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与解题技巧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字推理题。
一、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数字序列或者关系,并找到其中的规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推理方法。
1. 数列推理数列推理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数字序列,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找到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数列规律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其中,等差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的每个数字之间的比值相等。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间的关系,找出变化规律,即可准确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2. 数字关系推理数字关系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的数字关系有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运算关系;还有数字的奇偶、大小关系等。
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字间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推断出缺失的数字。
3. 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数字排列与组合推理题要求考生从一组数字排列或者组合中找出符合一定条件的数字。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
在排列与组合的题目中,数字的顺序、重复与否等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规则,准确地确定符合条件的数字。
二、数字推理解题技巧除了掌握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考生还可以借助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决数字推理题的效率。
1. 注意整体和局部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考生既要关注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又要注意其中的局部规律。
有时候,数字序列的整体规律并不明显,但是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局部规律,也可以推断出接下来的数字。
2. 多角度观察考生要习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推理题。
有时候,单一的数学运算规律并不能完全解释题目中的数字关系,此时考生可以从逻辑思维、几何形状等其他角度出发,寻找隐藏的规律。
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一.题型特点(一)数列填空推理(简单数列+多重数列)——注意考虑变式:常数和项数类型特点解题要点质、合数数列(1)质数数列:由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正整数(质数)组成的数列。
(2)合数数列:由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的正整数(合数)组成的数列。
其中,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是最小的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
(3)非质数数列:由1和合数组成的数列。
(4)非合数数列:由1和质数组成的数列。
1)质数数列:2,3,5,7,11,13,17,19,23,29,312)合数数列:4,6,8,9,10,12,14,15,16,3)非质数数列1,4,6,8,9,10,12,4)非合数数列1,2,3,5,7,11,13,间接考察:25,49,121,169,289,361(质数5,7,11,13,17,19的平方)二次做差后2 3 5 7 接下来注意是11,不是9,注意区分质数和奇数列:奇数列没有2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等于一个常数逐差法(得到新数列)。
适用情况:多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有单调性)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等于一个常数逐商法。
适用情况:数列满足等比数列特点,且无其他明显规律。
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公比为正数时有单调性,公比为负数时,无单调性,呈现一正一负)注意:公比分数化,公比负数化。
多次方数列数列各项均为某项的多次方。
平方立方是特殊的多次方数列。
适用情况:有明显的平方项或立方项及变式。
整体变化幅度很大(有单调性)递推数列(递推和,递推差,递推积,递推平方,立方)递推考虑常数和项数某一项都是它的前两项或三项通过一定的运算法则得到的(一般是圈三法)观察趋势,尝试:1.整体递增:考虑和,倍,积,乘方增长较慢:先和,后倍,再积增长较快:积增长很快:乘方2整体递减:差,倍,商,开方减少较慢:先差,后倍,再商减少较块:商减少很快:开方根式数列数列中含根式的数列1根次之间存在关系2根次相同时,可以把根号外面的数化到根号里面去(或把根号里面的数化到外面去),看底数关系3根式的底数存在关系4.根次,底数分别存在一定的关系。
公务员行测指导:30种数字推理解题技巧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A.1/92B.1/124C.1/262D.1/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 )A 19/3B 8C 39D 32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A. 33B. 37C. 39D. 41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A.4B.3C.2D.1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A.163B.134C.785D.896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A. 165B. 193C. 217D. 239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 )A.10B.16C.18D.20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09山西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快速解题四种思路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考生的主要任务不是看自己做了多少道题,而是熟悉各种题型,明晰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提升应试能力。
