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6. 敬业与乐业一、字音字形:旁骛(páng wù)亵渎(xiè dú)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佝偻(gōu lóu)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二、生词解释: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
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
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聒,喧扰。
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三、作家作品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梳理:敬业与乐业文章分析: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①(2~5段)有业之必要。
②(6~7段)敬业之重要。
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必备(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接下来查字典为大家推荐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知识点,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期待新学期的学习哦!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旁骛( )亵渎( )骈进(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冒犯。
3、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旁骛亵渎骈进征引敬业乐群言行相顾强聒不舍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应该明白作者演说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 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2) 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3) 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2、作者为什么主张”敬业”?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
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
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乐业”的?“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
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6《敬业与乐业》重要知识点一、生字词:断章取义直截了当主一无适不二法门心无旁骛全副精力解剖惟其如此拣择秘诀佝偻承蜩羡慕亵渎喉咙淘神算盘层累强聒不舍骈进杜绝领略烦闷衔接东张西望捷径二、文中的名言:安其居,乐其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课文分析:1、本文的标题:“敬业与乐业”,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第一段:(1-2)揭示中心论题——敬业与乐业;第二段:(3-4)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三段:(5-6)论述乐业的重要;第四段:(7)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法,引用名言警句;举例论证法: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等。
4、第一段的标点符号要注意。
6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梳理【基础须知】字音旁骛(wù) 解剖(pōu) 痀瘘(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 妥(tuǒ)当骈(pián)进教诲(huì) 禅(chán)师拣(jiǎn)择强聒(qiǎng guō)不舍【重点梳理】一、作家作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书。
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作品,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他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汇总文章分析: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①(2~5段)有业之必要。
②(6~7段)敬业之重要。
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06 敬业与乐业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蛀教诲(huì)容赦(shè)禅师精微秘诀羡慕解剖(pōu)佝偻(gōu lóu)承蜩(tiáo)亵渎(xièdú)浪荡层累(lěi)咽(yàn)气喉咙(hóu lóng)骈(pián)进妄(wàng)想杜绝调和心无旁骛(wù):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旁,另外的;骛,追求。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者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指言行一致。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嗦。
不舍:不停。
二、文学常识《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的一篇面对学生的演讲稿。
选自《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敬业与乐业》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
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四、知识点1、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易懂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多用口语和短句,通俗易懂。
但又引用了古文名句,深入浅出。
同时多处举例,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准确周密。
2、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文章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层对“敬业”和“乐业”进行了详细论述。
末尾总结全篇,条理清晰。
在论证的过程中,引用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今中外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的亲身经历,还有名言警句的引用。
这些论据使文章生动、丰富、具体,具有说服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了解乐业与敬业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乐业与敬业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文本学习,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即什么是成功?成功与乐业有什么关系?2.阅读文本并理解(40分钟)1)整体阅读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什么?”2)精读文本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逐段精读课文,会地“读一段,理解一段”。
1.第一段——“勤奋的昆虫——蚂蚁”讲解蚂蚁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动物,它们在百忙之中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并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整个蚁穴。
从而引出,“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2.第二段——“农民伯伯的故事”介绍作者的爷爷经营种植业的故事,阐明劳动可以创造辉煌,指出乐业同样需要敬业。
3.第三段——“如何选择职业”讲解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但也需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4.第四段——“职业和地位”讲解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要敬业。
5.第五段——“职业和品德”阐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职业的成就息息相关,进而引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
3)课文理解老师根据文本的理解,出题,让学生理解课文。
3. 总结思考(15分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联系,并就职业和道德展开讨论。
4. 作业(10分钟)评价教学课程后,老师布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作业:1.回答本课的思考题;2.搜索并阅读职业道德相关的资料,总结自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四、知识点1. 乐业与敬业敬业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有高度的敬畏、责任心和自我要求。
乐业是指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2.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具体职业道德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发挥职业行为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作用,提高本身价值,提升社会地位。
06、敬业与乐业——群文阅读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在论述“‘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了论证。
如文中第⑦段列举佝偻丈人承绸的故事,说明了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
论据具体有力。
【考点解读】论证方法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这一过程所采用的方式。
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技法点拨】解题步骤有三步:1.通过读相关内容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论证的具体内容﹔3.联系上下文或论点,分析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人。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或列举论据。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真题演练】(一)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
XX 学校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金榜题名 前程似锦 1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依据特征 理清要素
——把握《敬业与乐业》的三要素
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那么,该如何把握《敬业与乐业》的三大要素呢?
