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务员的进入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819.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四章公务员的进入机制第四章公务员的进入机制公务员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执法、监察、公共事务等工作的员工,他们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我国建立了一套公务员的进入机制。
本章将从公务员招录、培训以及晋升三个方面,探讨公务员进入机制的运作。
一、公务员招录公务员的招录是确保人员选拔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
我国公务员招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进行,以遴选人才为目的,无视性别、民族、宗教等因素。
具体招录流程如下:1.1 考试报名公务员考试以全国统一考试为主,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
考生需要根据官方发布的考试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线报名,并缴纳相应的报名费用。
1.2 笔试公务员笔试一般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等科目。
笔试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是初步选拔的重要依据。
1.3 面试笔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参加面试环节。
面试一般通过个人面谈、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4 考察和体检面试合格的考生将进行考察和体检,以验证其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身体健康状况。
1.5 公示和录用考生经过考察和体检合格后,根据综合成绩进行公示和录用。
录用公告会发布在官方网站上,公示时间一般较长,以确保公平和公正。
二、公务员培训公务员的培训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公务员培训主要包括基础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2.1 基础培训新招录的公务员入职后,会接受为期一定时间的基础培训。
该培训旨在传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职业道德、行政工作流程等基础知识,并培养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技能。
2.2 岗位培训公务员根据所在职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
这种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务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能力和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3 继续教育公务员进入后,需要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浅析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问题【摘要】我国一直致力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地被暴露出来。
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谈起,通过对具体法条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来试图找寻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法;队伍建设;现状;对策一、落实录用的相关规定,对公务员队伍的进入严格把关目前我国《公务员法》中对于公务员录用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章,其中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根据这两条的规定可以得出,各级党政机关录用初级人员,一律实行考试录用的办法,而且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任何机关不得违法进人。
在资格方面,根据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所以在报考时应对参考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避免某些不符合资格的人员成为漏网之鱼;同时在考试时应秉持“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二、严格执行关于回避的规定,避免公务员队伍中出现利益团体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应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有关回避的规定,真正做到用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
根据第六十八条至第七十条,我国《公务员法》主要在任职、地域、公务三个方面对回避作出了规定。
从任职回避方面来说,《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专业第四章 录用第一节 录用的含义与意义第二节 录用的资格条件及原则第三节 录用考试第四节 录用的主管部门与程序第一节 录用的含义与意义公务员管理的启始环节就是公务员的录用,或称公务员的“进口”管理。
一、录用的含义公务员录用,是指根据公务员法规定,按照法定的标准与条件,经过规定的程序,面向社会,通过竞争性考试与考察方式,择优选拔机关中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P89(单选)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形成于英国:P89(单选)二、我国公务员录用的意义:P90(简答)1.有利于为国家机关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高政府治国理政的水平;2.有利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3.有利于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录用的资格条件及原则一、资格条件:(一)公务员录用的基本条件:P90(单选、多选)(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十八周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影响正常活动的传染性疾病或慢性疾病不可,一般的残疾人不影响工作的可以。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在我国,根据教育事业的现状,报考公务员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报考中央和省级公务员一般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但特殊情况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P91(单选)(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特殊资格条件,必须经中央或省级录用主管部门批准认可,才能有效,以防止滥设特殊条件,破坏录用考试的公平竞争原则。
(二)公务员录用的限制性条件凡具有这些否定性资格条件所列情况之一者,即被认为不能报考公务员。
P91(单选、多选、简答)(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二、录用原则:P92(一)公开考试原则;(二)平等竞争原则;(单选)平等,是指公民参加录用考试的法律地位的平等,凡具有应试资格的公民均可报考。
第四章公务员考录制度一、公务员任用制度1、公务员任用的内涵广义的任用包括:非公务员任用为公务员;公务员系统内部的任免、提升、降级等。
狭义的任用专指非公务员进入公务员系列的初次任职。
2、公务员任用的形式选任制:以选举方式任用公务员委任制: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聘任制:通过契约定期聘用人员考任制:通过考试选拔任用对象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内涵国家行政机关为补充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方法,择优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一种人事制度。
录用范围限定;依法进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
2、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意义它是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选拔优秀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它是确保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
它是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3、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历史沿革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具有现代意义的考录制度则源于英德。
4、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录用干部的工作上,主要实行由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和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有计划地从社会吸收部分人员。
这些做法与当时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吻合,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总体来讲,存在录用标准不统一、人才选拔视野不开阔、缺乏竞争和公开监督等弊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列重要的改革思想,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家机关干部的考试录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制定颁布的《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首次提出了考试录用的要求。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强调¡°凡进入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应当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
1988年7月国务院新组建的人事部,具体负责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录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第三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公务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违反党纪国法,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条公务员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
第二章公务员的录用第六条公务员的录用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确保选拔优秀人材进入公务员队伍。
第七条公务员录用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有任何歧视。
第八条公务员招录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制定招录计划,明确招录的职位、数量和条件。
第九条公务员招录应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等方式进行,确保招录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第十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充分考虑应聘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录用人选。
第十一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资格审查制度,确保应聘者的资格符合招录条件。
第十二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考试制度,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第十三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面试制度,确保面试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第三章公务员的管理第十四条公务员的管理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
第十五条公务员应当接受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十六条公务员应当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变更工作岗位。
第十七条公务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第十八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旷工旷岗。
第十九条公务员应当廉洁奉公,不得收受贿赂,不得违规经商,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公务员制度》章节简答题(全)Normal 0 7.8 磅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第一章公务员制度的产生1. 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答:(1)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2)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3)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起促进作用。
2.我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原因?答:(1)市场经济需要职业化、高素质的人才;(2)我国原有干部人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原因?答:(1)从经济上看,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从政治上看,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正常政治的需要(3)从管理方式变革上看,公务员制度适应了资产阶级保持局面稳定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4.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答:(1)坚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继承和发展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优良传统,并吸收和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
(3)学习和借鉴国外人事管理的有益经验和科学做法。
5.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的继承?答:(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5)坚持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
6.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有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答:(1)实行分类管理体制;(2)实行激励竞争机制;(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4)实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5)法制化管理体制。
第二章公务员义务与权利1. 规定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意义?答:(1)有利于形成一支优化、廉洁、稳定、高效的公务员队伍;(2)既是对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有力约束,也是对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有力保障;(3)有利于实现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
2. 规定公务员义务的原则?答:(1)违法必究原则;(2)平等原则;(3)服务与稳定原则。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保障公务员依法履职,做好各项工作,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四)具有必要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五)具备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六)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
第三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能上能下、事业有成、公正廉洁的导向。
第四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当注重实绩,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相结合。
第五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当注重公平竞争,防止任人唯亲、任人唯才的倾向,保障公务员的平等机会。
第六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公务员行为准则,恪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忠诚履职,勤勉尽责,依法行政,服务人民。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第七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八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根据岗位的要求,综合考察应试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第九条公务员的选拔可以采取笔试、面试、考察等方式,其中笔试和面试成绩应当占主要比重。
第十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实行资格审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应试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应试人员不得参加考试。
第十一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实行成绩合格制度,对考试成绩合格的应试人员进行面试或考察,成绩不合格的应试人员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第十二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实行综合评定制度,对面试或考察合格的应试人员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
第十三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实行公示制度,对入围人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实行体检制度,对综合评定合格的应试人员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