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红灯记》与昆曲《牡丹亭》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大样板戏记忆口诀八大样板戏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毛泽东认定为具有典型意义和革命价值的八部戏剧作品。
这些戏剧通过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宣传意义的剧情,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群众。
为了帮助人们记忆这些八大样板戏,下面是一首记忆口诀:《红灯记》讲交通,丁香伴着大家忙;《沙家浜》守边防,李富贵英雄当;《海港》揭黑暗,白毛女命运强;《北京人在纽约》埋头干,胡同儿女情长;《牡丹亭》古典美,杜丽娘爱情长;《沂蒙山》央视播,杨子荣战士强;《破幽梦》续红灯,醒世姐妹真爱长;《智取威虎山》英雄汉,刘胡兰永留芳。
这首口诀把八大样板戏的剧名和主要情节点拨在其中,帮助人们记忆这些戏剧的内容和主题。
八大样板戏因其具有时代特色和政治宣传的功能,成为了当时人们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深地刻画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八大样板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虽然它们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和鼓舞人民的积极作用,但现在被审视时也常常被认为是当时政治运动的产物,片面强调了英雄主义和个体牺牲,忽视了一部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然而,这八大样板戏作为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它们记录了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抗争精神,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戏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影响,成为了后来戏曲剧种和演出形式的一部分。
因此,尽管八大样板戏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显著,但我们仍然应该珍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通过研究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经典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正能量的京劇曲目
1.《白蛇传》: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弘扬了爱情至上、善良美德。
2.《红灯记》:以杨乃武和孙二娘的传奇爱情为主线,描绘了他们为了正义和幸福而奋斗的故事。
3.《雷雨》:以冯世宽、孟姬和祁同伟等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光辉。
4.《闹梅庄》:讲述了大闹梅庄的泼皮少爷韩金山与贤良妻子安慧卿的喜剧故事,向观众传递积极乐观的情感。
5.《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强调了信仰和坚守真爱的力量。
6.《玉堂春》:描绘了名妓杜鹃与薛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坚持。
7.《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以孙悟空踏上西天取经之旅的奋斗和正义精神为主题。
8.《白毛女》:讲述了贫苦农民女孩白娘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最终战胜了压迫和苦难的故事。
9.《红色娘子军》:描述了冯文彬等女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坚持奋斗、团结互助的故事,展现了妇女的坚强与智慧。
10.《梨园春》:以戏曲演员唐寅与妻子秋水的曲艺事业和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他们的乐观向上以及艰难奋斗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以梅兰芳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界的巨星,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京剧演员之一。
他不仅在舞台上扮演了许多经典角色,也为京剧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以梅兰芳为题材,介绍一些与他相关的戏曲作品。
一、《红灯记》《红灯记》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京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讲述了晚清社会的贫困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人性的善恶与道德的考验。
梅兰芳在该剧中扮演了小旦角,他独特的嗓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使得该剧大获成功,并被誉为京剧艺术的顶峰之作。
二、《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经典故事之一,也是京剧中常见的剧目。
梅兰芳曾经出演过该剧中的许仙一角,他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懦弱的角色形象。
他的表演不仅完美地展现了许仙内心的挣扎和成长,也使得该剧更加深入人心。
三、《长生殿》《长生殿》是中国古代传统戏曲剧目,梅兰芳也曾经在该剧中扮演过角色。
该剧以明朝历史人物张廷玉与江姐之间的真实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一个悲壮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梅兰芳通过细腻的表演,成功地诠释了张廷玉内心的坚定与忠诚,使得观众为之动容。
四、《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牡丹亭记》改编的戏曲作品,也是梅兰芳的拿手戏。
该剧讲述了唐代寒官柳梅花与牡丹亭主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因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的悲剧。
