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六版外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从阑尾炎到最后部分名词解释1. 麦氏点:阑尾体表投影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处的中外1/3 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是阑尾炎手术的标记点。
2.肛瘘: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
3.肛裂: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经久不愈的小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多见于青中年人。
4.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但传统认为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的曲张静脉团。
5.Murphy征: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的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病人因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 征阳性。
6.AOSC: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继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7. 牵涉痛:又称放射痛,指在急腹症发生内脏痛的同时,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出现疼痛的感觉。
8.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或浅静脉伸长迂曲成曲张状态。
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10.颅内压增高:许多颅脑疾病引起的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炉腔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症。
11.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内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内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腔生理腔隙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12.脑震荡: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13.逆行性遗忘:脑震荡的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前及当时的情况。
14.中间清醒期: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15.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16.反常呼吸运动:又称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尤其是前侧胸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因失去支撑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处胸壁内陷,呼气时外凸。
(这份是老师划了重点后重新整理的,注:老师说临床表现一般只考病例分析或选择题,所以不要求答得太详细。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 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1)高渗性缺水 依据缺水程度和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 除缺水症状和体征外,出现脑除极度口渴外,出现缺水体征:约是体重的6%以上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重度缺水约是体重的4%—6%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
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
常有烦躁现象。
中度缺水约是体重的2%—4%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轻度缺水缺水量身体状况程度(2)低渗性缺水 依据缺钠程度可分为三度: 以上表现加重,出现甚至不清,四肢发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恶心、呕吐、脉搏130软弱无力、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轻度缺钠血清钠值0.75—1.25<120凉甚至意识模糊、木僵、惊厥或昏迷;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阳性病理体征;常伴休克重度缺钠0.5—0.75120—130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差变小,表浅静脉塌陷,视力模糊,站力性晕倒;皮肤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尿量减少,尿比重仍低,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无渗尿)中度缺钠0.5—135渴不明显;尿量正常或增多、尿比重低、尿Na +及Cl -含量下降(低渗尿)缺NaCl(g/kg 体重)(mmol/L )身体状况程度(3)等渗性缺水1) 缺水症状口渴不明显,甚至不口渴;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恶心、乏力、厌食、唇舌干燥、皮肤弹性降低、眼球下陷。
2) 缺钠症状以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为主。
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5%时,就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当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6%—7%时,休克表现明显常伴代谢性酸中毒;若因大量胃液丧失所致的等渗性缺水,可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2.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1) 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2) 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3) 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4)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嗜睡,抑郁5)夜尿多、尿潴留6)反常性酸性尿诊断检查:血清K+浓度低于3.5mmol/L;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缺钾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T波降低、增宽、双相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护理研究【绪论、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护理论文的写作、研究论文的评价、质性研究、护理研究与循证护理实践、护理科研项目管理与专利申报】第一章绪论1、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问题,或揭示事物本质和相互关系,或探索客观规律,从而产生新知识或新思想,阐明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的活动。
2、护理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探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解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证据,以提升护理学科水平的系统过程。
3、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①注重循证实践: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循证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②通过多中心的、证实性的方式形成牢固的研究基础。
