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
2010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了解洋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完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洋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
结果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9%;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69.98%;乙类传染病中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7.93%;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9.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16.99%。
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手足口病是今后防治的重点传染病,应不断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特征洋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部,下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206km2,常住人口39万,流动人口5万。
为及时掌握洋县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通过发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指导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工作。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洋县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洋县2010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监测数据。
人口资料来源于洋县统计局。
1.2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2.1 发病概况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2010年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
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发病率为257.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209.67/10万)相比下降了11.49 %。
2010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185932例,死亡14289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0%;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5%。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38.69/10万,死亡率为1.07/10万(见表13)。
表13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鼠疫7 12 2 3 霍乱157 85 0 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 0 0 0 艾滋病15982 13281 7743 6596 病毒性肝炎1317982 1425020 884 1018 脊髓灰质炎0 0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 7 1 4 ※甲型H1N1流感7123 121843 147 654 麻疹38159 52461 27 39 流行性出血热9526 8745 118 104 狂犬病2048 2213 2014 2131 流行性乙型脑炎2541 3913 92 172 登革热223 305 0 0 炭疽289 351 6 3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52248 271551 36 38 肺结核991350 1076938 3000 3783 伤寒和副伤寒14041 16938 3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25 625 33 73 百日咳1764 1612 1 1 白喉0 0 0 0 新生儿破伤风1057 1412 86 137 猩红热20876 22068 0 0 布鲁氏菌病33772 35816 1 0 淋病105544 119824 1 0 梅毒358534 306381 69 63 钩端螺旋体病677 562 11 11 血吸虫病4317 3521 0 2 疟疾7389 14098 14 10注:2010年甲型H1N1流感监测数据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不含外籍和台港澳;2009年甲型H1N1流感监测数据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附件2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增减死亡率增减甲乙丙类总计6409962152575923909152657.66-0.56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318593214289352507614849-10.08-4.26 鼠疫72123-44.44-50.00霍乱157085084.3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000-- 艾滋病15982774313281659619.7316.79 病毒性肝炎131798288414250201018-7.98-13.69 甲型肝炎3527744384121-19.94-81.25 乙型肝炎10605826891179607792-10.54-13.42 丙型肝炎15303912813184914115.49-9.43 戊型肝炎2368235202752416.2244.44 肝炎未分型45402284944840-8.64-30.00脊髓灰质炎000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174-80.00-66.67 甲型H1N1流感7123147147337652-95.19-77.60 麻疹38159275246139-27.63-31.03 流行性出血热952611887451048.3812.82 狂犬病2048201422132131-7.92-5.98 流行性乙型脑炎2541923913172-35.37-46.92登革热22303050-27.39- 炭疽28963513-17.80100.0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522483627155138-7.58-6.90 肺结核991350300010769383783-8.41-21.10 伤寒和副伤寒140413169389-17.52-71.4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253362573-48.41-54.55 百日咳17641161218.900.00白喉0000-- 新生儿破伤风1057861412137-27.57-38.96猩红热208760220680-5.88- 布鲁氏菌病337721358160-6.18- 淋病10554411198240-12.36- 梅毒358534693063816316.4310.64 钩端螺旋体病677115621119.860.00 血吸虫病431703521221.99-100.00 疟疾7389141409810-47.8525.00 丙类传染病合计3224030968239883341633.72131.63 流行性感冒64502719838113-67.65-50.00 流行性腮腺炎29893242993291-0.64200.00风疹431171698600-38.5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9076701370702010.70- 麻风病38144240-10.66- 斑疹伤寒2235127640-19.56- 黑热病36115090-29.50- 包虫病2515226760-6.50- 丝虫病000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746551436556584913.29-13.51 手足口病1774669905115552535352.81154.89病名2010年2009年与去年比(%)注:1. 表中监测数据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不含外籍和台港澳;2. 病毒性肝炎发病、死亡数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死亡数的合计;3. “-”表示分母为零不能计算;4. 人口资料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资料。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疫情信息2011年第8期(总45期)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处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九日本期内容:【质检总局公告及警示通报】〖2011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2011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国际疫情报道】1、霍乱2、禽流感3、西尼罗河病毒4、登革热【相关资讯】安哥拉学校出现疾病暴发采编:龚裔蕻【国家局公告及警示通报】【2011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2011年7月(2011年7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70129例,死亡1419人。
其中,甲类传染病中报告霍乱发病6例,无死亡。
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49524例,死亡132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420599例,死亡99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
源自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合计。
【国际疫情报道】1、霍乱刚果2011年7月22日 - 据报,沿刚果河暴发了霍乱,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受到影响。
据报2011年3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疫情,在过去3、4周期间疫情加剧,四个省(班顿杜、赤道、金沙萨和东方省)受到影响。
截至2011年7月20日,共有3896个病例,其中据报有265人死亡,总病死率为7%。
在刚果共和国,2011年6月14日至7月20日期间,据报4个省(布拉柴维尔、盆地、利夸拉和高原省)共有181个疑似病例,其中包括6个死亡病例,病死率为3%。
经实验室证实,来自布拉柴维尔和利夸拉的四个病例被确诊为霍乱。
传染病医院2010年疫情分析报告分析传染病医院2010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医院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乙类传染病9种535例,死亡7例,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402例,无死亡病例。
