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朔的故事看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
- 格式:docx
- 大小:40.20 KB
- 文档页数:5
一、支付矩阵1、试给出下述战略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BAU D解:由划线解得知有一个纯战略均衡(R D ,)再看看它是否有混合战略均衡 设B 以)1,(γγ-玩混合战略,则有 均衡条件:γγγ-=-+⋅=2)1(21)(U V A γγγ26)1(64)(-=-+⋅=D V A γγ262-=-得14>=γ,这是不可能的,故无混合战略均衡,只有这一个纯战略均衡。
2、试将题一中的支付作一修改使其有混合战略均衡解:由奇数定理,若使它先有两个纯战略均衡,则很可能就有另一个混合战略均衡。
BAU D将博弈改成上述模型,则)1(64)1(25γγγγ-+=-+ γγ2632-=+得 54=γ同样,设A 的混合战略为)1,(θθ-,则)1(25)1(16θθθθ-+=-⋅+ θθ3251+=+21=θ于是混合战略均衡为⎭⎬⎫⎩⎨⎧⎪⎭⎫ ⎝⎛⎪⎭⎫ ⎝⎛51,54,21,21.二、逆向归纳法1、用逆向归纳法的思路求解下述不完美信息博弈的子博弈精炼均衡1(5,8) (6,7) (2,0) (3,4) (1,2) (3,4) 解 1(5,8) (6,7) (2,0) (3,4) (1,2) (3,4) 设在1的第二个信息集上,1认为2选a 的概率为P ,则1选L '的支付P P P 32)1(25+=-+=1选R '的支付P P P P 3233)1(36+>+=-+= 故1必选R '。
⇒ 给定1在第二个决策结上选R ',2在左边决策结上会选a ,故子博弈精炼均衡为{}),(,,d a R L '四、两个厂商生产相同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性销售.第1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11q c =,其中1q 为厂商1的产量。
第2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22cq c =,其中2q 为厂商2的产量,c 为其常数边际成本.两个厂商的固定成本都为零.厂商2的边际成本c 是厂商2的“私人信息”,厂商1认为c 在⎥⎦⎤⎢⎣⎡23,21上呈均匀分布。
东方朔劝谏汉武帝弃奢华的故事《汉书·东方朔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武帝后来追求享乐,导致当时天下风气奢侈,争相从事工商业,百姓大多离弃了田耕。
一天,汉武帝问东方朔:“我打算教化百姓,是否有什么办法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东方朔劝谏汉武帝弃奢华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东方朔劝谏汉武帝弃奢华的故事介绍东方朔回答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些都是上古的事,已经经历了好几千年,很难说得明白,臣不敢陈述。
我愿意就近说说汉文帝时候的事。
当今还在世的老人,都知道这些。
汉文帝贵为天子,富足得拥有四海。
但他身穿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无装饰品的皮带挂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冬天穿着没有花纹的旧絮棉衣,把装奏章的青布袋,缝起来作宫殿的帷幕。
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的百姓都仰望他的风范,淳厚的时尚蔚然成风。
彰明昭著地教化了天下的民众。
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内的地方太小,设法在城外筑造建章宫,左边修了凤阙,右边修了神明台,宫室的门很多,号称千门万户;宫内木石饰以罗绮锦绣,狗马披着五彩毛毯;宫人头上插着玳瑁,身上挂着珠玑;设置杂耍的车子,倡导追驰游猎之乐。
用文彩艳丽的饰品装饰一切,聚集奇珍异宝;宫内撞百万斤的大钟,击像雷霆一样震响的大鼓,乐人演戏,郑女起舞。
皇上像这样逐乐奢侈,而偏偏要老百姓不奢侈,不弃农从商,这是难以做到的。
(原文是:“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如果真能听取我东方朔的意见,请立即撤掉众多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它们;舍弃那些善于奔驰的良马,以表示不再骑用。
如果这样做到了,则只有尧舜的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绩媲美。
《易经》上说:‘理正事物的本源,万事才有条不紊;开始差错毫厘,结果相差千里。
’望陛下注意省察上边我所说的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然而他能抓住时机,直言极谏,汉武帝常常听取他的意见。
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他们,没有他肯屈从的人。
基于信号传递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摘要】在我国,只有解决好了中小企业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市场经济问题,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度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等原因而陷入融资的困境,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借鉴信号传递模型,构建一个符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企业的修饰成本与与贷款利率差、融资规模、企业项目成功概率以及企业的信用程度有关。
【关键词】信号传递;中小企业融资;均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是到国家经济繁荣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12月1日官方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1月份pmi为50.6%,比10月份50.2%上升0.4个百分点,并创下近7个月新高。
一切看起来十分美好。
但如果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4%,比10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延续了10月份的回升走势;中型企业pmi为49.7%,比10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最惨,pmi为46.1%,比10月份下降1.1个百分点,这表明小型企业经营仍无起色且状况可能正持续恶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由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识别出优秀的企业成本非常高,使得其不得不放弃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
本文力求通过博弈分析的途径对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博弈模型前提假设1.假设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中有两类行为主体: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
两类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
