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齿轮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5
齿轮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齿轮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齿轮的定义:齿轮是一种用于传递转动的机械元件,它由一组齿数相等、剖面相同的齿排列在轮轴上。
2. 齿轮的作用:齿轮主要用于传递转矩和旋转速度,通过齿轮传动可以改变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和转矩。
3. 齿轮的分类:齿轮可以根据齿轮的齿数和齿形来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直齿轮、斜齿轮、蜗杆齿轮等。
4. 齿轮的主要参数:齿轮的主要参数包括模数、齿数、齿宽、压力角等。
这些参数对齿轮的传动效果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5. 齿轮的传动比:齿轮传动比是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可以通过齿轮的齿数比来计算。
6. 齿轮的啮合问题:齿轮的啮合是指两个齿轮齿面相互接触和传递转动的过程,啮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啮合角和啮合系数等问题。
7. 齿轮的设计原则:齿轮的设计需要考虑传动效率、噪音、强度等因素,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8. 齿轮的制造工艺:齿轮的制造工艺包括锻造、车削、滚齿等,不同的工艺对齿轮的精度和强度有不同的要求。
9. 齿轮的润滑和维护:齿轮在运动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润滑和维护,以
保持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10. 齿轮的应用:齿轮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领域,如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也用于其他领域如机械工具、钟表等。
机械原理齿轮啮合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运动来传递动力和扭矩。
在机械原理中,齿轮的啮合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其相关的机械原理。
1. 齿轮的类型齿轮可以分为直齿轮、斜齿轮、园柱齿轮、锥齿轮和蜗杆齿轮等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齿轮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2. 啮合传动原理齿轮的啮合传动原理是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和扭矩。
在啮合过程中,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和齿轮啮合面的接触性能等因素会影响传动效果和传动特性。
3. 齿轮啮合的计算齿轮啮合的计算是为了确定齿轮的尺寸和传动特性。
计算包括齿轮的模数、齿宽、齿数比、节圆直径等参数的确定,以及齿轮啮合传动的效率和扭矩的计算等内容。
4. 齿轮的设计齿轮的设计是根据具体的传动需求和工作环境来确定齿轮的型号、材料和加工工艺等。
设计需要考虑齿轮的载荷、传动比、传动效率、噪音和寿命等因素。
5. 齿轮的制造和加工齿轮的制造和加工是将设计好的齿轮图纸转化为实际的零件和组装件的过程。
加工齿轮需要考虑齿轮材料、齿轮加工工艺和齿轮精度等因素。
6. 齿轮的润滑和维护齿轮的润滑和维护是保证齿轮传动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润滑可以采用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方式,维护则包括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润滑剂等工作。
7. 齿轮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在使用过程中,齿轮可能会出现故障,如齿面磨损、断齿、齿面剥落等。
通过故障分析和排除,可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总结:机械原理中的齿轮啮合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齿轮设计、制造、加工、润滑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了解齿轮的啮合原理及相关的机械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为机械设计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合理设计和使用齿轮可以提高机械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齿轮的啮合原理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机械原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齿轮一、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是一种常用的传动装置,用于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另一个轴或者改变旋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齿轮主要由轮毂、齿圈和齿等组成。
其中,轮毂是齿轮的主体部分,齿圈是由一圈齿组成的部分,齿是齿轮的牙部。
齿轮通过齿面的啮合来实现传动和转速的改变。
二、齿轮的分类齿轮根据其结构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主要包括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齿轮等。
其中,直齿轮是最常见的一种齿轮,它适用于传递旋转运动和改变其速度和方向;斜齿轮则可以传递大功率、大转矩和高速比的旋转运动,常用于车床、机床、轮船等设备;锥齿轮主要用于两轴的交叉传动,通过锥齿轮的啮合实现两轴的传动和角度的改变;蜗杆齿轮适用于大功率、小转速比的传动,常用于机床和起重机等场合。
三、齿轮传动的原理1. 齿轮的啮合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是依靠齿轮的啮合来传递旋转运动。