一、抓准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它明确表明了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或主张。
怎样才能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这就需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或关键段落,有一些议论文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不容易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找出完整表达作者观点或主张的判断句,这就需要我们用简洁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在文章开头亮出的。
二、辨识两种论据
论据是指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事例、史实、统计数字)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原理)两种。
文中列举的“当大总统”“拉黄包车”等是事实论据,文章引用孔子和庄子等人的话是道理论据。
三、弄清论证方法
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文章中运用事实论据的部分运用了举例论证,运用道理论据的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是建立在比喻修辞基础之上的,对比论证是指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文中所述“当大总统”“拉黄包车”等是举例论证,文中引用孔子和庄子等人的话是道理论证。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必备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旁骛( )亵渎( )骈进(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冒犯。
3、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旁骛亵渎骈进征引敬业乐群言行相顾强聒不舍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应该明白作者演说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 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2) 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3) 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2、作者为什么主张"敬业"?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
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
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乐业"的?"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导语】《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学⽣能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类合理的⽣活”。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教学中引导学⽣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语特⾊。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中的观点⼤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问题,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
第1课时 ⼀、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设计(⼀) 由学⽣的⽣活和学习体验导⼊: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谈⾃⼰的体会) 问:雷锋⽇记中有⼀句话“对待⼯作要像夏天般的⽕热”,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什么? 问:⽜顿在实验室作实验时忘了吃饭,居⾥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了镭……这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能这样?(学⽣根据⾃⼰的理解回答) ⼩结:他们不仅有伟⼤的理想,更有⼀种执著的敬业精神。
《敬业与乐业》课堂笔记一、生字词1.旁骛(wù)2. 亵渎(xiè dú)3. 强聒(guō)4. 陨落(yǔn)2.骈进(pián)6. 佝偻(gōu lóu)7. 承蜩(tiáo)8. 亵渎(xiè dú)3.言简意赅(gāi)10. 断章取义(yì)二、重点词语解释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3.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4.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5.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6.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7.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8.百行百业:泛指各种职业。
9.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追求的东西。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三、本文的论证方法1.引用经典:作者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引用了“百行业为先”的名言,论证“敬业”是做事情最根本的要求。
2.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举了孔子游历各国的事例,论证了“乐业”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3.对比论证:作者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通过对比不敬业的恶果和敬业的收获,强调了敬业的重要性。
4.类比论证:作者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通过类比百丈禅师的故事和颜回安贫乐道的事例,强调了乐业的重要性。
四、重点语句理解1.“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引用经典的名言,说明了做事情应该先有敬业的精神,而懒惰是万恶之首。
2.“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句话意思是说,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要再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这是在强调敬业的重要性。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是在强调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乐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是清末民国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生字词(包含易错字 易错读音和重点词语的解释):蛀zh ù 赦sh è 禅ch án 师sh ī 精微 旁p án ɡ骛w ù 秘m ì诀ju é羡xi àn 慕m ù 亵xi è渎d ú 浪l àn ɡ荡d àn ɡ 妄w àn ɡ想xi ǎn ɡ 杜d ù绝ju é 调ti áo 和h é断du àn 章zh ān ɡ取q ǔ义y ì 不b ù二èr 法f ǎ门m én 言y án 不b ù可k ě及j í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
容赦:原谅赦免。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①(2~5段)有业之必要。
②(6~7段)敬业之重要。
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①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②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 wù)亵渎(xiè dú)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佝偻(gōu lóu)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
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
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聒,喧扰。
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