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缝合术
- 格式:ppt
- 大小:384.00 KB
- 文档页数:60
手指伸肌腱断裂手术步骤
手指伸肌腱断裂手术的主流方法是手术修复。
以下是手指伸肌腱断裂
手术的一般步骤:
1.局部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一般会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感觉不到
疼痛。
2.切口:医生将在手指上切开一个小口,通常位于关节附近。
这个切
口是用来进入手指内部,以便医生可以检查或修复伸肌腱断裂。
3.暴露伸肌腱:医生会用手术工具将组织分开,直到伸肌腱完全暴露。
4.连接断裂的肌腱:医生将用细线或钢丝将断裂的肌腱连结在一起,
确保它们能够长期稳定连接。
有时需要使用针或骨钉将肌腱连接到骨头上。
5.缝合:医生会缝合被切开的皮肤和其他软组织,修复手指的正常解
剖结构。
6.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如进行特定的手指锻炼和
定期复查。
手指伸肌腱断裂手术可以在一个医院手术室或医疗中心的手术室中进行。
手术通常需要45分钟到1小时不等,手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
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并接受必要的医学必要的监测和治疗。
tang法肌腱缝合法
德国蒂尔堡大学开发的Tang法肌腱缝合法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肌腱缝合技术之一,它可以使得手术结果更好。
Tang法肌腱缝合法实际上是使用一种新兴的技术,即立体电容摄像术(3D-CAPS),重新改造了肌腱缝合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Tang法肌腱缝合法正被借助3D-CAPS在多种手术中得以应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小腿内侧内侧肌腱的缝合术。
与传统缝合方法(如钩缝和卵圆纽扣缝)相比,Tang法肌腱缝合法拥有大量优势。
例如,钩缝缝合会严重破坏组织解剖结构,使肌腱断裂可能性增加;而Tang法肌腱缝合法能够完美保持肌腱结构,从而减少肌腱断裂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3D-CAPS不仅可以提高缝合过程的速度,而且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缝合。
因此,在使用Tang法肌腱缝合法进行缝合的手术中,可以轻松显示围绕器官的结构,以保护细胞结构,避免损坏组织的情况出现。
同时,由于Tang法肌腱缝合法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也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而且恢复期也更加短。
此外,该技术还能减少组织损伤、器官损伤以及术中出血以及感染的几率,从而增加患者·的痊愈率和安全性。
总之,Tang法肌腱缝合法是一项带来巨大好处的手术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恢复期以及增加痊愈率,是综合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返回首页在线咨询一、肌腱缝合方法1.Bunnell缝合法:用带双针的肌腱缝线进行缝合。
从肌腱的一侧向远端斜行穿过肌腱中心在对侧出针,将缝线抽至一半处后,再从对侧斜行进针穿回。
按此法再作2次,使缝针从肌腱断端出来。
另一根缝针先平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按前述方法从近端向远端、从一侧向另一侧斜行缝合4次,最后也从肌腱断端出针。
肌腱的另一半则从断端进针,按相反方向缝合,最后在远离断端处打结。
经此法修复的肌腱缝接处抗张力强度较大,但易造成肌腱缝接处绞窄,对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较大,不利于肌腱愈合。
2.:Kessler缝合法:从肌腱断面垂直进针至远离断面约1 cm处穿出后横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垂直进针从断面出针。
按同样方法缝合肌腱另一半,最后在肌腱断端打结。
此法缝合的肌腱缝接处抗拉力较强,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
自Kessler(1973)报道后有很多改良方法。
如用两根缝线分别从远离断面处进针、出针,使两线结均打在断端外、在肌腱两断端间加上一圈间断缝合等。
Barrnakian等人的改良最具新意。
他们先在肌腱两端各做一小切口,用带圈缝线从一侧小切口进针、肌腱断端中心出针,再从另一肌腱断端中心进针、该侧的另一小切口出针,然后再作Kessler缝合,但需注意将Kessler-缝合横行的缝线穿过套圈内,最后收紧套圈缝线使用于Kessler缝合的缝线承受套圈缝合缝线的力量,肌腱断端因此紧密靠拢。
他们通过力学测试发现,该方法使缝合处出现裂缝所需的力量比普通Kessler-缝合法增加l倍。
认为可用于肌腱修复后控制下的早期主动活动。
3.编织缝合:可用于肌腱转位或肌腱移植时的缝合。
