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系列课件模板-墨守成规
- 格式:ppt
- 大小:779.50 KB
- 文档页数:8
形容书法中墨法的成语形容书法中墨法的成语一、墨池悬瀑•墨池悬瀑形容书法家运笔如行云流水,行云流水、如瀑布之势,极具韵律感。
•含义:指运笔流畅自如,墨迹如瀑,充满力量和生命力。
二、墨迹斑斑•墨迹斑斑形容书法作品墨迹纹理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具有独特的美感。
•含义:指墨迹在纸上有拘束,有变化,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三、墨色浓淡•墨色浓淡形容书法作品中墨迹的浓度和淡度的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含义:指书法作品中运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增强了作品的形象表现力。
四、墨香扑鼻•墨香扑鼻形容书法作品中墨迹散发出的独特香气,使人沉醉其中。
•含义:指书法作品中的墨迹散发出浓郁的墨香,给人以一股独特的韵味和享受。
五、墨意深长•墨意深长形容书法作品中墨迹所蕴含的意境和深意,给人以思索和品味的空间。
•含义:指书法作品中的墨迹所表达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六、墨守成规•墨守成规形容书法家笔法刻板,固守一成不变的技法和形式。
•含义:指创作者对于书法传统技法抱持保守态度,不求突破和创新。
七、墨迹洒脱•墨迹洒脱形容书法家运笔豪放自如,毫无拘束和矫揉造作之感。
•含义:指写作速度快、节奏感强,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灵动和自由。
八、墨客•墨客是对于书法家的美称,指擅长书法的文人。
•含义:指擅长书法的文人,通常也代表了文化修养和艺术才华。
九、墨尔本•墨尔本是一种特殊的墨水,常用于书法写作中。
•含义:指墨色浓郁、墨迹留存时间长久的一种特殊墨水。
以上是一些形容书法中墨法的成语,这些成语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中墨迹的特点和魅力。
当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通过这些成语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墨法之美。
无论是墨迹斑斓的作品,还是墨意深长的作品,每一个墨法都代表着书法家对于墨迹的独特处理和创造力。
让我们一同感受书法中墨法的魅力和艺术之美吧!十、墨迹褒贬•墨迹褒贬指对书法作品中的墨迹进行评价和评论,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评判。
•含义:指书法作品中墨迹的好坏,是否符合审美标准和个人心意的评判。
形容思想保守的成语四字词语,因循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拑口禁语】:拑:同钳,用东西夹住。
闭口不言。
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牢不可破】:牢:牢固。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
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避嫌守义】: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
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
指守旧不知变革。
【抱残守阙】: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②谓笃守古学古道。
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五丈灌韮】:用来讽刺那些思想保守,守着老一套,拒绝接受先进经验的人。
【久束湿薪】: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
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
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履常蹈故】:指因袭保守,不求建树。
【事修傍兴】:修:整治;谤:诽谤;兴:兴起。
事情一进行整治,诽谤也就会兴起。
指革新者总会受保守者的诽谤。
【墨守成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同墨守成规。
【循常习故】:循常:遵循常规。
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
遵守旧规,沿袭先例。
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
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
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狃于故辙】:狃:习以为常。
习惯于走老路。
形容保守、拘泥于旧方法,旧框框,不愿意改变。
【闭关自守】: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
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迂腐腾腾】:迂腐:言行谨慎不敢超越旧规。
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形容思想保守的成语】:牢不可破【拼音】:lobkěp【解释】:牢:牢固。
异常坚固,不可摧毁。
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形容思想保守的成语】:墨守成规【拼音】:mshǒuchngguī【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成语故事》PPT优质课件•成语故事概述•常见成语故事解析•成语故事中的智慧与启示•成语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成语故事目录CONTENTS01成语故事概述成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具有固定的词序和词义,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表达着丰富的含义和深刻的道理。
特点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和文化内涵,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
成语故事的来源与分类来源成语故事来源于古代典籍、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分类根据不同的来源和内容,成语故事可分为寓言类、历史类、神话类、文化类等多种类型。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传承中华文化成语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启迪智慧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提高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培养品德成语故事中塑造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可以为人们树立榜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提高语言能力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部分,学习成语故事可以提高人们的汉语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02常见成语故事解析刻舟求剑故事来源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寓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守株待兔故事来源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故事内容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墨守成规的成语典故成语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墨守成规”。
成语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动宾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叫墨翟的人,因为他很有学问,是百家争鸣中著名的一家,所以人称“墨子”,他曾经在宋国做过小官。
原本他是木匠出身,建造过车辆和防守城池的器械,技术十分高超,和当时著名的巧匠鲁班一样有名。
墨家这一学派,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互爱,不要战争。
他反对儒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那一套学说,所以经常与儒家进行辩论。
墨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推行他的主张,常常顾不上辛苦劳顿,到处忙个不停。
[2]有一次,楚国要去攻打宋国。
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
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
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
”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