在此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便捷有效的解题技巧应该是重中之重。
因此,总结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对我们复习数量关系模块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数字推理以下四种解题思路:一、从题干数列里看规律通过分析数列中所给数字的多少,根据数字大小变化的趋势,分析数列是不是常用的数列,如加法数列、减法数列、乘法数列、除法数列、分数数列、小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开方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或者是复合数列、混合数列、隔项数列、分组数列等。
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借助于题后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或是数列本身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是哪一种数列,然后调整思路进行解题。
具体方法如下:(1)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如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从中间向两边推导也是较为有效的。
例:150,75,50,37.5,30,()A. 20B. 22.5C. 25D. 27.5——『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答案:C】前项除以后项后得到:2;3\2;4\3;5\4;(),分子是2,3,4,5,(6 ),分母是1,2,3,4,(5 ),所以()与前一项30的倍数是6/5;则()×6/5=30,()=25。
(2)观察数列特点,如果数列所给数字比较多,数列比较长,超过5个或6个,就要考虑数列是不是隔项数列、分组数列、多级数列或常规数列的变式。
数量关系行政能力测验(概况)比较省时的题目:常识判断,类比推理,选词填空,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除外)比较耗时的题目:图形推理,数字判断,资料分析(好找的,好计算的)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备考重点:A基础数列类型B五大基本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C基本运算速度(计算速度,数字敏感)数字敏感(无时间计算时主要看数字敏感):a单数字发散b多数字联系对126进行数字敏感——单数字发散1).单数字发散分为两种1,因子发散:判断是什么的倍数(126是7和9的倍数)64是8的平方,是4的立方,是2的6次,1024是2的10次2.相邻数发散:11的2次+5,1215的3次+1,1252的7次-2,1282).多数字联系分为两种:1共性联系(相同)1,4,9——都是平方,都是个位数,写成某种相同形式2递推联系(前一项变成后一项(圈2),前两项推出第三项(圈3))——一般是圈大数注意:做此类题——圈仨数法,数字推理原则:圈大不圈小【例】1、2、6、16、44、()圈6 16 44 三个数得出 44=前面两数和得2倍【例】一.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7,7 ,7 ,72等差数列:2,5,8,11,14等差数列的趋势:a大数化:123,456,789(333为公差)582、554、526、498、470、()b正负化:5,1,-33等比数列:5,15,45,135,405(有0的不可能是等比);4,6,9——快速判断和计算才是关键。
等比数列的趋势:a数字非正整化(非正整的意思是不正或不整)负数或分数小数或无理数8、12、18、27、()A.39B.37C.40.5D.42.5b数字正负化(略)4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列: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 ,89,97——间接考察:25,49,121,169,289,361(5,7,11,13,17,19的平方)41,43,47,53,(59)615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列: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26.27.28.30.32.33.34.35 .36.38.39.40.42.44.45.46.48.49.50.51.52.54.55.56.57.58.60.62.63.64.65.66.68.69.70.72.74.75.76.77.78.80.81.82.84.85.86.87.88.90.91.92.93.94.95.96.98.99.100【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机制,而数字推理题是其中的一项难点。
在数字推理题中,考生需要通过数字、图表等信息,寻找一定的规律和推理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应对数字推理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理解题目和数据在做数字推理题时,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和给出的数据,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
在阅读中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分析数字间的关系和规律。
二、寻找常见数字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数字规律,例如:相邻数的关系、乘法和除法关系、平方、倒数等规律。
若能找出这些规律,便能够轻松解决此类推理题。
三、寻找图形规律数字推理题中,常常会配有一些图形数据。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和特点,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周期性图形的规律常常是循环或对称性;封闭型图形的规律常常是不变性或连通性。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迅速地推断出答案。
四、确定类型和答案数字推理题大致可以分为数列和图形两类。
