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学院二级分配的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76 KB
- 文档页数:9
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方案随着工业制造的不断发展,车间生产效率与人员管理需求逐渐凸显,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并优化人力资源利用,我们制定了以下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方案。
一、背景介绍车间作为一个复杂的生产环境,涉及到人员、机器和物料的运动与协作。
为了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安全性的保障和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方案应运而生。
二、目标与原则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人车分流管理,减少各种无效操作与等待时间,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 提升安全性:通过合理配置人员与车辆的工作区域,防范事故风险,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3. 优化人力资源利用:通过合理分配人员和车辆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工作效能。
三、具体措施1. 车辆和人员分类根据工作性质和车辆类型,将车间内的车辆和人员分为不同类别,并设立相应的工作区域和任务。
2. 交通流线规划根据生产流程和设备位置,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确保车辆能够顺畅运行。
同时,标明行人通道和车辆通道,避免二者发生交叉。
3. 设立工作区域标识在车间内设立明显的标识牌或标线,标示出不同工作区域,如人员工作区、车辆行驶区等。
同时,标注禁止通行区域和安全区域,提醒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
4. 制定人员和车辆工作规范明确人员和车辆的工作规范,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工作任务等。
同时,规定人员和车辆之间的协作方式,确保工作的流程和效果。
5.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通过监测人员和车辆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管理方案。
四、管理方案评估制定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方案后,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与改进。
通过观察实际生产情况、统计生产数据和收集员工反馈,评估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五、总结车间人车分流管理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管理任务,它关系到生产效率、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
工业制造学院校内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2012稿)二0一二年工业制造学院校内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方案讨论稿)为深入落实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理顺教职工工作和收入分配关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按岗定酬、按质取酬的基本原则,根据成都大学《关于印发《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成大校【2012】9号)和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依据:《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暂行)》《成都大学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暂行)》《成都大学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暂行)》《成都大学科技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二、制定原则(一)、明确岗位职责,以岗定酬的原则明确学院各岗位职责量化指标和相应的岗位津贴,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所聘岗位及履职质量直接挂钩,以加强岗位管理,落实以岗定酬的原则。
(二)、按劳分配,按质取酬的原则全面统筹考虑教学、科研、管理及教辅等各级各类岗位工作量标准,合理确定各类岗位工作成果的量质关系,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以充分调动大多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稳定队伍,倾斜一线的原则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各类岗位的优秀人才、骨干教师倾斜,向为学院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倾斜,以利于稳定教职工队伍、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岗位设置和岗位津贴标准按照《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暂行)》,工业制造学院岗位设置分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和业务岗位四大类。
各级各类岗位津贴标准见表1至表4:表1:教师岗位津贴标准表3:工勤岗位津贴标准表4:业务岗位津贴标准注:暂定1个津贴系数对应津贴金额1万元。
四、分配办法各级各类岗位的岗位津贴按岗位档次和工作质量计发,与每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完成的工作量相应。
具体计发办法如下。
(一)、教师岗位基本工作量教师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和学校及学院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其年度基本工作量量化指标见表5。
二级工会干事工业制造类岗位职责说明书一、岗位概述二级工会干事工业制造类是指在工业制造领域从事工会事务管理和维权工作的职位。
该岗位的职责涵盖了工会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为员工提供咨询和帮助,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二、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1. 组织和实施工会活动:- 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如庆祝节日、组织员工旅游等,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 组织和推动员工奖励和表彰等活动,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和成长。
