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 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87
外科感染护理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感染的定义外科感染是指在外科手术、创伤或其他外科操作后,创面或手术部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的一种并发症。
外科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创面、伤口处或者手术部位,也可能扩散至深部组织,严重时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外科感染的病因1. 外科操作不当:外科手术时操作不当、手术部位消毒不彻底、手术创面愈合不良等都是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因。
2. 病原微生物感染:手术部位和创面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疾病基础较差,易感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 院内感染: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手术室操作、医护人员卫生等因素也可能成为外科感染的病因之一。
三、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创面发红、肿胀、渗液等炎症表现;2. 创面疼痛明显,甚至伴有明显的灼热感;3. 创面愈合受阻,创面边缘出现渗液、坏死组织;4. 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5. 深部组织受感染者,可能出现深部组织脓肿、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四、外科感染的护理目标面对外科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预防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1. 预防感染的发生:通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严格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 及时控制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感染的发展。
3. 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针对患者的不适症状,采取有效护理手段进行缓解。
4. 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五、外科感染的护理措施1. 严格手术室准入管理:护士要加强手术室准入管理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明确手术禁忌症、手术风险等。
2. 术前准备工作:护士要确保手术部位充分清洁,皮肤消毒彻底,术前进行导尿、静脉置管等操作。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外科感染是指手术或其他外科操作后发生的感染现象。
在外科手术中,由于切口或器械的引入,病原体有可能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外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严重性和病程长度可能较其他类型的感染更长。
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潜在的感染风险。
因此,外科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成为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外科感染的种类1. 切口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类型之一,指在手术中开创的切口部位发生的感染。
切口感染可以分为浅部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具体取决于感染范围的深度。
2. 腹腔感染:在腹部手术中,如果感染进一步扩散到腹腔内,就会出现腹腔感染。
这种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腹痛和腹部肿胀等。
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由尿道操作引起,例如尿道插管或经尿道手术。
此类感染的症状常常包括尿急、尿频以及尿痛等。
4. 呼吸道感染:一些外科手术可能涉及上呼吸道,如颈部手术或口腔手术。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引入病原体,就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二、外科感染的原因外科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原因:1. 机械因素:手术过程中,切口、器械或操作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容易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2.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当医院卫生条件不佳,缺乏足够的清洁和消毒措施时,容易滋生病原体。
3. 患者自身: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也会对外科感染的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容易感染。
4. 体外装置:体外装置(如尿管、空气管等)的使用可能导致感染。
这些装置容易成为病原体滋生的场所。
三、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外科感染是外科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1. 充分消毒与无菌操作:手术前,需要对手术器械和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措施。
2. 抗生素的使用:在某些高风险手术中,术前或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感染的发生。
3. 个体化处理:每位患者的感染风险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感染控制方案。
外科感染一、概述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1.分类通常分为①非特异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由单一或几种病菌共同致病;②特异性感染:此类感染的病菌各有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比较独特的病变。
按病程为分①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者;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其他分类有①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②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③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此类。
等等。
2.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表5-8-1)。
表5-8-1 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致病菌感染特点脓液性质常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限性组织坏死,常有转移性脓肿黄稠,无味疖,痈,脓肿,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容易扩散,不易局限,转移性脓肿稀薄,淡红色,量多急性蜂窝织炎,丹毒大肠杆菌单独致病力不大,常为混合感染稠厚,有粪臭味(合并粪链球菌) 尿道、胆道、腹膜炎绿脓杆菌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淡绿色,有甜腥臭味烧伤创面,尿路感染3.诊断⑴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⑵全身症状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甚至出现代谢紊乱、感染性休克。
⑶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出现中毒颗粒等;②尿常规;③脓液:涂片检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④血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⑤影像学检查: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检查,CT,MRI等。
4.治疗⑴局部疗法患部休息、固定,有利于炎症局限;外用药、热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之功效;脓肿需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