当两个齿轮啮合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这样既可以传递力矩,又能够实现速度的改变。
2. 齿轮传动的速比和功比齿轮传动的速比是指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一般用n表示。
速比n = n1/n2,n1为驱动轮的转速,n2为被动轮的转速。
功比则是指两个齿轮的磨擦力之比。
3. 齿轮传动的有效传动比齿轮传动的有效传动比是指每个齿轮互相啮合的有效传动比,一般用i表示。
有效传动比i = (z1*z2)/ (z1+z2),其中z1和z2分别为两个齿轮的齿数。
四、齿轮传动的优缺点1. 优点(1)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一般为95%以上;(2)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范围大,能够满足不同转速要求;(3)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强,能够传递大功率和大转矩。
2. 缺点(1)齿轮传动的制造难度大,成本较高;(2)齿轮传动的噪音大,使用时需要做好降噪处理。
五、齿轮的设计与计算齿轮的设计和计算是齿轮传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1)齿轮的啮合角的计算(2)齿轮的模数和齿轮的齿廓计算(3)齿轮的齿数的计算(4)齿轮的传动比的计算(5)齿轮的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的计算六、齿轮传动的应用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和传动装置中,主要包括:(1)机床、车床、磨床、铣床和刨床等机床设备;(2)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车辆设备;(3)起重机、索具、输送机、提升机等物料搬运设备;(4)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输油泵、压缩机等动力机械设备。
机械原理作业齿轮1. 齿轮的基本原理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间的啮合来实现动力的传递和转换。
齿轮传动具有传递能量高效、传递力矩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车辆和工业生产中。
2. 齿轮的分类根据直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齿轮可以分为平行轴齿轮和交叉轴齿轮。
平行轴齿轮是指两个齿轮的轴线平行,常用于平行轴传动;而交叉轴齿轮是指两个齿轮的轴线相交,常用于垂直轴传动。
3. 齿轮的主要参数齿轮的主要参数包括模数、齿数、齿宽和齿廓等。
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和齿数,齿宽则决定了齿轮的强度和传动能力。
齿廓则根据不同的齿轮传动要求选择不同的曲线。
4. 齿轮的工作原理在齿轮传动中,驱动轮的转动将通过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到被驱动轮上。
由于齿轮齿面的接触,驱动轮的转动会引起被驱动轮的转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
这种传递过程中,驱动轮和被驱动轮的转速和转矩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可以通过齿轮的齿数比来计算。
5. 齿轮的应用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机床、船舶、工程机械等。
它可以实现不同转速和转矩的转换,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6. 齿轮传动的优缺点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特性稳定、传动精度高等优点。
同时,齿轮传动也存在噪音大、啮合间隙、需润滑等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求综合考虑其优缺点。
7. 齿轮的维护保养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
主要包括清洁齿轮表面、检查齿轮齿面是否磨损、检查齿轮的润滑情况等。
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传动效果。
8. 齿轮传动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传动的性能,研究人员在齿轮设计和制造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
如采用先进的材料、精密制造工艺和优化的齿轮结构等,以提高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9. 高精度齿轮的应用高精度齿轮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航天器械等领域。
高精度齿轮的制造要求更高,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测量手段来确保其质量。
机械原理齿轮复习总结重合度实际啮合线段与法向齿距(基圆齿距)比值成为重合度即εα=B1B2 / p b≥[εα]εα与模数m无关随齿数z的增多而加大,还随啮合角α'减小、齿顶高系数h a*增大而增大。
α'随中心距变化,a 愈大,α′愈大,εα愈小εα对提高齿轮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有重要意义εγ=εα+εβ=△L+L/p bt 值较大εα=L/p bt端面重合度εβ=△L/p bt轴向重合度正常斜齿的>直齿的用范成法加工齿轮,当加工好的渐开线齿廓又被切掉的现象时称为根切现象连续传动条件εα= B1B2 / p b≥ 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ε= εα+εβ ≥ 1当量齿轮的重合度大于1机构特点标准齿轮:刀具中线和齿轮分度圆相切(不相切为变位)齿轮分度圆永远与节圆重合啮合角永远等于分度圆压力角变位齿轮:(变为修正)正变位—刀具中线和齿轮分度圆相离齿顶圆↑、齿根圆↓负变位—刀具中线和齿轮分度圆相交齿数、模数、压力角、分度圆、基圆、分度圆周节、全齿高不变,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发生改变1.斜齿轮的标准参数面、标准渐开线(刀具面在其法面)均为法面2.渐开线齿形位于端面3.平行轴斜齿轮外齿啮合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2.齿轮分布在锥体上由大端到小端收缩变小。