梅兰芳在该剧中饰演了柳梅花一角,他通过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成功地诠释了柳梅花的纯真与痴情,使得该剧广受观众喜爱。
五、《汉宫秋》《汉宫秋》是梅兰芳创作并演出的京剧剧目,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以西汉历史上的董贵人和武帝之间的真实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妃嫔世界。
梅兰芳在该剧中扮演了董贵人一角,他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优雅而又坚强的角色形象,使得观众为之倾倒。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享有盛誉,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才华横溢,为戏曲界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京剧《红灯记》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
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
在武戏中尤其可以看出来。
京剧在武打时是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
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
昆山腔融合北曲与弋阳腔、海盐腔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昆曲是京剧形成之前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形式,而京剧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昆曲的一些剧目、表演形式,以至于现在的一些名义上的京剧剧目使用的还是昆曲曲牌和唱法。
昆曲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京剧中最有名的是《红灯记》。
下面对这两部名曲剧在艺术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进行分析:昆曲《牡丹亭》中,“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牡丹亭》和昆腔徐朔方内容提要汤显祖自己的诗文说明他的戏曲创作由宜伶演出。
宜伶是江西宜黄地方化了的一种海盐腔的分支。
宜黄腔和汤氏的曲韵相邻韵部通协,如同宋元南戏一样。
昆腔在南戏中脱颖而出,上升为全国首要剧种,它的年代比人们想象的要迟得多。
《牡丹亭》的文学成就归功于作者本人,就它的表演艺术而论,昆腔艺人世代累积的表演程式的设计和制作,同样功不可没。
《牡丹亭》的《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是昆腔中最受欢迎的一些折子戏。
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家梅兰芳(1894-1961)、韩世昌(1898—1977)、白云生(1902-1972)、俞振飞(1902-1993)都以昆腔《牡丹亭》折子戏的演出而饮誉海内外。
令人惊异的是汤显祖《牡丹亭》原本不为昆腔而谱写,而为海盐腔的一个变种即宜黄腔而谱写。
汤显祖十来岁时,同郡宜黄人谭纶从浙江按察司副使任上“以浙人归教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
四十年之后,“食其技者殆千馀人”,这就是宜黄腔艺人,他们在汤氏诗文中简称为宜伶。
以上引文见汤氏《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卷帙浩繁的汤氏诗文集没有一个字提及昆山腔,提及演唱玉茗堂传奇的艺人都是宜伶:一、《寄吕麟趾三十韵》:“曲畏宜伶促”;二、《帅从升兄弟园上作》四首之三:“小园须着小宜伶”;三、《寄生脚张罗二,恨吴迎旦口号》二首之一:“暗向清源祠下咒,教迎啼彻杜鹃声”(按,清源师是宜伶崇奉的戏神)四、《送钱简栖还吴》二首之一:“离歌分付小宜黄”;五、《遣宜伶汝宁为前宛平令李袭美郎中寿》;六、《九日遣宜伶赴甘参知永新》;七、《唱二梦》:“宜伶相伴酒中禅”;八、尺牍《复甘义麓》:“弟之爱宜伶学《二梦》”。
只有一首诗提到宜伶之外的艺人,题为《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首句云:“临章楼畔唱歌频”。
由苏州乘船到江西南昌临章楼,远比由浙江乘船到江西近便,但应邀而来的是浙江艺人。
按照当时情况,他们是海盐腔艺人的可能性大于昆山腔艺人。
中国九大戏曲剧种1.昆曲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名家:1.俞振飞,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以富有“书卷气”驰誉剧坛。
2.周传瑛,以主演《十五贯》驰名。
3.张娴,昆曲当家花旦,后任教师。
如今全国各大昆剧团里所有演杨贵妃的闺门旦都是她的学生。
2.京剧京剧是“国粹”,中国第一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整理修改,好多优秀的京剧优秀剧目被保留下来。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京剧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最著名的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谭鑫培,马连良等。
3.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它发源于浙江上海,繁荣全国,流传世界。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春节的年度演出与剧目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喜庆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欢聚一堂,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年度演出则是春节期间最受人关注的活动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您介绍一些备受瞩目的春节年度演出与剧目。
一、京剧《红灯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吸引了无数观众。
而《红灯记》是京剧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剧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丈夫而经历了磨难和坎坷的故事。