③强调多学科合作研究④扩展研究结果的传播范畴⑤关注文化因素和健康缺陷的状况⑥病人参与医疗照护决策中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构建研究假设;(2)检索文献,分析现况和趋势,明确理论或概念框架;(3)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场所;(4)选择研究设计,构建研究的技术路线、明确研究工具;(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撰写论文;(8)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量性研究又称定量研究,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认为真理具有唯一性,常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研究结果量化;质性研究主要特征是强调主观体验和真理的多元化,用文字呈现研究结果。
5、护理研究中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有益原则、公正原则。
①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主要内容:在研究中,研究对象有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和保密权;该原则要求实施研究前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保障贯彻实施伦理学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含3个要素:信息、理解和自愿。
②有益的原则指研究者应使研究对象免于遭受不适或伤害。
西医外科学复习整理§1无菌术1.定义:是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有效的预防方法,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所组成。
2。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通常用压力是104。
0~137.3kPa,温度可达121~126℃,一般维持30分钟.常用于耐湿耐热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布类、搪瓷、敷料和橡胶药液等物品的灭菌。
3.低温灭菌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低温灭菌法是环氧乙烷灭菌法。
作用浓度450-1200mg/L,灭菌温度37~63℃,相对湿度40—80%,灭菌时间1~6小时,适用范围广,穿透力强,可达到灭菌效果又不损伤灭菌物品。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物品,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塑料制品、内镜和一次性的诊疗用品。
4.碘伏消毒法:中效消毒剂,特点: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并无刺激.5。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看)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
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4。
如无菌巾、布单等物巳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
5。
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后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6。
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 70% 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7.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术前手术区粘贴无菌塑料薄膜可达到相同目的。
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8、9、10书上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看书P7§2体液代谢(重点)正常体液代谢1。
外科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本文档旨在提供《外科学各章重点》的完整版概要,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该书的内容。
第一章:外科学基础知识
-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外科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外科学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第二章:创伤外科学
- 创伤定义和分类
- 创伤外科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流程
- 创伤后的复苏和护理
- 创伤外科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三章:普通外科学
- 普通外科的概述和基本原则
- 常见腹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 普通外科手术的准备和操作要点
- 普通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骨科学
- 骨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 骨科手术的常见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 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泌尿外科学
-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 泌尿外科手术的常见操作步骤和难点- 泌尿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突破
- 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第六章:胸外科学
- 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胸外科手术的准备和操作技术
- 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和预防
- 胸外科研究的新进展和挑战
以上为《外科学各章重点》的完整版概要,希望对读者们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1、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是(肾)。
激素是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
2、三种脱水的补液要求:定量、定性、定时等渗性缺水:首选平衡盐溶液,其次为等渗盐水,尽快补充血容量。
高渗性缺水:先补水再补钠,补5%葡萄糖或0.45%等渗盐水低渗性缺水: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轻者:补充5%葡萄糖溶液重者:先晶体溶液再静滴高渗盐水3、低钾血症临床表现:①肌无力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②消化道功能障碍③心脏功能异常:缺钾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T波下降,变平或倒置,ST段降低,QT 间期延长和U波明显。
④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4、静脉补钾原则:①见尿补钾: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②剂量不宜过多:每天氯化钾3-6g③浓度不宜过高: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L④速度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L,成人小于60滴/分5、高钾血症临床表现: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者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最危险可致心搏骤停。
6、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最明显的表现是呼吸深而快,呼吸频率可达40-50次/分,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病人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