2. 维护员工权益:- 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员工关注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 协调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纠纷和劳动争议。
- 监督并确保雇主履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3. 提供员工咨询和帮助:- 向员工提供有关劳动保障政策和培训机会的咨询和指导。
- 协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及时处理员工的投诉和申诉,解决员工所遇到的困难。
4. 统计和分析工会数据:- 负责统计和分析员工的工会数据,包括会员数量、缴费情况等。
-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为改善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 撰写相关报告和分析,向上级工会汇报工会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5. 组织劳动合同和协议:- 参与劳动合同和协议的起草和谈判,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审核和监督企业的劳动合同和相关制度,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 处理劳动合同和协议纠纷,为员工提供合法的支持和维权。
三、任职要求1. 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策划和组织各类工会活动。
2. 具备较好的咨询和沟通能力,能够倾听员工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答和建议。
3.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不同层级的员工和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合作。
4. 具备较强的统计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掌握员工的数据和需求。
工业制造中的五大课题和解决方法工业制造是现代社会的关键性行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制造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将介绍工业制造中的五大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工业制造的核心环节,合理优化生产流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保证产品质量。
但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较为繁琐,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流程重组、自动化控制等手段,来精简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追溯等功能,能够更好地支持生产决策,提高生产质量和精度。
二、工人技能和素质培养现代工业制造不仅需要高科技设备的配合,更需要高素质的工人参与。
但是,目前工人良莠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工业制造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避免工人技能不足导致的设备故障、生产停滞等问题的发生。
在培训和教育上,企业可以通过开设内部培训班、激励计划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激励,从而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
三、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现代工业制造中,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能源和资源利用上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为了保证能源的充分利用,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调整。
同时,采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好途径。
在资源利用方面,循环经济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概念。
企业可以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的材料或产品,来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耗能和资源的生产环节,也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如清洗、冷却等环节的节水、节能等措施,来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岗位名称二级工会干事岗位代码岗位序列技术业务岗位层级直接上级工会主席
工作目的组织员工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员工生活。
工作描述
职责任务职责:开展工会活动
工
作
任
务
1.组织员工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
2.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3.关心员工的生活,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职责:工会经费的收缴划拨事项
工
作
任
务
1.工会经费的预算
2.编制工会经费支出报表
职责:维护员工利益
工
作
任
务
1.召开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伤认定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
2.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员工的意见和要求
3.组织员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
职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业
绩
标
准
工作计划完成率>90%
工
作
难
点
维护员工利益
工
作
禁
忌
员工私隐保密
职
业
发
展
一级工会干事
任职资格
知识技能能力教育水平专科及以上
专业要求无
工作经验2年工会相关工作经验
职业资格无
专业技能熟悉工会、劳动、女工保护等法规
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策划才能,作风务实
其
他
要
求
无。
机械工程专业分流方案一、背景作为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机械工程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材料和热力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工程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机械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如此广泛和深奥,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后,往往会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分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引导。
