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巴尔扎克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4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分):1.《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采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把众多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
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基础部分,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真实地再现了贵族阶级日趋灭亡和资产阶级日益上升的历史发展趋势,无情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百科全书”。
2.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3.拜伦式英雄:最早萌芽于拜伦创作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主人公年轻的漂泊者哈洛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深深地烙上了拜伦个人思想气质的印记,建构起“拜伦式英雄”特点的模型。
它的成熟、丰满期是以1813年—1815年间所写的六首叙事诗——总称“东方叙事诗”为标志的,其重点塑造的主人公都是拜伦式的英雄,有一种神经质的癫狂、撒旦式的狂热、自由意志和叛逆精神,显示出神秘、孤独、爱嘲弄、桀骜不驯,流浪、叛逆等性格。
他们热情、坚强、英勇而又孤独,他们阴郁、高傲,是彻底个人主义的、与社会对立的反抗者与叛逆者。
4.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5.浮士德精神:它是指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精简版一:作者作品1.司汤达法国《红与黑》《巴马修道院》2.巴尔扎克法国《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3.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尔和佩库歇》4.莫泊桑法国《羊脂球》《项链》5.普希金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6.果戈理俄国《死魂灵》《钦差大臣》7.托尔斯泰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8.劳伦斯英国《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9.托马斯·曼德国《布登勃洛克一家》10.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国《飘》11.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12.卡夫卡奥地利《变形记》13.尤金·奥尼尔美国《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14.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15.菲茨杰拉德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二:作品主题人物分析1.《红与黑》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于连形象复杂矛盾的个人奋斗者,复辟时期小资典型,精力充沛的伪善者,它是革命与复辟的产物。
2.《人间喜剧》写的都是悲剧,冠之“喜剧”,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嘲弄和批判。
主题内容:a贵族衰亡b资产者发迹c金钱的罪恶3.《高老头》高老头是资产阶级暴发户,又有封建宗法社会的家庭观念;其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观念战胜的悲剧。
高老头这一艺术形象。
首先,高老头是一位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是一位依靠个人奋斗、时代机遇积累巨大财富的普通人。
其次,他是一位拥有巨大财富却未能赢得相应的尊重和社会地位的不幸的人。
第三,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是无私忘我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只能表达父爱,却不能施加有效影响的父亲。
拉斯蒂涅形象分析(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1)拉斯蒂尼是一个力图有所作为、不甘寂寞平庸的追求者、奋斗者形象。
1、《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2.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其特点是:野蛮像中世纪的哥特部落;具有中世纪和与之相接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性和随之而来的恐惧,未知与神秘。
3、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基本内容是:鼓吹不以暴力抗恶,把宽恕作为救世的药方;鼓吹道德的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以道德上完善自己,便可以摆脱利己和熏欲,消除罪恶;宣扬基督教博爱思想,作家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但主张信仰心中的上帝,认为信奉“博爱”可以拯救人类。
4、冰山原理: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感情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外国文学史名家作品整理第一章古代文学赫西俄德《神谱》、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奥维德《变形记》、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文艺理论: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祭酒人》《报仇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圣经》史诗与谣曲:早期史诗:盎格鲁-萨克逊人《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史诗)、日耳曼人《希尔德兰布特之歌》、芬兰人《卡勒瓦拉》、中期史诗: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农根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南方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情歌《破晓歌》北方骑士传奇:《压力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韵文故事(或称故事诗)长篇叙事诗:法国《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驴的遗嘱》、《吃桑葚的教士》、《农民医生》;英国《赛丽斯太太》;德国《神父阿米斯》市民抒情诗: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吕特勃夫(法)《吕特勃夫的贫困》、《吕特勃夫的婚姻》市民戏剧:法国《巴特兰律师》但丁:《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帝制论》《神曲》共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法国文学:龙沙: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肯定自然,歌颂爱情,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拉伯雷《巨人传》(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蒙田《随笔集》西班牙文学:无名氏《小癞子》;洛卜•德•维加《羊泉村》英国文学: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埃德蒙•斯宾赛《仙后》克里斯托弗•马洛(大学才子派)《