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 格式:pptx
- 大小:115.35 KB
- 文档页数:39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 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 12800 )千米。
半径约为( 6400 )千米。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地壳)、( 地幔)和( 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 )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 光)和( 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第3课月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2.(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 30 )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
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 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地球在自转)。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单元知识整合1.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过。
2.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例如木拱桥石拱桥、混泥土拱桥等。
5.按照计划,将泡沫塑料、萝卜或其他材料切成小块构件,拼接成拱桥。
6.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7.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8. 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9.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10.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11.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智慧和心血的中国桥梁,浓缩了我国建筑的精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13、梁桥是由(梁)和(桥面)组成的。
14、(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15、梁桥的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的结构。
16、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大)。
17、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拱形)结构。
18、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19.拱桥的底部两端是(拱脚),由(拱座)支撑。
2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1、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桥面下的拱圈。
22、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梯形)和(方形)的小块拼接拱圈。
23、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4.在拼接完拱圈后,我们要做(承重能力)测试。
25.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是(悬索桥)。
26、悬索桥的跨度比较(大),一般建在(山谷中)或(海面上)。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1.为了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让行人、车辆安全通行。
2.桥梁除了要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外,还要方便通行。
3.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4.如果桥面下有梁结构,桥的承重能力更强。
5.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6.拱桥的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7.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8.拱桥都有拱形结构,拱桥由拱圈,拱脚和拱座构成,外形美观。
9.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如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10.石拱桥受材料的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出桥面下的拱圈。
把组成拱圈的石块做成梯形好。
(也可用方块、三角形拼接成拱圈)11.我国建造了许多大跨度的桥梁。
其中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
12.悬索桥都有高高的桥塔和长长的悬索。
13.在古代,人们利用藤、竹等材料吊起桥面。
如今,人们多采用受拉性能更好的钢索作为悬索。
14.斜拉桥也是靠飒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但与悬索桥不同,斜拉桥的桥面是靠桥塔两侧像琴弦一样斜拉的钢索吊起的。
15.列车通过铁路桥梁时,不仅要求桥梁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还要求桥面上的铁轨不能变形,因此铁路桥梁一般设计为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最稳定。
16.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17.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是一座横跨为37米河面的石拱桥。
18∙2: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长四千米。
19.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20.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进行组合,效果不一样。
21.准备两个放大镜,上下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直至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像。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就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瞧到桅杆,后瞧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就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瞧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瞧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就是圆的人,就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就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就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就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就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就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与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就是不就是都就是岩浆?答:不就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与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就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第2课时教学设计弯弯的拱桥拱形结构增加承重能力。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3课时教学设计专题探究:拼接拱桥梯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方形构件拼接的拱圈梯形的构建更容易拼接出一个拱圈,而且承重能力更强。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4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5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桥梁里的框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五三次。
(4)、再拼一个没有悬索的悬索桥。
(5)、向悬索桥添加砝码直至桥面下榻,记录数据,重复三次。
(出示两幅实验图片)2、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分享交流:A 、我发现使用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要远远大于拆除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
B 、悬索的作用是增大悬索桥的承重能力。
4、得出结论: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5、讨论:在悬索桥中,悬索和桥塔分别起了什么作用?(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构交流讨论悬索的作用。
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有悬索的悬索桥承重能力更强,悬索可以支起桥面。
知道悬索和桥塔的作用 课堂小结1、悬索桥的跨度大,主要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组成。
2、桥塔是支撑悬索的主要构件,若干悬索用于吊起桥面,增强桥面的承重能力。
板书巧用悬索使用悬索时,能增大桥面的承重能力,且不易变形。
桥梁里的框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结构能增强框架的稳固程度。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6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与制作:我的小桥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时教学设计科学观察的工具——显微镜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教学设计连一连。
水中有很多微生物。
微生物中既有单细胞的,又有多细胞的。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1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2课时教学设计发霉了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3课时教学设计1、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加工制造出各类发酵食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包括:
1. 水的状态与变化: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沸腾与凝结、水的升华与结晶等知识点。
2. 空气的压力与运动:空气的存在、空气的压力、大气压力的实验和应用、风的形成与风向等知识点。
3. 动产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运动特征、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意义等知识点。
4. 昆虫和带壳动物:昆虫的特征、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带壳动物的特征和种类等知识点。
5. 爬行动物和鸟类:爬行动物的特征和种类、鸟类的特征和种类、鸟类的飞行和繁殖等知识点。
6. 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和重要器官等知识点。
7. 营养和健康:食物的分类和功能、五谷杂粮的重要性、均衡饮食和健康饮食等知识点。
8. 运动和健康:骨骼和肌肉的作用、运动对身体的益处、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等知识点。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防灾减灾和环保:自然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等知识点。
以上仅是五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全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具体的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详细学习。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 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 ( 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逝在海平面,而后桅杆才消逝;(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摄影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一样,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用3 年的时间达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进而直接证了然地球是个球体。
4、 17 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断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 12800 千米,半径约 6400 千米,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 71%,陆地面积占 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大海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 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若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断地球由地壳(6---40 千米)、地幔(约 2900千米)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否是都是岩浆答:不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认识地球内部的状况答:(1)经过地下岩层钻探标原来推断;(2)经过察看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断;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3)依据地震波的流传速度来推断。