7、纠正酸中毒首选:NaHCO38、外科休克中最常见的是:低血容量性休克9、休克的临床表现:①休克代偿期:神志清醒、精神紧张,伴有痛苦表情,口渴明显、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100次/分以下,脉差减小,尿量正常,估计失血量<20%(或<800ml)②休克抑制期: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口渴明显,皮肤和粘膜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或无尿,估计失血量为中20%-40%,重度时大于40%10、休克的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1) 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2) 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3) 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4) 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 嗜睡,抑郁5) 夜尿多、尿潴留补钾原则;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见尿补钾、禁止推注。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而快 代谢碱中毒;呼吸浅快呼吸性酸中毒;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急促(1)休克前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3)休克晚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1. 扩充血容量(1)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适用于各类休克。
(2)对于肝、脾等器官破裂大出血患者,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进行手术止血治疗。
(3)扩充血容量一般先给晶体液,后给胶体液。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对于失血性休克,最好输新鲜全血。
(4)可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补液试验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 ,于5—10分钟内经静脉滴入,若血压升高而CVP 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 升高(3—5cmH 2O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低正常舒张血管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正常高舒张血管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低高适当补液血容量不足正常低充分补液血容量严重不足低低处理原则原因BP CVP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1)强心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如西地兰。
(2)血管扩张剂:为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
第十七章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症护理(1)呼吸困难,窒息:最危急;血肿,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①.剪开缝线敞开伤口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情况好转后送手术(2)喉返神经损伤:手术误伤(多),血肿压迫①单侧:声音嘶哑②双侧:失声或呼吸困难③.暂时性损伤3-6个月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手术损伤①内支(感觉):误吸呛咳;②外支(运动):音调降低;③理疗后恢复(4)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损伤;①血钙↓手足抽搐;②面部针刺样麻木;③限肉蛋奶类食品(磷高);④发作者,静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⑤必要时补充钙剂(5)甲状腺危象: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等;①碘剂;氢化可的松;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镇静;吸氧;强心剂;④降温;予大量葡萄糖第四十四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第二节牵引术1、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复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2、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3、适应证①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②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③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④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⑤防止骨骼病变4、禁忌证:局部皮肤受损和对胶布或泡沫塑料过敏者禁用皮牵引。
5、【护理措施】(1)保持有效的牵引①保持反牵引力②保持轴线正确③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重量不可随意增减④出现松脱、移位情况及时调整⑤避免过度牵引,定期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
(2)并发症的护理1)牵引针眼感染①预防:骨牵引针两端套上软木塞或胶盖小瓶;针眼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及时擦去针眼处分泌物或痂皮;牵引针若向一侧偏移,消毒后调整。
②处理:发生感染者充分引流,严重时须拔去钢针,改变牵引位置。
2)关节僵硬①原因:主要与腓总神经受压及患肢长期固定体位、缺乏功能锻炼有关。
最常见为足下垂畸形。
②护理:下肢水平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用垂足板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中立位)定时做踝关节活动预防足下垂。
(这份是老师划了重点后重新整理的,注:老师说临床表现一般只考病例分析或选择题,所以不要求答得太详细。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 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 (1)高渗性缺水 依据缺水程度和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 约是体重的6%以上除缺水症状和体征外,出现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重度缺水约是体重的4%—6%除极度口渴外,出现缺水体征: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
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
常有烦躁现象。
中度缺水约是体重的2%—4%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轻度缺水缺水量身体状况程度 (2)低渗性缺水 依据缺钠程度可分为三度: 0.75—1.25<120以上表现加重,出现甚至不清,四肢发凉甚至意识模糊、木僵、惊厥或昏迷;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阳性病理体征;常伴休克重度缺钠0.5—0.75120—130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差变小,表浅静脉塌陷,视力模糊,站力性晕倒;皮肤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尿量减少,尿比重仍低,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无渗尿)中度缺钠0.5130—135软弱无力、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尿量正常或增多、尿比重低、尿Na +及Cl -含量下降(低渗尿)轻度缺钠缺NaCl(g/kg 体重)血清钠值(mmol/L )身体状况程度(3)等渗性缺水 1) 缺水症状 口渴不明显,甚至不口渴;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恶心、乏力、厌食、唇舌干燥、皮肤弹性降低、眼球下陷。
2) 缺钠症状 以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为主。
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5%时,就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当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6%—7%时,休克表现明显常伴代谢性酸中毒;若因大量胃液丧失所致的等渗性缺水,可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2. 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 1) 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 2) 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3) 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 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 嗜睡,抑郁5) 夜尿多、尿潴留6) 反常性酸性尿诊断检查:血清K+浓度低于3.5mmol/L ;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缺钾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T 波降低、增宽、双相或倒置,随后出现ST 段降低、QT 间期延长和U 波。