二、分流方案1.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是机械工程专业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方向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将学习机械设计原理、机械结构、机械传动、机械加工和制造技术等课程。
这个方向的学生将主要从事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产品的工作,例如汽车、航空器、工程机械等。
对于这个方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熟练掌握各种CAD/CAM软件和机械加工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方向的学习中,学生应加强综合设计与制造实践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工程伦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 机械控制与自动化方向机械控制与自动化方向是机械工程专业中一个新兴且备受关注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将学习机械系统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智能制造技术等课程。
这个方向的学生将主要从事机械系统的控制和自动化方面的工作,例如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
对于这个方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控制理论与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各种PLC、SCADA和传感器技术,具备丰富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经验。
在这个方向的学习中,学生应加强控制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能力,注重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培养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机械材料与热力学方向机械材料与热力学方向是机械工程专业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将学习材料力学、热力学原理、材料化学与物理等课程。
评价自评班级:姓名:班级:姓名:二级供应链协调文献综述一、二级供应链的问题建立供应链是物流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二级供应链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冯鑫(2015)探讨了生产商具有批加工能力时的生产与配送二级供应链协同调度问题[1]。
王欢(2014)建立了食用油产品在四种博弈环境下的定价决策模型[2]。
付浩然(2014)对RFID 技术的投资决策进行了定量研究[3]。
罗迎(2012)不仅探讨了对传统订货模式的改善,而且也分析了存在资源约束的决策主体如何在生产实际中进行决策的相关问题[4]。
钱玉凤(2014)提出了供应链优化研究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更是一个难题,国内外对于供应链优化的研究较多,以下问题值得探讨: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优化模型是供应链优化问题的重点[5]。
任永泰(2014)并得出制造商分摊零售商库存费用系数范围,同时在基于VMI二级供应链模型中针对订单处理周期及实载率提出优化方案[6]。
赵建强(2014)分别建立了随机需求条件下的两个供应链数学模型和模糊需求条件下的两个供应链数学模型,得到了4个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与最优收益,并通过算例做了实证分析,对该类型的供应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7]。
罗霞(2014)需要对供应不确定情况下的供应链进行协调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这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8]。
喻珊(2012)指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对供应链的优化和决策提供了指导[9]。
二、二级供应链协调供应链都协调工作需要赋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经有国(2015)验证了所提出的收益共享契约的有效性[10]。
黄远良(2015)给出数值算例,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11]。
吴忠和(2015)通过引入供应商由于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计划而产生的偏差成本,研究了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12]。
季磊磊(2015)得了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13]。
工业制造规范管理系统设计引言工业制造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工业制造的规范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工业制造规范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系统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系统需求的分析。
以下是对工业制造规范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1.规范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行业标准和规范,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收集、存储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设备状态、生产记录等。
3.任务分配:系统能够根据生产计划和人员技能,合理分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4.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和图表,辅助管理决策。
5.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系统安全: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保证生产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7.界面友好:系统界面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使用。