在接受肌腱中心做一纵向切口,将转位肌腱从此切口中穿过,并在此用缝线将两肌腱缝合,再远离此孔约0.5 cm处,与前孔平面呈90~刺另一孔,将转位肌腱从此孔抽出并缝合,最后将转位肌腱末端包埋于接受肌腱内。
本法缝合处有很强的抗张力,且肌腱表面较光滑,粘连较轻。
肌腱缝合术肌腱断裂和缺损是常见病,多由于损伤或病变所造成。
为恢复肢体、指、趾的功能,断裂或缺损的肌腱均须及时予以修复。
但几乎所有修复后的肌腱均与周围组织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和关节活动障碍,这与局部的病理情况、手术操作技术、缝合材料、术后处理是否正确等有密切关系,必须予以重视。
本文介绍常用的肌腱缝合法及其技术。
[适应症]1.急性或陈旧性肌腱损伤和断裂或缺损。
2.开放性损伤肌腱断裂,凡在伤后8~12小时以内,污染不重,清创彻底,有完整健康皮肤覆盖,可一期缝合肌腱。
否则应延期或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择期修复。
3.因肿瘤或其他病变需要切断或部分切除的肌腱,应予一期修复。
[术前准备]1.肢体和病区的水肿、炎症,即使是轻度的,也应积极治疗,使之完全消退2~3个月后手术。
2.局部的较大和较硬的瘢痕应先切除与皮瓣修复,保证肌腱周围有良好的血运和柔软的疏松组织床。
3.在肌腱缝合前,对其支配活动的关节僵硬应先治疗,给予理疗和主、被动锻炼,使之恢复有较大的活动度,才能手术和收到肌腱缝合的效果。
4.缝合材料要选择反应小、拉力大、表面光滑的品种。
一般以0.25~0.30mm直径的软性不锈钢丝为最佳,多用于抽出钢丝缝合。
受力不大或直径细的肌腱可用尼隆单丝缝合。
细丝线缝合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多用于Bunnell埋藏缝合,但丝线必须能承受1~1.5kg的拉力。
5.准备细长的直圆针作缝合肌腱用。
[麻醉]缝合肌腱手术应在无痛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缝合质量和效果。
麻醉选择根据缝合肌腱的部位决定。
上肢多用臂丛麻醉,下肢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儿童则用全麻。
[手术步骤](一)Bunnell埋藏缝合法(∞字缝合)适用于肌腱两断端直径相仿者。
1.体位、切口根据缝合肌腱的部位选择,要求肢体安放稳定,宜于手术显露。
切口宜稍长些。
2.肌腱近断端缝合先用止血钳夹住肌腱断端拉紧。
取30cm长丝线一条,两头穿细长直针。
在距断端1.5cm处横贯肌腱进针,抽出使两侧线等长[图1 ⑴],然后紧靠出针点旁侧进针,斜向断端交叉而对称地穿过肌腱,如此交叉进针2~3次,最后在止血钳近侧3mm处穿出[图1 ⑵]。
肌腱缝合法肌腱缝合法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肌腱断裂或撕裂等损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什么是肌腱缝合法、适用范围、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和风险。
一、什么是肌腱缝合法肌腱缝合法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断裂或撕裂的肌腱重新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由外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可以使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或微创技术进行。
二、适用范围肌腱缝合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腱损伤,包括:1. 运动损伤:如网球肘、高尔夫球臂等。
2. 职业性损伤:如重复性应力损伤。
3. 意外损伤:如跑步时扭到了脚,导致跟腱断裂。
4. 年龄相关性损伤:随着年龄增长,软组织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受伤。
三、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腱缝合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这些检查包括:1. 身体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
2. X光和MRI: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肌腱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3. 血液测试: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
4. 麻醉咨询:在手术前,患者需要与麻醉师讨论麻醉方案,并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四、手术过程肌腱缝合手术通常需要将患者放置在侧卧位或仰卧位。
以下是一般的手术步骤:1.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
2. 切口:医生会在损伤区域上切开皮肤,并将组织分离开来,以便到达肌腱。
3. 缝合:医生会使用缝合线将肌腱的两端连接在一起。