2.两类行为主体之间是非合作博弈,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谋行为,同时假设政府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18.1案例讨论(一):拍卖与国有资产流失1关于拍卖与国有资产流失,以下哪些说法正确?()A、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不存在企业的内部人员控制问题B、拍卖能够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资产流失C、国有企业即使不转制,也存在资产流失现象D、国有企业如果不转制,就不会发生资产流失正确答案:C2赢者之咒指的是参加私有价值拍卖,最后赢得拍卖的人往往是亏的。
()正确答案:×3国有资产流失的真正原因是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正确答案:√18.2案例讨论(二):中央地方治理模式:GDP锦标赛1以下哪些现象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无关?()A、热衷于招商引资,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B、落后地区引进了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业C、零地价转让非农业用地D、让企业进行名义众多的摊派正确答案:D2大国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劣势在于信息不对称,各地发展具有异质性。
()正确答案:√18.3案例讨论(三):教师的激励1美国高校所推行的终身教职制度的目的不包括?()A、保证学术自由B、让决策者大胆引进最优秀的新人C、为研究者建立稳定的科研环境,使他们能够从事不确定性较强的研究D、让研究者发表更多数量的论文正确答案:D2信息对政治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信息、激励与政策1.1为什么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一):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1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为了保护耕地,必须限制土地农转非指标的跨地区转移。
B、让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接受教育,对城市人口没有好处,只会牺牲城市人口的利益。
C、为了促进公平而实施的政策也可以同时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
D、用政策手段使区域内的小企业离开,政府就能够促成本地的产业升级。
正确答案:C2关于市场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市场机制允许潜在的帕累托改进B、市场机制允许市场主体自发的进行交易C、当市场机制受到政策限制时,帕累托改进可能会没有效率D、帕累托效率只能存在于市场竞争机制中正确答案:D3效率与公平是不可兼顾的。
关于相对绩效激励,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相对绩效激励能够鼓励员工踊跃提出对大家都有正面作用的想法市场机制的灵魂是自由交易经理并不必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自己的目标。
() 1.0 分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钻石价格远比水高,这是因为()。
•A、钻石对人类的用处更大•B、钻石更稀缺•C、水的开采非常简易•D、人们更需要钻石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理论模型需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我的答案:√廉租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让所有人都能改善住房条件。
()我的答案:×在西方经济学中,柠檬市场的概念指的是优质商品市场。
()我的答案:×在旧车市场模型中,可以进一步简化,假设旧车质量只有一种类型。
()我的答案:×关于混同均衡,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两类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是一样的•B、企业区分不出两类劳动者•C、企业给两类劳动者的工资是一个平均工资•D、注重公平,按需分配我的答案:D中国的民营企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较慢,缺乏创新。
()我的答案:×科斯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
()我的答案:√1.1为什么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一):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1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为了保护耕地,必须限制土地农转非指标的跨地区转移。
B、让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接受教育,对城市人口没有好处,只会牺牲城市人口的利益。
C、为了促进公平而实施的政策也可以同时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
D、用政策手段使区域内的小企业离开,政府就能够促成本地的产业升级。
正确答案:C2关于市场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市场机制允许潜在的帕累托改进B、市场机制允许市场主体自发的进行交易C、当市场机制受到政策限制时,帕累托改进可能会没有效率D、帕累托效率只能存在于市场竞争机制中正确答案:D3效率与公平是不可兼顾的。
()正确答案:×4帕累托改进的政策往往是可行的。
()正确答案:√1.2为什么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二):经济学原理与人生智慧1从经济学角度看,人们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往往是因为()。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B.·C.错答案: 对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B.、C.错答案: 错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B.、C.错答案: 错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B.》C.错答案: 对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B.(C.错答案: 对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B.、C.错答案: 对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B.]C.错答案: 对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B.)C.奈特D.米塞斯E.哈耶克答案: 奈特—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A.阿罗B.范里安C.马克卢普D.)E.斯蒂格利茨答案: 马克卢普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A.逆向选择B.~C.道德风险D.委托代理关系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第二章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B.错,答案: 对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B.错/答案: 错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B.错,答案: 对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B.错'答案: 错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B.错:答案: 对6、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的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