系统结构设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系统结构设计方案:1.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系统操作和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任务分配、数据查询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2.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和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3.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生产数据、规范要求、设备信息和用户信息等,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管理。
4.设备接口:系统需要与工业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和生产过程。
系统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系统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
生产计划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任务、工艺流程、工时估算等,以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任务分配模块该模块根据生产计划和员工技能,合理分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员利用率。
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和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到数据库,以供后续分析和报表生成。
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通用标准编制说明一、目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3]10号)、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安发[2012]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本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2009年《北京市机械、冶金、建材、轻纺和烟草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指南》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级分类标准基础上,依据AQ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规范》,全面修订编制了《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通用标准》(以下简称《通用标准》), 旨在引导北京地区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北京市标准化企业,并以此为抓手,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本市有关部门可参照此《通用标准》,督促、指导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做好本行业、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可依照此《通用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服务和评审,发挥其专业优势,帮助、指导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
二、适用范围本《通用标准》适用于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制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北京地区工业制造业二级标准化企业达标创建工作。
岗位名称二级喷码一体化工岗位代码
岗位序列生产岗位层级
直接上级班组长
工作目的掌握喷码一体化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的操作维护,高效低成本完成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资料的保存和安全。
工作描述
职责任务职责:服从调度,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任务
工
作
任
务
1.较熟练掌握喷码一体化工序岗位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
2.较熟练掌握喷码一体化工序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生产规定
3.较熟练掌握喷码一体化工序岗位的设备操作技能和正确的维护和清洁方
法,确保安全操作环境清洁
职责:高效低成本完成生产任务
工
作
任
务
1.严格按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进生操作和生产,做好领用退仓交接标示工作
2.做好生产记录生产登记生产报告报表工作
3.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掌握常用的电脑操作和基本必备知识,加强个人综合
素质
职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业
绩标准1.完成生产任务>90%
2.产品合格率>90%
3.出错率<10%
工
作
难
点
产量与质量的保证
工
作禁忌1.违法操作规程
2.要产量不顾质量
职
业
发
展
一级喷码一体化工
任职资格
知识技能能力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上
专业要求熟练操作一体化设备
工作经验2年以上本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职业资格无
专业技能会电脑的基础操作,熟悉喷码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技术能力要求有较好的观察力与学习能力
其
他
要
求
无色盲、无色弱。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即按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其中某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是通过将该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换算标准产量的系数而求得的。
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以上各种分配方法,通常是对各月生产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分配的。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采用这一方法时,全年各月实际生产数与已分配数之间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次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明年分配外,其余的都应当在当年年度终了时调整本年度的产品成本。