对于数列题,我们可以看其中的差值和倍数规律,以及数列的加和、中位数、众数等;对于图形题,我们可以寻找变化和相似性规律,以及图形的方向、角度、面积和比例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先推断出答案,然后再用已有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
五、注意隐形陷阱在数字推理题中,经常会隐藏着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导致我们犯错。
例如,数据中可能存在重复数字、相同数字或相同图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辨;同时也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信息或多读信息。
总之,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题目信息,查找数字和图形规律,注意隐形陷阱,便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此类题目。
希望以上简单的技巧和思路能够对大家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2,,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今天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什么是数字推理?就是给我们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多项,通过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选答案,当然也包括近年来出现过的数字图表类的新题型。
当我们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快速解答数字推理题目,它一般规律有:等差数列、和数列、积数列、多次方数列及数字图表等特殊数列。
我们今天通过例题先介绍等差数列。
数列单调性相对唯一且最末两位差距在1-2倍时优先考虑等差数列。
【例题1】1,5,10,17,28,(),82A.43B.45C.47D.49【答案】C【解析】可以发现数列整体单调递增,就是数字一点点变大,且末位数字8 2和选项中的数据均在1-2倍内,此时我们优先将相邻的两项做差可以得到新数列为(5-1)=4,(10-5)=5,(17-10)=7,(28-17)=11,发现4,5,7,11没有明显的规律。
我们继续做差得到二级数列1,2,4此时可以发现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8,那么刚刚的一级数列向上推,一个数减11应该等于8,可以知道11后面的数字是19,所以所填位置的数字是28+19=47。
验证发现(5-1)=4,(10-5)=5,(17-10)=7,(28-17)=11,(47-28)=19,(82-47)=35,形成4,5,7,11,19,35的数列,再做差得到1,2,4,8,16的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括号填47符合我们的推测。
【例题2】2,5,9,16,49,()A.1089B.193C.239D.529【答案】A【解析】可以发现(5-2)的平方等于9,(9-5)的平方等于16,(16-9)的平方等于49,(第二项-第一项)的平方等于后一项。
所以括号应该是(49-16)的平方,即答案为1089,A选项。
【例题3】1,9,23,49,93, 161,()A.225B.255C.259D.289【答案】C【解析】可以发现数列单调性唯一且末两位差距在1-2倍,此时我们将做差得到新数列8,14,26,44,68。
数字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固定题型,主要用来测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数字推理考查的题型都在不断变化,但如果考生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为广大高声总结的几条解题技巧,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一、看特征,做试探。
①首先观察数列的项数,如果项数比较长,或有两项是括号项,可考虑虑奇、偶项数列和两两分组数列。
例如:25,23,27,25,29,27(奇、偶项数列)②其次观察数列的数字特点,注意各项数字是否为整数的平方或立方,或是与它们左右相邻或相近的数字,如果是,则可考虑平方数列或立方数列。
例如:2,5,10,17,26(数列各项减1得一平方数列)③再次观察数列数字间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如果前几项较小,末项却突然增大数倍,则此是可考虑等比数列;如果数列的起伏不大,变化幅度小且逐渐递增或递减,则可考虑等差数列。
例如:4,8,16,32,64,128(等比数列)3,5,8,12,17(二级等差数列)④如果数列内有多项分数或者根式,则一般需要将其余项均化为分数或者根式。
二、单数字发散。
即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某一个数字出发,寻找与之相关的各个特征数字,从而找到解析试题的“灵感”的思维方式。
①分解发散。
针对某个数,联系其各个因子(即约数)及其因子的表示形式(包括幂次形式、阶乘形式等),牢记典型质数与“典型形似质数”的分解方式。
②相邻发散。
针对某个数,联系与其相邻的各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即“基准数字”),将题干中数字与这些“基准数字”联系起来,从而洞悉解题的思想。
例如:题目中出现了数字26,则从26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三、多数字联系。
即从题目中所给的某些数字组合出发,寻找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析例题的“灵感的思维方式”。
多数字联系的基本思路:把握数字之间的共性;把握数字之间的递推关系。
例如:题目出现了数字1、4、9,则从1、4、9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解题方法(转化法)数量关系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其中,数字推理的规律千变万化,成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最难以捕捉的一个题型。
数列前面的项按规律转化得到后面的项是十分常见的数字推理规律。
转化思维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种转化方法。
转化法就是指数列前面的项按规律转化得到后面的项的方法,主要包括一项递推转化法和二项递推转化法。
一、寻找一项递推转化方式一项递推转化是指数列的第二项是第一项按某种规律简单变化得到的结果,此后的每一项也都是它前面一项按此规律或相关规律简单变化得到的。
【例题】56,114,230,462,()A.916 B.918 C.924 D.926【试题分析】前一项的2倍再加2等于后一项,答案为462×2+2=(926)。
在其他解题思路受阻的情况下,要及时考虑相邻项间的转化方法,首先即考虑相邻两项间的转化方式。
