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数据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8.00 KB
- 文档页数:29
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表、字段、索引、约束等;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3. 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能够完成简单的数据库设计;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管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Oracle SQL Developer等工具进行数据库操作;2. 能够编写基本的SQL查询语句,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原则,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数据库;4. 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基本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4.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结合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数据库物理结构- 数据库逻辑结构- 数据库内存结构3. SQL语言基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控制语言(DCL)4. 数据库表操作-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表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5. 约束和索引- 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索引的概念、类型和创建方法6.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事务的概念、特性及管理8. 实践操作- Oracle SQL Developer工具的使用- SQL语句编写和调试- 数据库设计案例分析与实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Oracle数据库概述(1课时)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课时)3. SQL语言基础(4课时)4. 数据库表操作(4课时)5. 约束和索引(2课时)6. 数据库设计(4课时)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3课时)8. 实践操作(6课时)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大型数据库(Oracle)实验指导指导老师:郭景娟适用班级:信B1071/722011年8月25日制定实验一Oracle安装与维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Oracle 10的安装方法2.了解并掌握测试安装好的Oracle 10g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软件下载Oracle公司针对个人学习之用提供免费的学习版本,可直接到Oracle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免费下载。
2.安装步骤(1)运行setup.exe,出现“Oracle Database 10g安装”画面。
(2)“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指定文件位置”,设置源“路径”、“名称”和目的“路径”。
(3)“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选择安装类型”,选择安装类型。
(4)保持默认值,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选择数据库配置”,选择数据库配置。
(5)保持默认值,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指定数据库配置选项”,指定“全局数据库名”和“SID”,对这两个参数的指定一般相同,例如:oract。
也可以将“全局数据库名”设置为域名。
例如:如果选择“创建带样本方案的数据库,OUI会在数据库中创建HR、OE、SH等范例方案(sample schema)(6)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选择数据库管理选项”。
(7)保持默认值,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指定数据库文件存储选项”。
(8)保持默认值,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指定备份和恢复选项”。
(9)保持默认值,单击“下一步”,进入“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指定数据库方案的口令”,对不同的帐户设置不同的口令。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大型数据库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库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大型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包括大型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中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大型数据库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大型数据库技术》一书,该书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学生自学和参考。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大型数据库系统》等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视频、PPT演示和案例分析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使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等,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教学讲稿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的同时,熟练掌握Oracle11g的基本应用和操作;熟练使用SQL 语言;熟练掌握PL/SQL编程和存储过程;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实验课程要求部分:要求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以Oracle11g为实验环境,掌握相关实用工具的使用,完成要求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编程,熟悉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流程和基本技巧。
二、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三、教材、讲义及参考书《Oracle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作者:陆云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6月四、评分依据1、实验预习和表现: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
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题目、程序清单、运行结果、实验小结。
以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开发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系统,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oracle,并提高实际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和实际水平,教师出实验考试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五、实验项目实验一:Oracle11g的安装、使用和卸载实验目的1.熟悉Oracle11g的安装过程、参数配置、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