剧中的经典唱段“从前的日子”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京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昆曲《牡丹亭》与京剧一样,昆曲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
《牡丹亭》是昆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一个绝世佳人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与心爱的人相聚而勇敢追求的形象。
昆曲中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加上优美的曲调,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
三、杂技表演《腕力传承》中国的杂技表演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腕力传承》是一台以杂技为主题的演出,通过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展示了中国杂技的卓越造诣。
表演者们以灵巧的身姿,在高空中完成各种难以想象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表演无疑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四、舞蹈《花儿与少年》舞蹈作为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喜爱。
《花儿与少年》是一支富有青春活力的舞蹈作品,以花朵的美丽和年轻人的激情为主题,展示了奋发向上、积极向善的精神面貌。
舞者们优美的身姿和热情的舞步,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盛宴。
五、相声小品《笑傲江湖》相声和小品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常见表演形式,在春节晚会上常常能看到相关节目。
《笑傲江湖》是一部以武侠为题材的相声小品,通过幽默搞笑的对白和夸张而生动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
演员们的独特表演风格和精湛口才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与轻松。
以上只是春节年度演出与剧目中的几个例子,实际上,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众多的演出和剧目,各具特色,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常识判断四十二:我国传统戏曲的相关常识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庞杂。
传统戏曲也是作家众多,作品无数。
公职类考试中常识判断也经常纳入我国传统戏曲及代表作的考察。
整理出我国传统戏曲的作家作品相关常识,供大家参阅。
一、我国传统戏曲种类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
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传统戏曲代表作依次为:1、京剧:《长坂坡》《四进士》《秦香莲》《空城计》《霸王别姬》《群英会》《四郎探母》等。
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等》。
3、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玉堂春》等。
京剧著名曲目京剧选段:1、京剧:霸王别姬(折子戏);2、京剧:白蛇传.断桥(旦角折子戏);3、京剧:定军山(折子戏);4、京剧: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京剧:借东风(折子戏);6、京剧:金玉奴.洞房(旦角折子戏);7、京剧:空城计(折子戏);8、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京剧:女起解(旦角折子戏);10、京剧:让徐州(折子戏);11、京剧:三堂会审(全剧);12、京剧:失子惊风(旦角折子戏);13、京剧:艘孤救孤(折子戏);14、京剧:文昭关(折子戏);15、京剧:西施(全剧选场01-——02);16、京剧:徐策跑城(折子戏);17、京剧:彝陵之战;18、京剧:辕门斩子(折子戏)。
赞同37| 评论铡美案,花为媒,四郎探母,半把剪刀,赤壁怀古等。
梅妃钓金龟滑油山打龙袍盗御马铡美案二进宫问樵闹府战樊城法场换子空城计卖马耍锏战太平上天台一捧雪搜孤救孤洪羊洞李陵碑失街亭珠帘寨打侄上坟乌龙院打鱼杀家打严嵩沙桥饯别伐东吴贵妃醉酒凤还巢宇宙锋穆桂英挂帅锁麟囊玉堂春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选场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囊 22、群英会23、探阴山1、借东风2、花田错3、红灯记4、杜鹃山5、智取威虎山6、沙家浜7、宇宙锋8、红娘9、穆桂英挂帅 10、杨门女将 1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12、二进宫 13、大保国 14、西施 15、贵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传 18、白蛇传 19、文昭关 20、击鼓骂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钓金龟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龙戏凤 27、击鼓骂曹 28、打渔杀家 29、四郎探母 30、将相和 31、凤还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文姬归汉 35、桑园会 36、洛神 37、鸿门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门寺 41、柳荫记 42、打侄上坟 43、铡美案 44、彩楼记 45、御碑亭 46、珠帘寨 47、穆柯寨 48、定军山49、春闺梦 50、双阳公主 51、文昭关 52、红鬃烈马 53、谢瑶环 54、天女散花 55、八仙过海 56、闹天宫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泪 60、贺后骂殿 61、锁麟囊 62、辕门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锤 65、杨家将 66、三家店 67、罗成叫关 68、拾玉镯 69、江姐 70、失子惊疯 71、西厢记 72、状元媒73、赵氏孤儿 74、打龙袍 75、遇皇后 76、四进士 77、秦香莲 78、借东风 79、草船借箭 80、空城计挑滑车、三岔口、三盗令、盗库银、盗仙草、盗钩、盗甲、拜山、挡马、打店、打虎、夜奔、打瓜园、打焦赞、打孟良、打韩昌、闹地府、闹天宫、闹龙宫、十八罗汉斗悟空、十八罗汉斗大鹏、长坂坡、汗津口、巴骆和、战冀州、借赵云、扈家庄、虹桥赠珠、艳阳楼、徐良出世、大破铜网阵、酒丐、金钱豹、高老庄、乾元山、三打陶三春、三盗酒龙杯、杀四们、甘宁百骑劫魏营、蜈蚣岭、大闹飞云浦、醉打蒋们神、醉打山门、水漫金山寺、大破洪州、大英杰烈、真假美猴王、狮子楼、盘肠战、哪吒闹海、战马超、溪皇庄京剧经典曲目我国经典的曲目有:贵妃醉酒、玉堂春、群英会、凤还巢、珠帘寨、彩楼记、荒山泪。