学院二级教学部门考核办法一、考核原则1.遵循按劳分配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考核;坚持目标驱动,奖励先进,充分激发二级教学部门工作积极性。
2.重点突出,考核指标设定对接学校“十四五”规划、XX市高校分类考核指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要求。
3.深化两级管理,注重对学校上水平增实力业绩的激励。
4.定量测评为主,定性评价为辅。
二、考核范围按照下表,分类考核。
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教学工作、学科科研、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国际化等六个模块。
每个模块分别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和常规考核内容,并进行综合评定。
1.二级教学部门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度。
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年度发展目标任务予以分解,确定二级教学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并进行考核。
2.二级教学部门常规工作管理质量。
相关职能部门对二级教学部门涉及党建与大学文化、教学工作、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国际化等常规工作进行质量评价。
四、考核指标与分值计算根据二级教学部门是否有学生,分为全指标考核二级教学部门(Ⅰ类)及部分指标考核二级教学部门(Ⅱ类)两类,每类设定不同的考核权重。
1.分数计算(1)各模块总分=各模块目标任务考核分+各模块常规工作考核分注:各模块总分按百分制计算。
(2)各二级教学部门考核总分=∑各模块总分*权重+加分注:加分项目:二级教学部门获得的国家级政府重要奖项及年度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开创性的面上重点工作,经领导小组审议,可酌情加1~5分。
2.空缺项计算对于因任务及职责分工不同造成的被考核部门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出现的空缺项,各条线根据实际情况按同类部门该考核项评分的平均值*(0.8~0.95)计为空分项得分,具体由各条线讨论决定。
五、考核统计时间节点所有考核内容统计截至时间定为11月30日。
六、组织架构1.二级教学部门考核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
2.成立二级教学部门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成员为其他所有校领导。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对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姓名:马厅瑞编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5月27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马厅瑞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9月29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2014年9月29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2015年5月20日设计(论文)题目:对二级减速器的设计A·编制设计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徐从清系(部)主任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机械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马厅瑞于年月日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专题(论文)题目: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答辩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第页共页学生姓名:马厅瑞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年级07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评阅人: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成绩:系(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普通二级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及步骤,减速器被喻为机器的“调度师”。
本文从减速器的分析入手,详细对其设计理念和实效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各零件的设计准则和满足的使用极限。
并在检验过程中进行了工程力学的分析使其满足使用条件。
合理的传动方案应满足工作机的工作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尺寸紧凑、便于加工、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以保证工作机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设计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要求使其尽可能的达到最佳设计方案。
关键词:减速器、一级传动轴、二级传动轴、联轴器、齿轮润滑、箱体、传动比。
SummaryIn t hi s t hesi s, t he d esi gn o f g en er al s eco ndary m eth od s a nd p r o ced ur esred ucer, sp eed r educ er has been h ai l ed as t he m achi ne' s " O per at i onD i v i si on. " T hi s an al ys i s f r om t h e r educ er, a d et ai l ed app l i cat i on of i t sdesi g n an d eff ect i ven ess of a c om pr ehen si v e st u dy.Reduc er d esi gn pr ocess i n a det ai l ed an al ys i s o f th e v ar i ou s p art s of th e desi gn c r i t eri a a nd t he u se t o m eet t h e l i m i t. Te st c ondu cted i n t he c ou r se o f t h e an al ys i s o f en gi n eer i n g m ech an i cs t o sat i sf y t he co ndi ti ons of use.R eason ab l e t ransm i ssi o n sc hem e shou l d m eet t he o perat i o nalr equ i r em ent s o f t he w ork machi ne, h as a si m p l e st r uct ur e, co mp act , easypr ocessi n g, l o w cost , hi g