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呼吸机使用操作规程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7.56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节 呼吸机使用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 呼吸机使用的操作流程
备齐用物
呼吸机及各种连接管路、模拟肺 氧气、注射用水或蒸馏水
多功能插线板(必要时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物)
正确连接呼吸各种管路
湿化器加入注射用水或蒸馏水至标准刻度,并打开
开关
向清醒病人解释,
取得合作 摆好体位 病人准备
固定好通气管道
连接并调试呼吸机
连接电源、气源、氧源
打开压缩机开关,接着打开呼吸机主机 选择通气模式
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VT 、R 、I:R 、灵敏度、报警范围、PEEP 、湿化温度)
用模拟肺检查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
呼吸机管道与病人
连接
观察病情变化
病人胸廓活动度 双肺呼吸音 气管套囊是否漏气 人机是否同步
生命体征:意识、面色、SPO2、血气分析、电解质指标
呼吸机使用的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价参照标准
科室:姓名:年龄:职称:考核日期:
呼吸机操作评价参照标准
科室:姓名:年龄:职称:考核日期:
项目
应
得
分
5实
总分准备
考核内容得
分
评分细则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 1 •衣帽整
齐,
佩戴胸卡
质量
2.备齐用物:呼吸机管路、电加温湿化器5少一样扣1分标准
检查电源、氧气和压缩空气供给情况
(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15分
3.患者取仰卧位,仰头举须,打开气道,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吸痰5未做不得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联接电源、供氧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或检测氧气压力)5缺少一项扣2分
操
2.联接输气管道,加温湿化器加水5一项未做扣3分
作
3.设定呼吸机常用通气参数15以下每项缺少一项扣2分流
呼吸模式:控制或辅助(A/C或SIMV)
程
潮气量:350〜600ml,呼吸频率16〜20次/分
质
吸呼比:1 1.5-2.5 ,给氧浓度30%〜50%,(或设定每分通气量、
量
吸气时间),呼吸末正压(PEEP )或压力支持(PSV)
标
4.设定呼吸机监测和报警参数5
准
5.打开呼吸机电源开关,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5
70 6.输气管道联接模拟肺,观察导管气囊充放气情况,检查输气管道是否10一项未做扣5分
分
通畅,有无漏气,观察通气参数是否与设置相符
7.清除气道分泌物,调整固定通气面罩,为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的气囊10未口述一项扣5分
充气
8.去除模拟肺:将输气管道与通气面罩、气管插管或套管连接,听诊两10未听诊扣5分,未测试气。
有创呼吸机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者得分相关知识一、应用有创呼吸机的适应症:1.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药物治疗无效时。
2. 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暂停,经心、肺、脑复苏后仍未建立规则的自主呼吸。
3. 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4. 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
5. 严重低氧血症:持续正压通气(CPAP)状态下,吸入氧浓度>0.6,或压力>8cmH~2O 时,PaO~2<6.67kPa。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7.心力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互相支持者。
8.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二、有创呼吸机的常用模式:1. 间歇指令性通气(IMV)指呼吸机的频率低于自主呼吸频率,使患儿发挥自主呼吸作用的同时,又间断给予强制性正压呼吸的一种通气方式。
2.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指呼吸机在一定的间歇时间内接受自主呼吸信号,同步送出气流,即每次发出的间歇强制通气均刚好发生在患儿吸气相,这样消除了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对抗问题。
3.ass./contr 将辅助通气与控制通气结合在一起,当患儿有自主呼吸时按辅助模式通气(A),患儿自主吸气可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参数提供辅助通气;若患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无力触发呼吸机送气,或自主呼吸的频率低于预设频率,呼吸机则按预设的通气频率控制通气(C)。
4.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呼气相仍保持正压的通气,因而在整个呼吸周期气道内压均高于大气压。
这样,可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内分流,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
可用于撤机过程中,作为锻炼呼吸机功能的辅助呼吸。
三、有创呼吸机使用的日常管理与护理:1.呼吸机的日常管理呼吸机常规清洁消毒;呼吸机使用前检测;呼吸机常见故障排除;呼吸机日常维护和保养。
呼吸机操作评分表介绍本文档旨在评估呼吸机操作的质量和效果,以改善医疗人员的呼吸机操作技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使用本评分表,可以全面评估呼吸机操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设置参数、监测指标、患者配合等。
使用说明本评分表应由专业的医疗人员使用,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评分表将操作过程分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操作指导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由1-5分表示,1分为最差,5分为最佳。