第 2 课太阳1.太阳照射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焚烧4 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这样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靠太阳而生计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此中的微生物是依靠地热活动生计的。
最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放大镜)能放大图像。
3、用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物体,能把图像放得(更大),看清更多(更细)。
4、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物)与(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5、直到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观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6、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
8、在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固定装片)、(调整)、(观察)、(收镜)等次序,规范使用。
9、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1、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
12、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13、在这个微小的生命世界中,既有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有一些微小的(多个细胞)生物。
14、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15、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16、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17、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18、常见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蔬菜)发酵制品等。
19、实验题: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请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给下列步骤排序:(3)转动粗准焦螺旋,通过目镜观察,调节反光镜。
(2)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安放显微镜。
(8)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1)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物像大致清晰。
(4)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7)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1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 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2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篇: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半径约为(6400)千米。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第3课月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2.(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
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
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叫(“水球”),也叫(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级)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8、出海的渔船,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地球的表面是弧形)9、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10、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11、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
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1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1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110亿)年,太阳现有的年龄约(5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的“中年时期”。
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1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5、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
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1.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2.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3.2013年12月25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仪从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地球只有朝向太阳的一面被照亮。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转一圈要花约1年时间。
5.将太阳、地球及地球公转轨道的数据按一定比例缩小,再找大小合适的物体在操场上做模拟实验。
6.地球以赤道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当北半球是夏天时,南半球却是冬天7.北极星在北极上空,从北半球看,它总在天空的正北方,所以人们常利用它辨认方向。
8.星空中五颗会移动的星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9.在太阳系中,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则是围绕太阳运转的。
10.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发现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
11. 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
1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影子_ 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
13、白天和黑夜是一种(自然现象)。
14、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15、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17、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17.当北京和悉尼是白天时,纽约却是(黑夜)。
18、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19、天体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0、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可能(不同)。
21、当地轴与光线基本(垂直)时,就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22.地球是按照(自西向东)方向自转的。
2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24、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花约(1年)的时间。
25、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2、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
人们建造各式各样的拱桥。
4、拱桥: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5、悬索桥:桥塔、桥面、缆索、悬索6、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香港昂船洲大桥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7、三角形形状最稳定。
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构成: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安放:保持镜体直立,将其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调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装片。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
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4、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标本。
5、镜头上“10X”即放大倍数为10倍,若物镜发大倍数是1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即放大镜放大倍数是100倍。
6、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1、地壳不断运动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2、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沉积岩: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各种沉积物,经过水流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再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4、变质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二单元一.填一填.1.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2.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5.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量主要的热源。
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30天。
7.我国传统上以立春, 立夏, 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9.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傍晚低垂下来。
10.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C )地球不是平面的D.海洋很大D.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D. 三角形第一个科学论证地球呈球体的科学家是:( B )D. 张衡D. 一年1.太阳对地球没有影响。
(×)2.地球围绕月球公转。
( ×)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4.太阳的寿命很短。
( × )5.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四.简答题.1.地球的内部是由什么部分组成?答: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2.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传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交替就是这样产生的。
五做一做1.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上娥眉月)------- ( 上弦月)--------(凸月)-------( 满月)------ ( 残月)--------( 下弦月)-------(下娥眉月)-------新月。
2.列举太阳对地球上万物的作用。
答:地球上的生命所需的热量主要由太阳提供,1,太阳的暴晒使地球表面上的水蒸发,形发了天上的云,云冷却形成雨,滋润万物生长。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地球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就是圆的(或球体的)?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⑵ 进港的船只先瞧到桅杆,后瞧到船身;(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就是圆弧的;(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瞧不到北极星;(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瞧到更远的地方;2、最早证明地球就是圆的人,就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_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就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就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就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就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7、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 %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就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千米)与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就是不就是都就是岩浆?答:不就是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与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