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设备,维修体制,现状,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形势发展,现代生产制造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使企业设备维修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维修体制并存。设备维修体制的变化,不仅促进了设备维修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节省用工和维修费用低的经济优势。

一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维修的现状

1 、设备维修的发展历史

设备维修体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事后维修制。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这一时期经历了兼修时代(操作工又是维修工)和专修时代(有专业维修工)。其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第二时期是预防维修。其修理间隔的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统计资料,但是它很难预防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

部件,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视情形维修制,我国称为状态维修。这种体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尤为有效。

在以状态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和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以及“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等。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多种设备维修体制,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企业的文化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技术性和经济性,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之中。将这一共同特征体现得最全面最密切就要算是状态维修了。

1.2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概况

1983年1月国家经委颁布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规定:“在根据生产需要,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在1986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 国家领导人李鹏在讲话中明确指示:“应该从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检修制度,逐步发展到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检修制度。不但要看设备运转了多长时间,还要看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确定设备该不该修。也就是说,要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仪器来诊断设备的状况,通过检查诊断来确定检修的项目”。阐明了设备诊断和维修方式改革的关系,对设备诊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设备维修发展历史与状态维修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维修,基本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周期计划维修,即定期大、小修。从理论上来讲,周期计划维修是属于预防维修范畴,在保证设备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工业机械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工艺性能和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之引起的设备维修也更趋合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状态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劣,确定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比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前进了一大步。状态维修特别注重预防检查、监测,既做到了预防,又避免了过剩维修;而周期计划维修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

九十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机械。这些进口设备除了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项目之外,并无大小修内容,并且一般都具有机、电、气、仪一体化,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若按传统的维修方法,周期性的拆装,不但不会使设备恢复其精度,反而还会在拆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工艺要求的精度,

影响设备发挥原有的效能。因此,有的企业从进口设备投入使用,就采用状态维修替代周期性的大小修。重点做好巡检、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工作,收效良好。以后又根据国产设备新老机型各自的特点,分别采取周期性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也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维修投入大大降低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长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早已发现周期计划维修过剩,浪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对周期计划维修产生了质疑。这都为企业实施设备维修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2.1对部分企业现行设备维修状况的调查

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维修采用统一的周期计划维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设备维修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不同的生产企业中其设备类型、生产规模和设备管理技术基础都不相同,故障、用工、机物料消耗和计划停机等统计资料较清楚地表明:

(1)沿用周期计划体制的企业中,经过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后,设备管理已显出成效,但比起维修体

制改革的企业来,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滞后差距随采用比价维修方式的深化而不断增加。

(2)采用状态维修的企业与采用周期维修体制的企业相比,故障率明显下降,同时设备维修用工,维修材料费用下降。说明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是显著的。

2.2采用状态维修企业的现状

(1)能根据设备状况制订维修时间计划,使维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

(2)对故障的诊断手段大多数厂家以人的感官判断为主,部分结合简易仪器诊断,当然更习惯于感官诊断方式。少数厂家设置了故障诊断技师或工程师,有条件的厂家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3)对一般机台实行了每日点检,故障点检巡查总时间略少于维修总时间,使维修工单一的繁重拆装维修作业变为巡检和维修复合技术作业,对于转变维修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

3.1状态维修有明显的经济性

有资料表明,在连续化的生产企业中采用状态维修,除减少故障和维修停机时间外,还能降低原料、综合能源消耗,使产品一次制成率提高,质量稳定,安全生产持久性也随之显现,最终产值同比传统维修可增加1%~5%,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3.2状态维修由高新技术组成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这无疑提高了设备装备水平。但有少数企业由于维修观念陈旧,仍用传统周期计划维修过多地拆卸精密部件,使得先进设备在3年~5年后出现了多故障,先进的装备远远没有到损耗期就带故障运行。其原因是把机器硬件与管理软件分割开来,没有把状态维修看成是高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组成部分,仍然习惯于技术、知识和文化含量不高的初放型管理。

四影响工业企业状态维修进展的原因

在我国设备状态维修这一领域与世界水平差距迅速缩小。尤其是石化、冶金、电力、机械等行业成绩蜚然,已从简易仪器诊断发展为精密仪器诊断,开发了有我国特色的机械故障综合诊断仪,计算机诊断系统等的应用,使故障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直接促进

