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太阳钟》教学设计(精品).doc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一、汇报课后研究成果
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6)碟片介绍:日晷
2、制作简易太阳钟
(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3)动手制作
(4)展示、评比。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四、布置作业
回家制作一个其他式样的日晷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钟一、教学理念: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木质的一种要求。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佔量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有关II畧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II畧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岀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冋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A.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LI影的移动反应肴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 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了,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了,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B.探究日畧原理1 •介绍0#: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口畧屮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11畧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畧”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畧仪和II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岀来的,它利用太阳影了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畧同学们想不想研究II畧?(想)请同学们拿岀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I I畧,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阳钟》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第二、制作简易太阳钟;第三、介绍有趣的手掌日晷。
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3、我知道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民服务。
学习重难点: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复习《太阳和影子》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太阳钟》。
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3、我知道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民服务。
三、自主学习1、同学们,请收集有关日晷的资料和图片,阅读后,把你知道的给同学们讲一讲。
2、阅读课本第五页,著名的牛顿是怎样做成的?3、查找资料,我国三千多年前,运用什么作记号,做出的太阳钟,叫做什么?四、合作探究玩手掌日晷,拓展运用知识。
提示:(1)让学生在手指上标好数字。
(2)在室外,面朝正南站好,手掌要平端放在胸前。
观察铅笔在自己手上的投影,并由老师告知当时的时间。
(3)在一天中可以多次验证手掌日晷的准确性。
四、汇报交流1、展示交流:让一学生到黑板上来做手掌日晷。
2、小组间交流。
五、知识拓展课后做手掌日晷,进一步验证日晷这计时工具。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________的运动和_________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_______或_______。
2、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________日晷。
3、在玩手掌日晷时候,有几个基本的要领:一是_______正南面;二是_________必须向上平端横放在______;三是________用左手,_______用右手。
(二)判断题1、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太阳钟-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苏教版2001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太阳与地球。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太阳钟的原理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太阳钟的定义、作用以及制作原理。
2. 初步掌握太阳钟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太阳钟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太阳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轨迹,提问:“太阳的位置一天之内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如何确定时间?”2.知识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太阳钟是一种利用太阳光影来确定时间的工具。
在太阳高度角最高(正午时分),太阳的影子会最短,也就是太阳释放的光线直射到地面上,因此最适合作为计时点。
据此可以制作太阳钟,帮助我们测量时间。
2.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太阳钟的制作步骤,并分步进行讲解。
–在直立的平面表面上绘制一张圆形的刻度盘,用以表示24小时的时间。
–在圆形刻度盘上刻画12条刻度线,表示上午12点到下午12点,每条刻度线之间相隔30度,1小时等于15度。
–垂直于刻度盘上方的直线上安装一个穿过刻度盘中心的刻度杆,该杆代表时针。
–把太阳钟放在太阳光直射的地面上,能较准确地读出当前的时间。
3.操作演示(2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太阳钟。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适时提示和辅导学生,确保制作过程顺利和结果准确。
4.巩固练习(10分钟)分配小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使用太阳钟来测量出几个特定时刻的时间。
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并帮助改正。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此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大家分享使用太阳钟的体验,同时帮助学生思考太阳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板书设计太阳钟的制作步骤六、教学资源1.《苏教版2001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2.制作太阳钟所需的材料七、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操作展示和练习检查学生对于太阳钟制作和使用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5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太阳钟一、教学理念:探究是孩子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式,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
引导孩子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孩子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孩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式: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孩子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孩子自由回答)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A. 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咱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老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孩子回答4.老师小结B.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老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太阳钟教学目标: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1、日晷资料2、制作日晷材料3、地球仪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1)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a、中国古代石晷b、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地平日晷c、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d、日冕结构原理(老师适当讲解)(2)介绍:日晷;2、制作简易太阳钟:(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2)制作太阳钟:1、方向(按照指南针的南北正确摆放)2、倾斜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沈阳的纬度41.8N)3、按照影子,准确读出古人十二时。
(3)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4)动手制作;(5)展示、评比。
2、实验操作记录当时的日晷时间(电子表、指南针、太阳钟)a、当前时间太阳钟观测时间(教室外操作)b、一天里太阳钟观察(科技小组结论展示)c、拓展问题:一年里沈阳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观察),聪明的孩子们的问题一定会问一年里每个月的同一天同时太阳钟显示的时间一样吗?(坚持一年记录的同学得到老师小科学家奖牌)3、玩手掌日晷:生存能力拓展:同学们某一晴日12时野外宿营,采集食物的同学北行迷路了!聪明的同学们想象办法让没戴手表的同学,按时1点钟找到营地与同学们汇合。
介绍手掌太阳钟判断时间。
(1)讲述:(视频展示同学们的手掌太阳钟)(2)教师讲解、演示;(3)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二、其他记录时间的方法师:古时候聪明的古人还有很多的记录时间的方法,你们还知道又那些?生:沙漏、水钟、滴漏……师:为我们生为文明古国中国而骄傲;为我们聪明勤劳的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太阳钟一、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有些内容除课堂教学完成的部分外,有一些部分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在家里去完成。