京剧红灯记(2300字)京剧《红灯记》之观后感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锁住我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题记我记得幼时曾学过京剧《红灯记》一两个选段,现在还记得一两句,还会唱上一两句。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几乎是人人都会唱,唱红了大江南北。
《红灯记》它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剧。
在毛主席为文艺创作提出的一句口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它的号召下,诞生了一部由钢琴为现代京剧伴奏的作品,它就是钢琴伴唱《红灯记》。
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基本特点,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增强了表现力,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
所以《红灯记》被称为现代京剧。
《红灯记》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英勇斗争的故事。
在日军侵占下的东北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祖孙三代人为了给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递送“密电码”,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
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祖孙三代不怕牺牲与日寇的斗争,反映了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屈不挠的精神,剧中人李玉和是共产 *人为国献身的代表,李奶奶是劳苦大众老一辈对下一辈谆谆教导,使千秋大业后继有人的引路人,李铁梅是在老一辈抗日的坚定信念影响下迅速成长的一代,预示着中国抗战一定会胜利,革命的大旗世代飘扬。
故事中的地下**李玉和面临着种种不利局面,王连举的判变,鸠山设下酒宴威胁利诱,企图攻破李玉和的心理防线,在这生死关头,李玉和表现了他的沉着、果断、机智,在与母亲与女儿道别时,用隐蔽的语言,交待并嘱咐她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文中三代人不是真正的一家人,然而革命斗争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奶奶告知铁梅他们一家三口本不是一家人,铁梅是烈士的后代,他们抚养她成人,铁梅以“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洋的”大段唱段表达了感恩之情,这是超越亲情胜过亲情的演绎,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李玉和、李奶奶英勇就义后,李铁梅高举红灯继续革命,她机智地送出密电码,“革命接班人”李铁梅终于把“密电码”送到了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京剧《牡丹亭》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一。
它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的喜爱。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动人,角色塑造独特,既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又折射出社会的种种困扰和现实的冷酷。
本文将对京剧《牡丹亭》进行全面的赏析,旨在深入解读其艺术特点和魅力,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京剧以其浓厚的京味儿和独特的表演方式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牡丹亭》则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剧情和角色。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悲剧恋情展开,讲述了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青云的爱情故事。
他们之间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因纠葛的种种原因分离。
《牡丹亭》中的角色形象各具特色,既有受人瞩目的主角,也有扮演次要角色但同样不可或缺的配角。
这些角色的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背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京剧《牡丹亭》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分析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手法吸引了广大观众,其精湛的唱腔、精细的化妆和动人的故事情节都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当代,京剧《牡丹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将其艺术特点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令更多的观众接触和爱上京剧,《牡丹亭》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之,本文将全面探讨京剧《牡丹亭》的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和发展、剧情和角色、艺术特点和魅力以及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牡丹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包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论述的方向;2. 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确保文章内容连贯、条理清晰;3. 提出文章撰写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的思考途径和理解重点;4. 总结文章结构对于文章内容阐释和意义展示的作用,强调文章结构对于整体论述的重要性。