A.对B.错{答案: 对7、信息很容易被独占或垄断。
A.对B.错—答案: 错8、信息的价值,通常是指信息服务的价值,是指有无信息时最大期望效用之差。
经济博弈论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68)一、名词解释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帕累托上策均衡;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信息动态博弈;颤抖手均衡;柠檬原理;完美贝叶斯均衡二、计算分析题1、在市场进入模型中,市场需求函数为p=13-Q,进入者和在位者生产的边际成本都为1,固定成本为0,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成本为4。
博弈时序为:在位者首先决定产量水平;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者的产量水平之后决定是否进入;如果不进入,则博弈结束,如果进入,则进入者选择产量水平。
求解以上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考虑如下扰动的性别战略博弈,其中t i服从[0,1]的均匀分布,,t1和t2是独立的,t i是参与人i的私人信息。
求出以上博弈所有纯战略贝叶斯均衡。
S1S2足球芭蕾足球3+,1 ,,芭蕾0,0 1,3+3、求下列信号传递模型的贝叶斯Nash均衡(讨论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4、考察如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求其全部纳什均衡:L M R U 0, 4 4, 0 5, 3M 4, 4 0, 4 5, 3D 3, 5 3, 5 6, 6表1 双人静态博弈5、古诺博弈: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 Q a Q =-,其中12Q = q q +为市场总产量,i q 为企业()i i 1,2=的产量。
两个企业的总成本都为()i i i c q cq =。
请您思考以下问题: 1) 在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什么?2)假设这一阶段博弈重复无限次。
试问:在什么样的贴现条件下,企业选择冷酷战略可保证产量组合()()()772424,a c a c --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6、考虑一个工作申请的博弈。
两个学生同时向两家企业申请工作,每家企业只有一个工作岗位。
工作申请规则如下:每个学生只能向其中一家企业申请工作;如果一家企业只有一个学生申请,该学生获得工作;如果一家企业有两个学生申请,则每个学生获得工作的概率为1/2。
经济学理论中的质量问题(李酣 西方经济学 2008101050023)摘要:管理学中的研究更多的是产品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角度看待质量问题,而相应的经济学中对于质量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本文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大的分类出发,从质量与垄断市场结构,质量与不完全信息,质量与产业经济学中的广告问题,质量于国际贸易理论这几个角度综合了经济学理论中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研究的思路,分析了质量影响经济主体行为选择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果的路径。
关键词:质量 管理学 经济学理论质量(quality )在管理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在该学科中更多强调的是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和质量管理。
在经济学中,这个概念也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了其重要的涵义,从经济学的相关分支学科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质量概念在经济学体系中的分布以及在经济学分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 质量与微观经济学(1)垄断市场中的质量选择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厂商不仅可以选择自己的产出水平,而且可以选择差异化其产品的属性,比如产品的质量。
假设质量可以用一个数q 来表示,社会的目标函数为:(,)(,)(,)W x q u x q c x q =- 在上式中,效用和成本函数都和表示质量的参数有关。
而且,0u q ∂∂>,0c q ∂∂>。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ax (,)(,)x qp x q x c x q =- 求解上式的一阶条件为:(,)(,)(,)m m m m m m m p x q c x q p x q x x x∂∂+=∂∂ (,)(,)m m m m m p x q c x q x q q∂∂=∂∂ 而福利函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m m m m m m W x q u x q c x q x x x∂∂∂=-∂∂∂ (,)(,)(,)m m m m m m W x q u x q c x q q q q∂∂∂=-∂∂∂综合上面两个一阶条件可以得到:(,)(,)0m m m m m W x q p x q x x x∂∂=->∂∂ (,)(,)(,)m m m m m m m W x q u x q p x q x q q q∂∂∂=-∂∂∂ 上面第一个等式告诉我们,在给定质量的情况下,垄断者的产量相对社会最优的产量要少。
3、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假设:所有参与人都知道博弈的结构、博弈的规则,知道博弈支付函数.在不完全信息博弈里,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温泉信息是指自然不首先行动或自然的促使行动被所有参与人观测到的情况,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显然不完全信息意味着不完美信息,但逆命题不成立。
12、完美和不完美信息:不完美信息指的是自然做出了它的选择,但是其他选择人并不知道它的具体选择是什么,金知道各种选择的概率分布。
完美信息:指一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包括虚拟参与人“自然")的行动选择有准确了解的情况,即每一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2、贝叶斯均衡:是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自然扩展。