外科护理学重点和笔记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外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它涵盖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习和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外科护理学的重点内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外科护理学重点和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外科无菌技术外科无菌技术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其中包括无菌操作原则、无菌物品的保存和使用、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以及手术室的无菌管理等方面。
(一)无菌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2、工作人员穿戴要规范: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要严格区分: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不可暴露在空气中。
4、取用无菌物品要用无菌持物钳:不可跨越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5、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无菌物品的保存和使用1、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2、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 7 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3、无菌容器打开后,其有效期为 24 小时。
(三)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1、手臂的清洁和消毒:用肥皂和水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手臂。
2、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确保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四)手术室的无菌管理1、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规定。
二、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体液失衡是外科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一)水钠代谢紊乱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常见病因有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大量胸腹水形成等。
治疗原则是补充等渗盐水和平衡盐溶液。
2、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外科护理学知识点背诵一、外科护理概述1. 外科护理的定义与目标2. 外科护理的历史与发展3. 外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二、术前护理1. 患者评估与准备- 病史收集- 心理支持- 术前指导2. 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流程说明- 饮食与药物指导- 术后恢复预期3. 术前身体准备- 皮肤准备- 肠道准备- 血液准备三、术中护理1.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无菌原则- 手术室布局- 设备操作与维护2. 患者体位与安全- 体位安置- 压力点预防3. 手术配合与护理- 手术团队协作- 手术器械传递- 术中并发症处理四、术后护理1. 术后监测与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伤口观察- 疼痛管理2.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感染控制- 深静脉血栓预防- 肺栓塞预防3. 术后恢复指导- 活动与锻炼- 饮食调整- 复诊与随访五、特定外科疾病护理1. 创伤护理- 创伤评估- 急救措施- 长期护理2. 肿瘤患者护理- 化疗与放疗护理- 心理支持- 症状管理3. 器官移植护理- 术前评估- 免疫抑制药物管理六、外科护理操作技能1. 无菌技术操作- 洗手与消毒- 无菌物品处理- 无菌操作技巧2. 伤口护理- 伤口清洁与换药- 伤口感染识别- 伤口愈合促进3. 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的放置与维护-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 引流管的拔除七、外科护理伦理与法律1. 患者隐私与信息安全2. 护理伦理原则3. 医疗事故处理与法律知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外科护理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每个部分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实际的操作指导。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还需要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医院政策来执行护理操作。
此外,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保持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第十七章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症护理
(1)呼吸困难,窒息:最危急;血肿,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①.剪开缝线敞开伤口
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情况好转后送手术
(2)喉返神经损伤:手术误伤(多),血肿压迫①单侧:声音嘶哑②双侧:失声或呼吸困难③.暂时性损伤3-6个月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手术损伤①内支(感觉):误吸呛咳;②外支(运动):音调降低;③理疗后恢复
(4)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损伤;①血钙↓手足抽搐;②面部针刺样麻木;③限肉蛋奶类食品(磷高);④发作者,静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⑤必要时补充钙剂
(5)甲状腺危象: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等;①碘剂;氢化可的松;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镇静;吸氧;强心剂;④降温;予大量葡萄糖
第四十四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第二节牵引术
1、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复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2、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
3、适应证
①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②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③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
④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⑤防止骨骼病变
4、禁忌证:局部皮肤受损和对胶布或泡沫塑料过敏者禁用皮牵引。
5、【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牵引
①保持反牵引力
②保持轴线正确
③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④出现松脱、移位情况及时调整
⑤避免过度牵引,定期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
(2)并发症的护理
1)牵引针眼感染
①预防:骨牵引针两端套上软木塞或胶盖小瓶;针眼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及时擦去针眼处分泌物或痂皮;牵引针若向一侧偏移,消毒后调整。
②处理:发生感染者充分引流,严重时须拔去钢针,改变牵引位置。
2)关节僵硬
①原因:主要与腓总神经受压及患肢长期固定体位、缺乏功能锻炼有关。
最常见为足下垂畸形。