4. 整合:医生会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来帮助肌腱恢复功能。
五、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以确保肌腱能够正确愈合。
以下是一些术后护理要点:1. 使用支架:医生可能会在手术后几周内给患者使用支架或石膏来保护肌腱。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灵活性,并促进肌腱愈合。
3. 避免过度使用: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受损的肌腱,以免引起新的损伤或延迟愈合。
肌腱缝合方法
肌腱缝合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肌腱断裂或损伤。
在进行肌腱缝合手术时,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以确保肌腱能够有效愈合并恢复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腱缝合方法。
首先,常见的肌腱缝合方法之一是简单缝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肌腱断裂的早期治疗,通常在伤后的48小时内进行。
医生会将肌腱断端对齐,并使用缝合线将其缝合在一起。
简单缝合可以快速恢复肌腱的连续性,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另一种常用的肌腱缝合方法是锁定缝合。
这种方法通过在肌腱断端穿孔并使用特殊的缝合线进行缝合,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
锁定缝合通常用于肌腱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减少肌腱再次断裂的风险。
除了简单缝合和锁定缝合,还有一种常见的肌腱缝合方法叫做织物缝合。
这种方法使用生物吸收性缝合线或人工合成材料,将肌腱断端缝合在一起。
织物缝合可以减少对肌腱的损伤,并且在愈合过程中逐渐被吸收,无需手术再次取出。
最后,还有一种肌腱缝合方法叫做缝合辅助技术。
这种方法通常结合其他缝合方法,通过使用辅助器械或技术来增强肌腱的稳定性和愈合效果。
例如,医生可能会使用缝合锚或肌腱接头器来辅助进行肌腱缝合,以确保肌腱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对于肌腱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肌腱损伤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最合适的缝合方法,以确保肌腱能够有效愈合并恢复功能。
在进行肌腱缝合手术时,医生需要谨慎操作,并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kessler肌腱缝合法Kessler肌腱缝合法,也被称为Kessler手法,是一种用于肌腱或韧带损伤的外科手术缝合技术。
这种手法采用特殊的缝合线和针,使得缝合部位更为坚固,有助于促进肌腱和韧带的愈合和恢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Kessler肌腱缝合法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例如,确认患者的手术部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和消毒,并进行手术用具、缝合线和针的准备。
步骤二:进行缝合首先,需要用双夹子固定住韧带或肌腱的两端,以防止它们过度伸长。
然后,医生将选取合适的针和缝合线,开始进行缝合。
医生从一侧开始,将缝合线穿过韧带或肌腱的一端,再穿回来,并从另一端穿过韧带或肌腱的另一端,再穿回来。
这样,韧带或肌腱就被缝合在一起。
步骤三:交叉缝合在进行Kessler肌腱缝合法时,医生通常会采用交叉缝合的方法。
即,医生会将针和线穿过韧带或肌腱两侧的缝合点,交叉于中间,然后再以相同的方式穿回来,将韧带或肌腱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这种交叉缝合的方法可以使缝合处更为坚固。
步骤四:简单缝合在进行了交叉缝合后,医生会进行简单缝合。
即,医生会简单地将线穿过韧带或肌腱两侧的缝合点,不再交叉,然后再以相同的方式穿回来,以确保缝合点完全封闭并固定在一起。
步骤五:打结最后,医生需要将线打结,以确保缝合点的稳固。
医生通常会采用特殊的打结方法,以确保线在韧带或肌腱内部的保持力和压力。
总结Kessler肌腱缝合法是一种可靠、高效的肌腱和韧带缝合方法。
它的优点是缝合部位更为紧密,缝合线更为牢固,有助于促进肌腱和韧带的愈合和恢复。
但是,这种手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操作不当或缝合不完整,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进行这种手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12种常见肌腱损伤、处理原则及缝合⽅法肌腱断裂和缺损是常见病,多由于损伤或病变所造成,为恢复肢体的功能,断裂或缺损的肌腱均须及时予以修复。
肌腱缝合则是⼀项较为复杂、细致的外科技术。
由于肌腱主要是纵⾏纤维组成,缝合时断端容易劈裂或缝线拉豁。