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薄伽丘:《十日谈》、传奇小说《菲洛柯洛》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菲娅美塔的哀歌》、《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喜剧和幕间短剧》、《迦拉泰》、《巴拿索神山瞻礼记》、《努曼西亚》《佩尔西雷斯和塞西斯蒙达》、《训诫小说集》第四章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勒内•笛卡尔《方法论》、《心灵情感论》、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劝慰杜佩里埃先生》皮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让•拉辛:《安德洛玛克》、《费德尔》、《爱丝苔尔》、《阿塔莉》让•德•拉封丹:《寓言诗》(《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共称“世界三大寓言”)尼古拉•布瓦洛:《诗的艺术》布莱兹•帕斯卡尔:《致外省人书简》、《思想录》拉法耶特夫人(法):《克莱芙王妃》(欧洲第一部较有成就的心理小说)让•德•拉布吕耶尔(法):《品性论》弗朗索瓦•德•费纳龙(法):《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约翰•德莱顿(英):《论戏剧体诗》》、《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亚历山大・蒲柏(英):《夺发记》、《批评短论》、《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德):《批评诗学试论》、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马罗科夫:《霍烈夫》、《西纳夫和特鲁沃尔》、罗蒙诺索夫:《俄文语法》、《论俄文宗教书籍的裨益》、《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意大利):《阿多尼斯》、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西班牙):《莱尔马公爵颂》、《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孤独》佩特罗•卡尔耐隆(西班牙):《人生如梦》格里美尔豪森(德):《痴儿西木传》奥诺雷•德•于尔菲(法):《阿丝特蕾》阿格里帕.多比涅(法):《惨景集》马莱布(法):《圣彼得的眼泪》清教徒文学(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这三部长诗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2.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二、简答1.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作品及特点①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形成时期,参加过希波战争。
代表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神话。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形象,为了人类的幸福他宁愿忍受一切苦难。
马克思赞誉他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似的接受了一次致命伤”。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组成的三联剧,后两部没有流传下来。
)特点:不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见长,而以置景的浪漫、形式的光怪陆离著称。
1.1798年施莱格尔兄弟出版《雅典娜神殿》,是浪漫主义理论家,是耶拿派的理论奠基人。
2.“美国文学之父”是华盛顿·欧文3.“明月像i上的一点”出自缪塞的《月亮之歌》。
缪塞,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4.将《人间喜剧》(作者:法国巴尔扎克)汇集在一起的两种方法:①分类整理②人物再现5.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原则是“客观而无动于衷”。
6.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爱米莉、安妮。
(19世纪中期英国女作家。
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斯·格雷》。
)7. 《德伯家的苔丝》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大体分两个时期,前期中心在法国,后期中心在俄国。
9.普希金《驿站长》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小人物。
10.《名利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
11.德国文学史上南浪漫派是:士瓦本浪漫派。
12.爱玛是《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
13.“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
”是司汤达的墓志铭。
(司汤达,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红与黑》)14.“俄国诗歌的太阳”说的是:普希金。
1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
16.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
17.《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
主要内容:①歌颂大自然②歌颂封建男女性爱、劳动③歌颂民主、自由④反对蓄奴制,同情黑人⑤描写南北战争18.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1)思想武器: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2)社会政治主张:改良主义。
(3)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唯物论的反映论。
(4)思想内容: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艺术特点: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知识点归纳总结生平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中是个重视教育的家庭,父亲是位公务员,母亲是中产家庭的女儿,巴尔扎克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他在家乡读书,先后就读于神学院、文学与法律专业,但是在学业方面并不出色。
之后他去巴黎,接触了文学创作,在这期间他卖掉自己的家产以支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不过一开始经济并不宽裕。
之后他开始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活动,并开始创作小说。
“人间喜剧”是他为自己的小说创作序言,认为人的命运本应是中心思想。
他的作品中常常涉及上层社会和中产者的生活,展现了19世纪法国大致状况。
并着力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世故深厚的范围,并且描写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读来别具特色。
作品特点1.现实主义描写巴尔扎克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他富有才华地描绘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尤其是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通过作品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社会的丑恶、人性的复杂和罪恶的现实。
他丑化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世故深厚,并点出这些现象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让读者深感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不易。