牡丹亭昆曲实况陈最良————————————沈志明春香————————————沈国芳杜宝————————————屈斌斌杜丽娘————————————沈丰英杜母————————————陈玲玲皇帝————————————周雪峰李全————————————唐荣柳梦梅————————————俞玖林判官————————————唐荣石道姑————————————陶红珍完颜亮————————————孙晶杨婆————————————吕佳一本:杜宝: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
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
杜丽娘:【绕池游】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得春光一二?春香、杜丽娘:【玉山颓】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杜宝:【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杜母:【前腔】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
杜宝:【尾声】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春香:【一江风】小春香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
侍娘行,弄粉调朱,贴翠拈花,惯向妆台傍。
陪她理绣床,陪她理绣床,又随她烧夜香,小苗条吃的是夫人杖。
杜丽娘:【绕地游】梳妆才罢,缓步书堂下。
春香、杜丽娘:【绕池游】对净几明窗潇洒。
陈最良:【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有许多风雅。
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
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没多些,只这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春香:【前腔】女娘行那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
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痕,有甚光华?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你待打我这嫩娃娃,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杜丽娘:【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素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儿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杜丽娘:【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春香:【绕地游】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杜丽娘:【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戏剧与影视Theatre,film&television179各地都能看到京剧演出。
在清朝时期,为给乾隆皇帝庆寿,南方地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相继进入京城演出,与来自各地的艺人合作表演,融合了昆曲、秦腔的一些剧目、曲调和表演形式,同时结合了当地的民间曲调。
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京剧应运而生。
京剧在我国广泛流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贡献巨大。
追根溯源,京剧始于唐明皇帝开创的京剧梨园行。
到清朝时期,特别是慈禧太后独揽朝政期间,京剧更是因为深得统治者的喜爱而备受推崇,发展壮大。
在道光时期,朝廷中开始有除昆曲以外的剧种形式表演,即所谓的“侉戏”。
到咸丰期间,宫廷召集了许多徽班与秦腔班子的表演者进行演唱乱弹、梆子等剧目。
一直到同治期间,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基本发展为完全的京剧,慢慢地成了宫中主要的表演形式。
京剧除深得统治者的喜爱外,在民间也得到广泛推崇,民间戏班子发展迅速,形成了专为民间演出的戏班群体,京剧广泛发展并因此快速传遍全国各地。
当然,相对来说,其在宫廷中的作用还是大于民间,京剧虽然饱受王公的喜爱,但其本身并不发源于此,故在当时并不能作为官方的艺术来弘扬,因此从历史上看,京剧仍然属于民间艺术。
二、以《红灯记》为例,谈现代京剧的革新传统京剧的题材大多出自史实。
描绘现实生活的现代京剧则是从1919年之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相继展开出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京剧更加规范化。
之后国家文化部门召开了“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提出加大发展现代京剧的力度。
这之后,现代京剧发展更为迅猛,内容和题材也更为开放和广阔,现代京剧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其在题材上反映社会生活,形式上更接近群众,且技法更多样,乐器伴奏也更丰富,现代京剧逐渐走向了成熟期。
后来北京举行了全国性的现代京戏演出大会,大量有思想、有艺术价值的现代京剧戏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红灯记》就是其中一部,也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197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片。
