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4
潍坊的风俗
潍坊风筝: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过年穿新衣:过年穿新衣是潍坊城区的年俗传统之一。
在春节里,人们不仅要备年货、买新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外,还会追求新的服饰。
潍坊核雕:传统工艺核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清朝晚期,潍县人都师从著名核雕艺人张大眼学习核雕,以娴熟技艺闻名乡里。
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画市。
嵌银漆器:嵌银漆器是潍坊独有的手工艺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介绍潍坊传统文化作文
潍坊,简称“潍”,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东濒黄海,南临潍水,西依昌邑、安丘两县市,北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相连。
潍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潍坊历史悠久。
古称昌邑、潍州,始于公元前485年的齐桓公时代。
《史记》记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诸侯国中以齐称霸。
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是我国最早的古都之一,被称为“齐文化之源”。
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齐鲁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北方地域文化的主体。
潍坊历史上有“东昌西河”之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潍水流域设临朐县。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和昌乐、安丘、高密三大地方文化。
潍坊传统建筑是以古民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也叫“古民居”或“古建筑”。
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城和齐桓公时期的“城郭”。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古民居群。
—— 1 —1 —。
潍坊历史文化潍坊历史文化·传说典故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依峰峦起伏的泰沂山脉,北濒碧波万顷的渤海莱州湾,东与海港名城青岛、烟台相连,西与石化城东营和齐国故都淄博为邻,它以“二百只红炉,三千同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
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染散地,素有“世界风筝都”之称。
另外,潍坊的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工艺品也蜚声海内外。
潍坊市域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
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
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分布广,金属矿产少,非金属矿产多。
已发现的矿种有50多种。
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等。
非金属矿产有澎润土、沸石、珍珠岩、卤水、蓝宝石、石油、煤、黄铁矿、重晶石、型砂、红柱岩、石灰岩、花岗石等。
近海渔场主要是莱州湾。
水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水深5-20米,长年水温在0-27摄氏度之间。
主要经济鱼类有梭鱼、鲈鱼、黄姑鱼、小黄姑鱼、青鳞鱼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梭子蟹等。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
夏商代,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
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
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
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
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
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
三国时,地属魏。
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
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
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
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关于潍坊的历史传说和历史故事潍坊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其中不乏传说和历史故事。
一、潍坊的创城传说关于潍坊的创城传说,据传是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将军蒙恬率领士兵开掘“三阴古洲”修筑长城时,驻扎在潍坊一带。
将军蒙恬在此驻扎期间,发现这里地理优越,人杰地灵,于是便决定在此建立城池。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修建,一座城池在潍坊建成,这就是今天的潍坊城。
这个传说虽然不确定可信度,但是却广为流传。
二、孔子讲学传说孔子曾是潍坊的学宫主持,据传说,他在潍坊讲学期间,曾在潍水边建立了一间“舞阳亭”,聚集了众多学子,讲述了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这段历史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伟大思想,更使潍坊在历史文化中增光添彩。
三、潍坊之乱故事潍坊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叛乱之一,这场叛乱发生在公元1841年。
当时,潍坊的县令和县兵都被清军所控制,当地百姓不堪受苦,于是便发起了一场反清叛乱。
他们要求清朝政府禁止安福军队侵扰,不允许清兵到达地方等。
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使得潍坊的百姓开始了解反抗的力量和民族精神。
四、潍坊诸葛亮传说在潍坊的历史中,有一段有趣的诸葛亮传说。
据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旅行到了潍坊,在此期间,他试图制造火药。
可是由于某些原因,他多次失败。
于是他决定返回家乡,但是正要离开时,他惊讶地发现火药发生了爆炸,于是,他成功地制造了火药。
这个传说虽然有些玄幻,但是却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天才。
潍坊是一个充满了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城市,这些传说和故事记录了潍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展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们不仅是潍坊人民骄傲的遗产,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潍坊是我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民间医药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潍坊的文化底蕴,还为潍坊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潍坊民间艺术形式有小品、评书、相声、手影戏、川剧等;民间音乐有地方戏曲、民歌、话剧、小提琴艺术等;民俗文化有年节、祭祀活动、民间婚礼、丧葬仪式等;民间宗教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民间医药有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手工艺有剪纸、绣花、陶瓷、木雕等。
为了发展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广大文化爱好者进行了大力的努力。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策划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活动、编辑和出版相关的图书和音像产品等。
此外,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也积极承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任务。
在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传统文化爱好者、民间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创作和传播精品作品、组织和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在社区和学校推广传统文化等方式,为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潍坊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每年春节期间,潍坊市人民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春联、年画、祭祀等,这些活动成为潍坊各个社区的重要文化节日。
此外,潍坊市的商业和旅游业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地的旅游景点不仅有历史的遗迹和传统的文化建筑,还有许多美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表演,这些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潍坊旅游和观光。
