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影的功能之表意功能
- 格式:docx
- 大小:133.05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题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6、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与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的区别是什么?7、一般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和叙事特点是什么?8、影视艺术作品生产和制作的一般过程。
9、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区别是什么?分析题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4、试述影视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5、怎样正确看待纪录片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名词解释(共10分)杂耍蒙太奇长镜头理论新好莱坞情景喜剧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选做4题)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三、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0分)电影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纪录,所以蒙太奇理论是违背电影本质的。
四、论述下面的问题(任选2题共40分)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杂耍蒙太奇用尺数较短的镜头作闪现式切分。
长镜头理论巴赞理论的简单称谓。
指原则上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尊重,对时间空间完整性的尊重。
新好莱坞相对于经典好莱坞而言的,指60—70年代好莱坞调整策略之后出现的一批青年导演以及他们制作的面向年轻一代观众的“反传统”电影。
情景喜剧是美国电视剧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以30分钟为一个单元的系列喜剧。
第七单元: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教学目标:一、通过赏析优秀电影,理解色彩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二、在日常生活的摄影、视频拍摄中能够用不同的色彩正确表达情感。
三、通过赏析优秀电影及实践拍摄,提升学生的色彩修养和审美品味。
教学过程:一、题解电影艺术中,导演就如同一个手持彩虹凌空的舞者,尽情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多彩世界,在很多电影作品中,色彩已不仅是电影画面图像的构成要素,而且常被一些导演赋予主观化、风格化的文化、情怀等审美意义,从而具有了独特的表意功能。
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了电影独特的艺术世界。
二、色彩相关知识1935年,一部名为《浮华世界》的彩色电影诞生于世,这部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色彩成为电影画面图像的构成要素,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电影人灵活多样地用色彩来反映现实,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主题,表达情感色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不同,不同的色彩具有了不同的寓意,电影就常常通过色彩来体现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塑造人物形象电影中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命运趋势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张艺谋早期作品中的女性,《红高粱》中的九儿、《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色彩主调都是红色,张扬着不屈的本性,无惧地对抗着命运。
(三)构建独特的电影时空影片的时空是对现实生活时空的艺术化处理,即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影片创作者的艺术构想,在构建的过程中,色彩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客观时空的构建中,色彩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真实感与生活气息,让观众忽略了电影艺术的假定性,而将其视为客观现实。
其次,直接的色彩描摹与渲染可以构建风格化的主观性时空。
通过色彩的切换,可以鲜明区分主客观时空,比如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对比强烈,用这两种画面分别代表主客观时空,成为了电影创作者常用的手法。
(四)营造场景氛围、意境影片中,导演或摄影师一般会用一种色彩或几种相近的色彩构成影片的主导色彩,营造影片风格化的场景氛围、意境,如《美丽人生》,影片前半部分男主人公圭多的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快乐的单身汉生活、甜蜜的爱情生活、幸福的家庭生活,无论哪一阶段,圭多以及他身边的人都是那样地开心、快乐与满足。
影视广告编导与制作复习题考试题型:一、填空(10)二、镜头拍摄方法(20)三、名词解释(10)四、影片分析(30)五、按照给定剧本内容改写分镜头。
(30)重点:1、会用影视创意叙事《河上的爱情》(导演)2、掌握影视拍摄技法,设计一组镜头,一场戏的拍摄。
(摄像)3、会剪辑镜头(剪辑)4、会写剧本(编剧)知识点整理一、基本理论1、电影符号理论。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1)影像具有表意性影像的意义不在于再现它所表现的事物,而在于它所代表的符号和其美好的意义。
(2)影像不是一个固定符号,一个能指有不同所指所以,同样一张脸上下文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景和意义。