h t ran smi ssi o n eff i c i ency and easy m ai nt enanc e,et c. , t o en su r e w or k qu al i t y and r el i abi l i ty o f t he w or k machi ne. To meet t hese r equi r ement s i s d i ff i c ul t , t he d esi g n s houl d b e b al an ced t o e nsur e t hat k ey r equ i r ement s to ach i ev e t h e best p ossi b l e desi g n.Keywords:redu cer, a trans miss ion shaft, two shafts, couplings, gear lubrication, box, trans mission ratio目录摘要⋯⋯⋯⋯⋯⋯⋯⋯⋯⋯⋯⋯⋯⋯⋯⋯⋯⋯⋯⋯⋯⋯⋯⋯⋯⋯⋯⋯1 Su mmar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第 1章选择电动机⋯⋯⋯⋯⋯⋯⋯⋯⋯⋯⋯⋯⋯⋯⋯⋯⋯⋯⋯⋯⋯⋯5第 2章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确定⋯⋯⋯⋯⋯⋯⋯⋯⋯⋯⋯⋯6第 3章 V带的设计⋯⋯⋯⋯⋯⋯⋯⋯⋯⋯⋯⋯⋯⋯⋯⋯⋯⋯⋯⋯⋯⋯81、普通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8 2、小带轮结构设计⋯⋯⋯⋯⋯⋯⋯⋯⋯⋯⋯⋯⋯⋯⋯⋯⋯⋯⋯⋯⋯9 3、大带轮结构设计⋯⋯⋯⋯⋯⋯⋯⋯⋯⋯⋯⋯⋯⋯⋯⋯⋯⋯.⋯⋯10第 4章齿轮传动设计计算⋯⋯⋯⋯⋯⋯⋯⋯⋯⋯⋯⋯⋯⋯⋯⋯⋯⋯121、齿轮传动设计计算⋯⋯⋯⋯⋯⋯⋯⋯⋯⋯⋯⋯⋯⋯⋯⋯⋯.⋯⋯12 2、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13 3、大齿轮结构设计⋯⋯⋯⋯⋯⋯⋯⋯⋯⋯⋯⋯⋯⋯⋯⋯⋯.⋯⋯⋯14第 5章轴的设计与校核⋯⋯⋯⋯⋯⋯⋯⋯⋯⋯⋯⋯⋯⋯⋯⋯..⋯⋯151、输入轴的设计⋯⋯⋯⋯⋯⋯⋯⋯⋯⋯⋯⋯⋯⋯⋯⋯⋯⋯⋯.⋯⋯15 2、输出轴的设计⋯⋯⋯⋯⋯⋯⋯⋯⋯⋯⋯⋯⋯⋯⋯⋯⋯⋯⋯⋯⋯17第 6章键的强度校核⋯⋯⋯⋯⋯⋯⋯⋯⋯⋯⋯⋯⋯⋯⋯⋯⋯⋯⋯⋯201、输出轴齿轮用键联接校核⋯⋯⋯⋯⋯⋯⋯⋯⋯⋯⋯⋯⋯.. ⋯⋯20 2、输出轴联轴器用键联接校核⋯⋯⋯⋯⋯⋯⋯⋯⋯⋯⋯⋯⋯⋯⋯20第 7章减速器的润滑⋯⋯⋯⋯⋯⋯⋯⋯⋯⋯⋯⋯⋯⋯⋯⋯⋯⋯⋯⋯21第 8章减速器壳体尺寸设计⋯⋯⋯⋯⋯⋯⋯⋯⋯⋯⋯⋯⋯⋯⋯⋯⋯22第 9章减速器附件设计⋯⋯⋯⋯⋯⋯⋯⋯⋯⋯⋯⋯⋯⋯⋯⋯⋯⋯⋯24致谢⋯⋯⋯⋯⋯⋯⋯⋯⋯⋯⋯⋯⋯⋯⋯⋯⋯⋯⋯⋯⋯⋯⋯⋯⋯⋯⋯⋯26参考书目⋯⋯⋯⋯⋯⋯⋯⋯⋯⋯⋯⋯⋯⋯⋯⋯⋯⋯⋯⋯⋯⋯⋯⋯..⋯27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七班姓名:蔡宝学号: 90703426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减速器原始数据:驱动卷筒上的驱动卷筒的直运输带的速度使用期限圆周力径3.2380 2.56工作情况:平稳,两班制(连续 16小时),每月工作 20天传动装置简图驱动卷筒运输带联轴器电动机减速机第 1 章选择电动机1.1电动机是常用的原动机电动机是常用的原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控制简便和维护容易等优点。
车间分配方案车间分配方案引言车间分配方案是一个生产车间中必不可少的管理问题。
它涉及到如何将车间的资源、设备和人员合理地分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车间资源、设备分配和人员分配三个方面,探讨车间分配方案的制定。
车间资源车间资源包括原材料、设备和办公用品等。
在制定车间分配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
原材料合理的原材料分配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需求量确定每种原材料的使用比例,以及采购时间和方式。
同时,还要考虑原材料的存放和管理,避免造成浪费和损耗。
设备将设备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生产线上,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对生产线的负荷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每个生产线所需的设备数量和类型。
同时,还要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
办公用品办公用品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地分配办公用品。
同时,还要确保办公用品的及时补充和管理,避免因用品短缺导致的工作停顿或延误。
设备分配设备分配是车间分配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如何将设备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生产线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线布局在确定设备分配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生产线的布局。
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工艺要求,合理地规划生产线的位置和长度,以确保生产工艺的顺序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设备投入在设备投入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能力需求,确定每个生产环节所需的设备数量和类型,并合理地进行设备分配。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使用率和可靠性,避免因设备过剩或不足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设备维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其正常运行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可以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以及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人员分配人员分配是车间分配方案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工业制造学院校内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
(2012 稿)
二0 一二年
工业制造学院校内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
(总体方案讨论稿)
为深入落实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理顺教职工工作和收入分配关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按岗定酬、按质取酬的基本原则,根据成都大学《关于印发《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成大校【2012 】9 号)和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依据:
《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暂行)》