操作步骤评分1. 参数设置评估操作者是否正确设置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 通气模式- 吸呼比- 吸气压力- 呼气压力- 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氧浓度等评分标准- 5分:设置准确,满足患者需求,参数合理- 4分:设置较准确,参数基本合理- 3分:设置基本正确,参数略有差异- 2分:设置不够准确,参数不合理- 1分:设置明显错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2. 指标监测评估操作者是否正确监测呼吸机的各项指标,包括: - 吸气峰值压力- 正压呼气末屏气量- SpO2- 心率- 呼吸频率等评分标准- 5分:监测准确,指标正常且稳定- 4分:监测基本准确,指标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3分:监测基本正确,指标有小幅度波动- 2分:监测不够准确,指标有较大幅度波动- 1分:监测明显错误,指标异常出现3. 患者配合评估患者是否能够配合呼吸机操作,包括:- 吸气配合度- 呼气配合度- 通气工作负担评分标准- 5分:患者配合度好,呼吸机操作顺利- 4分:患者配合度较好,呼吸机操作基本顺利- 3分:患者配合度一般,呼吸机操作略有困难- 2分:患者配合度差,呼吸机操作困难- 1分:患者无法配合,呼吸机操作无法进行结论通过本呼吸机操作评分表的使用,可以全面评估呼吸机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人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操作方式和参数设置,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注意点及说明
二、相关知识
呼吸机吸痰吸引指征:
1.气道内有可听见、看到的分泌物。
2.听诊可闻及肺部粗湿啰音。
3.考虑与气道分泌物相关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
4.排除呼吸机管路抖动和积水后,呼吸机监测面板上流量和(或)压力波形仍呈锯齿样改变。
5.考虑与气道分泌物增多相关的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小,或容积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大。
6.考虑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状况时。
7.需留取痰液标本。
呼吸机吸痰的基本要求:
1.应按需实施气道内吸引,应至少每2h通过肺部听诊等方式评估一次气道内吸引指征。
2.应进行气道温湿化,Y型管温度应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100%。
3.应每隔6-8h测量一次气囊压,并使其维持在25-30cmH2O。
4.应遵循无菌原则,手卫生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
5.对于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三、附图
用物准备图片
四、管理单位: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修订记录:
1、2024年2月25日第一版。
呼吸机操作考核评分表简介呼吸机是医院常用的一种重要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呼吸功能。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正确操作呼吸机,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档提供了呼吸机操作考核评分表,供相关人员使用。
使用方式在评分表中,将对呼吸机操作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并为每项操作指标给予相应的得分。
最后将所有得分汇总,可以根据得分的级别来评估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的熟练程度。
评分表内容操作技术- 分数范围:0-10分- 评估要点:- 患者连接与断开呼吸机的正确操作;- 对呼吸机的基本参数进行调整的能力;- 正确选择呼吸模式和设定适当的初始参数;- 能够处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管路和设备管理- 分数范围:0-10分- 评估要点:- 确保呼吸机管路的清洁和消毒;- 对呼吸机管路的组装和拆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有效处理呼吸机故障和设备的维护问题。
呼吸机监测和数据分析- 分数范围:0-10分- 评估要点:- 准确理解呼吸机监护仪的参数和曲线;- 对呼吸机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 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调整相应的参数和模式。
评分标准根据总分的不同范围,可以对医护人员的呼吸机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30分以上: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情况;- 20-29分:基本掌握呼吸机操作,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10-19分:操作呼吸机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指导;- 0-9分:操作呼吸机的能力有较大差距,需要进行全面的培训。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呼吸机操作考核评分表,用于评估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的能力。
通过评分表的评估,可以发现并改进医护人员在呼吸机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评分1. 介绍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过提供正压气流来推动氧气进入患者的肺部,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和流程评分对于有效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2. 使用呼吸机的步骤使用呼吸机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准备呼吸机:将呼吸机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并连接好电源和气源。
确保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正确。
2.准备气管插管或面罩: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或面罩。