(3)一个所指可以用不同能指表现比如:痛苦用什么表现?《霸王别姬》(4)人的心里有一个“前逻辑”决定人们对影像世界的建构性理解。
(5)影像符号的镜头内外表意镜头内:通过影像组合表意(蒙太奇)镜头外:人的常识和完形。
(6)电影中没有固定符号编码同样一组符号,在不同上下叙事的关系中,表达不同意义。
比如:流泪一定是痛苦吗?2、电影依靠观众的心理完形来完成叙事。
3、电影叙事。
次叙事:次叙述者是第一叙述者所讲述的第一层虚构世界的组成部分。
再由她来给我们讲述另外一个故事。
前面两大理论从外部,尤其是受众心理、意识为视角,而叙事技巧则从内部,故事本身出发。
(1)什么是话语?话语:陈述的方式,必须以讲述者和聆听者的存在为前提。
(2)电影话语的功能富于双重性:是叙述的建构,同时又把它规定为纯粹的电影构思;让我们体会不到叙事方式,而只是感受到事件本身。
《通天帝国之狄仁杰》与《山楂树之恋》之间叙述上的区别二、镜头与拍摄1、景别:被摄物在镜框中呈现的画面大小。
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特写镜头是观众注意力的具象化。
2、运动形式:镜头拍摄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式。
推、拉、摇、移、跟。
3、拍摄角度:镜头与拍摄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和方向关系。
4、拍摄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平、匀、清。
5、景深:摄取有限距离的景物时,可在像面上构成清晰影像的物距范围。
作业阐述视听语言的结构和各自功能视觉语言主要元素有:景别、角度、景深与纵深、光线、色彩、运动。
◆视觉语言—景别①、景别的主观性:“叫你看什么!”,还是在“随你看什么。
”②、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较小的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较大的景别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
◆视觉语言—角度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主观镜头)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4、刻划人物。
5、剧作作用。
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
7、境界与升华。
◆视觉语言—镜头运动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
2、增加影片的真实感。
3、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
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
◆视觉语言—光线1、渲染环境或场景气氛(营造氛围)环境或场景气氛是指画面整体形象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强烈感觉,是给观众的一种情绪反应,是光中理解画面内容的重要条件。
光线对场景气氛,特别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起重要作用。
《解救姜戈》2、表现人物情绪与心境(表意功能)3、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造型功能)◆视觉语言—色彩电影中的色彩是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感性又理性的东西。
红色—温暖、热情、生命、暴力等。
《红高粱》蓝色—寒冷、幽静、凄凉、孤独等。
《蓝》黄色—高贵、辉煌、神圣、喜悦等。
《满城尽黄金甲》、《阳光灿烂的日子》绿色—生机、舒适、青春、希望等。
《这个杀手不太冷》黑白—阴暗、神秘、诡异、生与死、过去与现在、光明与黑暗等。
《我的父亲母亲》◆视觉语言—景深景深是导演控制画面视觉中心的重要手段。
景深的实质是画面成像的虚实范围。
而观众的注意为容易集中在镜头焦点所在的景物上。
景深和景别景深制约的是纵深维度的视觉范围。
景别制约的是二维平面的视觉范围。
浅焦镜头—特写。
画面信息少,表意相对集中。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景别:被摄主体在屏幕上所占画面大小的不同。
影片《情迷画色》由培根的朋友、艺术评论家Daniel Farson的传记作品《Gilded Gutter Life Of Francis Bacon:The Authorized Biography》改编。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用言语和镜头记录了培根自我放纵的私人生活,如无爱的童年以及他的情人也是他的灵感缪斯乔治·戴尔。
绘画性影像是传记电影中具备艺术家作品特色的影像呈现,将具有艺术家及作品绘画性的元素融于叙事和视听中。
影片《情迷画色》巧妙借助画作“感觉”与人物情感的相似性,将培根的画作和影片叙事线索———二人感情变化相融合,在二人恋情的关键节点融入了培根画作的影子。
从“去具象化”的绘画手法到明确、具象的情感指向,原画被影像赋予独特的叙事意义,而电影空间也从还原画面内容转向对培根原画的读解和对其私人生活的再演绎。
一、去具象化影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流动培根画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去具象化”。
他所追求的是纯粹的感觉,是本能的、生理性的神经系统的刺激。
德勒兹认为培根画作中感觉有两个面,有一面是朝向主体的(神经系统、生命的运动、“本能”、“性格”……),而有另外一面朝向客体(“事实”、场地、事件)。
①这两种感觉在培根的画作中相互流动。
在他1953年所作的《两个人物形体》中,密不透风的沉沉黑幕中,两具拉扯、纠缠的躯体呈现出粗暴的兽性。
培根将自我的性欲体验注入到画作中,呈现出画中人此时此刻来自神经末梢的颤栗、肾上腺素飙升的极致体验。
他用“突兀暴烈的手势”模糊了人物的面容和轮廓以及部分肢体动作,空间的次序感被削弱,图像的叙事感和具象的现实感被瓦解了。
“去具象化”技法的实现将感觉推至主位,不可言状的刺激和沉沦的浓烈感觉充斥在整个画面空间。
感知与被感知实现了感觉的双向流动。
在影片中,一个特写定镜头和一个全景定镜头组成了一段将近10秒钟的绘画性影像。
其参照就是培根极少的几张多人物画之一———《两个人物形体》。
浅析景深镜头的表意功能——以影片《为奴十二载》为例-新闻学浅析景深镜头的表意功能——以影片《为奴十二载》为例马军晖【摘要】景深,是影视创作中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相异。