总之,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得到了当地政府、文化机构、文化爱好者、民间艺术家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这种趋势不仅丰富了潍坊的文化底蕴,还为潍坊的经济和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潍坊的历史文化典故
潍坊是山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
1.早在西汉时期,潍坊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集镇,这使它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关键点。
2.在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孙权曾在潍坊设立过都督府。
3.相传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叫韩信的将军,他曾在潍坊镇守,因为他的智谋而赢得了不少胜利。
4.在唐代,潍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吸引了一批文化名流前来游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曾在潍坊作过《潍州戏楼记》。
5.在明清时期,潍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被赞誉为神州儒藏、军器之府。
6.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潍坊成为了一座英雄城市,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声誉。
其中,潍坊保卫战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7.潍坊还是传说中的“鲁国故都”,为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鲁班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这些传说和故事传承至今,成为潍坊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潍坊的历史文化典故丰富多彩,每一个典故都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无限的价值和魅力。
潍坊的历史文化典故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文化典故。
以下是一些与潍坊市相关的历史文化典故:1. 孔子在潍坊:相传孔子曾经在潍坊的杏李树下讲学,这是潍坊市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典故。
潍坊市也是孔子学院总部所在地之一。
2. 鲁迅曾访问潍坊:中国伟大的现代作家鲁迅曾多次访问潍坊,并在潍坊写作和发表过一些重要的作品。
他对潍坊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
3. 孟姜女哭长城:据传说,战国时期,孟姜女的丈夫被迫修筑长城而去世,她为此伤心欲绝,流泪哭倒了长城一部分。
这个传说与潍坊市的临朐县有关,被当地人广泛传颂。
4. 青花瓷的起源:潍坊市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据考古发现,青花瓷的起源地之一就在潍坊市。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5. 曹州八绝:曹州八绝是潍坊地区著名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八种艺术表演形式,如曹州大鼓、曹州评弹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6. 孙传芳与滨海抗战:20世纪初,潍坊市的孙传芳将军带领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滨海抗战。
他在保卫潍坊和滨海地区的抗日战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7. 卧龙城:卧龙城是潍坊市的一个历史遗址,相传是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
遗址内保存着古代城池的遗迹,展示了潍坊市古代历史的厚重和辉煌。
8. 杨宪益与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期间,潍坊市的杨宪益率领铁道游击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潍坊市的一段重要历史。
这些历史文化典故展示了潍坊市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丰富的人文魅力。
山东潍坊景点山东潍坊,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
潍坊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是旅游者们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一、潍坊的历史文化遗迹1. 孔庙孔庙位于潍坊市中心,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祠庙。
孔庙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缮,现在的建筑风格以明、清两代为主。
孔庙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大学》、《中庸》等孔子的著作,以及各种石碑、铜钟、石鼓等文物。
2. 曲阜祭孔每年的9月28日,曲阜祭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文化名人、游客等都会前来曲阜祭孔。
祭孔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鼓、唱戏等节目,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潍坊博物馆潍坊博物馆是一座以潍坊地区文物为主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唐代的金银器等。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潍坊地区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潍坊的独特魅力。
二、潍坊的自然风光1. 海滨风光潍坊位于黄海之滨,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
最著名的海滨景点是威海,这里有美丽的海湾、金沙滩、山海关等景点。
此外,还有寿光、安丘等地的海滨风光也很美丽。
2. 山水风光潍坊的山水风光也很美丽。
最著名的景点是鲁迅故里,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鲁迅故居、故里博物馆等景点。
此外,还有昌乐、临朐等地的山水风光也很美丽。
三、潍坊的美食文化潍坊是中国的美食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最著名的是潍坊烧饼,这是一种口感香脆、味道鲜美的烧饼,是潍坊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潍坊还有葱油饼、鸡饭、糖糕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总之,潍坊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的城市,值得旅游者们前来探索。
无论是游览孔庙、祭孔,还是欣赏海滨、山水风光,或者品尝美食,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潍坊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夏商时境内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属齐国。
西汉置北海郡,东汉改为北海国,南朝宋复为北海郡。
北齐改称高阳郡,隋置潍州,以境内潍水为名。
唐宋置潍州,明清置潍县,1949年6月改名潍坊市。
潍坊人文荟萃,“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则有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
潍坊的历史文物与古迹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画真迹,距今1800万年以前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小巧玲珑、兼有南北园林特色”的十笏园,隋唐时期雕刻的齐鲁最大佛窟——驼山石佛造像,云门山石刻大“寿”字,中国三大画市之一的杨家埠的木版年画等。
潍坊还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建有全国唯一的风筝博物馆。
潍坊核雕艺术源远流长,与潍坊“年画”、“嵌银”、“风筝”齐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名人一、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郑玄郑玄,字康成 ,北海郡(今高密)人, 东汉晚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也是古代一名杰出的教育家。
编辑、注释了“三礼”,被后世治理学者奉为典范,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代表作有《毛诗笺》, 《三礼注》。
现有郑公祠(峡山区郑公街办) .其弟子将其言论编成《郑志》。
二、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刘墉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绰号 "刘罗锅" , 今高密人。
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家,书法家。
乾隆年间,奉旨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库银案; 嘉庆年间,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 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其子刘鐶之将其部分墨迹加以整理,以《清爱堂石刻》刊行. 代表作:著有《刘文清公遗集》和《刘文清公应制诗》 .三、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郑板桥郑板桥, 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在任潍县县令期间赈济灾民 ,被称为 "郑青天" . 郑板桥"三绝": 诗 , 书 , 画 .他一生只画兰 , 竹 , 石 .其书法艺术别具一格,极具个性,自称“六分半书”。