2.人物刻画巴尔扎克擅长人物刻画,他塑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深受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性格描绘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他笔下的角色行为和思想为时代的人性和社会剖析提供了宝贵素材。
3.繁复的情节巴尔扎克的小说情节繁琐复杂,他喜欢以悬念,戏剧性的情节,甚至在某些小说被认为是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善于营造紧张、压抑气氛,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和情感4.社会关怀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他对于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等现象表示了深切关注。
他以他的小说为载体,深切关注并批判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罪恶,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代表作品《人间喜剧》这是巴尔扎克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描写了法国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及其中产者的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问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英国: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哈代,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欧洲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劳资矛盾的作品),此外反映劳资的还有狄更斯《艰难时世》、左拉《萌芽》英国宪章派诗歌如琼斯《未来之歌》马克思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指: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德国:海涅,再此需注意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康德,尼采,叔本华,马克思,弗洛伊德俄国:普希金,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欧亨利,马克.吐温,易卜生,19世纪自然主义及其它文学流派莫泊桑唯美主义代表:法.戈蒂埃(“为艺术而艺术”代表诗集《珐琅和雕玉》《<莫班小姐>序言》;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象征主义,前期:法.波德莱尔《恶之花》(先驱,提出通感的理论);后期: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自然主义倡导者,法国龚古尔兄弟《热曼尼·拉瑟顿》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法国文学罗曼.罗兰德国文学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文学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迷惘的一代海明威20世纪俄苏文学解冻文学,高尔基现代主义文学五大流派?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1)后期象征主义:法.瓦莱里(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大的诗人)《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党《豹》、爱尔兰.叶芝《驶向拜占庭》(2)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3)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4)超现实主义:布勒东(5)意识流小说:法.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尤利西斯》;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
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4、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
骑士文学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大类,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流传最广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绮瑟》。
骑士叙事诗有一定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在艺术手法上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5、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6、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外国文学史整理一、副标题1.《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外省风俗2.《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为:一个家族的没落3.《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为:一个纯洁的女人4.《红与黑》的副标题为:一八三0年纪事5.《名利场》副标题是一个没有主角的小说二、作者作品1.司汤达法国《红与黑》《巴马修道院》2.巴尔扎克法国《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3.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尔和佩库歇》4.莫泊桑法国《羊脂球》《项链》5.普希金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6.果戈理俄国《死魂灵》《钦差大臣》7.托尔斯泰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8.劳伦斯英国《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9.托马斯·曼德国《布登勃洛克一家》10.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国《飘》11.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 武器》《丧钟为谁而鸣》12.卡夫卡奥地利《变形记》13.尤金·奥尼尔美国《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14.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15.菲茨杰拉德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三、人物出处1.“星期五”出自《鲁滨逊漂流记》2.“卡西莫多”出自《巴黎圣母院》3.露西、卡尔登出自《双城记》4.英格拉姆小姐出自《简爱》四、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以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包括复兴古典文化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武器,旨在摧毁旧道德,建立新道德体系。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红与黑:是法国作家斯丹达尔(又译司汤达)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
《红与黑》第一个层面表现为爱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二,红与黑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自考/备考辅导2016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指导: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1、《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