②护理:下肢水平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用垂足板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中立位)定时做踝关节活动预防足下垂。
第三节石膏绷带固定术
1、适用于骨关节损伤和术后的固定。
2、适应证①骨折复位后的固定;②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③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皮肤缺损,手术修复后的制动④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⑤畸形矫正术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
3、护理措施
【操作中配合】
(1)体位:功能位或特殊体位
(2)覆盖衬垫:用棉织套、棉纸、棉垫作衬垫包裹,在骨隆突处适当垫厚,以免局部受压产生压疮。
(3)石膏包扎:石膏托、石膏管型
(4)捏塑成型:四肢应暴露手指、足趾,便于观察患肢血运及神经功能
(5)包边:衬垫从内向外拉出,包住石膏边缘
(6)标记:固定和拆除日期
(7)开窗:便于局部检查、伤口引流或换药
【并发症的护理】
(1)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缺血,前臂掌侧和小腿好发,注意评估5P征,一旦发现,应立即放平肢体,通知医生行石膏剪开减压,严重者拆除,甚至肢体切开减压术。
5P征:pain疼痛、Pallor苍白、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麻痹、Pulseless脉搏消失
(2)压疮:骨突部位的压疮,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剪切力、摩擦力等损伤
(3)化脓性皮炎: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形成溃疡、有恶臭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渗出石膏,一旦发生应及时开窗检查及处理。
(4)石膏综合征:胸部、腹部石膏包裹过紧可出现胸闷或气促症状及进食后可导致呕吐、腹胀或腹痛。
石膏背心固定的患者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加强呼吸的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给氧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5)失用性综合征:因长期制动,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关节僵硬,应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第四节功能锻炼
原则: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1)初期:术后1~2周,应以肌肉等长舒缩运动为主;而身体其他部位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活动
(2)中期:术后2周以后,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逐渐增加病
变肢体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强度
(3)后期:应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熏洗。
第四十五章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1、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骨折愈合
①血肿炎症机化期:2周
②原始骨痂形成期:临床愈合12-24周
③骨板形成塑形期:1-2年
3、临床愈合标准:
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局部无反常活动;
③X线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已模糊
④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且不少于30步。
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4、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
(2)特有特征:①畸形、②反常活动、③骨擦音或骨擦感
5、临床处理(3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
一、肱骨干骨折
1临床表现:①疼痛肿胀、功能障碍;②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③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垂腕畸形
2、处理原则: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
二、肱骨髁上骨折
1、病因:多为间接暴力引起(10岁以下儿童多见)
2、分类:屈曲型(多见)和伸直型
3、临床表现
①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②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③若合并神经损伤:手臂感觉、运动障碍;若肱动脉受损:可有前臂缺血表现。
4、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骨筋膜室高压存在
2)局部制动:抬高患肢,或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
3)功能锻炼:尽早开始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4~6周后外固定解除,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手术切开复位且内固定稳定者,术后2周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三、前壁双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多见,复杂移位】
临床表现:①疼痛、肿胀、功能障碍;②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③孟氏骨折、盖氏骨折。
【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盖氏骨折:桡骨下1/3骨干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四、桡骨远端骨折
1、病因:多因间接暴力,多见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
2、分类:①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多见;②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少见。
3、临床表现:①疼痛、肿胀、功能障碍②Colles骨折:银叉畸形(侧)、枪刺刀畸形(正);③Smith骨折:垂腕畸形。
第四十六章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关节脱位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关节,或关节有病理性改变,使骨与骨之间相对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失去部分正常对合关系的称半脱位。
1、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四肢大关节中以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最常见。
2、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活动受限、健手扶患肢。
(2)体征: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区别于骨折)
3、处理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第二节肩关节脱位
1、临床表现:(1)症状:疼痛、活动受限、健手扶患肢。
(2)体征①:关节盂空虚,肩峰明显突出,呈“方肩”畸形;②在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③Dugas征阳性
2、处理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固定:①单纯肩关节复位后腋窝垫棉垫;②用三角巾悬吊上肢;③保持肘关节屈曲90°;④固定3-4周。
第四十八章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2、病因:①内因:基本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②外因:长期震动、过度负荷、外伤、妊娠。
3、临床表现
(1)腰痛:最早,疼痛范围:下腰和腰骶部,呈持续性钝痛。
(2)下肢放射痛:①典型表现为下腰部→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部,刺痛伴麻木感;②多为一侧疼痛;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
④咳嗽、打喷嚏时因负压增高,疼痛加剧。
(3)间歇性跛行:行走→疼痛、麻木→蹲位或坐位→行走
(4)马尾综合征: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
(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