”于是,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
”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
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
”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墨守成规【注音】mòshǒuchéngguī【出处】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思想固执保守【结构】动宾式【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反义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同韵词】以白为黑、下车作威、劳燕分飞、天网恢恢、有口皆碑、岌岌可危、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精细入微、今是昔非、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年代】近代【谜语】临帖【邂逅语】一本经书看到老【英语】routinism【德文】starranüberliefertenFormenundGebrǎuchenfesthalten【日语】古いしきたりに固執(こしつ)する,マンネリズムに陥(おちい)る【法语】routinier【成语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成语示例】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成语造句】◎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旧戏使用机关布景和真实道具曾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歌剧只可以依靠演员的演技来传达情节而不必利用布景帮助;但由于群众的喜爱,这种墨守成规的传统观点,没有说服改革者大胆的尝试,反而更加发展起来。
◎时代的飞速前进,生活的巨大变化,使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么墨守成规,继续作为古代艺术而存在;要么实现更新换代,取得现代艺术的品格。
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1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
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
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
”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
”于是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
”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
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
”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2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公输般(即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
墨子是个反对战争的人,他知道这事后,马上从鲁国动身,昼夜兼程地走了十天十夜,好容易才到了楚国的'都城。
在楚王接见他的时候,他对楚王说:“你如果去打宋国,那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楚王十分骄傲地说:“公输般是天下手艺最精巧的木匠,他已替我造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
”墨子说:“那么我就试作宋国守城的准备,你叫鲁班来攻,看他攻得进不?”于是公输般攻,墨子守,连攻九次,墨子皆胜。
然后公输般又作守城的准备,墨子来攻,公输般又输了九次。
但是公输般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守成规的故事_成语墨守成规的典故篇一:成语故事_墨守成规【释义】墨守:固守。
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
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革。
【出处】战国·墨翟《墨子·公输》。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和平,反对战争。
有一次楚王调当时最有名的工匠公输班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一打听才知道楚王想攻打宋国,就急忙从鲁国赶到了楚国的国都。
对楚王说:“听说你要攻打宋国,有这回事吗?”楚王说:“有。
”墨子说:“一定要有占领宋国的把握才能去攻打。
如果打不赢,反而把事情搞坏。
我认为你一定占领不了宋国的。
”楚王当然不相信他的话。
墨子说:“那么,我制作守城的设备,请你叫公输班来攻,看他能不能攻进城,好不好?”于是公输班用他制造的云梯,攻打墨子守御的城,一连攻了九次,都被墨子打退。
后来两人掉换过来,公输班守城,墨子攻城,墨子一连攻了九次,就攻破了九次。
楚王见公输班制造的器械,并不能攻破墨子所守的城,就取消了攻宋的打算。
墨子善于守城的故事,就演变为成语“墨守成规”。
篇二: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陈晨墨守成规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
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
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
”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
”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
”于是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
”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
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
有关不作为的成语
(1)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是一个形容不作为的成语。
它通常用来指描述某人或某个团体固执地坚持过时、不合时宜的规则、观念或方法,导致无法适应变化或发展。
这种态度会阻碍进步和创新,使人陷入固定的境地而无法取得成就。
(2)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篇,故事中有一个愚蠢的农夫,他听信他人的话说,只要守在一棵株上,就能捕捉到经过的兔子。
于是,他天天守在那棵株旁边等待,但是兔子并没有因为他的等待而出现,最终他一无所获。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努力工作,只是幻想能够轻松获得成功的人。
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希望通过等待机会降临而获得好运,而不去主动努力或改变现状。
这种消极的心态和行为往往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只会错失许多可能的机会。
因此,"守株待兔"是一种贬义词,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依赖运气,而应该通过积极努力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墨字开头的成语
墨字开头的成语:墨客骚人、墨突不黔、墨守成法、墨迹未干、墨守成规、墨子泣丝、墨汁未干、墨丈寻常
【成语解释】
(1)墨客骚人:墨客:文人;骚人:诗人。
泛指文人
(2)墨突不黔:见“墨突”。
(3)墨守成法:见“墨守成规”。
(4)墨迹未干: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5)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6)墨子泣丝: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7)墨汁未干: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8)墨丈寻常: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
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关于墨守成规的典故关于墨守成规的典故墨守成规的典故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
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
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
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
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
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
其实他打错了主意。
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
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