共有长、中、短篇小说96部。
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
全部作品分成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作品中巴尔扎克表达了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舒昂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成名作),是他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写社会。
(斯丹达尔善于从政治角度写社会。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的发家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说《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马克思说巴尔扎克在小说中“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
巴尔扎克1831年参加保王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巴尔扎克思想的矛盾与创作的关系:巴尔扎克的思想是矛盾的。
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
在哲学思想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这构成了巴尔扎克世界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个保王党人,他的思想倾向是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
这种思想的矛盾性反映在创作中也是矛盾的。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
外国文学史资料16——18和建伟 /hejianwei20090910 2011-03-07 17:12:08第十六讲巴尔扎克;福楼拜●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巴尔扎克代表作及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人间喜剧》;福楼拜。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2课时。
一巴尔扎克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伟大的作家,•雨果在他的墓前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一、生平1799年出生于法国古城图都尔。
他的父亲当时是个军需官。
父亲原是农民,靠自学成才,离开农村,做过公证人的见习生。
到巴黎后,不断钻营,谎称于43岁当上了路易十六的枢密官书记。
大革命期间如鱼得水,担任过各种职务,写过几本小册子。
他仰慕虚荣于1802年在自己的姓氏上加上“德”字,以示贵族身份。
50岁时与18岁的布商女儿结婚。
妻子漂亮专横,酷爱神秘主义、磁性感应、和浪漫主义书籍。
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他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乡村一个警察家寄养,一直到四岁,然后进了一所寄宿学校。
8-12岁,他在教会学校读书,过着及其严格的幽禁生活,母亲难得来看他,而他也极少回家。
他对课程不感兴趣,而喜欢阅读科学和哲学著作,曾写出《论灵魂不朽》、《论人》等札记。
15岁那年,父亲被任命为第一师的军需处长,全家来到巴黎,两年后,巴尔扎克进了法律系,作为实践,他在诉讼代理人的事务所当了一年半的见习生,又在公证人的事务所工作过,可他没心思去听法律系的课,却去听文学课和哲学课,老师都是进步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生物学家,这段经历使他接受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喜欢从哲学上去探讨问题。
而在事务所,他也开阔了眼界,看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内幕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19年他向家庭宣布了自己要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终于获得两年时间来证实自己有无这方面的才能。
第五节巴尔扎克与《高老头》分析一、巴尔扎克简介(1799-1850)1、《人间喜剧》的创作:《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是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1)主题上要写出“一个完整的社会”,艺术上要呈现一个“统一、独创、新鲜的整体”。
(2)主题思想:反映出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时代潮流。
A、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B、贵族阶级的衰亡史。
《古物陈列室》C、金钱成为社会的轴心,操纵着社会关系,这不仅反映在广义的政界、社交界等社会层面,而且反映在最亲密的家庭关系中。
(3)艺术特征:A、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富于变化,或客观描述,或转述故事,或深入人们的情感中探讨。
B、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与物质化的社会环境水乳交融。
C、作品文本的相互交织。
《人间喜剧》的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会在多部作品中出现,人物的命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因而众多作品相互勾连,构成一部完整的社会生活的记录。
如《高老头》中鲍赛昂夫人的凄凉结局、拉斯蒂涅的飞黄腾达。
D、写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突出金钱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疯狂喧嚣。
《萨拉辛》二、《高老头》分析([法]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一、作品背景与主要内容介绍当时的法国现实是,资产阶级已经获得彻底的胜利,而贵族阶级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这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重要基础即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绝对地位,支配着各种社会关系,并且渗透在人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中。
《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现了金钱的罪恶与对人类美好感情与人性的腐蚀作用。
二、作品简介作品中有着两条线索,一条是高老头的命运正由盛转向衰败,另一条是拉斯蒂涅正步步高升,但展现的是相同主题。
拉斯蒂涅为高老头奔走于两地之间,作品通过他的奔走将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凸现法国巴黎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
从代表着法国社会底层的缩影的伏盖公寓,到法国的上流社会人人趋之若骛的地方鲍赛昂夫人的门庭和舞会;从社会的底层人物伏盖公寓中住客之间的关系,到贵族与银行家的家庭关系,《高老头》描写得详尽细致,淋漓尽致。
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接触使拉斯蒂涅逐步认识到法国社会的本质,即金钱至上,人人为己,但这也使他彻底泯灭的人性的良知。
三、作品主题1、金钱主宰着社会的一切关系2、高老头的沦落意味着,在资本阶级上升时期金钱对社会的统治和金钱至上的原则的冲击下,传统的宗法制家庭伦理关系彻底解体。