在静态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么有机会观察到别人的选择.给定别人的战略选择,每个参与人的概率分布而不知道其真实类型不可能准确的知道其他参与人实际上会选择什么策略,但是它能正确预测到其他参与人的选择如何以来与其各自的类型.这样,他决策的目标就是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的类型已从战略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14、PBNE贝叶斯纳什均衡是这样一种类型依从战略组合: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
贝叶斯纳什均衡:P1474、有限次重复博弈:16、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每次博弈成为“阶段博弈”。
定理:令G是阶段博弈,G(T)是G重复T次的重复博弈(T小于正无穷)。
那么,如果G有唯一的纳什均衡,重复博弈G(T)的唯一的子博弈纳什均衡结果是阶段博弈G的纳什均衡重复T次(即每个阶段博弈出现的都是一次性博弈的均衡结果)。
7、激励相容:当参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任何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都必须满足“激励相容”条件。
激励相容约束也是委托人设计机制时要考虑的第二个约束:给定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时,代理人在所涉及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行动。
2023年最新的东方朔救乳母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4篇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
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
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
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信息经济学》读书报告The book report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摘要读完这本《信息经济学》,收获颇多,由此总结出这篇读书报告。
这篇读书报告内容依次是(1)作者简介;(2)本书内容概要;(3)对各章特点的概括;(4)对第四章第二节激励机制设计中参与约束的讨论;(5)关于第一投标法与第二投标法的讨论;(6)关于张维迎给出莫里斯最优税原理模型中不同生产者无差异曲线的讨论;(7)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我对《信息经济学》这本书的一个归纳以及对个别问题的质疑和思考。
关键词参与约束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无差异曲线Abstract After reading the "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 get a lot of harvest. Thus I conclude this book report.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report as followed :(1) About the Author; (2) 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3)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hapter; (4) The discussion of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in the desig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5) The discussion of First-Price Sealed Auction and Second-Price Sealed Auction; (6) The discussion of Indifference Curve in the model of James A. Mirrlees’s Theory of Optimal Income Taxation; (7) Conclusion. Overall, This is my summary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my questioning and thinking on isolated problem.Keywords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Second-Price Sealed Auction Indifference Curve 一.作者简介乌家培,出生于1932年5月29,浙江宁波人,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数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
东方朔(西汉辞赋家)—搜狗百科东方朔聪明机敏,有才智胆气,性格诙谐,善讽刺,放言不羁。
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待诏公车,奉禄微薄;后因滑稽笑谑,受到爱幸,先后任过常侍郎、太中大夫、给事中等职。
东方朔关心政事,热衷仕进,时常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但武帝始终将他当做俳优一类的弄臣,而不予重用,因此内心忧愤之中,越发放诞,嬉笑怒骂,玩世不恭,被视为狂人。
东方朔的赋,《汉书·艺文志》未予著录,但是在《汉书》本传及枚皋传中,则至少提到了诸如《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皇太子生赋》、《平乐观赋猎》等六、七篇,其中保存下来的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答客难》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
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可以为天子大臣以来近四十年间,虽然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对他,却一直与对枚皋、郭舍人一样,诙啁而已,终不见用.因此内心幽愤难以平衡,遂作此篇,发泄牢骚,自慰表志。
东方朔作品开始即虚构出一位客以不解之辞问难东方朔: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愤懑不平之情已经沛然而出。
继而再以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辩答,引出一大篇发愤以表志,……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文心雕龙·杂文》)的妙文。
在这部分中,作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首先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的所谓时异事异,表面上看似责怪客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颂扬当今之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动犹运之掌,贤不肖何以异哉· 实际上则是在机巧地反话正说,极辛辣地讽刺汉武帝刚愎昏暗、贤愚不分,甚至还不如战国诸侯明白‘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用人之道。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东方朔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