2.熟悉对DBMS-Oracle11g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常用操作,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
3. Oracle11g的卸载。
4.在实验室搭建实验环境。
5. Oracle11g Oracle Enterprise Database Manager、SQL*PLUS的基本操作。
《大型数据库技术》实验教案单位:计算机学院教师:易明时间:2015.9课程名称大型数据库技术使用教材 oracle 10g数据库管理应用与开发标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马晓玉专业班级计算机学院网络13级授课时数共42课时(理论:32课时,实验:10课时)授课教师易明授课时间2015学年下学期主要参考文献《oracle教程与实验》胡明庆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大型数据库技术实验总学时数 42 其中:理论课学时 32 实验(实习)学时10使用教材Oracle10g数据库管理应用与开发标准教程马晓玉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周次教学内容(含理论和实践)学时作业布置11 SQL*PLUS练习 2 完成实验报告12 Oracle数据库开发环境下PL/SQL编程 2 完成实验报告13 PL/SQL触发器 2 完成实验报告14 PL/SQL存储过程 2 完成实验报告15 Oracle安全管理 2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一SQL*PLUS练习(2学时)【实验目的】(1) 了解Oracle的工作环境和基本使用方法。
(2) 练习标准SQL的数据操作,查询命令及其查询优化。
(3) 学会使用高级SQL命令,排序、分组、自连接查询等。
(4) 学会使用SQL*PLUS命令显示报表,存储到文件等。
【实验内容】一、准备使用SQL*PLUS1.进入SQL*PLUSC:\SQLPLUS2.退出SQL*PLUSSQL>EXIT3.显示表结构命令DESCRIBESQL>DESCRIBE emp使用DESCRIBE(缩写DESC)可以列出指定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各字段的字段名以及类型、长度、是否非空等信息。
4.使用SQL*PLUS显示数据库中EMP表的内容输入下面的查询语句:SQL>SELECT * FROM emp;按下回车键执行查询5.执行命令文件START或@命令将指定文件调入SQL缓冲区中,并执行文件内容。
课程号:XXXXXXX开课院部:XXXX学院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教师:青椒小助手
院部:
2023年7月
说明
一、教案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使用前通常经过系部、学院两级试教审批,改革课、新开课必须经过系(部)试教审批,学院组织对重点课程进行试教审批。
试教未通过、审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用于授课。
二、教案的编写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区分教学对象、课程类别、教学内容等进行编写,应体现任课教师的风格。
不同教学班次应使用不同的教案。
三、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情况、新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及时补充、修改或重新进行教案的编写,以保持教学活动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四、教案中每次课后应有留给学生的作业(如思考讨论题、学生应查阅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小结等。
课程结束后教案的教学后记中应有课程总结(包括基本情况、好的方面、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意见建议等内容)。
五、授课过程中,教案由教师本人负责保管,授课使用结束后由教研室指定专人于每学期结束前统一送至教学档案室存档。
教案审批表
2023~2024学年度第X学期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I)创建视图并查询数据。
(2)预习:项目六。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1e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方案。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Oracle数据库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服务于专业核心技能“大型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数据库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的培养。
主要介绍Oracle的安装与配置、Oracle的系统结构及其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库及其模式对象的创建与管理、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等操作、数据库的安全体系及实现方法、PL/SQL语言及其应用开发等,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编程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但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能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管理方法,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数据库编程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岗位(如软件开发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网页设计师等)的操作技能与基本职业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开发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1、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正确设计关系型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Oracle的系统结构及主要工具的功能与作用,Oracle的各种数据库模式对象的概念,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保护措施。
3、熟练掌握PL/SQL数据库编程的原理与方法,如存储过程、函数和触发器的作用及其创建和调用的方法。
(二)实践方面1、能熟练使用Oracle的相关工具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和各种模式对象。
了解数据库管理员(即DBA)的工作。
2、能熟练使用SQL*PLUS,能利用简单或复杂的SELECT查询语句来检索数据库中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
3、能正确运用PL/SQL进行数据库编程,如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创建、触发器的创建,并学会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基本要求:1、本课程应以上机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习实践时间,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了解Oracle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管理工具,学会使用Oracle管理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Oracle教案一、引言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或B/S体系机构的数据库之一。
作为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具有数据安全、完整性、一致性、并发性、易用性、可移植性、可调整性、高性能等特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Oracle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及高级应用,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2.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启动与关闭等基本操作。
3.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4.熟悉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确保数据安全。