3.大端面为标准参数面。
4.齿廓曲线为球面渐开线。
1.标准参数面为中间平面(过蜗杆轴线、垂直蜗轮轴线的平面)蜗杆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亦即蜗轮端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为各自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2.蜗杆蜗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根切现象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Z min=2h a* /sin²αα=20º时Z min=17变位齿轮、斜齿轮可小于17Z min=Z vmin·cos³βZvmin为当量直齿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Z min=Z vmin·cosδδ为分度圆锥角产生原因:刀具的齿顶线与啮合线的交点超过了啮合线极限点N1常产生在齿数少、压力角过、小,齿顶高系数大的齿轮。
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0.1本章知识点串讲本章的重点有: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渐开线各局部的名称、符号及标准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的条件;变位齿轮传动的根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斜齿轮﹑蜗轮蜗杆及圆锥齿轮传动的重点是它的啮合传动及设计计算的特殊点等。
【知识点1】齿轮的齿廓曲线一、渐开线的形成二、渐开线的性质当一直线沿半径为rb的圆作纯滚动时,该直线上任一点K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该圆称为渐开线的基圆,直线x-x称为渐开线的发生线,角θK 称为渐开线AK段的展角。
a.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线段长度KN 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AN,即KN = AN。
b.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切于基圆。
c.切点N为渐开线上在点K处的曲率中心,NK为K点处的曲率半径。
d.基圆以内没有渐开线。
e.渐开线的形状仅取决于其基圆的大小。
f.同一基圆上任意两条渐开线间的法向距离相等。
【知识点2】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Prr bωωOOKr 2 ′′r 1 NNK ′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i O P O Pr r 12122121===ωω渐开线齿廓传动的特点:1.啮合线为定直线,啮合点的轨迹线——内公切线线、公法线三线合一2.啮合角为常数,啮合角:啮合线与过节点P 处两内公切线之所夹锐角。
——它等于两齿轮在节圆上角。
3.可分性【知识点3】渐开线各局部的名称、符号及标准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一、齿轮各局部的名称及符号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1.渐开线齿轮的五个根本参数: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形角),齿顶高系数ha *,径向间隙系数c *——亦称顶隙系数。
〔1〕齿数(z)齿数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如:传动比、中心距要求、接触强度等。
〔2〕模数(m)a. 定义:模数的定义为齿距P 与π的比值,即m= P/πb. 模数的意义确定模数m 实际上就是确定周节p ,也就是确定齿厚和齿槽宽e 。
机械原理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和传动方式。
齿轮机构的设计涉及到齿轮的类型、材料、齿轮之间的啮合方式、传动比的计算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结合齿轮机构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齿轮机构的原理齿轮是一种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力与运动的机械传动装置,根据啮合的方式可以分为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与蜗轮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齿轮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传动要求。
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当两个齿轮啮合时,通过齿面的摩擦力和齿与齿之间的啮合,完成力的传递。
根据不同齿轮的大小和传动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2. 齿轮机构的设计要点齿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包括齿轮的类型、材料、齿轮的模数、齿比、啮合传动比的计算等多个方面。
首先,齿轮的类型应根据实际工作条件来选择,例如在重载与高速传动条件下,应选择强度高的齿轮,对于变速传动则需选择适合的变速传动齿轮。
其次,齿轮的材料选择应考虑齿轮的使用环境和传动要求,通常常用的齿轮材料有合金钢、铸铁、黄铜等。
再者,齿轮的模数和齿比的确定是齿轮设计的重要环节。
模数是齿轮上的参数,表示齿轮齿数与分度圆直径的比值,齿轮的模数决定了啮合齿轮的大小、齿数等参数,齿比是用来描述两个啮合齿轮的传动比,齿比的大小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性能。
最后,计算齿轮的啮合传动比也是齿轮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计算齿轮的传动比,可以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传动要求。
3. 齿轮机构的设计流程齿轮机构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传动要求、选择齿轮类型、计算传动比、确定齿轮材料、确定齿轮的模数和齿比、确定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进行齿轮的结构设计等多个环节。