了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目前状态维修在中小企业还未普及,即使完全采用状态维修的企业,都未做到以简单仪器诊断为主,而是停留在人的感官为主或感官与仪器结合为主,与先进行业相比,差距很大,发展也很不平衡。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已形成一种十分成熟的固定思维,状态维修观念淡薄,加上这些年来的全国性或地区间的设备管理经验技术交流稀少,宣传力度也不到位,某些已实施状态维修的企业也闭关自守,从客观上影响了实施状态维修的步伐。

显然,目前工业企业的状态维修迫切需要全行业的理性指导,需要大力宣传推介状态维修和进行技术交流。

五工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

近来年在设备检测仪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设备状态维修,加大维修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培训提高,从设备维修到管理全员学习理解设备状态维修理念,逐步实施设备状态维修,探索积累状态维修技术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制定和完善不同企业有针

对性的设备维修计划,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意义。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欧宇均 海油发展油田建设深圳分公司 【摘要】: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前机械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 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

外地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深入解放思想,掀起投资热潮,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动员会”的精神,结合市人大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5月25日至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工委负责人,赴省市科技产业园和市出口加工区,就加快园区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园区的基本情况 科技产业园。该科技产业园是年11月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于经济走廊中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截至年底,共引进创新型科技企业290家,其中世界500强9家,跨国公司18家,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86家,国家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48家,其中包括华为、中国无线、易事特等知名企业。年园区工业生产总值135亿元,税收总额13亿元。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亿元。初步实现了市通过创办该园区加快全市产业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意图,该园区被誉为“中国最具发展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该园区于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年4月正式运作,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最靠近国家的出口加工区,也是广西唯一的出口加工区。园区位于市西侧,距市中心仅2公里,城市功能配套齐全,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和万吨级港口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交通运输平台。该园区现有企业18家,其中13家为外商投资企业。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其中,耗能低、污染小、价值高的机电产品占了年进出口总值的%。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一举跃居中西部地区18个出口加工区的第2位。 二、外地园区发展的基本经验 坚持解放思想是园区发展的前提。考察地园区无论是上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还是管委会干部职工及属地群众,上上下下的思想非常开明。他们对客商提出的要求、园区新的创新举措,都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能办的理由和支持的办法。市政府大胆投资33亿元,将7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一次性全部,居民成建制异地安置。高起点招商,入驻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高标准建设,整个园区建设得宛如大公园。其职能部门围绕“亲商、安商、富商”,遵循“程序服从效率、规矩服务效果”的原则,大多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模式,先建厂后补办相关手续,突破条条框框限制,真诚地为企业服务,营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动力。在政策优势日渐退化的今天,体制优势成为了园区最大优势。两地都能遵循开明开放、共建共荣的理念,针对各个时段的特点,不断推进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目前沿海发达地方的园区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开发区直接管村,配备各职能局,整体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第二种模式:由园区托管村过渡到成建制托管乡镇,其征地、拆迁等社会事务交由乡镇政府负责,市区部门安排、布置、检查社会事务直达乡镇,园区管委会只负责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园区对各镇实行人、财、物的统一领导与调配。江浙和珠三角地区有部分的开发区是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迁出开发区所有农民,集中还建,设立管委会管理。如开发区就实现了72平方公里范围无镇村、无农民。 打造优质服务平台是园区发展的关键。各园区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面向企业与市场接轨,以客商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全力以赴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贴心服务。科技产业园建有高规格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大厅,实行职能部门合署办公,立足提高效率、效能,再造服务流程,缩短办结周期,做到了“审批程序零障碍、上门服务零距离、优质服务零投诉”,不允许对客商提出的要求说不,只能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中国动漫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动漫发展现状与趋势 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产动漫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动画作品受众不断扩大、动漫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市场上各种动漫公司日益增加,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衍生产品种类越加丰富,产品质量亦在不断提高。不断丰富的动漫产品种类导致动漫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向创新发展。简言之,我国动漫产业规模正在不停扩大,且成长前景良好。 (二)政府支持动漫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我国动漫产业愈来愈重视,不仅为动漫产业提供扶持政策,也鼓励动漫产业投资,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不过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畅等因素,虽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还留有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逐渐出台了优化政策,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涌现大量优质动漫作品 当前,我国大量的优秀动漫作品涌现,备受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如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片《狐妖小红娘》、《刺客五六七》等,它们以精致的画面、优秀的剧本、引人共鸣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几年不断出现走出国门,赢得国外市场认可的优秀作品。 显而易见,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日渐迅猛,审美提升的观众对优秀动漫的渴求与日剧增。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动漫如何快速且良性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目前中国动漫的特点,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取长补短,将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中国动漫产业特点 1.不具有完整产业链 中国动画的制作与传播和日本动画相比存在难以避免的风险性。作为动画本身的制作与发行,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相比其中一项不同在于,大部分日本动漫改编自较受欢迎的漫画作品,这不仅保证动画出品既带有一部分粉丝,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产出后冷门的题材。不仅如此,与动漫产业相关的玩具产业、电子游戏产业、互联网产业的成熟,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