本文从不同的景深选择出发,结合电影《为奴十二载》分析不同景深镜头在影视表意中的作用,隐喻的不同主题,以期通过对各种景深镜头表意功能的认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景深表意《为奴十二载》景深本来是一个摄影名词,指拍摄某一距离的景物,其前后景物能在像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像的范围。
摄像机中呈现的景深镜头聚焦在拍摄主体上,从拍摄主体到能清晰成像的最近点的空间距离为前景深,从拍摄对象到能清晰成像的最远点的空间距离为后景深,两者共同构成景深。
在影视创作中,景深是除构图之外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镜头表意中重要一部分。
景深镜头把人物和背景或者景物与景物分离开来突出表现某一部分;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相异。
简言之,景深是影视艺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扩展了镜头表意的方法和内涵,增强了影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一、大景深呈现清晰的画面内容,为镜头的表意蓄势大景深镜头在纵深范围内选用了较大的景深,一般将目标呈现的主体及其周围的环境(陪体等)共同清晰呈现出来,构成一幅完整丰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在空间的纵深上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
通常,大景深镜头用于拍摄全景或大全景,展现事物的全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宏大的场面渲染气氛,为接下来表达的情感和呈现的主题蓄势、做铺垫。
俄罗斯著名摄影师科斯马托夫曾说:“运用广角镜头可以容纳更多的空间。
因而使画面构图显得景次更丰富,并可以做到:1、人物和背景元素的形式表现得更加清楚,2、可以在许多情况下,运用线条透视的某种夸张来加强建筑物或其形式的表现力,3、加强所表现的空间纵深的清晰度,4、镜头中的人物走向摄影机或离开摄影机的运动显得更富于表现力。
什么是影视艺术:以声画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影视创作不同于其它艺术创作的特点:两次视觉化。
(1)、演员、服装、道具、场景等,根据文学剧本把故事表演呈现出来,是一次视觉化过程。
(2)、根据导演的意图,摄影机对演出人物场景进行不同方式的取舍,通过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和目光,完成和实现对其的叙事与表意功能。
通过摄影机进行的第二次视觉化,是影视艺术创作区别与其它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电影是梦幻工厂,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电影的构成:1、画面:是最小的单位2、镜头 1)物理学概念上是摄像机的光学原件2)指拍摄时从开机到关机时段内所拍摄的片段3)(通常意义上)指剪辑时每秒钟的画面(蒙太奇)3、场景:在一个空间当中所发生的一段戏4、段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5、电影第一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一、视像性1“看见的世界”。
“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2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人物造型: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第二章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镜头、画面、蒙太奇第一节镜头与画面(详细见附录2:影视艺术概论讲义专题之镜头的技巧)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 [法]阿尔诺·马尔丹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浅析景深镜头的表意功能作者:马军晖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景深,是影视创作中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相异。
本文从不同的景深选择出发,结合电影《为奴十二载》分析不同景深镜头在影视表意中的作用,隐喻的不同主题,以期通过对各种景深镜头表意功能的认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景深表意《为奴十二载》景深本来是一个摄影名词,指拍摄某一距离的景物,其前后景物能在像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像的范围。
摄像机中呈现的景深镜头聚焦在拍摄主体上,从拍摄主体到能清晰成像的最近点的空间距离为前景深,从拍摄对象到能清晰成像的最远点的空间距离为后景深,两者共同构成景深。
在影视创作中,景深是除构图之外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镜头表意中重要一部分。
景深镜头把人物和背景或者景物与景物分离开来突出表现某一部分;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相异。
简言之,景深是影视艺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扩展了镜头表意的方法和内涵,增强了影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一、大景深呈现清晰的画面内容,为镜头的表意蓄势大景深镜头在纵深范围内选用了较大的景深,一般将目标呈现的主体及其周围的环境(陪体等)共同清晰呈现出来,构成一幅完整丰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在空间的纵深上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
通常,大景深镜头用于拍摄全景或大全景,展现事物的全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宏大的场面渲染气氛,为接下来表达的情感和呈现的主题蓄势、做铺垫。
俄罗斯著名摄影师科斯马托夫曾说:“运用广角镜头可以容纳更多的空间。
因而使画面构图显得景次更丰富,并可以做到:1、人物和背景元素的形式表现得更加清楚,2、可以在许多情况下,运用线条透视的某种夸张来加强建筑物或其形式的表现力,3、加强所表现的空间纵深的清晰度,4、镜头中的人物走向摄影机或离开摄影机的运动显得更富于表现力。