【例题】74,38,18,10,4,()A.2 B.1 C.4 D.3【试题分析】74÷2+1=38,38÷2-1=18,18÷2+1=10,10÷2-1=4,4÷2+1=(3)同上面一道例题相比,本题项与项之间的规律中存在一个循环数列。
这类题目难度大,需要考生对数字有较强的观察和判断力。
二、寻找二项递推转化方式二项递推转化是指数列的第三项是第一项和第二项按某种规律变化得到的结果,此后的每一项也都是它前面两项按此规律或相关规律变化得到的。
【例题】5,15,10,215,()A.-205 B.-115 C.-225 D.-230【试题分析】第一项的平方减第二项等于第三项,即52-15=10,152-10=215,所以102-215=(-115)。
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于推测的转化方法一定要进行验证,看项与项之间是否符合该规律,如若不符合,则需要转化思路来寻找其他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做题技巧很多考生无论是在国考行测题目中还是在省考行测题目中都会选择放弃数量关系以及资料分析的题目,然而在数量关系中的数字推理题目,考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做题顺序和基本的解题思路,就会很容易的在极短的时间和用很少的精力解出3-4数字推理题目。
下面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就为广大考生介绍数字推理题目的基本做题技巧。
一、特征明显的数列(一)分数数列什么是分数数列?当一个数列中大部分数为分数时这个数列就是分数数列。
在数字推理题目中,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个5道数字推理题目中是否有分数数列。
如果有分数数列,那么首先的方法就是反约分法,反约分的突破口就是整个数列中与数列变化趋势不符的分数。
如果题目中有几分之一的分数,首先想到负幂次。
如果数列中有少数分数,想到的解题方法就是多级数列的做商或递推数列的做商。
例:1/3,4/7,7/11,2/3,13/19( )A. 16/23B. 16/21C. 18/21D.17/21解析:首先,此数列很明显是一个分数数列,然后观察数列的特征,考生可以发现2/3与整个数列的增长趋势不符,那么2/3就是做这道题的突破口,利用反约分,分子分母同乘以4,分子数列为:1,4,7,8,13;分母数列为:3,7,11,12,19两个数列都没有明显的推理关系。
那么2/3的分子和分母再同乘以5,则分子数列为:1,4,7,10,13;分母数列为:3,7,11,15,19,考生可以看出分子数列是以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则分子数列的下一项为16,同样,考生也可以看出分母数列是以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分母数列的下一项为23,因此下一项的分数为16/23,选A项。
(二)多重数列多重数列的特征相对于其它数列也是比较明显的,其显著特征就是数列包含的项比较多,一般包括选项在内能达到8项或者数列中有两个括号。
多级数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事交叉,第二种是分组。
例:3,3,4,5,7,7,11,9,( ),( )A.13,11B.16,12C.18,11D.17,13解析:这个数列题目中有两个括号,考生很容易判断这个数列是多重数列。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2007北京社招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 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 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公务员⾏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中数字推理题是给出⼀数列,但其中缺少⼀项,要求仔细观察数列,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公务员考试中有个别地⽅及个别题还出现了图形形式的数字推理题,我们也应当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解答数字推理题有以下四⼤技巧: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解,如果假设被否定,⽴即改变思考⾓度,提出另外⼀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尽量⽤⼼算,少⽤笔算或不⽤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空缺项在最前的,从后往前推;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时难以找出规律,可⽤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座”加以验证。
常见规律为奇、偶数规律,等差,等⽐,⼆级等差,⼆级等⽐,递推规律;幂次数,混合型规律等等。
下⽂将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来阐述各类解题技巧的运⽤。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练习 1.8,6,2,-6,()[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1题] A.-8 B.-10 C.-20 D.-22 【答案】D 【解析】⼆级等⽐数列。
2.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注释】这是⼀道带根号的题⽬,⼀般带根号的题⽬都⽐较简单,我们不要被根号所迷惑。
3.(), A.-1 D.1 【答案】C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 4.0,6,6,20,(),42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测验真题-4题] A.20 B.21 C.26 D.28 【答案】A 【解析】原数列可化为12-1,22+2,32-3,42+4,(52-5),62+6。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华图网校】“单数字发散”概念定义:即从题目中所给的某一个数字出发,寻找与之相关的各个特征数字,从而找到解析试题的“灵感”的思维方式。
