水污染原理第一节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一、天然水的组成(一)主要离子组成K+、 Na+、 Ca2+、 Mg2+、 HCO3-、 NO3-、 Cl-和 SO42-为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 95%-99% 。
(二)溶解性气体水中溶解的主要气体有: N2、 O2、 CO2、 H2S ;微量气体有: CH4、 H2、 He 等。
(三)微量元素I、 Br、 Fe、 Cu、 Ni、 Ti、 Pb、 Zn、Mn 等。
(四)生源物质NH4+、 NO2-、 NO3-、 HPO42-、 PO43-。
(五)胶体SiO2· nH2O 、 Fe(OH)2· nH2O 、 Al2O3· nH2O 以及腐殖质等。
(六)悬浮物质铝硅酸盐颗粒、砂粒、粘土、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
二、天然水的性质(一)碳酸平衡在水体中存在着 CO2、 H2CO3、 HCO3-和 CO32-等四种化合态,常把 CO2和 H2CO3合并为 H2CO3 * 。
因此,水中 H2CO3* -HCO3- -CO32-体系可用下面的反应表示:(二)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 H+的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①强碱,如 NaOH 、 Ca(OH)2等,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 OH-离子;②②弱碱,如 NH3、 C6H5等,在水中部分发生反应生成 OH-离子;③③强碱弱酸盐,如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它们水解时生成 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 H+。
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 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 H + 的物质的总量。
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也可归纳为三类:①强酸,如 HCl、 H2SO4、 HNO3等;②②弱酸,如 CO2、 H2CO3、 H2S、蛋白质以及各种有机酸类;③③强酸弱碱盐,如 FeCl3、 Al2(SO4)3等。
水的净化一、单选题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常用的方法是()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蒸馏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过滤C. 取固体药品D. 给固体加热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项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情况B区别氧气和空气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用嘴来品尝味道D 区别两瓶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 矿泉水是纯净物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5.202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净水过程中不涉及的环节是()A. 沉淀B. 蒸馏C. 吸附D. 消毒6.在净化天然水时,常加入明矾粉,其目的是()A.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B.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C. 使硬水暂时软化D. 使硬水永久软化7.对泉水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清澈的泉水是混合物B. 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C. 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D. 过滤可以除去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8.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B. 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C. 图中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9.烧水的锅炉内形成水垢的原因是()A. 水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杂质B. 所使用的水是软水C. 水中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D. 所使用的水是硬水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B. 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是纯水C. 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D. 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二、填空题11.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2018-01-18(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二节爱护水资源1.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任意排放是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解析:赤潮是人类生活排放的含磷洗涤剂等引起微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的现象,在淡水中称为“水华”。
答案:D2.下列现象中与水体污染无直接关系的是( )A.自然降水的pH<7B.自然水源渐渐短缺C.水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水中产生异味解析: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降水中发生下列反应:CO2+H2O H2CO3H2CO3H++HCO-3导致自然降水的pH<7;若大气中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也会导致自然降水的pH<7,但这些现象并不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虽然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它是有限的,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减少,水源短缺。
水中的生态系统是以水为基础的,水体污染必然导致水中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本来是无味的,水被污染以后往往会产生难闻的恶臭味。
答案:A3.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B.②④⑤D.②③④⑤C.①②③解析: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答案:B4.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属于物理方法的是( )A.中和法 B.氧化还原法C.自然沉降法 D.离子交换法解析:自然沉降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利用物质的密度不同分离物质。
答案:C 5.某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外溢事故,造成人员中毒。
已知HCN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 遇明火或强灯光均会易燃或易爆。
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
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为了防止冶金络合剂氰化钠产生HCN,废液排放前应加入足量石灰和漂白粉B.检查HCN外溢时,必须穿特制防护服,并用特制的手电筒C.河水有自净能力,冶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D.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解析:HCN是酸性物质、剧毒,可被碱性物质石灰和漂白粉吸收,与其接触一定要加强自身保护,以防中毒。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实施环境治理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实施环境治理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及实施环境治理。
第一章:污染问题及其影响第一节: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空气质量下降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第二节:水体污染及其影响水体污染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排水等导致了水体污染的加剧。
水体污染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还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威胁。
第三节:土壤污染及其影响土壤污染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难以修复的问题。
工业废物、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导致了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还破坏了土地资源,限制了农业发展。
第二章: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第一节:节约能源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其有限性使得节约能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资源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二节:推广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产业链的优化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章:可再生能源的推广第一节: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热水供应以及光伏发电等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第二节:风能风能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潜力。
初中化学水体污染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水体污染的概念、原因和危害,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水体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1. 水体污染是指外源性物质或能量的输入,使得水体中某些物质或性质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有害影响的过程。
2.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大气降水、船舶和海洋石油污染等。
二、水体污染的种类
1. 有机物污染: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石油烃类、农药残留等。
2. 无机物污染:如镉、铬、铅等重金属离子的超标排放。
3. 放射性物质污染:如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4. 温度污染:如工业废水中的高温排放。
三、水体污染的危害
1. 水质恶化:导致水体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变化,降低水质。
2. 生态系统破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破坏水中生态平衡。
3. 人体健康受威胁:污染的水源可能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四、如何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
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2. 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加强环保治理。
3. 积极开展水体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净化水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水体污染的概念、原因和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为美好的生态环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