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梅毒,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33%、16.11%和0.14 %,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5.84%.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对传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居民健康的目的。
为了解马鞍山市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现对市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总发病情况在9种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343例)、肺结核(161例)、麻疹(3例)、梅毒(14例),恶性疟(1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6%;丙类以其他感染性腹泻(358例)、流行性腮腺炎(41例)为主,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其它类传染病,如水痘(46例),占报告总数的4.60%。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病毒性肝炎全年共报告343例,占传染病总数的34.33%,为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首位,有三例死亡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年龄分布集中在20-64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民工和干部职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1。
其中乙型肝炎245例,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71.42%,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年龄分布集中在20-64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和民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3:1.甲型肝炎2例。
丙型肝炎56例,占16.32%.戊型肝炎8例,占2.33%.肝炎未分型32例,占93.38%。
肺结核全年共报告161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6.11%,居各类传染病的第二位.死亡病例四例.病例分布广泛,各街道(镇)都有病例发生;年龄分布集中在20-5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工人、家务及待业为主。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主编:王宇副主编:马家奇苏雪梅编写人员:杨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张英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王松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姬一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张永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艳丽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雯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靓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录摘要 (9)一、目的 (9)二、指标和内容 (9)三、结果 (9)四、结论和建议 (12)一、统计指标和规则 (13)二、基本信息报告情况 (14)三、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结果 (15)(一)疾控机构数 (15)(二)疾控机构人员 (15)1.年龄构成 (16)2.工作年限 (18)3.学位/学历 (20)4.聘任专业技术资格 (22)5.主要执业范围 (24)6.综合比较 (25)(三)仪器设备 (25)(四)检验能力 (27)(五)房屋与资产 (30)(六)经费收支 (32)(七)专用实验室 (34)四、问题及建议 (34)五、附表 (35)六、标准附录 (85)(一)仪器设备国家标准 (85)(二)检验能力国家标准 (92)表格目录表1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填报完成情况(单位:个) (35)表2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率(%) (36)表3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未完成机构数 (37)表4 2010年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单位:个) (38)表5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平均分布情况 (39)表6 2010年全国各省不同级别疾控中心人员平均分布情况 (39)表7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 (40)表8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 (41)表9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 (42)表10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 (43)表11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 (43)表12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44)表13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45)表14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46)表15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47)表16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47)表17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47)表18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48)表19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49)表20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50)表21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51)表22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51)表23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52)表24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53)表25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54)表26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54)表27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主要执业范围构成(%) (55)表28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主要执业范围构成(%) (56)表29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主要执业范围构成(%) (58)表30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综合比较 (60)表31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1)表32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2)表33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3)表34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3)表35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3)表36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4)表37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5)表38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5)表39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6)表40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7)表41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情况 (68)表42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仪器设备的差额平均情况 (68)表43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各级别疾控中心检验能力平均情况 (68)表44 2010年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平均检验情况 (69)表45 2010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实有基本检验项(单位:项) (70)表46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控中心实有基本检验项(单位:项) (74)表47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实有基本检验项(单位:项) (77)表48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屋建筑与使用面积(单位:平方米) (80)表49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屋人均建筑和使用面积(单位:平方米) (81)表50 2010年全国各级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屋人均建筑和使用面积(单位:平方米) (82)表51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情况 (82)表52 2010年全国各级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情况 (83)表53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用实验室拥有情况 (84)表54 实验室仪器设备国家标准 (85)表55 健康教育器材国家标准 (90)表56 信息设备国家标准 (91)表57 车辆国家标准 (91)表58 冷链设备及器材国家标准 (91)表59 检验能力国家标准 (92)图目录图1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体年龄构成 (16)图2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体年龄构成 (17)图3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总体年龄构成 (17)图4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年龄构成 (18)图5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18)图6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19)图7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19)图8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工作年限构成 (20)图9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20)图10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21)图11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21)图12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位/学历构成 (22)图13 2010年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22)图14 2010年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23)图15 2010年全国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23)图16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资格构成 (24)图17 2009年和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台件数 (26)图18 2009年和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台件数 (26)图19 2009年和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仪器设备台件数 (27)图20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实有基本检验项情况 (28)图21 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疾控中心平均实有基本检验项情况 (28)图22 2010年与2009年全国东、中、西部省级疾控中心平均实有基本检验项对比 (29)图23 2010年与2009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市级疾控中心平均实有基本检验项对比 (29)图24 2010年与2009年全国东、中、西部县区级疾控中心平均实有基本检验项对比 (30)图25 2010年全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对比图 (31)图26 2010年全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对比图 (31)图27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控制机构东、中、西部房屋建筑面积对比图 (32)图28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控制机构东、中、西部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对比图 (32)图29 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同级别人员经费补助比例对比图 (33)图30 2010年全国不同级别疾病控制机构东、中、西部人员经费补助比例对比图 (34)摘要一、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提供的2010年度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仪器设备、检验能力、房屋建筑、经费收支和专用实验室等六方面的信息,对2010年全国省市县级疾控机构的资源现状及配置情况进行科学的描述,并对信息报告质量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疾控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全国疾控资源流向和有所侧重地配置仪器装备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
各级卫生部门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近期5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比上年增加2.0万个。
其中:医院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850个,民营医院7068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28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13个),二级医院6472个,一级医院5271个,未定级医院7891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2394个,100-199张医院3496个,200-499张医院3241个,500-799张医院1069个,800张及以上医院718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诊所和医务室17.3万个,村卫生室64.8万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822个。
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3个、县区级2490个。
表1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2010 2009 2010 2009总计936927 916571 4786831 4416612 医院20918 20291 3387437 3120773 公立医院13850 14051 3013768 2792544民营医院7068 6240 373669 32822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1709 882153 1192242 109979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2739 27308 168814 131259 #政府办18390 11444 126232 95666 乡镇卫生院37836 38475 994329 933424 #政府办37217 37333 978983 909065 村卫生室648424 632770 - - 诊所(医务室) 173490174809120 129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 11665 164515 15396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 3536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74 129129307 27081妇幼保健机构3025 3020134364 126109卫生监督机构2992 2809 - -其他机构2465 2462 42637 42084注:#系其中数。
附件2
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发病数死亡数
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增减
死亡率增减
甲乙丙类总计
6409962152575923909152657.66-0.56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3185932
14289
3525076
14849
-10.08-4.26 鼠疫72123-44.44-50.00
霍乱
157085084.38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000-- 艾滋病15982774313281659619.7316.79 病毒性肝炎131798288414250201018-7.98-13.69 甲型肝炎3527744384121-19.94-81.25 乙型肝炎10605826891179607792-10.54-13.42 丙型肝炎15303912813184914115.49-9.43 戊型肝炎2368235202752416.2244.44 肝炎未分型45402
2849448
40-8.64
-30.00
脊髓灰质炎
000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174-80.00-66.67 甲型H1N1流感7123147147337652-95.19-77.60 麻疹
38159275246139-27.63-31.03 流行性出血热952611887451048.3812.82 狂犬病
2048201422132131-7.92-5.98 流行性乙型脑炎2541923913172-35.37-46.92
登革热22303050-27.39- 炭疽
28963513-17.80100.0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522483627155138-7.58-6.90 肺结核
9913503000
10769383783
-8.41-21.10 伤寒和副伤寒140413169389-17.52-71.4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253362573-48.41-54.55 百日咳1764
11612
18.90
0.00
白喉
0000-- 新生儿破伤风1057861412137-27.57-38.96
猩红热208760220680-5.88- 布鲁氏菌病337721358160-6.18- 淋病10554411198240-12.36- 梅毒
358534
69306381
6316.4310.64 钩端螺旋体病677115621119.860.00 血吸虫病431703521221.99-100.00 疟疾
7389141409810-47.8525.00 丙类传染病合计3224030968239883341633.72131.63 流行性感冒64502719838113-67.65-50.00 流行性腮腺炎29893242993291-0.64200.00
风疹
431171698600-38.5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90767
01370702010.70- 麻风病38144240-10.66- 斑疹伤寒2235127640-19.56- 黑热病36115090-29.50- 包虫病2515
22676
0-6.50
- 丝虫病
000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746551436556584913.29-13.51 手足口病
1774669
905
1155525
353
52.81
154.89
病名
2010年2009年与去年比(%)
注:1. 表中监测数据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不含外籍和台港澳;
2. 病毒性肝炎发病、死亡数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死亡数的合计;
3. “-”表示分母为零不能计算;
4. 人口资料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