贺上海市静安区留联京剧社成立二十周年(1997.06.01—2017.06.01)展开全文贺上海市静安区留联京剧社成立二十周年20年前的今天,那是儿童的节日,在静安区政协会议室,本区几位留学人员家属和侨眷京剧爱好者、快乐的老小孩们,欢聚一堂,庆贺静安留联京剧队的诞生!没有鲜花,没有锣鼓爆竹声喧,有的是一颗颗热爱国粹的火热的心!20年来,静安留联京剧社(队)在静安区留学人员及家属联谊会主管和区侨办、侨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启华社长的带领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有益的学唱京剧、弘扬国粹活动,逢到节庆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演出,为社区文明建设服务;社员们也在学练活动中不断提高了演唱水平。
在此期间,留联京剧社还得到本区政协之友社、有关街道社区和各兄弟票房的支持和帮助,敬致深切的感谢!20年弹指一挥间,不少票友已届古稀、耄耋之年,但他(她)们青春常住,京韵情深,有的还在引亢高歌,有的弹拉琴弦,和衷共鸣。
然而,岁月无情,也有一些热心的老票友老朋友已经作古,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深思念。
在庆贺静安留联京剧社成立20周年的时刻,衷心期望我们京剧社在社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大力支持下,继续前进,永葆青春活力,成为热爱国粹的票友们的快乐精神家园!上海市静安区留联京剧社2017.06.01感谢!静安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静安区留学人员及家属联谊会发来的贺信静安区留学人员及家属联谊会老顾问、本社老票友、96岁的何振栋先生为本社成立20周年,特书写纪念字幅以滋祝贺!(2017.06.01)1997.6.1 静安区留联京剧队宣告成立发起人张启华、周光祖和首批队员、琴师们欢聚庆贺左起:曹秀珍和她的外孙女、张启华......对面左起:周光祖、左凎厚、琴师沈邦兴.....1997.12.13 京剧队全体同志欢送老票友左淦厚先生去澳大利亚探亲前排左起:贝树玉、唐女士、沈邦兴、杨柏年、左淦厚后排左起:曹秀珍、何振栋、周光祖、张绍麟、张启华、殷程万、孙心康1999.2.1 3 留联会京剧队在俪都宾馆聚会左起:周光祖、张绍麟、宋长根、孙心康、沈邦兴2001.4.21 京剧队全体票友热烈祝贺副队长曹秀珍姚顺年夫妇金婚纪念合影2001.09.01 留联京剧队参加社区群众文化活动•2003年7月号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浦江同舟》介绍本队活动情况留联京剧队活跃在社区照片为•2003年7月号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浦江同舟》介绍本队活动情况;2004年4月28日《华声报》转载:在上海静安区留学人员及家属联谊会里有一支业余京剧队,它常年活跃在社区,受到了地区居委会和居民们的热情支持和欢迎。
国粹最经典的十首唱段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精彩经典的唱段。
以下是国粹最经典的十首唱段:1.《霸王别姬》中的“飞花摘叶”:表现了虞姬的悲愤和对项羽的爱恨交织的情感。
2.《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梦游天香楼”:通过宝玉的梦境,描绘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和对
红楼的迷恋。
3.《西游记》中的“芭蕉扇”: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智慧,以及他对唐僧的忠诚。
4.《牡丹亭》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表现了柳如是对梦中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5.《长恨歌》中的“独上高楼”:表现了杨玉环对唐玄宗深情的爱和对宫廷生活的无奈。
6.《白蛇传》中的“青楼十二钗”:表现了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的爱情和命运的转折。
7.《汉宫秋》中的“秋夜月”:表现了王昭君对汉宫生活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8.《京剧名段选》中的“红灯记”:表现了祝英台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和对情人的思念。
9.《昆曲选》中的“汉宫秋”:表现了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和对宫廷生活的矛盾。
10.《越剧名段选》中的“梁祝”: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和命运的转折。
以上十首唱段,不仅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京剧《红灯记》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昆曲《牡丹亭》中,“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
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
《红灯记》是革命历史题材,注重现实世界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说家史》一段,打破了传统,采用了唱、念相结合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念白上,而后面的一段唱,又做了情绪的延伸和事件的补叙,用抑扬顿挫的念白生动地产生了戏剧效果,又用唱进一步渲染了感情,使叙事、抒情、戏剧性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更强烈、更感人的艺术效果;《红灯记》中“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唱段,选择“西皮流水”的声腔板式,就是取其流利活泼;“我爹爹象松柏意志坚强”是旦角反二黄快板唱段,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李铁梅此时此刻的决心,通过这几段唱腔的巧妙、完美的设计,使铁梅的形象深入人心里,深化了“革命自有后来人”的主题。
京剧音乐在音乐结构上属于板式变化
体,也就是通过不同板式唱腔的对比、变化、组合,来表现戏剧。
在《红灯记》里出现的《大刀进行曲》使用即成音调来增加某种形象性与历史感的手段,以昭示英雄人物的思想与精神境界。
此外,《红灯记》第八场李玉和唱“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使用了【二黄二六】的新版式。
《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世两和谐,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其特色有: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