确保气管插管或面罩的清洁度和适配性。
3.将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将气管插管或面罩的一端连接到呼吸机的气管接口,确保连接牢固且无泄漏。
4.设置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5.启动呼吸机:按下呼吸机的启动按钮,确保呼吸机开始工作。
6.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定期监测呼吸机的参数,确保呼吸机的工作正常、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适当的支持。
3. 呼吸机流程评分呼吸机流程评分是评估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合规性和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每个步骤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来判断呼吸机使用的有效性。
呼吸机流程评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设置呼吸机参数的准确性:评估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是否与患者的病情相适应,是否符合治疗的要求。
•连接气管插管或面罩的正确性:评估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的稳定性和质量,以确保气流的顺利传递。
•启动呼吸机的操作流程:评估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启动呼吸机,是否确保呼吸机的工作正常。
•监测呼吸机参数的频率:评估操作人员是否定期监测呼吸机的工作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适当的支持。
根据呼吸机流程评分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使用呼吸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了解呼吸机的使用要点和操作流程。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的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操作呼吸机,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1. 基本操作。
开机与关机,能够正确操作呼吸机的开机与关机程序,包括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等步骤。
参数设置,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正确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比等。
2. 监测与调整。
呼吸参数监测,能够准确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参数调整,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3. 突发情况处理。
呼吸暂停,能够迅速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并按照医嘱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手动通气或使用呼吸机的紧急模式。
故障处理,能够判断呼吸机是否出现故障,并及时报告并处理,以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4. 安全与卫生。
患者安全,能够确保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的安全,包括正确固定呼吸机导管、定期更换呼吸机相关器材等。
设备卫生,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呼吸机及其相关器材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文档记录。
操作记录,能够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呼吸机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参数设置、监测结果、突发情况处理等。
异常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呼吸机的异常情况,并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以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也希望医院能够加强对呼吸机操作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文档
操作呼吸机是为了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文档旨在制定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以便评估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操作能力。
评分标准如下:
1. 操作准确性:
- 配置呼吸机参数正确并符合患者的需要。
- 能够按照指示正确地启动和关闭呼吸机。
- 了解呼吸机的各项功能并能够正确地操作。
2. 观察和监测:
- 能够观察并及时回应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 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监测设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能够及时发现呼吸机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3. 护理技巧:
- 能够正确地进行呼吸机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 能够正确地更换和调整呼吸机相关的设备和配件。
- 能够正确地进行呼吸机相关的护理操作,如气管插管和气囊压力的调节等。
4. 紧急情况应对:
- 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应对呼吸机故障和其他紧急情况。
- 了解和能够正确执行紧急情况操作指南。
- 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以应对紧急情况。
5. 文档记录:
- 能够准确地记录呼吸机相关的数据和事件。
- 能够填写完整和清晰的护理文件和报告。
