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数
- 格式:ppt
- 大小:13.87 MB
- 文档页数:32
积的近似数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小数乘法第三节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②学生在探索中能够理解求近似数是实际的需要。
③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生活。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来求近似数板书:积的近似数6.8(元/公斤) 2.4(公斤) 6.8×2.4=16.32(元)3.98(元/公斤) 3.6(公斤) 3.98×3.6=14.328(元)3.89(元/公斤)4.6(公斤) 3.89×4.6=17.894(元)6.8×2.4 = 16.32 6.8×2.4 ≈16.33.98×3.6 ≈14.33(保留两位小数)3.98×3.6 ≈14.3 (保留一位小数)3.89×4.6 ≈17.90 (保留两位小数)3.89×4.6 ≈17.9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师:豆豆在体检时,护士阿姨量出的身高是89.4cm,可是在填体检表时,护士阿姨却写了89cm。
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学生:①身高不需要那么精确②用了四舍五入法通过量身高这个小事件,调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小数的近似数),从而为后面解决问题做铺垫。
正式授课师: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很精确的数,我们就会用“四舍五入”法来获得近似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积的近似数。
师:上次,我们班开班会,生活委员xxx同学用班费为大家买了果冻、苹果、香蕉,营业员阿姨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里面数据没有填完整,现在请同学们帮营业员将数据填完整。
现在老师提几点要求:1、四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2、先自己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
3、(教师出示发票样票)师:哪个组愿意起来说说?师可重复该组的想法和答案。
0102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位数的小数或整数。
对于一个数,如果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小于5,则舍去;如果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位。
通常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近似数。
或计算。
例如,在统计数据时,我们通常使用近似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中位数。
理现象。
近似数的精度通常由实际需求和计算条件所决定,例如在科学实验、工程设计、统计分析等领域中经常需要使用近似数。
直接计算利用公式利用计算机程序030201此使用近似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结果。
过程并得到大致准确的结果。
总结词在计算积的近似数时,加法运算规则与普通加法相同。
详细描述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积的近似数时,首先需要将各个数精确到指定的小数位数,然后按照普通加法运算规则进行相加。
例如,如果我们要将两个数精确到十分位,我们可以先将这两个数分别精确到十分位,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总结词详细描述在计算积的近似数时,乘法运算规则与普通乘法相同。
详细描述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积的近似数时,首先需要将各个数精确到指定的小数位数,然后按照普通乘法运算规则进行相乘。
例如,如果我们要将两个数精确到十分位,我们可以先将这两个数分别精确到十分位,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总结词VS总结词详细描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估计物品数量01比较大小02估计距离03物理计算在化学中,积的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积的近似数来估算化学反应的速率或化学产物的量。
化学计算工程计算库存管理在商业领域,积的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库存管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积的近似数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库存需求或库存周转率。
销售预测在商业领域,积的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销售预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积的近似数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额或市场需求。
财务预算在商业领域,积的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财务预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积的近似数来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收入或支出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准确计算积的近似数。
3. 学生能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严谨、细致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2. 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四舍五入法计算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判断和计算积的近似数。
2. 如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引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1. 详细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实际操作,计算积的近似数。
2. 强调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2. 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寻找一些实际问题,计算积的近似数。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积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小文章。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数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积的近似数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
实践操作分组合作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
分组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数学能力,力求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讨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以及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在教材中,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熟练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近似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尝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引导学生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并交流心得。
4.讲解演示:教师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应用。
5.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与实际接近的数叫近似数。
a.四舍五入法b.进一法或去尾法2.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积的近似数》教案
教案: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b.学会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b.通过练习题训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舍入规则进行近似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条理进行近似计算的习惯,促使学生正确对待近似计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近似数的概念。
b.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2.教学难点:
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导入:“几只鸡蛋能放进一个篮子里。
”学生猜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非篮子很小,否则我们只能估算出一个范围。
这就是近似数。
2.概念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近似数。
教师给出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对一些数作出的较接近而不精确的估计。
”教师用多个实例解释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3.舍入规则(15分钟)
教师给出舍入规则的定义:“舍入规则是一种用于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或截断的数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舍入规则对数进行近似计算。
4.练习题演练(30分钟)
a.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计算1.23×7.89、”并要求学生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教师安排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积的近似数是在数值计算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乘法运算并得到大致的结果。
例如,计算金融利息、预测人口增长率、评估工程项目成本等等。
因此,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积的近似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积近似数的方法:一、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简单直观的近似方法。
当我们需要一个整数近似值时,我们可以将小数部分进行四舍五入。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3.76近似为整数时,我们可以将其四舍五入为4二、截断法:截断法是将小数部分直接舍去,得到一个整数近似值。
例如,将3.76截断为3三、保留有效数字法:保留有效数字法是将积的结果截取到一定的位数,保留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指结果中没有无效的零和十进制点之前的数字。
例如,将3.76保留到两位有效数字,我们可以得到3.8四、近似运算法:近似运算法是通过调整运算数,使其更易计算,从而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例如,将3.76近似为4,然后进行乘法运算,最后得到16五、分段近似法:分段近似法是将乘法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进行近似计算,然后将结果相乘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将3.76分解为3和0.76,然后使用近似方法计算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后将结果相乘得到近似积。
六、幂次近似法:幂次近似法是将乘法问题转化为求幂的问题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将3.76近似为4,然后使用幂次近似法计算4的乘方,最后得到结果。
七、线性近似法:线性近似法是通过对乘积函数进行线性近似来计算积的近似值。
例如,在附近选取两个点,然后通过计算斜率来估算结果。
综上所述,求积近似数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重要的是明确所需的近似精度,并根据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库尔勒市第九小学杨静一、说教学内容《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11页的例6。
二、说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
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去学习。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了解求近似数也是实际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经历求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取积的近似值。
