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第二讲-汉英差异与翻译2
- 格式:ppt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6
汉英语言差异与汉英翻译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关键词:思维;语言形式;句子结构;翻译翻译是文化交际的桥梁。
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
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
不同民族由于历史、生态、宗教、民情、习俗的不同。
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因此不同民族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来表达。
一、调整句子结构东西方民族各有各的思维形式,西方民族的思维形式是重在分析,这种思维形式使西方人惯于“由一列多”的思维,句子结构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各种短语和从句,由主列次、递相迭加、结构复杂,但形散而意合,形成了“树杈形”的句式结构,而东方民族思维形式是重在综合,这种思维形式使中国人注重整体和和谐,强调“从多而一”的思维形式,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语序链,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
我国学者吕叔湘先生曾对汉语句子结构作过分析,他指出:“汉语里持多流水句,一个子句接一个子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汉语的这种流水句式,用节节短句逐点交待,把问题层层展开,这使得在表达相同内容上,汉语句子在数量上往往多于英汉句子,因此翻译时,汉语的几个短句往往可以译成一个由英语关联词及各种短语联接在一起的一个英语长句。
如:(1) 近读华君武一幅题为“谨防”的漫画,画面上两个人骑着装满良心的三轮车,车上插着“收购良心”、“方式价格面议”的广告牌。
(直译与意译)例如:Little fish doesn’t eat big fish.直译:小鱼不吃大鱼意译:胳膊拧不过大腿试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to flog a dead horsea drop in the bucket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门庭若市:The courtyard is like a market. /a much visited house危如累卵:as dangerous as a pile ofeggs/great insecurity; hazardousin the extreme由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有些语言成分只能意译,而不能直译,这主要体现在受本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成语和谚语上。
hand in glove with:和...狼狈为奸once in a blue moon: 千载难逢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 (seven disorders and eight chaos)招风惹草:look for trouble (invite wind to exasperate the grass)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on/adaptation orforeignization / alienation)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是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在实践上,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
习惯认为,当原文与译文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能通达的情况时,“要用译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即把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外语词汇改头换面,或套用译语中与之相似的现成的表达法,把它们变成读者熟悉的译语文化形象。
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The receptors of the translated text could respond to it with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in essentially the samemanner and to the same degree as the original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Translation should arouse the same feeling in its receptors as the feeling of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NidaFor instance: as white as snow 通常译为白如雪/ 但没有见过雪的人可以将其翻译为“白如白鹭毛”,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
第二讲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根据语境选词一、语境与意义的关系概述词是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单位,所以词的意义直接影响读者对句子甚至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以句子为翻译单位,但如果不能把词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势必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甚至对整个篇章的翻译。
由此可见词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选词时,我们除了要注意词的基本含义(概念意义)外,也要明白翻译中的选词更多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语境可分为¡°微观语境(Microcontext)¡±和¡°宏观语境(Macrocontext)¡±,前者主要指词的搭配,包括词组、分句、句、句段、文本或篇章、体裁;后者指非语言因素,即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涵义、词义广狭、感情色彩、文体色彩、文化色彩等不尽相同。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词义的广狭、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以及文化涵义等。
翻译时必须将语境纳入考虑之中,仔细斟酌,才能真正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总喜欢通过其汉语意思记忆单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怪圈”,即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一个汉语词),翻译的时候,往往就会将英语单词与汉语词一一对应起来,结果造成翻译中用词不当的现象。
或者,有时在翻译中遇到不知该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表达,只靠单纯地查阅英汉词典或汉英词典,结果发现,英语的汉译文不够通顺,搭配不当,汉语的英译文就让人感觉词不达意。
实际上,英语单词与汉语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应根据词所在的语境决定词在上下文中的涵义、词义的广狭、词的感情色彩词、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联想意义等,然后根据这些意义在目的与中选择恰当的对应词(eqiuvalent).⏹Leech(利奇)在《语义学》中列举了七种意义类型: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联想意义(reflected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概念意义是意义的中心部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与概括,也就是说,概念意义就是词典里收录的释义,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内涵意义是词汇的喻义和引申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意义,不同的语境中,词的内涵意义不尽相同;风格意义指在不同的场合中词汇的运用会呈现不同的层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交际手段和方式等都会影响到词汇的风格意义;情感意义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取决于词所描述的对象;联想意义是能引起听者或读者联想的意义,有些词可以引起愉快的联想,而有的词可以引起不愉快的联想,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词的联想意义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