以上评分标准仅为参考,具体评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评估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并以客观的角度评估操作者的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在使用和评估过程中应注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患者的利益。
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呼吸机操作技术评分标准单位及科室:考核人:考核日期:1.检查呼吸机的各零件是否完好,喷雾管是否阻塞,呼出活塞瓣是否破裂。
2.检查消毒的呼吸机管道是否过期,是否漏气。
3.安装加温湿化罐,装滤纸并倒入灭菌蒸馏水,保持在上线和下线之间。
4.正确连接呼吸管道,并接上模肺。
评价要点: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带用物入病房,表示对病人的关爱。
存在问题:1.评分等级:IIIIIIIV2.得分:存在问题-1.5分,评价-4.5分。
评分标准: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心肺情况、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报告、意识、体重、营养、睡眠、心理等状况。
2.准备所需的氧气筒、减压表或中心供气系统、呼吸机、模拟肺、呼吸回路(螺纹管道、湿化罐、贮水瓶、Y型接头)、灭菌蒸馏水。
连接呼吸机操作步骤:1.接上呼吸机电源。
2.检查氧气是否充足。
3.检查减压表。
4.将减压表连接到氧气筒上,并装好前开小开关。
5.打开氧气。
6.打开减压表,顺时针方向开,逆时针方向关。
7.根据病人需要调节压力,一般为0.25~0.3Mpa,如病人肺部阻力大,可适当调高,但最高压力不超过0.3Mpa。
8.打开减压表小开关。
9.打开空压机。
10.打开呼吸机。
11.打开加温湿化罐开关。
设置呼吸机参数:1.根据病人病情和年龄设置呼吸机模式和参数。
2.呼吸频率:成人12~16次/分,小儿20~25次/分。
3.潮气量:成人400~600ml,约8~10ml/kg,小儿10~12ml/kg。
4.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体重kg×9.5.峰值流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之和。
6.呼吸比:1:1.5~2.7.氧浓度:常规40%(可根据病情设定)。
8.敏感度:根据病人自主呼吸情况调节,使病人呼吸肌减少耗氧量,但自主呼吸恢复时可适当调大。
9.加湿器:保持水温在30~40℃之间。
10.纯氧开关:在低氧血症、心跳呼吸骤停情况下,开启纯氧开关,但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以防氧中毒。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评委签名:日期:年月日
一、目的
1、维持代谢所需要的肺泡通气。
2、纠正低氧血液和改善氧运输。
3、减少呼吸功。
二、注意事项
1、呼吸机管道避免过份牵拉,防止损坏及牵拉病人,翻身时应有专人安置管道,管道上的积水杯应放管道的最低位,并要及时倾倒积水杯和管道内的冷凝水。
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必要时随脏随换。
2、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
3、使用呼吸机期间,病人床旁应备简易呼吸囊。
4、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定时检查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三、撤离呼吸机的指征:
1、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已经解除或正在解除之中;
2、通气和氧合能力良好;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3、咳嗽和主动排痰能力强;
4、呼吸肌有力量;
5、气道通畅。
呼吸机使用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正常呼吸功能。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机使用的护理操作流程,并对评分标准进行解析。
一、呼吸机使用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阶段:在使用呼吸机前,护士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医嘱的存在,并核实呼吸机的设置信息是否正确。
其次,检查呼吸机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最后,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呼吸机的使用目的和过程。
2. 安置呼吸机:将呼吸机放置在离患者床边方便操作的位置上,并连接电源线。
确保呼吸机与其他设备(如监护仪)的连接正确,以便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 安置气管插管或面罩:根据医嘱,将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
在插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插管安全无创伤,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道。
4. 设置呼吸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比等。
通过设置适当的呼吸参数,可以满足每个患者的呼吸需求,并保护其肺功能。
5. 监测患者反应: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关注呼气末正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状态稳定。
6. 定期清洁维护: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建立呼吸机的清洁和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二、评分标准详解评分标准是对呼吸机使用的操作流程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标准,可以帮助护士在使用呼吸机时检查和纠正操作错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结果。
1. 气道管理评分标准:评估气道管理的质量是呼吸机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插管/面罩的安全性、气道通畅性、吸痰的效果等。
2. 呼吸支持评分标准:呼吸支持评分标准主要评估呼吸机为患者提供的呼吸支持的效果,包括适当设置的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是否满足患者的呼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