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工作意见
- 格式:docx
- 大小:277.64 KB
- 文档页数:4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促进首府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人才、质量、品牌支撑体系,提高首府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水平,打造全区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助力首府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四控”行动,着力提高土地、水资源等使用效率和化肥、农药等的利用效率,实现全市设施农业绿色发展。
(二)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大政府在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调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设施农业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合理水平。
(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依据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设施农业。
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生产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依托首府科技优势,引进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646号(农业水利类267号)提案答复函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646号(农业水利类267号)提案答复函的摘要李新华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太原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倾斜支持太原市设施农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生产布局,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
先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农计财发〔2023〕10号)、《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农办计财〔2023〕16号),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二是完善用地政策。
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等,不断强化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三是加大项目扶持。
农业农村部建立了融资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设施农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支持太原市参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服务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用地保障,支持太原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二、关于将太原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6号),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明确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等布局。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意见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意见(郑政〔2011〕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加大投资力度、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战略规划,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保障城市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健全对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政府在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产业集聚区的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障供应。
年初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农业、畜牧等农口主管部门确定年度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额度、使用方向、范围等,报经市政府同意后,编制印发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实行逐级申报。
项目资金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2.部门筛选,集中审核。
3.效益优先,联审联批。
4.集中财力,做大做强。
二、资金的筹集2011年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总规模为3亿元,资金来源为:(一)2011年市财政预算安排。
(二)整合现有财政安排的涉及农业、畜牧业生产扶持方面的项目资金。
天津市农委、天津市财政局关于调整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6.07.06•【字号】津农委计财〔2016〕40号•【施行日期】2016.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调整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农业的区农委、财政局: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津党发〔2014〕20号)精神,2015年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有关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农委计财〔2015〕62号,以下简称“通知”)。
市有关部门经过调研,针对《通知》涉及的有关内容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
经市农委、市财政局研究,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对《通知》中《天津市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补贴实施方案》、《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和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池塘改造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区根据文件要求,按照年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计划,加强组织推动,做好项目申报实施以及监督考核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财政局2016年7月6日附件:1.《天津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2.《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标准化设施改造补贴资金管理办法》3.《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池塘改造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附件1天津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补贴,强化资金的监管,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津党发〔2014〕20号)和《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市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津财农〔2014〕86号),制定本办法。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9•【字号】市委[2013]3号•【施行日期】2013.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市委〔2013〕3号2013年3月29日)为加快推进杭州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浙委〔2012〕118号)精神,结合杭州农业发展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和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期,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必须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的紧迫任务,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
农民的全面小康关系着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农业的现代化关系着全市的现代化。
“三农”问题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滞后、相对薄弱的环节。
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杭州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生活和社会环境,加快我市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2003年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以来,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有大幅推进,但在基础条件、生产主体、产业集聚和产业化水平等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挑战。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本市纯农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本市纯农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5〕94号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纯农地区是本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承担着农业生产、生态建设、耕地保护等重要任务。
支持纯农地区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5〕2号),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支持本市纯农地区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转变本市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现有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聚焦纯农地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资金扶持、用地优先、制度创新等途径,切实增强纯农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
主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安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产出效益不断提高;二是郊区农村人口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离土农民非农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来沪务农人员规模得到有效调控、结构得到优化;三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纯农地区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利,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支持范围结合全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本区域内拥有永久基本农田且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一定比例的镇、村列为纯农地区。
在乡镇层面,以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在行政区划面积中的占比超过20%为标准,有48个乡镇属于纯农地区。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24•【字号】深府办〔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府办〔202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56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建设农业强国、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推动种业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业新体系等工作要求,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探索深圳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研发、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价值,进一步满足社会消费升级需求,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民生供应体系,有效服务和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及国家农业强国建设,到2030年把“大农业、大食物”培育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产业。
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意见3篇第一篇一、深入推进高效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一)坚持优化生产力布局,在科学构建农业产业布局体系上实现新提升。
(二)坚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推动高效规模农业升级上实现新提升。
(三)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新提升。
(四)加强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在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上实现新提升。
(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水平,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上实现新提升。
(六)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开发力度,在建立持续增加农业有效投入长效机制上实现新提升。
二、深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集中、集聚、集约”,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双千亿”跨越发展行动和“双百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带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五)大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六)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
(七)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建立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农民收入倍增十大富民行动,鼓励和支持农民走以粮富农、以工富农、以贸富农、以牧富农、以渔富农、以游富农、以特富农、以劳富农、以商富农、以城富农兴业致富之路,促进分工分业,在“四化同步”中加快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不同农民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加快就业非农化进程,大幅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坚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
(四)坚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
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钟友军1彭继勇I卢晓琳2叶翠平(通讯作者匸(1.四川康信科创农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2.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产业结构完整、发展基础扎实和自然条件优越的发展优势,园区自成立到如今,已建成科技农业服务核心区、农业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农业小镇园区休闲农业区,发展成为集“农商文旅体"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
但在发展中也有发展动力、专业能力和聚集效应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品牌培育、校企合作和创新组织方式的方式,提高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2—0141—03一、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1.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概况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地处成都市西部,贯穿成渝经济带,紧邻成温邛高速路、天新大快速路、川西旅游环线通道,40分钟可到达成都城区或双流国际机场。
园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园区涉及安仁、韩场、蔡场、董场、苏家五个乡镇的38个村(社区),城乡人口13.06万人。
安仁都市现代农业园区以绿色葡萄、特色菌蕈为重点,集精品果蔬生产和农业科教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园区西部为都市农业区以蔬菜、花卉种植为主导,强化都市休闲功能,打造田园体验和科普目的地;园区南部为品牌农业区以果蔬种植为主导,发展品牌种植庄园和品牌农业产品;园区北部为成片农业区,以粮食油料作物为主导,强化农业科技价值,打造安仁水稻品牌。
大邑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安仁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图1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年底大邑县国民生产总值285.69亿元,GDP增速8.95%,大邑县已经完成了由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到第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转变。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
工作意见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工作意见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加大,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特制定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省会,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建设集高效、生态、安全、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有效促进一二三产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布局科学、规模适度、优势集中、效益显著的现代都市农业新体系,倾力打造服务省会、致富农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
依据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制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做到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2坚持政策引导。
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都市农业发展活力。
3坚持市场运作。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发展都市农业。
4坚持项目支撑。
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包装、跑办、招商力度,按项目运作、实施和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5坚持城乡统筹。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积极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互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互助共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功能定位
1经济功能:城郊区域是省会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直接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并为城乡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
2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的场所与机会,并通过建立科技、物流、会展等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形成都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生态功能:通过造林绿化、植树造景、建设水面湿地、生态果园等,打造“城市之肺”,营造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城市强大的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和区位优势,与城市工商业、金融业融为一体,发展装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发展理念新的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发展。
(四)发展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把城郊区域建设成为省会最大的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的“菜篮子”基地,构建起林水相依、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
通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综合功能得到有效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显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用更加彰显。
二、总体布局
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是:重点建设一环两带,突出打造三大板块。
一环两带:以石环公路为主线,以环省会绿化、石环公路绿化、城区与组团间隔离空间绿化、西山绿化、滹沱河绿化等为重点,构建环省会绿色屏障体系。
沿滹沱河区域,以水为特色,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为一体的滹沱河特色农业开发带。
沿西部山前区域,以山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区域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构建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