《成都大学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暂行)》
《成都大学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暂行)》《成都大学科技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
二、制定原则
(一)、明确岗位职责,以岗定酬的原则
明确学院各岗位职责量化指标和相应的岗位津贴,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所聘岗位及履职质量直接挂钩,以加强岗位管理,落实以岗定酬的原则。
(二)、按劳分配,按质取酬的原则
全面统筹考虑教学、科研、管理及教辅等各级各类岗位工作量标准,合理确定各类岗位工作成果的量质关系,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以充分调动大多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稳定队伍,倾斜一线的原则
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各类岗位的优秀人才、骨干教师倾斜,向为学院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倾斜,以利于稳定教职工队伍、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岗位设置和岗位津贴标准
按照《成都大学校内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暂行)》,工业制造学院岗位设置分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和业务岗位四大类。
各级各类岗位津贴标准见表1至表4:
表1 :教师岗位津贴标准
表2 :管理岗位(职员)津贴标准
表3 :工勤岗位津贴标准
表4 :业务岗位津贴标准
注:暂定1个津贴系数对应津贴金额1万元。
四、分配办法
各级各类岗位的岗位津贴按岗位档次和工作质量计发,
与每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完成的工作量相应。
具体计发办法如下。
(一)、教师岗位基本工作量
教师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和学校及学院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其年度基本工作量量化指标见表5。
表5 :教师岗位基本工作量
1、教师岗位教学基本工作量说明
(1)、教师教学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其工作量量化计算方法分别按《成都大学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暂行)》和《成都大学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暂行)》(第二部分)。
(2)、助教岗教师除平均每周应完成9当量学时的教学或实验任务工作,还需完成3当量学时的辅助教学工作。
2、教师岗位科研基本工作量说明
(1)、教师科研工作量计分方法按《成都大学科技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
(2)、按上述计分方法,教师年度科研工作量和三年
考核周期内科研计分任务见表6,按1个科研计分等价于 4 个科研当量学时,各岗位教师的年度科研基本工作量见表5。
表6 :教师岗位科研基本工作计分任务
(3)、在完成上述科研工作分值之外,正高岗位须每
年面向全校至少作1次学术讲座,副高岗位须面向院系至少作1次学术讲座。
(4)、按《成都大学科技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学校每3年会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考核一次,考核及奖惩办法按学校相关规定。
(5)、学院每年对科研完成情况进行预考核和预分配。
科研工作量超过基本工作量标准的,超过部分或参与当年年终分配,或冲抵教学工作量的不足,或转入下一年度的科研工作量计算。
为鼓励科研出精品,对于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按《工业制造学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给以认定和奖励。
(6)、为与非专职科研岗教师工作量相当,专职科研岗除完成学校规定的72个科研分(折合288个当量学时)之外,尚需完成108个教学当量学时,合计达到396个当量学时。
(二)、岗位津贴发放
1、岗位津贴全年按12个月发放,其中70%按学校的相关规定由人事处按学院上年度考核情况逐月发放,30%由学
院按上年度考核情况逐月预发。
2、在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个人考评合格以上者全额发放30% 的岗位津贴(已预发);个人考评优秀者另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具体金额由学院按当年的情况确定);基本合格者下扣发岗位津贴的15%; 不合格者除扣发岗位津贴的30% 外,其下一年度岗位津贴按所定岗位档次降一档执行。
3、岗位津贴的扣发及工作量的冲抵岗位津贴对应一定的基本工
作量,非教学岗位(管理岗
位、工勤岗位,下同)人员及教学岗位中的非专任教师每周必须工作 5 天;教学岗位中的专任教师年基本工作量见表5。
不足工作量者,扣除相应岗位津贴。
具体执行办法如下:
(1)、非教学岗位人员及教学岗位中的非专任教师:
年扣除岗位津贴=n x日津贴标准。
其中,n 为不足工作量的天数。
(2)、教学岗位中的专任教师:教师教学工作量未达到相应标准当量学时的,允许用其完成的科研工作量超额部分冲抵(科技工作量当量学时与教
学工作量当量学时按 1 :4 比例冲抵,冲抵教学工作量的科研业绩不再重复计入科研工作量。
下同)。
科研工作量未完成
的不能用教学工作量冲抵。
冲抵后仍未完成所聘岗位教学基本工作量任务定额的,分以下两种情况扣发岗位津贴:
由于个人主观原因(如不服从工作安排等)而导致的工作量不够的:
岗位津贴扣发数=标准当量学时不足数x每当量学时津贴
由于客观原因(如学院安排的工作量不足)而导致的工作量不够的:
岗位津贴扣发数=标准当量学时不足数X超工作量津贴未完成科研工作量扣发津贴:
岗位津贴扣发数=标准当量学时不足数X超工作量津贴
4、岗位津贴的具体扣发方式:扣发的岗位津贴在下一年度的预发岗位津贴中逐月扣除。
5、超工作量津贴每年的超工作量津贴值根据当年学院的经费状
况,在年
终时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
6、考核
(1)、教职工的日常考勤由各部门负责,每个月的考勤情况各部门汇总后于当月25 日报学院办公室。
(2)、教职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按《成都大学教职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执行。
(3)、教学岗位人员的教学与教师(其他)工作量分学期
核算,按年度汇总。
每学期末教师个人填写《工业制造学院教学与教师(其他)工作量登记表》,由系(部)负责核算,教务办负责审核;年终系(部)将核定的教师个人两个学期的教学与教师(其他)工作量汇总后,填写《工业制造学院教学与教师(其他)工作量汇总表》报学院办公室。
(4)、教师在每学期末将科研成果原始材料上交科研秘书登记,年终由科研秘书核实并汇总,确定每位教师的科
研完成情况。
五、附则
(一)、为平稳实施本改革方案,暂试行一年。
(二)、本方案中涉及的任职资格,资历年限自发文之日计算。
(三)、本方案中的未尽事宜,在年终讨论分配方案时,根据当年的收入情况,由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四)、本方案自全院教职工大会通过并经学校批准之日起试行,以前的津贴分配方案同时废止。
工业制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