”①科斯马托夫所列举的大景深增强画面表现力的各个方面,都使镜头语言更具冲击力,让其中隐喻的内涵及情感直指人心。
电影的表现手法电影的表现手法景别运用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
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
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
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第嶂认识电影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
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 镜头--- 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电影摄影的功能之表意功能人们的审美活动形成人们特定的审美意识,一定的审美意识又指导着人们的审美实践。
任何艺术形式的演变,都离不开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发展。
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决定他以什么态度去观察生活,又以什么方式、用什么技巧、从什么角度去反映生活。
在电影摄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三种造型形态:一是再现造型形态,一是表现造型形态,一是表意造型形态。
最早人们对电影摄影认识到的就是再现形态,这是由纪录功能体现的,它决定了纪实风格的形成(也可称写实风格)。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电影摄影的表现形态,这是在发现摄影的造型功能之后认识到的。
电影摄影向绘画艺术学习,又产生出绘画风格(也可称写意风格。
当然在纪实风格的影片中并不等于不运用造型功能)。
经过电影的深入发展,摄影师又逐渐认识到摄影的表意功能,进而出现了表意造型形态。
表意思维是审美主体意识强化的反映,表意造型形态是这一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它有别于再现和表现的造型形态,是人们对电影摄影自身认识的深入,是一个新的视野,它也可以说是表现与再现造型形态在另一层次上的结合电影摄影的表意功能体现在两层意思上,一层意思是在具体造型形象中包含有比喻作用。
如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拍摄的《四百下》,在造型上强调主观意念,放弃戏剧情节。
小主人公安托万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离家出走。
影片以压抑、昏暗的家庭、少管所和明快宽阔的街道、大海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环境;又把他放在一个巨大的旋转物上旋转,以表示他面对现实无所适从的心态;摄影机跟随他跑出少管所,摇向大海,又转向他逃跑的方向,影片以这些表意性的影像,喻示安托万的主观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感受和对生活的渴望。
这些表意性的镜头成为新浪潮对电影发展的一个贡献;再如《天云山传奇》中反复出现的水车,摄影师选择它一方面要为罗群创造一个工作、生活的古朴环境,以衬托他要在这古老沉睡的山河中为祖国发掘出宝藏的决心,同时也使观众联想到罗群奋斗不息的精神;《晴朗的天空》中出现冰河解冻的镜头,寓意着政治上的解冻。
但它们有的是在蒙太奇连接中起隐喻作用,有的是在一个段落中起寓意作用。
而表意的另一层意思则是从整体造型把握入手,追求其造型整体上的内涵,即表意形态。
像日本影片《鬼婆》描写历史上一个战乱年代,民不聊生。
摄影师从整体造型入手,利用逆光制造大面积的阴影,强反差的画面;摄影机反复表现荒野里狂风暴雨中摇曳的草丛、芦苇、树林,整体造型寓意着恐怖野蛮、饥饿和性饥渴等对人生理与心理的扭曲。
这是表意形态的一个特点。
表意造型形态的另一特点是不注重地理环境、生活背景的逼真、强调意念的真实体现。
如《红色的沙漠》中女主人公因工伤神经受到刺激,影片为强调她的主观意识,把绿色的树、红色的苹果都拍成了灰黑色;为表现刺激性的色彩,不仅采用红色的壁板,连沙漠也被喷上一层红色,从整体造型入手,追求其内涵的体现。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为强调别人强加给女主人公的不存在的印象,造成她的幻觉,影片选择一座迷官似的豪华饭店作背景,院子里阳光下人有影,树没有影;演奏的是种乐器,发出的却是另一种乐器的声音;并常穿插一些高调摄影的画面,使影片表达一种含混的、矛盾的主观意念。
受此影响,我国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采用国画中的“似与不似”,“意足不求颜色似”的表意方法,在甘肃不毛之地拍摄了冀中平原发生的故事,以强调作者的意念。
《黑炮事件》采取与生活拉开距离的造型形式,利用巨型机械与人物、巨型挂钟与室内空间超常规的比例,使观赏者产生视觉失常感;摄影师又运用红色制造一种烦躁、不安、危机感,以突出男主人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公对丢失一颗棋子所引来的一切灾难的迷茫感,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怪诞性。
总之,再现造型形态强调看不见摄影的主体意识,掩饰作者的创作意图,着力再现影像的自然美;表现造型形态虽主张摄影主体意识的表露,但着重用技巧对物质外部结构进行描绘渲染与烘托,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强调形式美;而表意造型形态既要求影像具有真实美和形式美,又要通过真实美与形式美赋予影像以创作者的深刻意念,以使形式转化为内容本身,强化摄影的主体意识表意造型形态在摄影中的突起,标志着审美意识的又一次成熟,它丰富了造型风格,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再现、表现、表意等各种造型形态,不能以孰高孰低来评判,只要与内容结合得好,为群众所接受,就会有生命力,都是装点影坛的鲜花。
当然,它们可以写实风格出现,也可以写意的风格出现,更可以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风格出现。
时代在发展,技术条件在不断改善,今后影片的造型形态无论是再现表现或表意,都不会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它们会向多元化发展,而多种形态的融合将会是今后电影摄影造型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