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几种
- 格式:docx
- 大小:4.11 KB
- 文档页数:2
心脑血管疾病科普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大脑及其他重要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科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病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以增加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了解,提高对这类疾病的防范意识,促进人们关注自身健康。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大脑及其他重要血管发生的疾病。
其中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病等;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和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与心血管系统内外环境及遗传等多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情况,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活方式不良: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会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损伤,酗酒会造成血脂升高和血压升高,高脂饮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供血不足、动脉硬化等,增加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高血脂: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病因之一。
4.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同时,由于血糖稳定性差,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遗传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者,则个体发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猝死,心脏病也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是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中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由“三高”引起的糖尿病等症状高血压高血压是怎么回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病因: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早期症状:一、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
血压急骤升高。
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
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
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动脉改变。
(六)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心血管病的分类
导语:现如今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心脑血管疾病早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
但是医学上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不是单
现如今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心脑血管疾病早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
但是医学上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不是单一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众多疾病的统称。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可见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2.脑血管疾病
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
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
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a) 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量的40.72%b)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万以上,死于中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量的70%。
c) 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d) 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70.46%。
e) 恢复慢:发病后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来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三、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1、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
2、城市比农村多;3、北方比南方多;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倍;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四、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五、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几个指标:(mmHg读为:毫米汞柱)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mmHg 理想值:120/80mmHg临界高血压:141~160/91~95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 ,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心脑血管病分为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
2007年最新的一次心脑血管病统计结果说明:在我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其中脑中风患者75%的人丧失劳动能力,心梗患者近半数即刻或者短期内死亡,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达到200万。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有什么?1、40岁以上的血压特殊、血脂与血糖较高的人,特别是男性。
2、工作紧张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感到劳累的人。
3、饮食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4、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
5、缺乏体育锻炼的人。
6、肥胖的人。
7、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8、经常食用油腻、过甜食品的人。
9、经常食用过咸饭菜的人。
10、性格过于兴奋与好胜心强的人。
第二章脑血管病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或者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有关症状。
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
二.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什么?1、偏头痛、经历力衰退。
2、整天想睡觉,一叫就醒。
3、失眠,每天感受睡眠不足。
4、肢体麻、面麻、舌麻、特别是手指麻。
5、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6、吐字不清、流口水、原因不明鼻出血、跌倒。
7、思维缓慢、全身无力、出虚汗、心慌、反应迟钝、行为幼稚、强哭强笑。
三.为什么会得脑血管疾病(病因角度)?1、血管壁病变要紧为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先天性特殊(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形成的?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在血液中是单个分开呈游离状存在的,具有为人体各个细胞、组织、器官输送氧气与营养成份,并把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重要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总结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大脑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且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常见的致死疾病。
本文将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总结,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定义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大脑以及血管的疾病群,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等。
其中,冠心病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脑组织损伤,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力持续增高。
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均衡、缺乏锻炼、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3.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
4.高血脂: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6.肥胖: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症状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因具体疾病而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症状:1.冠心病: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
2.心肌梗死:胸痛剧烈、出汗、呼吸困难等。
3.脑卒中:突然的头痛、短暂性言语困难、瘫痪、失去平衡等。
4.高血压: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等。
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医学检查结果。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心电图: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
2.血压测量:检测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3.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脑血管造影等。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等。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健康饮食、增加运动等,手术治疗常见的有血管支架植入、搭桥手术等。
小盐藻,大健康-----常见疾病防治第一章: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类型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期和(或)舒张期动脉血压经常高于正常的一种疾病。
偶然一次测血压高于正常并不能确定患有高血压病,需要在连续三次不在同一天平静状态下测量血压都超过正常标准才能确定患了高血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高压)在140-10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90-60mmHg之间。
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过度食用盐以及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体检时查出血压升高。
也可以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
血压持久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
心血管风险分层对高血压病患者作心血管危险的分层,可以分为底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将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15%、15%-20%、20%-30%和>30%*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包括: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预防控制高血压的要点(1)定期测量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由于平时没有任何不适,一般要出现症状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病。
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控制治疗时机。
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有哪些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类疾病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1. 胸痛或胸闷:这是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通常感觉像是压迫或挤压感,可能放射到左臂、肩膀、颈部或下巴。
2. 气短:在进行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的迹象。
3. 心悸:感觉心跳加速、不规律或跳动强烈,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迹象。
4. 头晕和晕厥:由于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甚至突然失去意识。
5. 肢体无力或麻木:特别是一侧肢体,这可能是中风的早期迹象。
6.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困难,也是中风的常见症状。
7. 面部歪斜:面部肌肉无力,导致一侧面部下垂,是中风的典型症状之一。
8. 头痛:特别是突发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的信号。
9. 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在脚踝、腿部或腹部出现水肿。
10. 疲劳:持续的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恢复,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迹象。
11. 恶心或呕吐:在某些情况下,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可能导致恶心或呕吐。
12. 意识模糊:在严重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可能在早期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血压,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病症名称-回复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的病症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以心肌的供血不足或阻断为特征的心脏病。
其病症名称包括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等。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
二、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的结果。
其病症名称包括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作等。
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三、中风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大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的情况。
其病症名称包括脑卒中、中风发作等。
中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或不对称、言语困难、肢体无力、失去平衡控制等症状,严重可导致偏瘫或瘫痪。
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症名称虽然不同,但都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相关。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些病症名称带来的问题。
Q1: 什么是心绞痛?它的病因是什么?A1: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
Q2: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有何区别?A2: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但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完全被阻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常常伴随持续性胸痛不缓解,且心电图上有心肌梗死的特征改变。
Q3: 什么是脑卒中?它的危险因素有哪些?A3: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大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活动、遗传因素等。
Q4: 中风对大脑有什么危害?A4: 中风会导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
大脑是控制身体各项功能的中枢,中风损害了大脑部分区域的功能,可引起言语障碍、肢体无力、失去平衡控制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所谓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大类疾病的总称。
其主要是指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等。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猝死等。
中风主要是指脑动脉硬化,造成脑的血液循环发生急性故障,导致出血性中风 ( 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及缺血性中风 (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等 ),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老年病中占首位,即使病后存活,也有80% 左右留下痛苦后遗症如脑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
影响病人的生活并给病人及其家属。
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高血压病人由于长期持续地血压升高,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它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罪魁祸首。
例如脑溢血的主要诱因是高血压的急剧波动所致。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给心肌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
临床上可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和心性猝死。
脑血管病是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绞痛为主要特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
如胸闷、心区刺痛、心绞痛、心律不齐等,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塞,造成心力衰竭、猝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和肥胖。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自行缓解,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心绞痛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并造成心力衰竭和猝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哪几种
导语: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之中,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会有所改
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之中,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会有所改善,但正是由于饮食的不科学而致使一些心脑血管在现代生活中成为一种高发疾病。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都会有哪些呢?它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呢?这还需要人们加以了解。
常见的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1)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危害:血压长期持续在较高水平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加,并会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2)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由于营养心脏最重要的动脉──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性狭窄所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造成血流受阻,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
3)脑卒中
俗称中风,医学止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
4)高脂血症
高血脂是引起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