“单数字发散”基本思路:从“基准数字”发散并牢记具有典型数字特征的数字(即“基准数字”),将题干中数字与这些“基准数字”联系起来,从而洞悉解题的思路;“因数分解”发散牢记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字的“因数分散”,在答题时通过分解这些典型数字的因子,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常用幂次数平方数底数1 2 3 4 5 6 7 8 9 10平方1 4 9 16 25 36 49 64 91 100底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平方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底数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平方441 484 529 576 625 676 729 784 841 300底数1 2 3 4 5 6 7 8 9 10立方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多次方数指数底数1 2 3 4 5 6 7 8 9 102 2 4 8 16 32 64 12821651210243 3 9 27 81 243 7294 4 16 64 256 10245 5 25 125 6256 6 36 216 1296常用幂次数记忆1.对于常用的幂次数字,考生务必将其牢记在心,这不仅仅对于数字推理的解题很重要,对数学运算乃至资料分析试题的迅速、准确解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很多数字的幂次数都是相通的,比如729=93=36=272,256=28=44=162等。
3.“21~29”的平方数是相联系的,以25为中心,24与26、23与27、22与28、21与29,它们的平方数分别相差100、200、300、400。
常用阶乘数(定义:n的阶乘写作n!。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20道典型例题详解(1)2、3、10、15、()解析:1的平方+1=2、2的平方-1=3、3的平方+1=10、4的平方-1=15、5的平方+1=(26)(2)10、9、17、50、()解析:10×1-1=9、9×2-1=17、17×3-1=50、50×4-1=(199)(3)2、8、24、64、()解析:2×2+4=8、8×2+8=24、24×2+16=64、64×2+32=(160)(4)0、4、18、48、100、()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将每一项分解,0×1=0、2×2=4、6×3=18、12×4=48、20×5=100、30×6=(180)(5)4、5、11、14、22、()解析:前项与后项的和是到自然数平方数列。
4+5=9、5+11=16、11+14=25、14+22=36、22+(27)=49(6)2、3、4、9、12、15、22、()解析:每三项相加,得到自然数平方数列。
2+3+4=9、3+4+9=16、4+9+12=25、9+12+15=36、12+15+22=49、15+22+(27)=64(7)1、2、3、7、46、()解析:后一项的平方减前一项得到第三项,2的平方-1=3、3的平方-2=7、7的平方-3=46、46的平方-7=(2109)(8)2、2、4、12、12、()、72这是一个组合数列2×1=2、2×2=4、4×3=12、12×1=12、12×2=(24)、24×3=72(9)4、6、10、14、22、()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列2、3、5、7、11、(26)/2=13(10)5、24、6、20、()、15、10、()5×24=120、6×20=120、(8)×15=120、10×(12)=120(11)763951、59367、7695、967、()本题并未研究计算关系,而只是研究项与项之间的数字规律。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A.14B.15C.16D.17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A.11B.12C.13D.14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A.138B.139C.173D.179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A.243B.342C.433D.135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A.90B.120C.180D.24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A.10B.14C.20D.1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A.144B.145C.146D.147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5.立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8,27,()A.36B.64C.72D.81答案为B。
解题方法如平方型。
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例题:0,6,24,60,120,()A.186B.210C.220D.226答案为B。
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
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A.275B.178C.164D.163答案为D。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
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
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
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
我是之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关于速读的帖子,之后才了解速读的。
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
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1.比例分配问题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A.100B.150C.200D.250答案为C。
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路程问题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
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A.15B.25C.35D.45答案为B。
全程的中点即为全程的2.5/5处,离2/5处为0.5/5,这段路有2.5公里,因此很快可以算出全程为25公里。
3.工程问题例题: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
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A.5天B.6天C.7.5天D.8天答案为B。
此题是一道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工作总量________=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根据这个公式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6天。
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
