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生1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9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人生》词义总结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
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
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
人生第一课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
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 ___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分)①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第⑦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⑥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3分)提示:①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2分)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2分)1、特制强调2、使描写更具体3、略4、写书并不难讲故事和插图5、和蔼可亲、责任心强、循循善诱【人生第一课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1.2.3.4.5.6.7.8.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人生》教案一等奖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人生》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人生》续写
在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经历虽然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功和荣誉,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提升。
如果小说继续发展,高加林可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奋斗。
他可能会在事业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或者在爱情上找到真正属于他的幸福。
但无论如何,我相信他都会保持一颗感恩和谦逊的心,珍惜每一个机会和时光,用心感受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也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因此,高加林可能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公益事业的倡导者或者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他的成长和成功。
总之,《人生》的续写应该继续展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应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让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学案12人生楼德一中王义宝一、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二、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攫取()充沛()鲑鱼()臆测()馈赠()2、词语积累粉身碎骨:瞭望:赏心悦目:瞻望:乐此不疲:攫取:充沛:停滞:臆测:三、理解探究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有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8、文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9、“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一句中“越往上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10、“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11、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六、拓展延伸青春杨向明①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
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②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做他的座右铭。
③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
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
《人生》赏析
《人生》是作家毕淑敏创作的一篇散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这篇赏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首先,从艺术特色上看,《人生》采用了富有哲理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
文章的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句式多变,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美感。
同时,作者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描绘,使得文章具有了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其次,从思想内涵上看,《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作者认为,人生有苦有乐,有得有失,有生有死,但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境遇。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功和失败,而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成长。
通过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复杂性,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思想内涵深刻而独特,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从主题上看,《人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也在于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价值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成长,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和荣誉。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意义,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综上所述,《人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主题等方面来看,这篇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为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斯莫卢。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人生》课文及教案。
《人生》课文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
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
这座高塔是圆锥形的。
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
这是每一个人因的命运:如果他达致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惊觉是哪一级,毕氏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导流,而他也就消失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第三十一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较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或者说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土,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美景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难测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越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冲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
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完成使命新的平台后,对他的道贺也就更热烈些。
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探究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
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
九年级上册语文摘抄1.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2. 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
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3.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4.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5. 读书是人生的享受,它给予我们知识,同时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大脑。
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就像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更好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6.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不停地流淌着,永不停歇。
每个人都是这条河流中的一叶小舟,随着河流的流淌而前行。
在这条河流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景和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地前行,勇往直前。
7.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电影,每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慨。
我们要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
8.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在旅行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景和人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勇往直前。
9.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次机会,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仿写《人生》
《浮生》
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孤独的小岛。
岛上有一棵古老的椰树,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做阿涛。
阿涛在这座岛上度过了他的一生,见证了岛上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
他的人生就像大海中的一艘小船,经历了无数的风浪和险阻,但他始终坚定地航行着,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阿涛年轻的时候,他梦想着离开这座小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他渴望见到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体验不同的人生。
但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困在这座岛上,无法离开。
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将小岛当成了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和改变。
他种下了无数的椰树,修建了房屋和道路,创办了学校和教育。
他将小岛变得美丽而富饶,成为了一个世外桃源。
他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小岛上的居民们感激涕零,将他视为岛上的英雄和守护者。
阿涛的人生虽然平凡,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他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命运。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荣誉,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奉献。
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生》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讨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生的意义。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文章中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如“人生”、“追求”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曾经历过的有意义的时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教师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为学生阅读文章做好准备。
3.阅读与理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文章,并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撰写一篇关于人生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展示作者背景、文章相关图片等。
2.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3.重视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生的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人生》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2.PPT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笔等)。
七、结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九年级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和课堂实录[教材分析]《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勃兰兑斯在这篇散文的开篇,就对人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
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3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
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呀呀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
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
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