四、拉斯蒂涅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塑造高老头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是想通过高老头的命运对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发生重要的作用,让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埋葬了青年人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完成他的“人生三课”(鲍赛昂夫人之课、伏脱冷之课、高老头死亡之课),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成为资产阶级世界里的不择手段的野心家。
第六节第六节哈代与《德伯家的苔丝》分析《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部分一、哈代生平与创作1、哈代(1840-1928)2、14部长篇小说,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分为三类:(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一双蓝眼睛》(1873)、《号兵长》(1880)、《塔上的两个人》(1882)、《心爱的》(1892-1897)(2)“机敏和经验小说”:《计出无奈》《爱塞尔维特的婚姻》(1876)、《一个冷淡的女人》(1881)、《晚餐及其他故事》(1913)(3)“性格和环境小说”:《绿茵下》(1872)、《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林地居民》(1887)、《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等7部。
3、“威塞克斯小说”:十九世纪后期哈代以其家乡威塞克斯的农村地区为背景创作的一系列小说。
作品揭示英国农村的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下走向破产和解体的变化,对当时英国资社会正在确立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宗教制度、道德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进行批判。
作品通过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展现人的自然感情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夹杂着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氛。
作品在艺术上将人物置于感情与理智、幸福与痛苦、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之中,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相互呼应,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诗歌创作:共出版诗集8部。
1904-1908出版史诗剧《列王》。
第二部分一、作品背景简介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自1891年7月问世以来,苔丝这一女性形象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特别是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这部以“一个纯洁女人”作为副标题的作品,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女主人公贞与不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作家通过对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反映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现实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到英国农村,导致传统的宗法制度的解体,在人们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上发生深刻的影响。
二、情节简介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善良,质朴,勤劳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
她向往着真善美,向往着纯洁的爱情。
她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但在17岁时却惨遭阿历克的强暴,从此,苔丝走上了一条与社会习俗、传统道德、公众舆论,与自己苦苦挣扎的坎坷道路。
被迫沦为阿克厉的情妇后,苔丝在丈夫安琪从南美回来寻找她时,愤然将阿克厉杀死,导致自己的毁灭。
三、苔丝悲剧的原因1、外在的社会原因2、内在的性格原因3、命运原因:在一个动荡不宁的时代,人们无法把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对社会和自身命运充满未知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必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对于这样一种生存的困惑,人们只能以不可知的宿命论来予以解释。
作家通过苔丝要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却总是遭受失败甚而毁灭的人生遭际,就是对这种时代情绪的表达。
(大家请注意这与古代希腊悲剧中的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对人类命运主宰的区分。
)第七节普希金(1799-1837)一、生平与创作1、皇村学习期间2、1817—1821政治抒情诗:《自由颂》《乡村》《致恰阿达耶夫》(1)自由颂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底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听啊,振奋起来,觉醒!唉,无论我向哪里望去——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铁掌,对于法理的致命的侮辱,奴隶软弱的泪水汪洋;到处都是不义的权力在偏见的浓密的幽暗中登了位——靠奴役的天才,和对光荣的害人的热情。
要想看到帝王的头上没有人民的痛苦压积,那只有当神圣的自由和强大的法理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法理以坚强的盾保护一切人,它的利剑被忠实的公民的手紧握,挥过平等的头上,毫无情面。
只有当正义的手把罪恶从它的高位向下挥击,这只手啊,它不肯为了贪婪或者畏惧,而稍稍姑息。
当权者啊!是法理,不是上天给了你们冠冕和皇位,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但该受永恒的法理支配。
啊,不幸,那是民族的不幸,若是让法理不慎地瞌睡;若是无论人民或帝王能把法理玩弄于股掌内!关于这,我要请你作证,哦,显赫的过错的殉难者,在不久以前的风暴里,你帝王的头为祖先而跌落。
在无言的后代的见证下,路易昂扬地升向死亡,他把黜免了皇冠的头垂放在背信底血腥刑台上;法理沉默了——人们沉默了,罪恶的斧头降落了……于是,在带枷锁的高卢人身上覆下了恶徒的紫袍。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人人会在你的额上读到人民的诅咒的印记,你是世上对神的责备,自然的耻辱,人间的瘟疫。
当午夜的天空的星星在幽暗的涅瓦河上闪烁,而无忧的头被平和的梦压得沉重,静静地睡着,沉思的歌者却在凝视一个暴君的荒芜的遗迹,一个久已弃置的宫殿在雾色里狰狞地安息。
他还听见,在可怕的宫墙后,克里奥的令人心悸的宣判,卡里古拉的临终的一刻在他眼前清晰地呈现。
他还看见:披着肩绶和勋章,一群诡秘的刨子手走过去,被酒和恶意灌得醉醺醺,满脸是骄横,心里是恐惧。
不忠的警卫沉默不语,高悬的吊桥静静落下来,在幽暗的夜里,两扇宫门被收买的内奸悄悄打开……噢,可耻!我们时代的暴行!像野兽,欢跃着土耳其士兵!……不荣耀的一击降落了……戴王冠的恶徒死于非命⑩。
接受这个教训吧,帝王们:今天,无论是刑罚,是褒奖,是血腥的囚牢,还是神坛,全不能作你们真正的屏障;请在法理可靠的荫蔽下首先把你们的头低垂,如是,人民的自由和安宁才是皇座的永远的守卫。
1817查良铮译(2)致恰阿达耶夫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在等候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呈现给我们的祖邦!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1818戈宝权译3、1821-1824派遣南方:大量抒情诗和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抒情诗:《致大海》致大海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