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补充知识:清末新政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遍四万万人中所谓开通志士者,莫不喘且走以呼 吁于海内外曰:立宪!立宪!!立宪!!!”
——1903年11月柳亚子在《江苏》第6期 发表《中国立宪问题》
“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 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
—— 1905年《东方杂志》 “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戊戌变法措施: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革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新政第一阶段措施: 教育上,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 政治上,改革官制 司法上,修订刑律 经济上,奖励实业 军事上,扩编新军 社会文化上,移风易俗
6912 31428 69475 258873 545338 1024988 1300739 1639641 1284965 1600000
2167 2303 8064 19508 14846 23361
63556 73703 90095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
(4)成效
文化教育:现代教育制度确立,社会进步显著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立宪政体之故
… …国无强弱,无大小,先后一揆,全出宪法一途… …专制 之国,任人而任法,其国易危;立宪之国,任法而不任人,故 其国易安。… …则中国而欲国富兵强,除采用立宪政体之外, 盖无他术矣。”
——端方《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
“预备立宪”(1905-1911年) “预备立宪”目的
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 …舍本源而不学, 学其皮毛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取外国之长 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 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 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 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 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再由 朕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发展
主现 人存 名最 为早 张的 彝复 ,旦 是公 复学 旦文 公凭 学 的 第 二 批 毕 业 生
1905——1909年
“前清末年,禁种成膏,成效渐著,吸者渐减。” ——孙中山
“我当时是学生,觉得‘清末新政’时期一天比 一天好,蒸蒸日上。”
——李宗仁
2、第二阶段:预备仿行立宪 (1905年——1911年)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 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 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 以前更好的条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传统政体下的政策创新
缩短预备立宪期 1911年,成立皇族主导的“责任内阁”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13人)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 …故相 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 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 制… …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 策为和平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 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 …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 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 不肯从… …大利三。”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 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4)成效
文化教育:现代教育制度确立,社会进步显著 经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三则:近代工业发展迅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05-1பைடு நூலகம்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 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1895年仅360余公里,至1911年已达9600余公里,六、七 年间增加了27倍。矿冶业1911年前的40年共投资4100余万元, 而1905——1909年5年间共投资1600万元,占40%。5年间 现代机器动力的厂矿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45%。”
讨论:通过对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 立宪”的学习,对清政府在20世纪初的所作所为 你有什么看法?
总结:虽然这是清政府迫不得已所采取的措施, 从主观上看是为了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在客 观上却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向 近代化迈进的重要的一步。新政主要是从经济上、 军事上、文化方面推进了近代化的进程,而“预 备立宪”是从政治上向近代化方向迈进。
一、清末“新政” (1901——1905)
1.背景: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主要措施:
一、清末新政:
3、新政措施: 1)时间:1901年——1905年 2)代表人物: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 3)改革内容: ①教育:废科举、办学堂、派游学 ——近代化知识分子 ②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③军事:编练新军、开办警政。 ④经济:奖励实业
晚清政府的三次改革
1861年——1895年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对清末新政的看法:
“(新政)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 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出一线光明, 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陈天华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引用 )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陆军大臣荫昌(满) 大学士那桐(满)
“大清帝国系朕由祖宗继承之并传至子 孙以垂于无穷”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资产阶级彻底与朝廷对立 )
内阁13名成员中,满蒙贵族9人,其中 皇族又占7人。
——皇族内阁
(汉族官僚反对)
新政
(人民反对)
遏制发展的革命形势 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清末新政的各方评价: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 伪变法。”
——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 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 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一、“新政”(1901年)
实质: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作用: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以 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 人民不断反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超过2万
时间 学堂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教师数
1902 1903 769 1904 4476 1905 8277 1906 23862 1907 37888 1908 47995 1909 59117 1910 42696 1911 52500
—— 1905年张謇致袁世凯的信
2、第二阶段:宪政改革 (1905年——1911年)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2、第二阶段:预备仿行立宪 (1905年——1911年)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3)艰难预备,曲折立宪 1906年,清廷上谕,“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限期立宪 1910年,成立各地谘议局和中央资政院,
清末新政
(1901年——1911年)
材料
“朝廷自经庚子之变, 知内忧外患, 相迫 日急。非仅涂饰耳目, 所能支此危局。故于 西狩途中, 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辛丑回銮以 后, 即陆续举办各项新政。”
——岑春煊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西安发布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