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
民皆号呼骂詈,猎者示以乘舆物,乃知武帝微.行也。
御史表以临县草田偿宜春之民,且另起上林苑,上大说称善。
时朔在傍,进谏曰:“今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
故务苑囿之大奢侈僭制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醉杀内官,廷尉上请论。
上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
朔前上寿曰:“陛下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
”初,上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
诚.得天下贤士,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管仲为冯翊。
”上乃大笑。
武帝既招英俊,陈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之侍左右者,诙啁而已。
久之,朔上书陈.强国之计,欲求试用。
其言诙谐,指意放荡,终不见用。
有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当万乘之主,都卿相之位。
今子修先王之术,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然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朔喟然长息曰:“夫苏张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
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依次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对一处给1分。
(3分)故务苑囿之A大B奢侈C僭制D不恤E农时F非G所以强国H富人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隐藏,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词义相同。
东方朔简论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是西汉武帝时的一名侍臣,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和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
他在历史上以诙谐幽默出名,所以司马迁将他与历代俳优放在一起,列入《滑稽列传》;班固也说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秽德似隐”。
评为“滑稽之雄”(《汉书·东方朔传》)。
他的不同于众的行为方式在当时朝野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东方朔的性格特点是反应机敏、诙谐幽默、自信而近乎狂妄。
汉武帝即位之初,特别重视招揽人奴才,下诏有才之人皆可上书自荐,一时之间自荐者多达千人,东方朔皆趁机上书武帝,将自己吹嘘为古今少有的人才:“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征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巨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东方朔传》)。
如此地不谦虚,迹近轻狂,反而得到了武帝的青睐,令其“待诏公车”。
东方朔入仕之后经常以诙谐搞笑讨得汉武帝的欢心,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十分张扬的个性风采。
但是,长期以来东方朔的个性及幽默遭到误解,自古至今对东方朔的评价是毁大于誉,汉武帝将东方朔与倡优郭舍人等同视之,不过将他视为一个优孟之徒。
而当时西汉社会的人皆以东方朔为狂人,后人将他的诙谐理解为肤浅,更加贬低他。
东方朔因为他的个性反而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价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东方朔一生在矛盾中度过,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满腹经纶,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汉武帝始终以俳优之人看待他,东方朔自己虽明白这一点,但仍关心百姓疾苦,对涉及朝廷安危的大事敢于直言进谏。
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自己狩猎方便,计划修建上林苑。
这座皇家狩猎场北起咸阳,西到周至,南达秦岭,恰好占据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将导致众多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
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
处理不均衡的类别分类问题在机器学习中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机器学习中,从不同分
类的实例中学习如何正确分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不均衡的类别分类问题是当某一类别比
另外一类别具有更多的实例时发生的,这样就会给机器学习模型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分类
器会更倾向于预测属于最大类。
解决不均衡分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采用两种常见的技术: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
分离均衡
是指从不均衡的类别数据集中抽取一个完全均衡的子集,然后使用完全均衡的子集来建模;混合均衡则意味着从不均衡的类别数据集中抽取一个存在均衡的类别属性的子集,然后使
用该子集来建模。
首先,分离均衡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完全均衡数据子集的方法来构建分类器,该方法有助
于避免分类器过度拟合不均衡数据集中某个类别的情况。
其次,该方法使分类器能够在不
同类别之间实现均衡,并有效缩小误分类的概率。
然而,由于分离均衡的子集完全均衡,
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量可能很少,因此可能会增加过拟合的风险。
另一方面,混合均衡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存在均衡的类别属性子集的方法来构建更加准确
的分类器,并且在混合均衡的子集中会保留不均衡类别之间的信息。
这样就可以使得分类
器不会过度拟合其中某个类别,也可以有效减少误分类的风险。
然而,由于混合均衡子集
包含许多不同的类别,因此可能会导致过多的信息噪声,从而降低了分类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是两种解决不均衡分类问题的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
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应用。