1751年,作《难得糊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 ;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著有《潍县竹枝词》40首 .四、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潍县城里(今潍城区)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人”,万印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所作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成为篆刻学家的必备之书。
潍坊名作一、天下第一农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天下第一农书”,与《农政全书》等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并冠以“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美誉。
唐宋时期到日本称“贾学”。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参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贾思勰,北魏著名农学家,古益都钓台里(今潍坊市寿光)人。
著有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农学文化名人,被人们称为“农圣”。
《齐民要术》的含义及内容:含义:“齐民”,即平民,“要术”,指谋生的方法。
“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提供谋生的主要方法。
二、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代表作有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描绘了北宋末年东京汴河沿岸街道的繁华景象(城市生活),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俗画。
此图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代表。
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此画的作者是张择端,潍坊诸城人,北宋现实主义画家,三、金石第一录——《金石录》赵明诚,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四、天下第一卷——《状元卷》1983年,在山东益都县(青州)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图:P42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卷属于典型的明代科考八股文样式,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政治、文化尤其是科举制有重要意义。
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老人。
潍坊名胜一、云门献寿——云门山景观群云门山,是古代青州的象征;“寿”字则是云门山的象征。
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云门山是佛、道两教文化胜地。
它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
二、鲁东明珠——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
此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清代被潍县文人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光绪十一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十笏园”的精巧之处,就在于设计家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精华于一体,以小巧精致著称,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
它也为我们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潍坊名产一、绚丽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为省级保护单位。
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改革开放后,年画重获新生。
杨洛书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列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研究古代印刷术及潍坊地区的风土民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潍坊城市名片——风筝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也成为当今潍坊市的一张名片。
青州西南的鲁山是风筝的发祥地。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翟在鲁山制造的“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潍坊风筝兴起在宋代,至明代更加普及,清乾嘉年间遍及民间,潍坊风筝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色彩淡雅的文人画风格,一类是色彩艳丽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为其代表作。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1988年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国际风筝会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
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将举行34届。
三、蔬菜生产革命——寿光蔬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
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日光温暖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塑料大棚技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革命。
王乐义被誉为是“中国蔬菜大棚之父”。
1992年,寿光又在全国率先推行无公害蔬菜。
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蔬菜产业化的“二次革命”。
2000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寿光市决定每年4月20日至5月7日举办一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
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蔬菜专业品牌展会。
四、赛过烟台苹果——潍坊萝卜在山东流传着“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及潍坊的萝卜皮”的说法。
当然,这并非有贬低烟台苹果和莱阳梨的意思,只是强调潍坊萝卜之好而已。
的确,潍坊萝卜既可生吃又宜熟用,作水果或蔬菜皆可谓佳选,且又有药用价值。
其药用价值以消食、健胃效果最为显着。
又有“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蹽街爬”的戏言。
上乘精品潍县萝卜,个高六寸,直径寸半,其樱叶绿色,外皮黑绿色,尾部白色,内瓤青绿,绝无白糠花,清香,汁多且甜,皮微辛,甚是可口。
潍县萝卜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
做菜凡炒、拌、炖、腌均可,为当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
当地人喜爱生吃,家中来客常以烟、茶、萝卜招待。
经常食用有去痰、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助消化等功能。
当地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之说,潍县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确有保健作用。
五、从民间走来的小吃——肉火烧、朝天锅、鸡鸭和乐潍坊的火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清代潍县有大批的农民利用农闲做烧饼进城叫卖,他们用木杠子来压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们叫它“乡火烧”、“杠子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人的要求高了,火烧的品种一天天多起来,什么砍火烧、梭火烧、瓤子火烧、芝麻火烧等等。
在清末民初,肉火烧应运而生。
当时的名字叫花椒肉火烧,发展到三鲜肉火烧是近代的事情,因为人们的生活在大步的提高,小吃的质量也随之与时俱进。
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方名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流传至今。
鸡鸭和乐潍坊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坊,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
“河漏”是用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
潍坊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其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
经民间食品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至今,成为人匀喜闻乐见的面食。
它以制作考究,佐料齐全、味美汤鲜而闻名齐鲁大地,又以味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六、巧夺天工——潍坊核雕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
核雕品种主要有车、船、印章、山水、鱼虫、人物、亭台、楼阁等。
其中最著名和最普遍的题材是核舟,以东坡游赤壁最为常见。
“潍坊核雕”经世代传承发展、摸索创新,不断涌现出巧夺天工的传世佳作,2008年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