缝合处要承受⼀定张⼒,并保持到肌腱愈合,缝合线的选择也⾮常重要。
今天就为⼤家分享12种常见肌腱损伤以及肌腱缝合的原则、时机、⽅法和肌腱固定技术。
⾻今中常见肌腱损伤····1.肩袖损伤(cufftear):(1)病因: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创伤:肩袖肌腱受到过度牵拉损伤或摔倒时上肢伸展撑地,暴⼒使肱⾻头穿透和撕裂肩袖前上部;医源性原因:因⼿法治疗时⼒量过⼤⽽损伤肩袖肌腱。
(2)临床表现:症状:伤后肩痛,呈撕裂样痛。
体征:60º~120º疼痛弧征阳性;肩外展及内外旋抗阻痛;肩峰前外缘及肱⾻⼤结节处压痛。
(3)临床分型:第I型:⼀般活动时不痛,当投掷或转肩时痛。
检查只有反⼸痛。
第Ⅱ型:除重复损伤动作时痛外,还有肩袖抗阻痛,肩部⼀般活动正常.第Ⅲ型:较常见,症状有肩痛和运动受限,检查有压痛和抗阻痛。
(4)肩袖肌腱断裂:①完全性断裂:症状:伤时局部剧痛,伤后疼痛减轻,随后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体征:肩部⼴泛压痛、肌腱断裂部锐痛;常可触及裂隙及异常⾻擦⾳;患侧上臂外展⽆⼒或不能外展⾄90º。
X线⽚:早期⼀般⽆异常改变;晚期可见肱⾻⼤结节部⾻质硬化囊性变或肌腱⾻化。
②不完全断裂:肩关节造影有助确诊。
(5)肩袖肌腱有⽆断裂的鉴别:①1%普鲁卡因10 ml痛点封闭;②上臂下垂试验。
2.肱⼆头肌长头肌腱损伤(injury of the biceps brachii long head tendon):(1)病因:肩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转肩⽤⼒活动,使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反复磨损致伤;⼀次突然的过度牵扯致伤;其它:增龄、肩袖炎症、肩胛下肌腱⽌点损伤、多次局封等。
第一节肌腱缝合技术1.肌腱端—端缝合[适应证]新鲜肌腱断裂和鞘管区内陈旧性肌腱断裂与移植肌腱的缝合BUNNELL缝合法[操作方法及程序]采用3—0无创、尼龙或涤伦双直针,距肌腱断端6毫米处横穿一针,分别将肌腱缝线的两针穿到肌腱的对侧缘,反复四次后,再从肌腱断端穿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
将两断端对合结扎缝线(图—1)[特点]缝合牢固,缝合处抗张力较强。
缝线反复穿越肌腱,易造成肌腱损伤及干扰肌腱血循环。
现在很少采用。
KESSLER法(包括改良KESSLER法)[操作方法及程序]采用5—0无创线双直针,从肌腱断端进针,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出针,再横行穿过肌腱,然后再纵行从肌腱断端穿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
将两断端对合,结扎缝线于肌腱断端内。
改良法是用一根连续的缝线,按上述方法处理一侧肌腱后直接穿入另一侧肌腱,抽紧后按上述方法处理另一侧肌腱,将单一线结结扎在肌腱断端内。
用7—0肌腱外膜无创线间断缝合数针。
(图—2)[特点]结扎线埋入肌腱断端内,缝接点光滑。
缝合处抗张力强。
对肌腱血管的绞窄作用及血循环影响小。
目前常应用于采用肌腱早期功能练习的肌腱一期修复。
KLEINER法[操作方法及程序]采用3—0无创线双直针,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横行进针,对侧穿出后,再斜行进针从断面穿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肌腱的另一断端。
将双线结结扎在肌腱断端内。
肌腱外膜用7—0无创线连续缝合,保持缝接处光滑。
(图—3)[特点]操作简便,缝合处抗张力较强。
对肌腱血循环影响较小。
可抽出式缝合法1[操作方法及程序]采用不锈钢丝做8字缝合,钢丝缝接远近端后穿出肌腱,用纽扣固定在皮肤外。
4周后拔出钢丝。
(图—4)[特点]此法可减少断端缝接后的张力,用于早期功能练习操作复杂,目前很少用。
8字缝合法[操作方法及程序]采用3—0无创线,距肌腱断端5毫米处进针,呈8字缝合肌腱断端。
(图—5)[特点]操作简便,对肌腱创伤小。
抗张力较小,不能适用于肌腱早期功能练习。
肌腱缝合方法肌腱缝合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肌腱断裂或撕裂。
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重要结构,它们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因此,肌腱缝合术的成功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肌腱缝合方法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肌腱缝合术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
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肌腱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术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接着,医生会根据肌腱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