以三年级为例,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就有记录天气,饲养小动物,制作肥料袋,培植种子,种油菜等。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课堂内的探究指导上,而这些课后的探究活动往往由于多种原因,操作难度大,通常都处于不了了之的状态了。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坚持性,对科学执着追求,对生命热爱等,真正在体验中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最好机会。
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后中长期探究活动引起了我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3、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4、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5、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认识各种太阳钟,了解计时原理。
(1)观察课本第四页中的各种太阳钟,研究其是怎样工作的?(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石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地平日晷,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
)(2)讨论: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3)介绍我国古代发明的日晷。
2、玩游戏。
(1)指导学生玩手掌日晷。
(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主义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
)(2)到户外玩游戏。
3、设计、制作太阳钟。
(1)指导学生制作太阳钟。
(●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
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用卡纸、指南针和厚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太阳钟》作者及工作单位苟来虎陕西省扶风县上宋乡龙渠寺小学教材分析《太阳钟》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学生通过各类方式感受了时间,本课则是学生深切研究时间测量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史。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历了一个观察太阳影子转变的进程,本课,学生将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理解“日晷”的计时原理及时间单位年、月、日、小时是如何肯定的。
学情分析本课与《太阳和影子》、《日夜交替》、《看月亮》、《日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路组成《白天和黑夜》这一单元。
本课是学生开始初步熟悉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基础上,将内容伸展到时间的测量。
通过对前人一些时间工具的了解和简单的制作时间工具,加深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转变规律和计时工具的原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熟悉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进程与方式: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利用方式。
教学难点:日晷的计时原理教学进程三、教学进程(一)铺垫孕伏质疑提问,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讨新知1.介绍牛顿的故事二、出示日晷挂图(介绍日晷)3、探讨日晷原理a.探讨原理b. 制作日晷(三).熟悉手掌日晷a.教师介绍b.学生操作(四)归纳知识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仍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一路的特征?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五)巩固新知,课后实践请同窗们按照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一路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太阳钟》作者及工作单位苟来虎陕西省扶风县上宋乡龙渠寺小学教材分析《太阳钟》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的第二课。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2 太阳钟苏教版
太阳钟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评价任务
1.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
2.会制作简易太阳种。
教学准备
各种日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卡片,卡纸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
3.讲述: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揭示课题)
二、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
1.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古代计时工具的资料,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3.教师展示各种日晷和太阳钟的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太阳钟》作者及工作单位苟来虎陕西省扶风县上宋乡龙渠寺小学教材分析《太阳钟》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感受了时间,本课则是学生深入研究时间测量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史。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历了一个观察太阳影子变化的过程,本课,学生将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理解“日晷”的计时原理及时间单位年、月、日、小时是如何确定的。
学情分析本课与《太阳和影子》、《昼夜交替》、《看月亮》、《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共同组成《白天和黑夜》这一单元。
本课是学生开始初步认识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基础上,将内容伸展到时间的测量。
通过对古人一些时间工具的了解和简单的制作时间工具,加深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和计时工具的原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日晷的计时原理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质疑提问,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1.介绍牛顿的故事2、出示日晷挂图(介绍日晷)3、探究日晷原理a.探究原理b. 制作日晷(三).认识手掌日晷a.教师介绍b.学生操作(四)归纳知识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五)巩固新知,课后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太阳钟》作者及工作单位苟来虎陕西省扶风县上宋乡龙渠寺小学教材分析《太阳钟》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的第二课。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钟一、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承上课,以有关太阳钟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并获取有关日晷的知识。
日晷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得,让学生在欣赏日晷,制作日晷等的过程中,体会日晷的制作原理。
意识到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本课的探究重点是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难点是使学生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我设计本节课是从“如果没有钟表,如何来计时”入手,解决日晷的制作原理。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找出它们的共同性,说明日晷的制作原理,导入到自己制作一个日晷上来。
让学生亲历探究,并拓展到课外进行观测活动,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科学素养。
最后,通过有趣的手掌日晷,让学生掌握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2.会用手掌日晷。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三、材料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日晷的图片)学生准备:指南针,卡纸片,钟表,硬纸板,胶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如果没有钟表,如何判断时间呢?3.我国古代人很聪明,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创造了可以计时的工具----日晷,看看这些日晷有什么共同点?(二)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
1.观察.讨论.交流2.汇报日晷的共同点。
(三)玩手掌日晷1.知道了日晷的制作原理。
我们用手来做一个日晷吧。
2.老师介绍玩日晷的方法。
注意必须要面向正南方,手掌要平端横放在胸前。
3.学生到室外去试验手掌日晷,验证时间的准确性。
(四)制作太阳钟1.既然用投影这么有效,那么,我们也来做一个太阳钟吧。
一、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
本课的教材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了解中外古人对一天的不同确定方法,感受古人伟大的聪明才智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二、教学背景:
学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已经仔细研究过影子的变化规律,他们知道同一个物体他的影子有长短、方向的变化,在白天,阳光下,同一个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已初步认识了日晷,而且学生已经认识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秒”,已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