4.植树问题例题:若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345米的道路上栽多少棵树?A.343B.344C.345D.346答案为D。
这种题目要注意多分析实际情况,如本题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所以答案为346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A.14B.15C.16D.17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A.11B.12C.13D.14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A.138B.139C.173D.179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A.243B.342C.433D.135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A.90B.120C.180D.24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A.10B.14C.20D.1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A.144B.145C.146D.147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5.立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8,27,()A.36B.64C.72D.81答案为B。
解题方法如平方型。
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例题:0,6,24,60,120,()A.186B.210C.220D.226答案为B。
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
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A.275B.178C.164D.163答案为D。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
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
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
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6.用绳子测游泳池水深,绳子两折时,多余60厘米,绳子三折时,还差40厘米,求绳子的长度是:A.440厘米B.600厘米C.240厘米D.800厘米7.5。
6+4,9十4.4=A.12.9 B.14.9 C.17.:8 D.13.98.有两根铁丝共长44米,若把第一根截去1/5,第二根接上2.8米,则两根铁丝的长度相等,问第一根铁丝长多少米?A.26 B.28 C.30 D.359.一根电线,第一次截去它的2/7,第二次又截去17.5米,还剩47.5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A.71 B.81 C.91 D.6110.做一面国旗要3种颜色的布,问做4面国旗要用几种颜色的布?A.3 B.8 C.10 D.1211.在某淡水湖四周筑成周长为8040米的大堤,堤上每隔8米栽柳树一棵,然后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隔2米栽桃树一棵,应准备桃树多少棵?A.1010 B.1005 C.3015 D.302012.234x124000+766000x124的值为A.1240000 B.124000000 C.12400000 D.124000000013.用9,8,0,3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A.9830 B.9380 C.9930 D.893014.(1—1/100)x(1—1/99)x(1—1/98)x……x(1—1/90):A1/100 .B98/100 c1/108812 D1/108872015.一列火车20分钟可以行驶40公里,2小时30分钟可以行驶多少公里?A.280 B.340 C.320 D.3001.1 -1/2 1/3 -1/4 1/5 ()A.-1/6 B.1/8 c.1/7 D.1/62.3/2 5/4 7/6 9/8 11/10 ()A.13/12 B.12/11 c.14/13 D.15/143.2.1 3.2 4.3 5.4 ( )A.4.5 B.6.5 C.3.5 D.5.64.11 13 17 19 ( )A.23 B.29 C.21 D.275.1 4 ( )10 13A.7 B.9 C.8 D.66.将某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互换,所得的数是原来的1/10,则此两位数是:A.10 B?12 C.13 D.117.小周、小李、小方的工资比数是3:4:5,小李工资是300,则小周与小方工资分别是多少? A.230、280 B.225、375 C.220、370 D.240、2908.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距离为113.8em,则两地水平距离的公里数是(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120 B.110 C.11 D.129.甲、乙两数的和是456,甲数末位数是5,如果把这个5去掉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是多少?A.155 B.415 C.355 D.21510.25.22x32x42x52的值为:A.5640 B.1440 C.14400 D.1620011.黄、白、蓝三个球,从左到右顺次排序,有几种排法?A.4 B.6 C.8 D.1012.一家3[3人,3人年龄之和是74,妈妈比爸爸小2岁,他*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爸爸今年多少岁?A.36 B.34 C.40 D.3813.青蛙在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Z 5米,又滑下来4米,象这样青蛙需跳几次方可出井?A.5次B.10次C.6次D.9次14.9876x77-9877x76的值为:A.9877 B.9876 C.9801 D.980015.分钟走100圈时,时针走多少圈?A.1 B.2 C.5/3 D.3/4.1 4 9 16 25 ( )A.51 B.36 C.44 D. 392.3 6 12 21 33 ( )A.46 B.48 C.44 D.503.1 0 1 1 2 3 5 ( )A.8 B.9 C.7 D.64. 3/5 7/10 11/15 3/4l A.21/25 B.7/8 c.19/25 D.23/305.26 35 45 56 48 ( )A.78 B.79 C.76 D.816.已知a是b的两倍,b的3倍减1等于14,则a为:A.10 B.8 C.6 D.47.某林场第一年造林80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则第三年造林(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