中国橡胶机械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橡胶机械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橡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30年来,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创新,现在已经打造成为世界橡机制造大国并向强国方向迈进。 一、中华民国时期 1、在1949年建国之时,我国基本没有橡胶机械工业。当时全国507家橡胶厂拥有1017台开炼机以及其他相关的压延、挤出、成型和硫化等设备,几乎全部为外国货。其中,美国、英国和德国产的橡机设备占有一少部分,80%以上来自日本。在国内,仅有3-5家不成规模的小型橡机修配厂和修造厂提供一些简单的零配件,维持橡胶企业简单再生产,而后一步一步发展成橡机制造厂。 (1).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的机器修造厂。1928年并购创建于1917年的沪江机器厂和1941年买进振隆机器厂合并构成。主要以生产橡机的零配件为主,作为大中华6个橡胶厂的机修车间。解放后,开始生产橡胶小型非标设备和模具,职工不足100人。1953年以后从大中华厂分出独立,改称上海橡胶工业公司橡胶机械一厂。现为上海橡胶机械一厂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开炼机、轮胎成型机等。 (2).上海轻工机械系统在1930-1940年代创办的机械厂。有上海新民铁工厂,1951年为青岛橡胶二厂新建航空轮胎车间合作生产提供了一批65"轮胎个体硫化机,1955年同其他厂合并组建为上海轮胎机械厂,主要以翻胎设备为主。还有上海茶陵机器厂五十年代后期生产中小型开炼机和压延机,1970年改称上海橡胶机械厂。九十年代后末期两厂合并,之后改制成为上海思南橡胶机械有限公司。此外,还有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几家小机械厂合营组成的上海第一橡胶机械厂,主要生产平板硫化机、开炼机。 (3).四川亚西机器厂,始建于1942年。1952年收归国有,曾为我国的化工、冶金、矿山、、水电、造纸、农机、森林、国防等行业提过了大量的装备。解放之后,开始提供橡机零配件,1966年正式转产橡胶机械,为沈阳、天津和上海三家新建再生胶厂提供设备,主要以破胶机、精炼机、开炼机、密炼机、压延机为主, (4).上海正泰橡胶厂的机修厂成立于1945年,为正泰4个橡胶厂提供零配件和修理设备,职工30-40人。1970年从正泰厂独立出来改为上海橡胶工业公司橡胶机械二厂,主要生产内胎接头机、轮胎成型机,九十年代后期被兼并。 (5).是沈阳橡胶机械厂。1948年由东北橡胶公司收购兴奉铁工厂等3家作坊式小机械厂合并而成,职工100余人,主要为公司9个橡胶厂恢复生产修复遭战争破坏的设备,称为修配厂。1949年开始组装生产中小型开炼机。1950年抗美援朝时,为满足鞍钢复工对输送带的急需,以“蚂蚁啃骨头”方式,在不到一年时间内造出了当时国内最大、世界为数不多的72"×30'的大型输送带平板硫化机,提供给橡胶厂生产输送带。1952-1953年,配合沈阳橡胶三厂和五厂改建为航空轮胎厂和制品厂,会同东北轻工局橡胶机械设计组,承担了两厂全部橡机设备的设计制造任务,总计达20多项。另外,还生产了航空轮胎模具、飞机油箱模胎、军工杂件模型和轮胎气门嘴芯等。此时由修配转为制造,增加机床,扩大铸铁和铸钢设备能力,新建了轮胎气门嘴和气门芯车间。同时,还与辽阳光华机械厂合作,开始批量生产22"大型开炼机。由此,沈阳橡机成为最早一家国营橡胶机械厂,为建立新中国的橡机工业奠定和打下了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1949-1952年在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期间,在橡机工业的率先恢复和发展下,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o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15%-25%),表明这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苏生荣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办公室712000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械 制造 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我国 大型企业合资改制的案例,揭示了我国 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概括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展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现状;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 业 的发展前景 一、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 , 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带来的忧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大量引进技术和 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6年4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 美国凯雷投资公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 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亿 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 —徐州工程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虽然6月份 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程出现波 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 “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划 暂告一段落。 2005 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 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 意外”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 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 已制定了庞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蚕食中国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业中稳居 “老大”多年的 徐工集团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 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 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 机、冷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 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 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 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 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 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 当 前跨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 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是:油 嘴油泵行业、轴承行业等。 2 .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中国的机械 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 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 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 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 “公司引进多台 日本、台湾自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 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 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 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 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 保证。“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 后, 国内逐渐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 里有海尔、海信、TCL 等。品牌虽然已经“国产 化” , 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 来自国外。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 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 外技术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 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 60% 以上是引进的。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 的技术源自国 外。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 带 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材线就更多 了,总投入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 几乎全部来自德国、日本及意大利。例如河 北一家大型钢铁(邯郸)厂,冷轧设备来自 德国西马克公司,镀锌设备来自意大利达 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 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 我国仅为5. 9%。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 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 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 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 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 M1 海豚”磁悬 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 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 技 术”。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 产 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 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 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 挺直了,那么整个经 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3.