5.了解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技巧,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
6.掌握Oracle数据库的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库安全。
三、教学内容1.Oracle数据库概述(1)Oracle数据库发展历程(2)Oracle数据库特点(3)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1)安装环境准备(2)Oracle数据库安装步骤(3)Oracle数据库配置3.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1)启动与关闭数据库(2)创建、修改、删除用户(3)创建、修改、删除表空间(4)创建、修改、删除表(5)创建、修改、删除索引(6)创建、修改、删除视图4.SQL语句应用(1)数据查询(2)数据插入、更新、删除(3)事务处理(4)子查询与连接查询5.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1)备份类型及策略(2)冷备份(3)热备份(4)逻辑备份与恢复6.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1)SQL优化(2)索引优化(3)存储过程优化(4)数据库参数调整7.Oracle数据库权限管理(1)用户权限管理(2)角色权限管理(3)系统权限与对象权限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方法等。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大型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如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等。
(3)了解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如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等。
(4)熟悉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等。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
(2)具备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3)学会使用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
(4)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数据库设计方法: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等。
3.大型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等。
4.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访问接口、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等。
5.数据库性能优化:索引、查询优化、事务处理等。
6.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安全策略、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型数据库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228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型数据库技术/Large Scale DataBase Technology课程类别:选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ORACLE经典教程,百度百科2.秦靖,刘存勇.程序员书库:Oracle从入门到精通(视频实战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后进一步提高对大型数据库技术的理解及提高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环境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后台编程高手或ORACLE的DBA。
对实际从事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的程序开发有较好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为实际参与大型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积累。
在从事大型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时,能对采用什么样的DBMS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对后台程序的结构及前台的开发工具也能给出自己的主意。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本课程是数据库系列课程之一,也是综合编程训练的主要技术课程,共32学时,含讲课22学时,上机10学时。
课程是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相结合、重在实际应用技术的掌握,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练,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课外时间自己做实验。
最终不但要求掌握基于大型数据库环境如Oracle的基于SQL编程与基于PL/SQL的编程,还需要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及并发控制的实现技术,并掌握数据库的维护与性能调优等实际应用技术。
上课时老师需要边讲演示,上机时指导老师需要辅导并检查学生的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当场测试),学生需要在实验前有较好准备。
具体要求:1.较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各类主要的商业化大型数据库的特点与适用性,了解开源的、嵌入式的DBMS及内存DBMS。
了解应用系统前台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及平台,了解典型有企事业单位的DBAS的特点,了解DBMS的内部结构及ORACLE运行环境的搭建。
《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进程表总计学习课时为15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5 课时,实验课时为75 课时,适用专业:《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软件开发专业教材:《Oracle 11g 数据库管理应用与开发》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任务《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是我院新华---软件开发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能够初步学会分析、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操作,从而为软件开发应用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库技术打下基础。
初步掌握oracle数据库的操作。
训练学生进行复杂数据库设计,使学生编写出构清楚、正确易读的pl/sql 程序,基本满足软件开发对数据库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第1章Oracle 11g简介[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4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 课时,实验课为1 课时(教学要求)了解oracle的历史了解关系数据库的逻辑模型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规范理解什么是网格技术了解oracle的应用结构掌握正确安装oracle 11g数据库的步骤掌握使用sql*plus连接数据库(教学内容)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1.1数据库系统与关系数据库1.