一般来说,肌腱缝合术可以分为开放式和腔镜式两种方式。
开放式肌腱缝合术需要在损伤部位进行较大幅度的切口,直接将肌腱进行缝合。
而腔镜式肌腱缝合术则通过微创技术,通过腔镜在损伤部位进行缝合,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在进行肌腱缝合术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其次,在进行肌腱缝合时,医生需要注意缝合的张力和角度,以保证肌腱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最后,术后的康复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以加速肌腱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之,肌腱缝合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手术,它对于肌腱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肌腱缝合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肌腱缝合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返回首页在线咨询一、肌腱缝合方法1.Bunnell缝合法:用带双针的肌腱缝线进行缝合。
从肌腱的一侧向远端斜行穿过肌腱中心在对侧出针,将缝线抽至一半处后,再从对侧斜行进针穿回。
按此法再作2次,使缝针从肌腱断端出来。
另一根缝针先平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按前述方法从近端向远端、从一侧向另一侧斜行缝合4次,最后也从肌腱断端出针。
肌腱的另一半则从断端进针,按相反方向缝合,最后在远离断端处打结。
经此法修复的肌腱缝接处抗张力强度较大,但易造成肌腱缝接处绞窄,对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较大,不利于肌腱愈合。
2.:Kessler缝合法:从肌腱断面垂直进针至远离断面约1 cm处穿出后横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垂直进针从断面出针。
按同样方法缝合肌腱另一半,最后在肌腱断端打结。
此法缝合的肌腱缝接处抗拉力较强,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
自Kessler(1973)报道后有很多改良方法。
如用两根缝线分别从远离断面处进针、出针,使两线结均打在断端外、在肌腱两断端间加上一圈间断缝合等。
Barrnakian等人的改良最具新意。
他们先在肌腱两端各做一小切口,用带圈缝线从一侧小切口进针、肌腱断端中心出针,再从另一肌腱断端中心进针、该侧的另一小切口出针,然后再作Kessler缝合,但需注意将Kessler-缝合横行的缝线穿过套圈内,最后收紧套圈缝线使用于Kessler缝合的缝线承受套圈缝合缝线的力量,肌腱断端因此紧密靠拢。
他们通过力学测试发现,该方法使缝合处出现裂缝所需的力量比普通Kessler-缝合法增加l倍。
认为可用于肌腱修复后控制下的早期主动活动。
3.编织缝合:可用于肌腱转位或肌腱移植时的缝合。
在接受肌腱中心做一纵向切口,将转位肌腱从此切口中穿过,并在此用缝线将两肌腱缝合,再远离此孔约0.5 cm处,与前孔平面呈90~刺另一孔,将转位肌腱从此孔抽出并缝合,最后将转位肌腱末端包埋于接受肌腱内。
本法缝合处有很强的抗张力,且肌腱表面较光滑,粘连较轻。
指伸肌腱腱帽滑脱修复缝合术【适应证】指伸肌腱腱帽反复滑脱,造成局部肿痛及关节活动不协调、影响功能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根据手术需要。
选择合适的体位。
3。
切口在掌指关节背侧选择合适的切口。
4.手术操作(1)腱帽重叠缝合术①将挛缩的尺侧腱帽纵行切开松解,将松弛的桡侧腱帽重叠缝合。
②本法适用于指伸肌腱腱帽尺侧挛缩而桡侧松弛者。
(2)指伸肌腱腱帽滑脱修复术:当腱帽桡侧组织已撕破或很薄,无法直接修复时采用下列方法。
①wheeldon法:采用掌指关节背侧弧形切口,暴露损伤的伸肌腱帽及滑脱的指伸肌腱,切取滑脱肌腱尺侧的联合腱或从脱位的伸肌腱帽尺侧掀起1个横行的筋膜瓣,利用滑脱肌腱尺侧的联合腱翻转到桡侧,与伤侧腱帽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缝合,以控制伸腱向尺侧滑脱。
关闭伤口.术后掌指关节伸直位制动4周。
②Ca,roll法:采用掌指关节背侧弧形切口,暴露损伤的伸肌腱帽及滑脱的指伸肌腱,将腱帽近端伸肌腱桡侧半从近端切断,分离出掌指关节腱帽桡侧的侧副韧带,将伸肌腱片向远端返折,从侧副韧带的深面穿过,再拉回到尺侧·与尺侧腱帽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缝合。
也可将腱条穿经掌浅横韧带掌侧,再缝回原肌腱,起伸肌腱桡侧悬吊作用。
术后掌指关节伸直位制动4周。
③Mccoy法:采用掌指关节背侧弧形切口,暴露损伤的伸肌腱帽及滑脱的指伸肌腱,将腱帽远端伸肌腱桡侧半从远端切断,将伸肌腱桡侧的蚓状肌腱游离,伸肌腱片从蚓状肌腱的深面穿过,将滑脱的指伸肌腱拉回原位,再环绕蚓状肌后自身缝合固定。
术后掌指关节伸直位制动4周。
【注意事项】缝合时注意检查缝合张力,以免影响掌指关节主动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