首先,确定传动要求是齿轮机构设计的基础,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传动要求来确定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和齿轮类型。
其次,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根据传动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例如在高速传动条件下选择强度高的齿轮,在变速传动条件下选择适合的变速传动齿轮。
机械原理齿轮机械原理中的齿轮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机械传动元件,它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传动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传动具有传递动力平稳、传动比恒定、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齿轮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齿轮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齿轮的基本原理。
齿轮是利用啮合齿轮的圆周上的齿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
齿轮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啮合的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主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当主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从而实现了动力的传递。
齿轮的传动比取决于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通过不同齿轮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齿轮的结构特点。
齿轮通常由齿轮轮毂、齿轮齿、齿顶圆、齿根圆等部分组成。
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性能,不同的参数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效果。
齿轮的制造工艺一般包括铸造、锻造、车削、磨削等,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耐用性。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齿轮的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机械传动方式。
当主动齿轮转动时,齿轮的齿与从动齿轮的齿进行啮合,从而使从动齿轮也跟随转动。
齿轮传动具有传递动力平稳、传动比恒定、传动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传动装置。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领域。
齿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船舶、飞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
在这些设备中,齿轮传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实现不同转速、不同转矩的传动,满足机械设备的不同工作要求。
总之,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元件,在机械原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齿轮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齿轮传动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传动效率和可靠性,推动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机械原理第七章齿轮一、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功率和运动。
齿轮主要由齿轮齿、齿凹槽和齿轮轴组成。
齿轮有许多种类,如定径齿轮、圆柱齿轮、斜齿轮等。
它们的最主要区别是齿轮的齿面形状不同。
二、齿轮的基本特性1.齿数: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用N来表示。
齿数的大小决定了齿轮的大小和传动比例。
2.模数:模数是齿轮齿面形状的一个参数,它表示齿轮齿顶宽度与齿数的比值。
3.压力角:压力角是描述齿面的一条斜线与齿轴的夹角,通常用α来表示。
4.模数:模数是指齿轮上两相邻齿之间的距离。
5.分度圆直径:分度圆直径是齿轮齿面上任一一个点所在的圆的直径。
三、齿轮的传动特点齿轮传动具有以下特点:1.齿轮的传动效率高:由于齿轮啮合传动是一种交替非连续的传动方式,传动效率较高。
2.从动轴与主动轴的转速与扭矩之间的传递关系是恒定的:根据齿轮的几何关系,从动轴与主动轴的转速与扭矩之间的传递关系是恒定的。
3.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传动比:齿轮传动可以通过改变齿轮的大小和齿数来实现大范围的传动比,使得机械系统具有较大的调速范围。
4.传递的功率大:由于齿轮传动可以通过改变齿轮的尺寸来实现大范围的传动比,因此可以传递较大的功率。
5.结构紧凑,体积小:齿轮传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满足机械系统对体积和空间的要求。
四、齿轮的设计与计算1.齿轮的设计:齿轮的设计主要包括齿形设计和齿间间隙的设计。
齿形设计是指确定齿轮的齿高、齿底等参数,齿间间隙的设计是指确定齿轮齿面副的间隙。
2.齿轮的计算:齿轮的计算主要包括齿轮尺寸的计算和齿轮传动的计算。
齿轮尺寸的计算是根据给定的传动比和功率等参数,计算齿轮的尺寸;齿轮传动的计算是根据给定的齿轮传动系统参数,计算齿轮传动的效率、转速、扭矩等参数。
齿轮的设计和计算是齿轮传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使用性能。
五、齿轮的啮合与接触齿轮的啮合是指两个齿轮的齿面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