五、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创设法、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1、提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2、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通用12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1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根据客观生活需要对于乘积进行位数保留。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近似值的知识,所以计算问题我列在了次位,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应用题的审题。
只有拥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比问题的对错更有意义。
在上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于是我分析了原因。
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基础较差,在计算过程中耗时较长,因此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为此,我为其安排了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其提供辅导,这种一帮一的做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另一部分同学则是属于比较懒惰,贪玩,自制力较差。
对于此类同学,我安排其四周同学轮流对其进行监督,如果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则不允许其随便出去玩耍,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这部分同学的表现也有了很大改善。
对于每位同学只有不放弃,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21、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准确。
这是基础,学生做题出现问题跟教师有直接关系。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教师要有自己的威严,要严慈相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把控课堂活动,要顾及全体学生,不能只看回答问题的学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讨,不要满堂灌。
4、备课要全面。
备教材,备学生。
对于知识体系有关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于新授课程有铺垫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了解,可能直接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
5、主副板书使用要合理,主板书部分要留给新授例题。
3 积的近似数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的近似数。
(教材第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准备好的表格。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1.4862.9034.765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回答。
并请两三名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实施1.教学教材第11页的例题6。
(1)出示例题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0.049×45)(3)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4)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讲评。
(重点突出积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5)提问: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如果我们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那该怎么做?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汇报:把得数2.205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只要把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因为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0,所以就可以把0和5省略掉,即2.2。
2.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3.小结。
在实际计算中,小数乘法乘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高的小数位数。
这时可根据需要和题目要求取近似数,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如需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下面各题。
积的近似数方法总结在数学中,积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积,但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精确的结果,而是只需要一个近似值即可。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积的近似数方法。
一、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最常用的近似数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将小数部分四舍五入到指定的位数,以得到一个近似的积。
例如,将 3.1415926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到3.14。
二、截断法截断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数方法,它的原理是直接舍去小数部分,只保留整数部分。
例如,将3.1415926截断到整数部分,得到3。
三、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一种方便表示大数或小数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在1到10之间的小数和一个乘以10的幂。
例如,将31415926表示为3.1415926乘以10的7次方。
四、近似数公式除了以上常用的近似数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近似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积。
例如,牛顿迭代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逼近的方法来计算函数的零点。
如果我们将要计算的积作为一个函数的零点,可以使用牛顿迭代法来得到一个近似的解。
五、误差分析在使用近似数方法计算积时,我们需要注意误差的产生。
由于近似数方法本身的不精确性,我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使用近似数方法时,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六、应用举例近似数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程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复杂的公式进行近似计算,以简化问题的复杂度。
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使用近似数方法来估计投资的收益率。
在科学研究中,近似数方法可以用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总结: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积的近似数方法,包括四舍五入法、截断法、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公式和误差分析。
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一个近似的积,简化计算过程。
在使用近似数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误差的产生,并评估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近似数方法,我们可以在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实行一下阐述:一、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德育要点:让学生体会狗是人类好朋友,感受科技变化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则是:能根据实际需要准确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创设法、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四、教学流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课堂开始,我以听读引入,目的再次提醒学生区别准确数和近似数,同时抓住学生注意力,五年级应有自控水平。
2、这部分内容不陌生但很枯燥,部分学生会有遗忘,所以准备复习旧知,四舍五入法练习。
练习后,学生说一说四舍五入方法。
3、师:公安民警办案时会带嗅觉灵敏动物,你知道它是谁吗?播放例6动画。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篇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1在预备《积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这几个环节:1、复习数位顺次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同学做了适当的复习:〔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可能忘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这样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涌现一个点,引发同学猜想,最末让同学按顺次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次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吗?通过几位同学的精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次表,让同学一目了然。
〔2〕让同学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觉假如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同学当时的掌控效果就好了,但假如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非常位。
”确有不少同学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也说明白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同学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控知识。
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同学的长远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2、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
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同学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同时练习的难易程度也能在肯定程度上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得到有效的进展,加强同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同学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3、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同学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觉许多同学虽掌控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述出来。
因此通过巩固练习后,我让同学进行小组争论和沟通,同学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大胆而且精确地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同学胜利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们总是常常要面对不同的同学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时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符合同学学情水平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同学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6课时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1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
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
(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三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是把小数乘法的计算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