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 年有人在网 上发起“中国的机械制造业 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多少年” 的讨论,很多人认为 “至少30年的差距” 。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 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机械的 “心脏”, 怎么评价它 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 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 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的却很少,这 让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 在已经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关注设 计自己的发动机。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1) (一)中国动漫产品分析 (2) 1.中国动漫产品的内容主题 (2) 2.中国动漫产品的形象创意 (2) (二)中国动漫产业链分析 (2) 1.播出环节 (2) 2.衍生品环节 (3) 二、国外成功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3) (一)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3)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3) (三)发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4) 1.增强动漫产业的原创力 (4) 2.打造成熟完善的动漫产业链 (4) 3.选择合适环节启动产业链始端 (4) 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建议 (4) (一)提高动漫产品竞争力 (4) 1.结合民族文化确立独特的艺术风格 (4) 2.重在文化创意打造本土动漫明星 (5) 3.拓宽受众定位扩展动漫故事题材 (5) (二)培育中国动漫产业链 (5) 1.动漫生产企业资源整合 (6) 2.与新媒体的结合发展 (6) 3.滚动式市场开发 (6) 结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探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樊译蔚 指导教师陈叶 摘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正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动漫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如何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以高质量的动漫艺术夺回国内市场,同时走向世界,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则是现在中国动漫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产业视角考察和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现状,通过借鉴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产品角度提出新的思路和切入点,对产业化运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最后提出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动漫;产业;文化;发展模式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FAN Yiwei Tutor CHEN Ye Abstract:In the group of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as an up-and-coming youngster the animation industry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role. It is urgent that the Chinese animation artists to figure out nowadays how to escape from the passive position and recapture the internal market with high quality animation art while facing to that huge challenge and how to looking for a way out .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ory and analyze the status quo in china’s animation industry form the culture-industrial point of view, us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nimation industry’s development for reference, raise new reflection and getting point propose the new solution to the implement and op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ally raise advi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i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Animation; Industry; 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从世界范围来看,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世界发达国家一向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文化产业和国家支柱性产业。对于中国而言,动漫产业已不再是一个创新理念或者发明,而是一个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现实领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动漫产业大举进攻,逐步浸润中国的动漫消费市场。面对国外强大的动漫产业,中国动漫的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振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80年后期以来,中国动漫产业一直面临一个难堪的悖论,一方面国内的动漫生产企业大部分是外国的动漫加工厂,为日美动漫做加工而得以存活,原创动漫生产能力薄弱;另一方面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被日美动漫占领,包括影视播出市场、音像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都被外国的动漫产品占领,中国动漫产业竞争力很弱。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机械工业发展重点

机械工业发展重点 (一)行业技术发体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 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 大水准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 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 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 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水平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 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 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水平有较大提升;产品结构正 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即使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工业发达 国家相比,仍存有着阶段性的差别。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当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 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 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水平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 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升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 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 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企业技术 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 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 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当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 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 产值20%以上),但因为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 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有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 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4014432449.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坚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具体提速,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园区逐渐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园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时机,完成弯道逾越,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期间。超前经营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速园区发展、引领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领先完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一、准确掌握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年-2020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分明;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决在发展的决心和决计,企业做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