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罗马法的发展与起源》 2、内容: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名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随看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显然,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编幕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2)围绕万民法设置两个提问。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教材设计逐字稿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帝国元首奥古斯的一段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呢?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过渡:上节我们学习了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一时期,罗马确定的这种公民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罗马公民,仅指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成年男性公民。 教师出示“罗马扩张示意图”,提问:从地图上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宏观上看罗马疆域不断扩大,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区域,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主人。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含参考答案)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 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 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 ’m afraid I havei n t. ’t seen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 ’t B. couldn ’t C. mustn ’t D. won ’ 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 ’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 ’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 ’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 ’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 ’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 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 ’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26.参考答案 (1) 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 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 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 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 特点:①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 ②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③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 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 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④根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行交互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 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过阅 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脉络,有利于 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等。 (3) 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某一历史 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 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 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 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6 分,共48 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 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 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 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 (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关内容为目标 (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 (1)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特征)和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①制定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前的准备,包括课程标准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社会形势需要分析、资源准备等②撰写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表述的恰当性 (3)教学内容设计①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②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注意生动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褒贬功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设计【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弄清历史事件的结构,讲好历史事件的经过。历代典章制度的教学设计历史现象的教学设计历史概念、历史文献的教学设计)③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综合课及其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单一课及其结构: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组织教学,讲授新知识,总结巩固、总结课:组织教学,总结概括知识,布置作业、复习课:组织教学,说明复习的目的和要求,对复习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进行概述或提问,作业练习、讲评课:组织教学,公布考查结果,对考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教学策略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①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②组织教学内容时必修考虑学生的因素③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恰当④通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可以确定出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⑤掌握当今的主流史学观点,运用这些观点把握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对历史给出合理恰当的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初中历史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的学习,体会陈独秀、蔡元培等人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到中国要独立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同学回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进行的探索,指出这些探索都未能成功,提出疑问: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道路将何去何从?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经济方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要求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政体。 2.出示袁世凯的《大总统祭圣告令》节选,提问:辛亥革命给思想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袁世凯的做法和当时的思想潮流一致吗?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休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夙作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 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辛亥革命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不一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成为空谈,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阵地是什么? 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 2.出示史料,提问: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其前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能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留学,我们都不推辞 ——李大钊材料二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三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锋”。 ——李大钊(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于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1918 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材料,之后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请同学们 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5 分钟后派代表来回答。)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学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要点精编◣ 考点1·分封制 (1)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1

(1)背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4·古罗马的法律 (1)分类 ①成文法与习惯法。 ②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是适用范围) 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自然法:法律观念;“自然法之父”西塞罗,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影响 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得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得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与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性质与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得设计,选择恰当得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得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与组织学生得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得基本类型与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得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得基本线索与总体趋势,掌握重要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得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历史发展得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得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得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 3、了解多样性得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得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得历史信息进行辨析与阐释,运用可靠得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得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得编排体例与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得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分析学生得学习需求。 3、能够恰当地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并采取有效得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得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得教学过程及完整得教学环节。

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历史学科面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历史学科面试 试讲技巧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历史学科面试试讲技巧 全国教师资格面试的基本结构是“5+10+5”,即5分钟结构化+10分钟的试讲+5分钟的答辩,从时间分配上看,试讲是面试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从考查角度上看,试讲是最能体现教师基本职业素养的一个环节。鉴于历史试讲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2015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面试历史学科的试讲亮点,希望同学们在面试中都能把握亮点,提高成绩。 (一)仪态得体、语言恰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要求老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因此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中对考生有较高的外在要求。首先,着装要正式,仪态要大方得体,精神风貌要自信昂扬,充满正能量,语言表达要准确,内容要清晰,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表现力。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联系现代。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历史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试讲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上充分尊重学生,方法上充分考虑学生,环节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考生能够在历史试讲中联系现在的一些时政热点,进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将会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但是要注意,联系现在时,考生的态度一定要端正。 (三)环节完整,设计合理 试讲一般有四个流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试讲的时候要注意环节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各个环节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 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 系; 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 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B,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必要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函数 一、复习要求 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 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

历史学科学习知识与教学方案计划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 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 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 (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 关内容为目标 (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 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 计结果评价阶段)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 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30 分 ) 26.参考答案 (1)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特点:① 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 ② 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 现象等。 ③ 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 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 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 结构。 ④ 根 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 合起来, 实行交互 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 浅出,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 (2)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 脉络,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等。 (3)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 了解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48 分 ) 29.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诵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2015教师资格证《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伊达尔哥 D.俾斯麦 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新航路开辟——奴隶贸易

B.英国工业革命——印度民族大起义 C.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 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是( )。 A.《虎门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7.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8.1948年11月至l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 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9.唐朝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的内史省在唐朝改名为(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侍省 10.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l787年宪法》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真题精选(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方面 B.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深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是对庄子的高度评价 C.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春秋时期,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 【答案】C 【解析】骚体,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故不正确的为C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答案】D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故不正确的为D项。 3.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A.《诗经》 B.《文心雕龙·史传》 C.《春秋》 D.《国语》 【答案】A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形式以四言诗为主,兼有杂言。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句”。《诗经》的“一唱三叹”这一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唱了一遍,常常感到意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4.司马迁的《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