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模型1.3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规范2、oracle数据库与网格技术2.1网格技术2.2 oracle网格体系结构3、oracle 11g for windows的安装与配置4、oracle 11g的管理工具4.1 使用sql*plus4.2 使用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4.3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作业与实验)课后习题安装oracle 11g使用sql*plus命令第2章Oracle体系结构[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掌握oracle实例与数据库了解主要后台进程的作用理解oracle数据库中数据字典的作用(教学内容)1,Oracle体系结构概述2,逻辑存储结构3,物理存储结构4,实例的内存结构5,实例的进程结构6,数据字典(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3章管理oracle数据库[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参数文件的类型,常用的参数了解创建参数文件,显示和设置初始化参数文件掌握启动、关闭数据库的步骤了解各种关闭数据库的方式掌握启动与关闭数据库服务(教学内容)1,管理初始化参数1.1常用初始化参数1.2初始化参数文件1.3创建初始化参数文件1.4显示和设置初始化参数文件2,启动数据库与实例2.1启动数据库的步骤2.2启动模式2.3转换启动模式3,关闭数据库与实例3.1数据库的关闭步骤3.2正常关闭方式3.3立即关闭方式3.4事务关闭方式3.5终止关闭方式4,数据库的特殊状态4.1静默状态4.2挂起状态(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4章Sql*plus命令[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理解sql*plus的运行环境掌握基本的运行环境设置掌握help、describe,prompt、spool命令的使用掌握使用column命令格式化查询结果掌握缓存区命令的使用(教学内容)1.Sql*plus的运行环境1.1使用set语句选项1.2设置运行环境示例2.sql*plus命令2.1Help命令2.2Describe命令2.3Prompt命令2.4Spool命令3.格式化查询结果3.1.Column命令(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5章Sql语句基础[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24课时,其中理论课为12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教学要求)掌握使用select语句检索数据掌握多表查询掌握oracle中的各种函数掌握正规表达式的使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控制oracle中的事务处理(教学内容)1,用户模式a)Scott模式b)Hr模式2,Select语句的用法a)检索单表数据b)过滤数据c)排序数据d)多表检索3,函数的使用a)字符函数b)数学函数c)时间和日期函数d)转换函数e)统计函数f)分组技术4,子查询a)子查询的概念b)单行子查询c)多行子查询d)关联子查询5,操作数据a)插入数据b)更新数据c)删除数据6,Oracle事务处理a)事务的基本概念b)事务控制(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6章Pl/sql编程基础[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3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7课时(教学要求)理解pl/sql与sql的区别掌握pl/sql程序的结构掌握在pl/sql程序中应用各种变量掌握在pl/sql程序中使用条件语句掌握在pl/sql程序中使用循环语句掌握游标的使用掌握pl/sql程序的异常处理(教学内容)1、pl/sql概述2、变量与数据类型1.pl/sql变量的声明2.%type变量3.复合变量3、条件语句1.if---then2.if---then---else3.if---then---elsif4.case4、循环语句1.loop---end loop循环2.while 循环3.for 循环5、游标的使用1.隐式游标2.显式游标3.游标for循环6、异常处理1.预定义异常2.非预定义异常3.用户定义的异常(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7章存储过程、触发器和程序包[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3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7课时(教学要求)掌握oracle存储过程的创建和调用掌握触发器的定义和使用掌握程序包的定义和使用(教学内容)1,存储过程a)创建存储过程b)参数c)默认值d)过程中的事务处理2,函数3,触发器a)触发器概述b)语句级触发器c)行级触发器d)Instead of 触发器e)用户事件触发器4,程序包a)程序包规范b)程序包主体c)重载(作业与实验)编写个实现分页的存储过程第8章管理表[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定义表的结构了解oracle表的特性掌握修改表掌握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掌握设置各个完整性约束的状态掌握在表中使用大对象类型(教学内容)1,创建表a)表结构b)创建表c)表特性2,修改表a)增加和删除字段b)更新字段c)重命名表d)改变表的存储表空间和存储参数e)删除表定义f)修改表的状态3,定义和管理数据完整性约束a)非空约束b)主键约束c)唯一性约束d)外键约束e)禁止和激活约束f)删除约束4,使用大对象数据类型(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9章索引与索引组织表[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其中理论课为6时,实验课为6时(教学要求)理解索引的概念掌握建立索引的方法掌握修改索引的方法(教学内容)1,索引基础2,建立索引a)建立B树索引b)建立位图索引c)建立反向键索引d)基干函数的索引3,修改索引a)合并索引和重建索引b)删除索引c)显示索引信息4,索引组织表a)索引组织表与标准表b)修改索引组织表(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0章其他模式对象[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6课时(教学要求)理解分区表掌握使用外部表查询数据掌握临时表的使用理解什么是簇和簇表掌握创建索引簇和散列簇掌握使用视图、序列、同义词(教学内容)1,管理表分区与索引分区a)分区的概念b)建立分区表c)修改分区表d)分区索引和全局索引2,外部表a)建立外部表b)处理外部表错误c)修改外部表3,临时表4,簇与簇表a)索引簇b)散列簇c)显示簇信息5,管理视图a)创建视图b)管理视图6,管理序列a)创建序列b)修改序列7,管理同义词(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1章控制文件与日志文件的管理[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6课时(教学要求)了解控制文件的用途理解控制文件的内容了解日志文件的用途掌握对日志文件的基本管理理解归档的概念掌握切换数据库到归档模式会使用logminer分析日志文件(教学内容)1,管理控制文件2,管理重做日志文件3,管理归档日志4,查看日志信息(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2章管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表空间的建立方法掌握改变表空间状态的方法掌握扩展表空间的方法掌握管理数据文件的方法掌握对undo表空间的管理(教学内容)1,建立表空间2,维护表空间3,管理数据文件4,管理undo表空间(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3章用户权限与安全[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验课为6课时(教学要求)理解用户与模式掌握创建用户,修改用户掌握管理用户会话理解配置文件profile掌握管理系统权限与对象权限掌握管理自定义角色(教学内容)1,用户和模式2,管理用户a)创建用户b)修改用户c)删除用户3,资源配置profile4,管理权限5,管理角色(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4章导出与导入[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了解expdp和impdp的作用使用数据泵导出工具expdp使用数据泵导入工具impdp使用expdp和impdp移动表空间使用sql*loader加载外部数据(教学内容)1,expdp和impdp简介2,expdp导出数据3,impdp导入数据4,sql*loader导入外部数据(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4章备份与恢复[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3课时,实验课为3课时(教学要求)Oracle数据库备份概述备份原则备份和恢复策略恢复管理器rmanRman备份,数据库恢复维护rman(教学内容)1,备份与恢复概述2,Rman概述3,使用rman备份数据4,Rman完全恢复5,Rman不完全恢复6,维护rman(作业与实验)本章示例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