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的实例分析:案例:王翦求赏去疑心原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翻译: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从东方朔的故事看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一、故事背景
《史记》中滑稽列传里的东方朔传奇,描述了这么一段故事: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偶然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
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术,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例举。
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是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
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事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累积长达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看来您还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
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译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
如今不是这样。
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盘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
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当今因天下广大,士民众多,竭尽精力,奔走游说,就如辐条凑集到车毂一样,竞相集中到京城里向朝庭献计献策的人,数也数不清。
尽管竭力仰慕道义,仍不免被衣食所困,有的竟连进身的门路也找不到。
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时代,他们连一个掌管旧制旧例等故事的小官都得不到,怎么敢期望做常侍郎呢?古书上说:‘天下没有灾害,即使有圣人,也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才华;君臣上下和睦同心,即使有贤人,也没有地方建立他的功业。
’所以说,时代不同,事情也就随之而有所变化。
尽管如此,怎么可以不努力去修养自身呢?《诗》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以传到外面。
’‘鹤在遥远的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
’如果能够修养自身,还担
忧什么不能获得荣耀!齐太公亲身实行仁义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才得以施行他的主张,
封在齐国,其思想影响留传七百年而不断绝。
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研究学问,推行自己的主张,而不敢停止的原因。
如今世上的隐士,一时虽然不被任用,却能超然
自立,孑然独处,远观许由,近看接舆,智谋如同范蠡,忠诚可比伍子胥,天下和平,修身
自持,而却寡朋少侣,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你们为什么对我有疑虑呢?”于是那些先
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二、均衡分析
故事里东方朔为了解释自己才学广博却名望不高,也没有收到朝廷的重用,与张仪、苏秦这些名相的待遇截然相反,分析了自己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格局的不同。
首先,在任何朝代下君王肯定都愿意任用到才学能力高的贤才,但是面对天下众生,他怎么能辨别出谁是能人贤才而谁是奸臣庸才呢?最早的正规人才选拨制度科举制度也是起源于隋朝,所以古代的君王要选择一位才学能力比较高的臣子,一般经其他自己比较信任的大臣的引荐,或者有胆识的人向君王自荐,亦或是一个人的才学能力已经被普通大众认可,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名望,比如诸葛亮,美名远扬使得刘备三顾茅庐。
因此,一个人要是自己能被君王认可而被重用,他需要让君王知晓自己的才学,无论是通过大臣们间接传播信号,社会大众间接传播信号,或者是自己直接向君王传播信号,这样展示才学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对于能力水平不同的人传递信号的成本也不同.
假设君王的信念为才学越高,越对此人加以重用,也就是他所被任用的职位越高,用J来表示职位大小。
才学水平用y来表示,设能力高的为H型,其展示才学的成本为与才学关系为CH(Y)=Y/2;设能力低的人为L型,其展示才学发送信号的成本与才学关系为CL(Y)=Y。
假设君王认为才学Y不低于某Y*个特定水平Y加以重用,J=3,才学低于这个水平的都为普通的或者庸才,不会重用,J=1.因此职位J(Y)是才学Y的阶段函数如图所示:
2.1 分离均衡
在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衰败,天下多个诸侯国割据而立,势力相当,四处招兵买马,对人才资源需要较大,只要有一定的才学都能被各国君主所重用,所以这时君王的信念中Y*不是很高,如图所示:
对于低能力者,有1>3-y*,自己本身的才学较少,他们宁愿处于0点处,不花费成本展示才学,处于比较低的1职位,这样反而比处于3职位所得的利益大;
对于高能力者,有3-y*/2>1,他们会选择不断充实自己的才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才学较高的话,处于较高的职位比处于较低的职位所得利益更大;这样不同类型的人选择截然不同,出现了分离均衡。
根据上面的式子可得出,这种情况下2<Y*<4.
就像故事中在周朝那个时代,时势造英雄,只要你是高能力者,才学很高的话就完全能够被重用,成为张仪苏秦那样的人,名传后世。
二、混同均衡
在东方朔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天下统一,百姓顺从,不会出现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即使有一些社会问题发生朝廷也能迅速解决。
普天之下,士民众多,争着给君主出谋划策的人数不胜数,这时君主的信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人才数量多于需求的时候,他的高才华判定值Y*无形中上升了,这时如图所示:
这时Y*较高,值为4,这种情况下3-Y/2=1,因此能力高的人可能会选择0水平的才学,也就是不过分追求才学,反正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也可能选择Y*处的才学水平,付出相应的成本来取得一个高职位3。
这就出现了混同均衡,但是在两种选择中他们获得的纯利益都是相同的。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3的高职位付出的成本明显比前面分析的分离均衡中付出的成本大,成为朝廷重臣的成本过大,付出与回报之比过小,这样有的人会甘守小职位,说不定苏秦和张仪生活在和东方朔同一个时代,也就当个侍郎罢了。
这样的时代下有些人还不断追求自己的才学,修养自身,更多的靠的是自身的信仰“苟能修身,何患不荣!”,这是属于古代文人内心的坚守,而不是对升官发财的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